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捫心問診
-
2 # 生活百樂
其實這種表述是對心理障礙的認知還不夠清楚。心理障礙不會只出現一個你說的症狀,比如強迫症,就會同時出現焦慮、抑鬱的狀態,同時還會引起一些生理上的不適,也就是神經症。不必單純的把這個分開。如果抑鬱很嚴重,有自殺的傾向,是需要藥物來治療的。按照你的說法,我覺得強迫症更多一些,我建議你瞭解一下日本人森田正馬的森田療法,看看能不能改變對自己的認知。
-
3 # 胡文生心理
多種心理疾病共病現象並不稀奇,臨床上很常見,一個焦慮症患者常會共病抑鬱、強迫、恐懼等症狀,對這類共病症狀診斷比較難,治療起來也比較麻煩,患者也比單一病症者痛苦程度嚴重。
在共病現象診斷中,透過詢問,觀察,以及量表測試,一般以最嚴重症狀作為診斷結果,比如在幾種測量分值中,如果強迫明顯高於其他症狀分值,則診斷為強迫症。
那麼治療也以最重症狀為治療方向,在神經症家族中,焦慮為共有核心症狀,那麼藥物也以抗焦慮為主,這樣從重到輕依次治療症狀。
一般來講,抑鬱症如果共病其他症狀,治療起來難度就較大一些,也隨時因共病而加重抑鬱,這也會給治療帶來一定難度。
-
4 # 霍體清
同時患有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該怎麼辦?
這幾種心理疾病,都很常見,在某一個患者中,可能存在焦慮、強迫、抑鬱、甚至恐懼也有,但一般只有一個核心症狀,解決的時候主要解決最困擾他的那個症狀,在逐漸消除其他症狀,這樣效果比較好。
無論焦慮,強迫,抑鬱,其本質都是焦慮,都是擔心發生不好的事情。
-
5 # 我說精神
你好,我是精神科醫生,我來幫你說一說。
同時患有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聽上去有點嚴重,但其實因為這三組疾病本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還是存在很多類似問題的患者。
首先,在我們目前施行的國際診斷標準中,強迫症本身也屬於焦慮譜系的,兩者本身就有很廣泛的重疊地帶。當然,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人們發現強迫症特點鮮明,很多地方又區別於焦慮障礙,所以即將於明年正式公佈的ICD11診斷標準中將強迫譜系障礙單獨列為一個章節。
而抑鬱症也同樣會繼發於焦慮症或者強迫症,不論是強迫症還是焦慮症長時間處於緊張情緒的折磨之下難免會產生持續存在的抑鬱情緒。
這三種疾病一般也可以同時治療,比方說部分SSRI類藥物就對這三種疾病同時有效,個人比較喜歡舍曲林和氟伏沙明,對抗強迫作用比較明顯。當然同時可以開展輔助心理治療,相信效果也會是不錯的。
這裡補充一句,如果患者是一名年輕人,那麼還要注意確認既往有無符合診斷標準的躁狂或者輕躁狂表現。如確實存在上述表現,可能診斷會變更為雙相情感障礙,那樣的話診療計劃應該會有很大的改變了。
-
6 # crystalleee
我不知道怎麼會有這麼多病,也不知道誰給下的定義,大部分是你想的和別人不一樣就會被覺得有病,那怕什麼的,重要的是要看你自己過得舒服與否,我就有抑鬱症,我覺得沒啥,我也能活的很開心。別怕,別人說的也不一定多,好好跟自己溝通,全面的認識自己。就算想法偏激一樣也可以精彩的過一生
-
7 # 心理專家劉愛民
一個人同時患有這三種心理疾病是可能的,而且這三種心理疾病的患者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三症並存的情況。業內人士常說,焦慮、抑鬱、強迫是三兄弟,可見它們之間的關係有“多好”,總是形影不離。但是,一個個體的這三種心理疾病之中,總會有一種是發端,是主要的、主導的。比如發端是焦慮症,具有胸悶氣短、多汗、頭暈、疲憊、心慌等症狀,但是因為沒有及時治療,或者誘發焦慮症的心理社會因素有增無減,焦慮症患者就會因為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很嚴重、影響很大,又長時間無法處理而出現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行為抑制等抑鬱症的症狀,還可能出現反覆洗手、反覆檢查門鎖、反覆思考等強迫性行為、思維以圖緩解、迴避焦慮,但其實會因為對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想控制卻無法控制產生更多的焦慮。這樣就形成了以焦慮症為發端、為主要和主導的同時患上抑鬱症、強迫症的情況。
同理,抑鬱症患者也可能患有焦慮症、強迫症,強迫症患者也可能同時患有焦慮症、抑鬱症。出現一個個體三症並存的情況,原因可能是發端病症來勢迅猛比較重或者持續時間長沒有得到改善導致的。所以一旦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中間的任何一種或者都有,就需要及時聯絡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來專業解決。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都是心理疾病,心病需要心醫,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會陪伴和引導患者探索導致自己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找到並處理掉,症狀自然消失。
