回覆列表
  • 1 # 踏火逍遙說魚

    養殖對蝦,對蝦在塘裡轉圈是怎麼回事?

    對蝦本身為一種海水蝦,但是近些年有一部苗場開始做淡化了的苗,在沒有淡化之前對蝦也算得上是一種養殖面積和總產量都算多的一類的海水水產品。但是這一類蝦想要養好則需要不少的技術支援才行,否則想成功是很難的。那麼在對蝦養殖過程中,對蝦在塘裡轉圈是怎麼回事呢?

    關於對蝦在養殖過程中出現轉圈的情況,踏火個人分析很可能是下面這些原因引起的:

    環境不適應: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剛放苗到塘裡之後時易出現,因為蝦苗剛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之後,蝦對環境還沒適應所以會經常在塘邊成群地遊動。如是這種情況則問題不大,一股過幾天之後等蝦適應了之後會慢慢正常,若是嚴重的話則可以在塘裡用一些多維或VC之類的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新水刺激:如果長時間不換水或是水中的有機質含量高,這種情況下如一次換水的量較大,這時水質會得到改善之後,塘裡的蝦因水新水刺激或是水質變好之後也會在塘裡不停地遊動,但是這種情況通常都只是短時間內的,過一天之後蝦的狀態就會和之前一樣。

    投餵的量不夠:如果平時的投餵量不夠,則有時蝦也會在塘裡轉圈到處尋找食物,而且不是很怕人,飼料喂下去之後會被蝦立即吃完,對於投餵量不夠的情況,則只能在投餵時慢慢地加一點飼料讓蝦吃飽,但切記不要一次加量過多否則對蝦的傷害很大。

    寄生蟲引起的:如果蝦的體表有過多的寄生蟲,有時蝦會感到不適,這時蝦也會在塘邊到處遊,雖然蝦的狀態看上去不錯,但這時蝦的吃食量會減少,出現這一情況則要小心才行,最好是立即將水調好之後用藥來殺蟲,要不很易出現大的問題。

    缺氧:如果水中的溶氧不夠時,最開始時蝦也是在水面或塘邊遊動,但是一般都是浮於水面,蝦子看上去比較呆滯,塘裡的小雜魚之類的也會有明顯的浮頭現象,對於缺氧引起的只有透過增氧來處理才行。

    潮汐影響:因為自然環境下對蝦是生活在海里的,因此對潮汐很敏感,一般在月圓或月虧時都比較活躍,有時也會在水面到處遊動,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 2 # 林邑老二

    原因有很多:

    先看看亂遊的蝦是不是成年公蝦,如果是。恭喜~公蝦發情了~

    是不是剛換水,水質動盪蝦也會滿天飛。這種情況比較危險,要好好觀察

    缺氧,蝦會一直往水面遊,必須加氧氣,總之多觀察,及時按時檢測水質,發現有害微生物影響水質的,及時對症下藥,做好培水養水的好習慣。

  • 3 # 農牧生態迴圈實踐者

    養殖對蝦,對蝦在水塘裡打轉是怎麼回事?

    一般來說,這叫“遊塘”。許多情況會導致這種現象發生:

    一、正常行為

    1、識別環境。剛放進新池塘的白對蝦,為識別新的環境,佔據有利位置,一般會出現“巡塘”現象。這是動物識別新環境的正常行為。一般幾個小時後,即可安靜,不再出現大量對蝦“巡塘”現象。

    2、投餌不足。表現為對蝦成群結隊地進行有規律的繞塘洄游,可以觀察到遊塘蝦的胃是半空或者是空的,腸道里沒有食物。當往塘邊投些餌料,即有許多蝦停下攝食。

    此現象在蝦苗下塘至3~4 cm之前很少見,而當對蝦體長長至4~5 cm之後較易出現。

    3、晚上游塘。傍晚時分或是夜晚,健康的蝦在水面追逐水面的蚊蟲卵吃。

    4、習慣性遊塘。主要表現為每逢初一和十五,月圓月缺,潮漲潮落時,對蝦會隨著潮汐的變化規律而活動頻繁,形成有規律性和週期性的習慣性遊塘,同時出現遊塘蛻殼現象。

    二、水質惡化

    1、缺氧“浮頭”。當水體中溶解氧不足時,對蝦便會成群結隊地浮游到溶解氧較多的上層水面呼吸氧氣,此種現象為缺氧遊塘(俗稱浮頭)。

    缺氧遊塘現象在高密度精養蝦池中較常見,特別是在養殖中後期,隨著對蝦個體增大,投餌量增多,殘餌及糞便不斷積聚,池水進一步惡化,生物和化學耗氧量不斷增加,極易出現水體缺氧而引起對蝦遊塘。

