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崇賢服義

    賀友直《山鄉鉅變》,範笑歌《史記》,顧炳鑫《林海雪原》,劉繼滷《雞毛信》等等

    很多好的連環畫成為經典!

  • 2 # 炫心23

    應該分型別,連環畫鼎級的中國古代的有劉繼卣 張令濤 胡若佛 王叔暉還有上海版三國演義的畫家

    這些連環畫陶冶了一代人的道德情操,歷史觀英雄觀和愛國主義,正義感,增長了知識見識與眼界,是歷史的寶貴產物,難得的教育手段

  • 3 # 曉來447

    連環畫畫得好的太多了,每一個畫連環畫的都有他的特點,比如錢笑呆,趙宏本的《孫悟空三打百骨精》,錢笑呆,汪玉山的《穆桂英》算得上連環畫中的精品,劉卣友的《東郭先生》,《雞毛信》在人們心中是非常好的連環畫,羅盤的連環畫《戰上海》,《草上飛》一個連環畫家畫的戰爭題材用不同風格表現,可以說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舉的例子很多,好的連環畫太多了。

  • 4 # 哈撒特寧

    以單冊論,《三打白骨精》在大師雲集的作品中,能獲得建國後第一個連壇最大獎項,就已經說明它作為連壇扛鼎之作是沒有異議的。

    以整部論,沒有一部能與《三國演義》,這部匯聚中國連壇最多藝術大家、凝聚眾多藝術家心血的鉅作抗衡的作品。

    論個人成就,獲得過毛澤東主席親自召見的連壇泰斗劉繼卣大師當仁不讓,他的傳世經典不勝列舉如《鬧天宮》、《武松打虎》《雞毛信》等。

  • 5 # 使用者4211906027728

    提及連環畫,太有記憶和感情了,可以說連環畫讓我喜歡上了美術、書畫,並傍涉了其它"藝術"❤

    在電視未普及之前,人們的文化生活就是戲劇(現代劇)和小說、評書廣播(連播)。兒童最普及和擁有的就是"小畫書(連環畫)",那個時代兒童能說是個個都會有一兩本。如有條件的孩子,多有幾本連環畫,那個羨慕,小夥伴們天天哄著,討好著想看,最好是能借閱

    因文化(教育)需求60~70年代是連藝最鼎盛,最榮耀的年代,也是創作作品最多、水平最優秀的時期(最優秀、最值的收藏的是50年代的老版連環畫)。也許是因多數連環畫只是1一3的短篇之故,和長篇歷史小說熱的興起,象60冊的宏著長篇的《三國演義》最有記憶,成了條件好的人家孩子的"收藏"

    以後人們總結出了:上美60冊的《三國演義》冀美36冊的《西遊記》津美42冊的《聊齋故事》上美的《東周列國志》被稱為連環畫的[四書]❤人美30冊的《水滸》中國畫報19冊的《紅樓夢》上美20冊的《西漢演義》人美5冊的《楊家將》人美15冊的《岳飛傳》稱為連環畫的[五經]其實除此之外,如:興唐傳\封神演義\中國成語故事 等,優秀作品蔚蔚壯觀,層出不窮(特別提及一下,那就是:連環故事年畫,象王叔暉的″西廂記"、"牛郎織女"等許多作者的年畫)

    至於誰創作出了連環畫的扛鼎之作!真沒法定,優秀的大家太多了,每個人的代表作都可為扛鼎之作:王叔暉(西廂記、生死牌、等)趙宏本(三打白骨精)毅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賀友直(山鄉鉅變、窮棒子扭轉乾坤、十五貫)沈堯伊(地球的紅飄帶)

    連界有: 南顧、北劉之說。可為連畫扛鼎大家!❤ 劉繼卣:雞毛信、東郭先生、(最有代表性的:鬧天宮、武松打虎(年畫) 生死緣、永不掉隊、奇怪的旅行等。❤ 顧炳鑫:渡江偵察記、紅巖、(列寧在十月、集體創作)向陽院的故事、藍壁毯等。 顧先生的創作還有一特點,就是根據題材釆用畫種:有線描的,黑白畫的,鋼筆畫的,鉛筆素描的,中國水墨畫法等。