-
8 # 黃公望
我是一個自卑的人,頭睡偏了每天關注自己的頭。還有哥哥精神分裂丟了將近|5年我很想念哥哥然後時間長了,我開始失眠見人害怕十三年我很痛苦抑鬱症,焦慮症伴隨著我我不知道該怎麼走出去
-
9 # Gary嘉利
現在,靈魂開始由低語轉向吶喊,但人們還是習慣把意識焦點停留於外在,而忽視和對抗著內在的聲音。然而,吸引力法則(共振法則)將這種狀況同步投射到外在,顯化為人們的身體不適、疼痛、疾病、緊張對抗和混亂的關係和狀況……觸發人們感受挫敗、壓抑和焦慮的情況愈發普遍。
學習,放下頭腦(對抗),活在當下(覺察),迴歸內在(接納),能夠安然渡過這段時期。
-
10 # 下限月
我知道治療雙相,抑鬱,躁狂症,控制情緒的方法了,我已經堅持了1個月,只有4天出現了情緒變化,如果是平時,月底月頭,情緒都會不好,只有月中幾天,情緒會高漲,但是我這個月情緒波動只有4天,我每天都記筆記,我想快快告訴你,方法,就是每天晚上晚餐後從7點到8點,進行運動鍛鍊,我的方法是連續跑30分鐘加連續走30分鐘,這4次情緒不穩,是這樣的,第一次是下午跑的,第二天,情緒不穩,也就是說,非要晚上晚餐後從7點到8點,效果不錯,其他時間,效果不好,這個,應該適用於大家,這個時間必須固定的,第二次,是連續跑了42分鐘加18分鐘持續走,共1小時,脾氣爆發,亂想,第三次是持續跑50分鐘加持續走10分鐘,共1小時,脾氣爆發,哭泣,亂想,所以這個時間,對於我必須是持續跑30分鐘加持續走30分鐘,,共1小時,效果才好,不然過尤之不及,過頭了,就起反作用,但每個人情況不同,不能統一而論,需要大家自己實驗,第四次是因為看電視,睡眠時間比平時晚了好多,第二天輕度不耐煩,其他時間非常平穩,有外因干擾,情緒也平穩,非常好,總結,運動的時間,必須是晚上晚餐後從7點到8點,但是強度,需要自己試,每個人不一樣,像我媽,就不能像我這樣持續跑30分鐘加持續走30分鐘,她這樣做了,就過了,情緒反而暴躁,可能她是老人,身體狀態和我不一樣吧,要自己試,還有一些病友,因為吃藥,體重太大,可能就不能跑,怕膝蓋受傷,其他的運動我不知道效果,我沒試過, 要天天堅持,真的效果不錯,運動對於調節情緒,效果真的不錯
-
11 # 心理老師左叔
我是一名從事心理學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在一所大學裡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
第一,你提出的“同時患有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該怎麼辦?”問題,確實讓你感到非常困惑,我也有感同身受的體驗。
但是,我首先要問的是,你患的這三種心理疾病是在專業的精神科醫院經過診斷的嗎?如果是,那麼,診斷後精神科醫生給你有什麼建議?你按照精神科醫生的建議(醫囑)做就可以了。
第二,不管是患一種心理疾病,還是多種心理疾病,只要確診,就要接受治療;特別是抑鬱症,這種心理疾病最好按照精神疾病的治療原則去做,即接受規範的藥物治療,這樣既有益於抑鬱症症狀的緩解,也有利於病情好轉;同時患三種心理疾病,要看你覺得哪種心理疾病病情比較嚴重,就先治療此種心理疾病。
不過,具體怎樣治療,還是要與精神科醫生協商,最好遵從醫囑。
-
12 # 讓內心的陽光自然撒播
我曾經陷入重度抑鬱,恐懼焦慮的時候,用過很多方法,反覆無常!
後來是偶然看到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老師文章,因此受益身心症狀減輕!後來跟著老師學習明白了問題本質根源,付諸努力徹底走出來的
回覆列表
同時患有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如已確診,建議儘快接受並配合治療。
一般來講,患有多種心理障礙,既擔心未來又無法控制當下,且缺乏生活興趣,失去意義感,這已經不是諮詢心理學家能解決的問題的了。
這種情況,需要求助於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精神分析師或臨床(精神疾病)社會工作者。因為上述專家,或受過訓練主要治療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當然,較輕的障礙也能治療,或者屬於醫學專業,為嚴重的精神障礙患者開藥進行治療,或者使用弗洛伊德理論進行治療,或者特別擅長從社會背景和環境背景的角度來審視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有效治療,並確有好轉後,可以考慮做心理諮詢。
如果題主的問題只是一種懷疑、假設、假想,如果是在心理諮詢工作中,諮詢師可能會問你最近有什麼感覺,是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感覺,你怎樣理解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或者,你說的這些症狀是自己還是別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