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家APP
-
2 # 展小昭的紫砂生活
紫砂泥有別於其他茶器製品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紫砂泥料以“泥是肉,砂是骨”而別具一格。
從本質上來講,紫砂裡的“砂”是指石英顆粒。
砂的作用有兩種:
第一種是讓增強泥料的可塑性。
泥性強則比較容易變形,比如朱泥一類,因此適量的砂性可以提升泥料的可塑性;
第二種是提高紫砂壺的透氣性,這個也是紫砂器有別於其他茶器的一個優點。
很多朋友初次結識紫砂,往往會驚歎,原來紫砂泥不是從地下直接挖來的泥,而是很多不同品種的礦物。
接下來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詳細解釋一下,紫砂到底是什麼?
首先從概念上來講
紫砂是一種礦,如同其他金屬礦一樣,我們通常稱呼的紫砂泥,是紫砂礦經過風化、磨粉等等一系列工藝以後加工而成的泥。
以下分別是天青泥原礦,降坡泥原礦。
天青泥原礦
降坡泥原礦
從歷史角度講
它形成於2-4億年前,由於地殼運動而形成,是一種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因此國家近十幾年來已經限制開採,為的是紫砂文化的可持續性。
從物理角度講
它是由粉砂碎屑+粘土組成。
粉砂碎屑的成分是:石英、黑雲母、白雲母、長石、褐鐵礦等。
粘土的主要成分是:高嶺石、水雲母、絹雲母、赤鐵礦等,在光學顯微鏡下
上述礦物共生在一起組成了紫砂礦。
因此紫砂礦可以被理解為:含鐵的粘土--石英--雲母三元系統.
從化學角度講
紫砂礦含有豐富的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鐵、少量氧化鈣、氧化鈉、氧化錳、二氧化鈦等,還有銅、鈷、鎳、鉻等微量元素。正是這些豐富的天然礦物質,使得紫砂燒成以後呈現出多種不同的色澤和肌理。
從地層深度來講
紫砂礦分為表層礦、中層礦(地下10-15米)、深層礦(地下15-80米),剛開採出來的紫砂礦大多是堅硬、半堅硬的石塊,少量質地較軟如朱泥。
紫砂礦被稱為:巖中巖、泥中泥、巖中泥,是因為它不是孤立存在,有時是在石英頂板跟底板中間,被稱為:巖中巖,有時是泥層中間的夾脂,被稱為:泥中泥,有時夾存,黃石岩層中間,被稱:為巖中泥,礦層厚度從幾釐米-1米左右不等,礦體一般呈:狀、薄層狀、透鏡狀等,由於地殼的升降運動,有些斷裂會破壞礦層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使礦層突然中斷,因此開採時十分困難。
我們通常講紫砂泥,是指將紫砂礦磨粉練制以後的狀態,這個過程稱為“練泥”。
那麼現在你瞭解紫砂是什麼了嗎?
它是一種富含多種天然礦物質的礦料,
它多數存在於十幾米、幾十米深的地下,
它與甲泥、黃石巖共存,
它的存量僅佔總儲量的3%-4%,
它不是開採出來即可使用的泥,
而是一種礦,
需要經過“練泥”以後方可使用,
它是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
紫砂器之所以馳名中外,成為享有盛譽的藝術珍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原料的效能和材質特點,是基礎,這是大自然的神奇造物,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可以和宜興紫砂礦料相媲美的陶土礦藏。
-
3 # 觀砂天下
簡單的說下,原礦紫砂泥料裡本身就有段泥砂在裡面,而且砂粒的多少,直接影響著燒製的溫度,一般含砂量多的泥料燒製溫度較高,含砂量少的燒製溫度比較低些,紫砂紫砂,怎麼會缺少砂呢。
-
4 # 紫砂之心
紫砂紫砂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砂質感,紫砂的原料不是泥是紫砂礦,紫砂礦料的組成部分,有高粘土,氧化鐵,石英砂等各種成分組成。因為紫砂成分的不單一造成了紫砂燒成後的砂質感。
-
5 # 慧明堂紫砂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壺,它的名字叫宜興!