    要是以一人來論,顧炳鑫先生的作品可稱為連環畫"扛鼎之作" (個人認為)

  • 6 # 塗之人995

    小時候看過《山鄉鉅變》、《三國演義》、《西㳺記》,當時覺得非常好。五十多年了,都不知道誰畫的。當年看連環畫,只看圖畫,不讀文,更別說作者。

    幸好我一直學畫,知道華三川、賀友直、劉繼卣是畫連環畫的名家。

    扛鼎之作,說不出。

  • 7 # 紅塵彌勒

    這又是一段美好而溫馨的回憶。

    曾經的少年世界裡,連環畫伴隨了我個人幾乎整個童年少年時光,也成為了那個時候最為光鮮而溫暖的片段,一直在影響著我個人的閱讀審美取向。

    恍惚的記憶裡,那個時代的連環畫特別多,總能在同學們的書包裡找到想要看的畫本,實在是一種享受,連同少年的懵懂孟浪一起隨著歲月的沉澱而沒入記憶的深處。

    其實那時的連環畫並不叫這個文縐縐的名字,而是通常稱之為“小人書”。那些關於戰爭的總是那麼吸引人,要是看不到,就會感覺少了點什麼東西,飯也不香睡也不安,心裡總像有個聲音在提示和警醒:必須要看到,必須要滿足願望。

    而那時又是個物質財富較為貧乏的年代,別說是我們這些孩子們,就是大人們的腰包裡,也不見得有幾兩銀子的零花錢,除了吃穿用度,很少有富餘的錢能用到購買小人書上。所以,相互之間串換借閱也就成了一種常態,並一直樂此不疲。

    只記得那個時候的《三打白骨精》是最受歡迎的,當時也不知道是誰畫的,只道是好看又好笑,好看是因為孫悟空火眼金睛善識妖魔,好笑是因為豬八戒貪吃貪睡不幹活,至於畫面以外的現實意義卻很少有人能去悟到。後來又流行起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的畫本,一樣的觀者如堵蜂擁而至。張翼德喝斷當陽橋,趙子龍長坂坡救阿斗,還有林沖雪夜上梁山、花和尚大鬧野豬林等等都是我們同學間熱議的話題,尤其是書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更讓我們如痴如醉一直著迷。

    後來漸漸長大,才發覺原來這些畫本還得有人繪製,就精細了心思留心觀察每一個畫本的繪畫者,看到稱心如意的讓我們擊節讚歎交口稱頌,看到比較粗糙的又是切齒痛恨,感覺這是影響和阻礙了我們透過閱讀獲取知識的渠道,少年的心事就是這麼有趣而無賴。

    再漸大一些,知道了一些繪畫者的名字。記憶裡有他們的形象和手筆。比如趙宏本,比如程十發,比如劉繼卣,還有賀友直、戴敦邦等,都是我們比較崇拜的連環畫大師級人物。

    而最令我個人感到滿足和驚豔的,一個是劉繼卣的《東郭先生》、《雞毛信》、《武松打虎》、《大鬧天宮》、《胡服騎射》等等,簡直讓我們目瞪口呆,將劉大師奉為天人,還有賀友直的《楊根思》,趙宏本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都是我們小夥伴熱傳而封神的作品。

    後來才知道,劉繼卣乃當代繪畫大師,被譽為新中國連環畫的奠基人、泰山北斗、連壇第一人。獲譽“當代畫聖”和“東方的倫勃朗和米蓋朗基羅”,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卓有成就的動物畫、人物畫一代宗師。

    越大以後越發現,劉繼卣的作品無論是單幅的畫作還是連環畫,都充滿了神韻和風采,先生的工筆白描、重彩、小寫意、大寫意等等題材的畫作,題材非常全面,除人物、動物能窮極妙理之外,也兼擅花鳥、山水。尤其以他的工筆人物畫和寫意走獸畫的成就最為突出,是當代畫壇成就最高的巨匠,被稱為北派畫壇泰斗。

    只是可惜先生由於惡疾纏身過早離世,這也是中國畫壇最大的損失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天左右人流要開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