    在養殖過程中,當池水的透明度小於20cm或者因浮游動物大量繁殖吃光了浮游植物而使水的透明度大於l00cm時,或水質敗壞、水色白濁時,或當水溫高、低氣壓、連續陰雨天、夜間悶熱無風等天氣時,均較易引起缺氧遊塘。

    遊塘一般發生在半夜或清晨,有時也會上半夜開始,甚至發生在白天。如果對蝦缺氧遊塘(浮頭)時間過長,則會窒息死亡。因此發現對蝦浮頭遊塘,應立即採取相應措施進行搶救。

    2、底質惡化。在池底有機沉澱物過多,嚴重受汙染,產生大量有害的亞硝酸鹽、氨氮等含氮化合物及硫化氫時,蝦為迴避惡劣的底質環境而游到水的中上層來,此時往往伴隨著缺氧。此種情況下蝦也是成群結隊地在水的中上層遊動。

    3、自然條件突然改變。高溫、寒潮、暴雨、暴風、颱風過後,會造成蝦池水環境中理化因子發生驟然變化(如溶氧、水溫、pH值、總鹼度、水質分層等突變),池底汙泥泛起,氨氮、硫化氫等毒害因子含量增大,池內藻類大量死亡,池水突然變清,或蝦塘浮游生物組成發生變化(即“轉水"),水質惡化。

    對蝦對突然而來的壓力難以承受,會發生突然的“應激反應”,當環境壓力超過了對蝦適應能力,使對蝦產生“緊迫”感,干擾對蝦正常生理機能,使對蝦某些內分泌酶活性受到抑制,導致大量能量被消耗,對蝦機體受到影響,從而引發對蝦遊塘。此時,蝦池病原極易啟用增殖,同時又降低了蝦體的防禦能力,為病原提供了乘虛而入之機,極易誘發蝦病。

    4、養殖水體引進汙染水源所致。由於汙染水源的氨氮、亞硝酸鹽或重金屬元素等有害物含量嚴重超標,超出對蝦正常生長所能忍受的極限範圍,致使對蝦中毒引發遊塘,嚴重的造成對蝦死亡。

    對蝦表現出反應遲鈍、跳躍、遊邊、狂遊、漫遊、漂游、打轉等異常行為,且攝食量減少、停食,鰓絲肥大、腐爛,肝胰臟腫大,組織潰爛受損,身體畸變、呼吸減弱變脆,最後窒息而死亡。

    5、養殖水體pH值不正常。對蝦長期生活在pH值較高(9.0,強鹼)或較低(7.0,強酸)的水環境中,使對蝦生長受到抑制產生不適從而引起對蝦遊塘。

    當池塘水體的pH值長時間大於9.0時,養殖水體中氨氮的毒性加劇;對蝦鰓絲遭受強鹼腐蝕,發生一般性的黑鰓病,並有可能進一步演變成爛鰓病、黃鰓病和紅鰓病,使對蝦鰓組織遭受破壞,呼吸機能發生障礙,導致對蝦遊塘窒息;

    當pH值低於7.0時,對蝦處於酸性水體中,生理機能受影響,表現為攝食量明顯減少,消化、吸收機能下降,新陳代謝受抑制,極度不安、狂遊,呼吸急促。長時間強酸中毒後,對蝦受影響進一步加劇,表現為反應遲鈍、游泳無力、蝦殼變軟、鰓部受刺激產生的粘液增多、鰓絲腫脹、呈紅褐色,最後會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

    三、疾病感染

    由病理造成的遊塘現象,最明顯的特徵是遊塘對蝦往往在體表、鰓、肝胰臟、腸胃等組織出現各種典型病理特徵。

    病蝦在行動上表現為活動能力弱,游泳緩慢,離群獨遊。人為刺激時,反應遲鈍,有時在水面上打轉或無定向上下游動,有的匍匐或側臥池邊淺水處,有的習性異常。

    這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病理反應使對蝦呼吸機能受損或受抑制,導致病蝦因缺氧在水錶層或池塘四周淺水緩遊直至死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80年出生,屬猴的朋友,能發張現在的照片,說說人生感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