一般來說紫砂壺是採用產自宜興丁蜀黃龍山的紫砂礦經拍身筒製作成型(圓素器)。而紫砂泥中的砂,主要是指原礦石的所含有的:石英,雲母。正是石英的特殊結構才形成了紫砂壺所具有的“雙孔透氣但又不滲水”的特點。
回覆列表
紫砂壺近年來備受市場追捧,大家都對紫砂有一定的瞭解,可真正說起紫砂的概念,似乎總有點模稜兩可、語焉不詳。紫砂,顧名思義,紫顏色的砂。但這樣的解釋過於簡單,因為這個解釋無法概括出紫砂的特徵。傳統上被歸為紫砂的陶土,有些無砂,有些不紫。
砂的砂到底指什麼?砂起到的作用?
砂,化學從成分上來說,是石英顆粒。其實這就是經驗派說紫砂泥“有骨性”中的“骨”。
但是經驗派關心的不是化學分析,而是關心如何製作與眾不同的東西,砂的處理,就成為最重要的方法。
但這種處理都是物理處理,也就是大小、硬度上的處理。處理後的顆粒,他們就叫做“砂”。
不同的紫砂,所含石英會有不同。石英密度大,熔點高,能提高紫砂的燒結溫度,同時,紫砂的許多特性,都與石英成分緊密相關。燒成品的開放性氣孔結構,就是石英顆粒(及其團結物)之間的空隙;封閉性氣孔結構,就是石英顆粒及其團結物內部的空隙。但是石英含量高,不僅會提高燒結溫度(提高燒製成本),而且難於製作(砂性重,不易成型;燒製時容易開裂)。
所以,如何用含砂少的紫砂泥做出含砂多的效果,就成為一種工藝,這也是非常具有技術含量的經驗。
使成品具有明顯的用養效果。氣孔結構,決定用養效果。
為彌補一些礦料自身的不足,就需要往裡面新增石英含量高的礦料,最常見的是“黑墩頭”、“白麻子”,以提高坯體中的石英含量,增加坯體中開放性氣孔的比率。
降低製作技藝,提高燒成率。
有一類礦料,不能新增上述兩種礦料,這就是小紅泥(包括其精品朱泥),因為那兩種礦料會改變燒成品的顏色。小紅泥屬於黏土類,收縮大,製作和燒製較難。為降低難度,就將泥料預處理:製作生砂或者熟砂,然後再新增進去。
皺紋明顯的朱泥作品,說明製作工手技藝水平高,因為他不用泥料預處理,就能解決工藝難度問題。
裝飾作用,典型的是鋪砂(熟砂)工藝。
這多少和燒餅上鋪芝麻的工藝差不多。燒餅鋪芝麻,好吃;茶壺鋪“芝麻”,好看。但是鋪砂工藝不可濫用,如果工藝不過關,就會破壞紫砂壺的自然風格。砂的分佈不是太規整就是太凌亂,不僅不是錦上添花之美,反而是畫蛇添足之醜。
提高燒結溫度,追求好的呈色。
顏色和燒結度,是紫砂製作中的一對矛盾。一定的溫度、一定的燒製氣氛,紫砂肯定會呈現一定的顏色。但問題是,顏色很好,但未燒結,這也不能算是成品,因為紫砂壺必須要滿足實用功能:透氣不透水,較高的坯體強度(不易碎)。砂在這裡就有了用武之地。調高溫,增加;降低溫,減少。但是這裡面又會有一個變數:所新增砂本身的呈色對原泥燒成後呈色的影響。
降低燒結溫度,降低成本。
有些礦料,石英倒是不多,但是低熔點的有機物含量太少,所以燒結溫度也很高,有的達到1310度(一般的都是1180度左右),不僅耗能,而且窯位少,成本增加。將黏土含量多礦料磨成顆粒(或預製成生熟顆粒)再新增進去,就可以起到降低燒結溫度的效果。
使製作的泥料別具一格,這是最常見的調砂目的。
天然紫砂礦,儘管種類繁多,但是差別在於整體的呈色和顆粒效果,一種天然礦,含有多種顏色砂的,不多。但是高檔的商品泥料,就五花八門了。這種礦料在別人那根本就見不到,所以當然價格很高了,這樣的制泥高手,現在可不多了。
內容來自東家紫砂達人紫砂百科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