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隔代親!很多老人都有這種感覺,那麼形成這個概念的原因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和看待的?
6
回覆列表
  • 1 # 韓江冠

    ​​對於‘’隔代親‘’這個名詞,我以前聽得也不是很多,感觸也沒那麼深。相反,我洽洽對‘’隔代親‘’現象不以為然:認為兒子、女兒將來都不行,都指望不上,還疼孫子孫女幹什麼?曾一度對視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為‘’掌上明珠‘’的人很不理解,覺得他(她)們太傻,對孩子太理想化了,寄託了太多自己根本得不到或看不到的期望,實在不值得!

    觀念的轉變是從我有了自己的外孫女開始的!外孫女的到來,瞬間顛覆了我堅持了幾十年的觀點:那個高興,那個快樂,那個幸福簡直無以言表!在後來悉心照料‘’小寶貝‘’的過程中,更是親身體驗了那‘’隔不斷,理不亂‘’濃濃親情,隨著‘’小寶貝‘’的漸漸長大,攀脖繞膝的情景不時激起生活的無限樂趣,彷彿自己年輕了十好幾歲……

    為什麼會有這麼美妙的感覺?為什麼在兒女身上體會不到?這‘’小傢伙‘’們哪來的這麼大的魔力?我還真難找到比較準確的答案!

    存在就是合理,感覺最有意義!我解釋不了這種現象,但我能夠理解,豈止是理解,更多的還是那難以言表的親身感受!

  • 2 # Sun十七

    現在由於工作壓力大,基本都是祖輩帶孩子,父母跟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跟爺爺奶奶少,孩子自然會跟奶奶爺爺要親一些,畢竟感情是需要時間積累起來的。

    可能爺爺奶奶想在孫子輩中找回一些在子女身上越來越難感受到的被需要的感覺,也有一種彌補的感覺在吧。

    孫子輩覺得自己是由爺爺奶奶帶大,他們步入老年,生活圈子小,子女又為了家庭在奮鬥,跟他們待得最久的就是自己。加之中國由於獨生子女政策,每個家庭的小孩都是受獨寵的。

  • 3 # 老龔說勢

    堂前教子,膝上弄孫。古已有之。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父母一般對孩子有著莫名其妙的期望,然後轉變為壓力和要求,剝奪孩子的時間和童真,壓抑他們的想象力。

    我曾經罵過孩子他媽媽:你對孩子要求這麼高,你小時候做到過沒有?現在的父母把自己在社會上混的不如意,希望孩子超過自己,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欲速則不達,往往帶給孩子的是叛逆,陽奉陰違,散謊等惡習。

    但是,爺爺奶奶大都看透了人生,他們甚至認為孩子就應該讓他自在生長,讓他們有自己的空間,所以很多孩子反而認為爺爺奶奶才是最懂他們的人。

    隔代親就是這麼來的。但是我家沒有這毛病,大家都親,特別我的孩子很崇拜我,因為只要放假,我就帶著他們搞小產品手工製作,甚至搞一點創新,當然了,我家車床銑床鑽床焊機等一切大小工具齊全,比較方便。

  • 4 # 秋沅

    爺爺奶奶寵溺孫子,是無可救藥的事情。紅樓夢第33回,賈政教訓寶玉,下手重了一點,襲人急忙去喊賈母救駕,賈母一看,心如刀絞,對賈政說:“你連我一起打死算了,省得我們祖孫在你面前礙眼。”。賈政一時唬得急忙跪下。人老了,看淡了物質,看多了人世百態,對人世競爭了無興趣,喜歡牙牙學語的孫子,看到一臉童稚就滿心歡喜。小孩子無心機,把老人當夥伴,一起遊戲,老人非常享受這種角色,父母太忙,沒有時間和兒子無聊,對老人關注也少,老人和孫子就成了一對玩伴。在老人的世界裡,只有孫子,滿腦子都是孫子的可愛。我父親照看我兒子長大,四處賣弄孫子聰明,張口閉口談孫子,別人都聽煩了,為了禮貌,耐著性子聽他講,裝作很有興趣的樣子。其實就那幾件事,但是父親樂此不疲。老人的世界變小了,征服世界的雄心壯志已經萎縮到自己小小的家,連家人也減少對他的關注,只能無微不至照看孫子孫女,看著小傢伙長大,感覺自己的價值還是蠻大。

