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方程求解
-
2 # Eco風清
研究生因為其讀研期間各種學術活動、研究活動,質量上肯定是要比本科生高一點。但是,985的研究生的含金量比普通學校的研究生含金量肯定要高的。很多五百強企業都只願意接收985的研究生,而普通學校研究生只能去相對條件差點的小企業。拋開薪資待遇不談了,進入小企業你會發現管理、文化都比較亂,重要的是小企業本身沒什麼技術底蘊,例如研發人員都是做假研發,逼著你跳槽或者換行業。。
所以,總之一句話,研究生還是很有價值的,但是要看什麼學校的研究生。不同價值的研究生幹不同價值的事。
-
3 # 三郎說
含金量高不高取決於你綜合因素。不要說什麼碩士研究生爛大街這種話,說這種話的人一般都是研究生以下學歷的,說出這種論點,請拿出具體資料來好嘛?沒有論據支撐的論點都是瞎扯淡
,人的感受往往是假象,發現事物的本質,需要你深度思考。大資料會說話,實際上按照我國總人口計算,我國研究生佔有的比例約為0.5%。也就是說1000個人當中只有五個人的學歷是研究生。這個資料比例其實很小。從資料上看,研究生學歷在我國還是屬於比較稀缺的人才。不論研究生還是本科生其實比例也很小,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實在太大了,你大學畢業,其實在學歷方面已經跑贏了95%的中國人,哪怕你大專畢業,也是跑贏了93%的中國人,當然,成功的路有千萬條,有的技術致富,有的生意致富,有的讀書改變命運。
知名企業招收的人才學歷要求大部分是研究生,有些專業讀研與不讀研,畢業之後的待遇相差很大。比如醫學專業,一紙文憑能讓你少奮鬥十年。如果僅僅是本科畢業,很多大醫院晉升就非常困難,讀了研究生之後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考研也是競爭激烈,2017年報名人數201年,2019年研究生報名突破285萬,但是招生數量並沒有大幅上升,終身學習的社會,拼的是持續學習的能力,伴隨著就業難,以後會更加激烈,可以說考上研究生的人不說優秀,但也至少不差,總體含金量還是非常有保障的,鄙視一件東西最好的辦法是擁有它,鄙視自己沒有的東西沒有說服力。所以,不要在乎那些質疑,把自己搞強大比什麼都強。
-
4 # 麥田裡的守望者HPF
在中國,研究生雖然報考的數量逐漸增加,但是,各大院校招收研究生數量增加不多,未來找工作研究生好的學校依然會有很大優勢,相對差的研究生,其實含金量並不是很高。現在公司招聘大多數崗位要求本科,而且本科學歷完全可以勝任,公司是不願意去僱傭一個高學歷研究生。隨意,個人建議,好學校研究生未來含金量還是很高,但一些普通院校研究生建議還是不要上了,還是儘早擇業,多積累的經驗才好。
-
5 # 老貓1954
關鍵還是在本人的實力!
我有一研究生,在江蘇某電力行業體制內研究所(某某集團內部的研究所)來招聘時被錄用了,簽了合同,畢業後就去那個研究所就業。
但是呢,節外生枝……,這研究生因為論文查重等原因被定為【二答】……應屆研究生畢業離校三個月後再答辯。這學生鬱悶死了,在合同規定的報到時間內拿不出碩士畢業證、學位證,大好的一個就業機會錯失了!
但是呢,峰迴路轉……,那個研究所給他來資訊:給你延長三個月報到期限,如果你二答能透過,我們還要你!