    含飴弄孫,兒孫繞膝,都是老人幸福的一個標誌。一次街頭大減價活動,一個年輕媽媽把十個月的小寶寶放在嬰兒車上,忙著試衣服。旁邊一個坐輪椅的老太太在嚼花生,老太太半身癱瘓,夕陽下慢慢嚼著剛上市的生花生,小寶寶微笑著好奇看著老太太,老太太把嘴裡的花生吐出來,悄悄塞到寶寶嘴裡,寶寶張著小嘴嗷嗷待哺,顯然老太太是悄悄喂的,我很提老太太擔心,我知道現在的兒媳不好惹,悄悄給老人說:“別餵了,當心她媽媽看見。”。老太太慈祥地笑著,“寶寶吃得可歡了,你沒有看見?花生可香了!”。唉,也只剩下小寶寶能夠平等對待這些失去價值的老人。我轉過身,擋住年輕媽媽的視線。

    孫子就是老人的全部世界。一家人住在北京,那是有些年的事了,老人從農村來幫忙照看孫子,在火車站玩,騙子讓她幫忙照看行李,自己帶著她孫子去買張車票,然後抱走了孩子。老人丟失了孫子,失魂落魄,雖然兒女沒有怪罪她,但是最終輕生。孫子已經大於天了。這也是賈母護寶玉的一個原因吧,看見寶玉被打得皮開肉綻,淚如雨下,心如刀絞也是情有可原。在父母眼裡兒子的頑劣,在爺爺奶奶看來只是童稚可愛。在父母立即想到了長大為非作歹,被警察關進監獄。在爺奶只感覺是小孩子,長大就會好,彬彬有禮,風度翩翩。認識不同,對孩子教育也不同,父母想得過於悲觀,恨不得一次打成才。爺奶又過於樂觀,孫子放火燒了窗簾,只是一個偶然,長大就不會這麼做了。其實,兩下都在走極端,教育的理念就水火不容。父母嚴一點,爺奶寬一點,對孩子來說是個好事,天天被父母拿著尺子量身定做,還有什麼童年?因為爺奶的寵溺,我們的童年才充滿色彩,滿滿快樂回憶。

  • 5 # 手機使用者51079566929

    你是怎樣理解和看待隔代親,這個現象的?我是50後的奶奶,缺實是體會到了隔代親的感覺,以前沒結婚的時候,看到我母親對她那幾個孫子那種疼愛,讓我都有點不理解。等到自己的孫子出生後,真是讓我喜出望外,當奶奶那種心情讓我無法表達,孫子是08年出生,己上小學2年級了,天天在我們家吃飯上學。放假去姥姥家裡住,我有一個星期見不到,我就想的晚上睡不著覺,我丈夫就說我,發賤,天生是一個受累的命。年輕的時候,上班忙於工作,自己雖然一個孩子,也沒有感覺多麼親,論到孫子那種親真是骨肉相連!

  • 6 # 小丑雅成長記

    為什麼會隔代親?就拿我爸來說吧,小時候他對我們這些小孩超級嚴厲,雖說心裡很疼愛,但從來不在面上表露出來,也幾乎不抱我們,一副威嚴的大家長模樣。我女兒小丑雅是家裡的第一個孫子輩的,直接把我爸給改造了一輪。我爸還沒退休,仍然是工作同志,但那傢伙一下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往家裡跑,進家門第一件事就是找小丑雅,每天抱著她樂呵樂呵地散步聊天……我跟我媽整天嘲笑他,現在變成了一個慈祥的老爺爺。

    對於這種隔代親的現象我媽是這樣解釋的,年輕的時候生活壓力太大工作太忙碌,每天就想著怎麼賺錢怎麼為我們提供更好的生活,結果一不小心孩子就長大了。抱著孫輩,彷彿又回到了從前自家孩子小時候。我媽也說了,好多次抱著小丑雅,眯著眼看,彷彿就是我小時候的模樣,自己也似乎年輕了很多很多歲。

    “隔代親”首先是一種補償心理,然後是對過去自己的檢討,最後則是重溫自己的年輕歲月。

  • 7 # 新東方家庭教育官方號

    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髮展,城鎮雙職工家庭中的隔代教育是一個頗令人無奈的話題。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競爭趨酷烈,年輕父母一般缺少時間精力進行親子教育;

    而大量老人退休後不管是時間和精力都變得充沛起來,於是他們把對孫輩進行隔代教育作為對寂寞孤獨的退休生活的調劑。

    根據調查顯示,上海目前約六成的兒童由祖輩為主養育,北京、廣州近一半,這個比例和全國各城市大致相當。

    從人性上來說,隔代人親近是人之常情,愛孩子沒有錯,但是隔代教育的愛必須有分寸感、有邊界感、有原則性,不能因為老人的愛沒有“斷奶”而矇蔽了雙眼,最終變成了孩子的禍害。

    由隔代親帶來的教育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對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比方說,過度溺愛容易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不僅容易形成自私的性格,還影響到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阻礙其人際交往;

    老人出於對孩子的心疼,事事包辦,這樣不利於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影響孩子的獨立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一瞬間你決定放棄暗戀很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