這研究生後來去了這研究所後人家告知他:要是別的研究生遇到這情況早就刷掉了,想來我們研究所工作的上海交大、浙大、東南大學、南理工……等名校的研究生有的是,所以對你網開一面是因為面試時對你印象好。當時問了你幾款流行的微控制器和嵌入式處理器你都對答如流,問了你某種儀器的設計方案,你說的也頭頭是道,所以對你破格了!真應了武林界的那句話……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這研究所來招聘的工作人員是行家,能估量出這學生的能力
-
6 # 網眼大觀
這個問題比較籠統,含金量與學歷有關,但並不絕對。一般地說,多學習一些總是好的,但邊工作邊學習,在職讀研,工作一段時間後再讀研,也可考慮。讀研總比不讀好,當然是真讀,紮實學,掌握真本領。
含金量與學歷有關,更與學力、能力關係極大。讀研,學什麼專業,要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未來發展方向相契合。
-
7 # 在廣州奮鬥的普通人
未來,研究生的含金量會不可避免的越來越低,或者說,研究生會慢慢變成一個常規化的要求。
現今社會,物以稀為貴,研究生所謂的含金量高,是由於過往研究生數量不多而造成的,但現在每個高校研究生的數量都在不斷的增多,而本科畢業後選擇繼續讀研的,也不在少數,因此研究生數量變得多起來,含金量就會相應減少了,這是不爭的事實。而隨著研究生數量的不斷增多,或者說,不斷有更加多的研究生出來和本科生競爭,造成本科生的競爭力相對弱化。
因此,未來隨著研究生數量的進一步增加,研究生很可能會慢慢變成一個常規化的學歷要求。特別是對於那種高精技術行業、金融行業以及熱門崗位,更是每位同學的必搶之地,其中就少不了研究生的身影,很客觀的說,再同等的條件下,企業有一定機率會去選擇一位高學歷的同學。
-
8 # 其實我是哦然
每年中國的研究生錄取人數在60萬左右,我們拿剛剛結束的2020屆考研初試來看,2020年考研初試報名人數破天荒的突破到了400萬,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十分恐怖的資料,似乎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大學的畢業生裡面一半都在考研,而400萬人裡錄取60萬人,這個招生比例似乎也很高,但是事實真的這樣嗎?
首先研究生按照入學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全日制研究生, 一種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在職研究生。這種這種研究生佔總體比例的多少那?粗略統計大概在總體錄取人數的三分之一。
而這種研究生雖然近幾年來錄取方式與全日制想相同,但是社會認可度卻十分悽慘,簡單的來說,在就業市場上,大部分的企業還是會承認專科生的大學生身份,但是他們不會承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研究生身份,雖然國家已經下發過相應的檔案來支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畢竟招聘崗位是企業創造的,國家並沒有辦法強制要求企業去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除去這三分之一,我們的錄取人數現在還剩下40萬人,這四十萬人裡面,我們又可以分為兩部分,一種叫做學術學位碩士,也就是學碩,另一種叫做專業學位碩士,也就是專碩。
簡單的介紹一下二者的區別,從培養方式來看,學碩普遍三年,專碩普遍兩年,研一的時候二者並沒有大的區別,都在一個教室裡上課。而研二的時候,學碩就開始進入實驗室搞科研,發論文,研三的時候準備畢業答辯,讀博的讀博,工作的工作,這種碩士才是我們普遍思維中認識到的碩士,也就是讀書,做實驗,發論文,搞研究。
而相反專業碩士到了研二,就會直接進入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工作實習一年,然後直接畢業,比較直觀的例子就是醫生(當然這個舉例不是很恰當,但是比較淺顯易懂。)所以這種碩士,實際上是直接對口工作市場的,他們並不會在實驗室裡搞研究,畢竟國家現在缺的是能把知識應用到實處的高等人才,而不是僅僅會考試發文章的高等人才。
而教育部的通告也明確的提出了,這次的擴招,以專業碩士為主,18.9萬里面,除去專業碩士和非全日制碩士,真的學術碩士可能連五萬人都沒有。而且那20萬的學術學位碩士裡面,至少有10萬的崗位是留給推免生的(也就是保送生),留給報名的那400萬人的位置,其實只有10萬。
好,現在我們來做個簡單的加減法,10萬學位位置,加上20萬的專碩,實際上這400萬報名的人裡面,最終能夠成功考上的研究生的也只有30萬人而已,就算擴招著18.9萬人都是學碩,也僅僅都不到50萬,更不用說這裡面還要去掉很大一部非全日制研究生。至於那些說什麼擴招會讓不喜歡學習的學生考上研究生混日子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研究生的考試跟高考完全是兩種概念,先不說筆試過後的面試就可以刷掉很多隻會考試沒有學明白知識的考生,筆者甚至可以拍著胸脯保證只要能透過初試的學生,就算他以前確實在混日子,當他進入到複試的那一刻,你也就沒有資格在說他混日子了。
所以實際上,研究生的擴招並不會造成研究生“爛大街”,因為跟需求的基數相比,這種擴招實在顯得太微不足道了,相反這種學習和企業對接的模式會變成一種更加良性的迴圈,畢竟經過了一年社會的歷練在投入到社會,比從學校了直接扔到社會,要靠譜的多。
所以,無論研究生怎麼擴招都不會造成高學歷者氾濫的情況,默默無聞,才是這個社會大多數的真實狀態。
回覆列表
研究生的含金量高不高,有很多關係點的,問題是不在研究生的畢業證,在的是研究生學歷與人的能力和學識是不是成為一體,再就是給社會能帶來什麼價值,光靠一個學歷證書,找工作是可能要好找,但是單位看重的是,產生的社會效益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