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耳科趙醫生
-
2 # 耳鼻喉科醫生郭明
在對於耳聾的預防和治療上面,一定要提早重視。比如說對於先天性耳聾,我們需要重視的就是在前期的預防。要保障妊娠期的健康才能夠有效的避免外來病毒的感染。此外,要優生優育,杜絕近親結婚,加強遺傳諮詢,不斷完善基因診斷水平,開展遺傳性聾的產前診斷,降低遺傳性聾的發病率。
疑有家族遺傳性耳聾史者,夫妻雙方要到醫院進行遺傳諮詢,同時進行染色體和遺傳基因的檢查,查清遺傳規律,提出預防措施,還應做好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
有些嬰幼兒在出生時並無聽力損失,而是延遲發生的,如聽力損失家族史、胎糞吸入綜合症、呼吸窘迫綜合症、腦膜炎等,則在隨訪時要加以注意,儘早地發現遲發性聽力損失。特別對於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更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後天性耳聾首先要預防和及時治療各種傳染病與炎症。如果兒童有腺樣體肥大、慢性扁桃體炎,應及時治療。哺乳時必須防止乳汁流入咽鼓管。此外,型保持耳道內的清潔衛生,防止髒東西進入耳內。其次,應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醫務人員和家長一定要嚴格掌握各種藥物的適應證,如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要注意避免耳受傷:一方面要防止耳部受到撞擊,另一方面要避免接觸噪聲。
-
3 # 聽覺有道滕州驗配中心
您好 孕別是3個月內)要禁用一些損害胎兒內耳的藥物,如鏈黴素等。對有藥物致耳聾家族史的人群,用藥時尤應謹慎,如非用不可時,應從最小劑量開始。禁止對兒童使用對聽神經損害嚴重的藥物,如新黴素對內耳毒性最大,使用後可引起雙耳感音神經性聾。鏈黴素硫酸鹽與雙氫鏈黴素,前者損傷前庭器官,後者破壞耳蝸器官。2 擤鼻涕方法不正確也可導致中耳炎。正確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另側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側。如果嬰幼兒仰臥位吃奶,由於幼兒的咽鼓管比較平直,且管腔較短,內徑較寬,奶汁可經咽鼓管嗆入中耳引發中耳炎。因此母親給孩子餵奶時應取坐位,把嬰兒抱起呈斜位,頭部豎直吸吮奶汁。 3 父母應在平時多注意孩子的行動,避免意外。燃放鞭炮時應注意距離,游泳時注意安全。防揪打,揪耳朵、打耳光都對耳朵有害
-
4 # 中醫按摩朱師傅
多謝邀請,耳炎是位於鼓膜後側的耳部感染,經常伴有鼻咽炎。兒童尤其易患此病。當耳炎呈充血性時,治療方法與鼻咽炎相同,醫生僅使用滴劑來緩解疼痛。如果孩子在2歲以下,耳炎呈化膿性,醫生會根據年齡來開具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治療後症狀依舊,或停用抗生素後耳炎復發,可請耳鼻喉科醫生做穿刺術,包括穿刺鼓膜和抽取膿液。但有時鼓膜會自動破裂,疼痛消失,,父母會在孩子被單上發現膿斑。在這種情況下也需看醫生,因為這並不標誌著耳炎己經好了。在治療後幾星期內必須確認耳膜的狀態。事實上在抗生素治療後可能產生一些不易察覺的併發症,如耳炎持續很久,無法完全恢復,或經常復發。現在很少提到以前所說的乳突,但如果孩子的耳炎難以恢復,持續發熱並且體重減輕,就要提高警惕。經過一次或幾次用抗生素治療急性耳炎後,可能孩子的耳內不再有膿,但存在一些黏稠的液體。這是種嚴重的耳炎,可能導致聽覺受損等很多問題。治療時可使用一種置於耳內的通風器械,需持續幾個月。急性耳炎頻繁複發可能需要做腺體增殖切除術。
-
5 # 墳場嗨情感
1、嚴格執行婚姻法,絕對禁止近親結婚。
2、兩名先天遺傳聾人之間不應結婚,如各種原因非結婚不可者,婚前一定絕育。
3、先天遺傳聾人可與非遺傳後天聾人或正常人結婚。
4、如果先天遺傳聾人與非遺傳後天聾人或正常人結婚,第一胎為先天聾兒,絕不能再生第二胎。
5、耳聾青年男女,透過耳聾遺傳諮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遺傳性。
新生兒期防聾
耳聾的發病,具有關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為重度聾在新生兒的發生率約3—4%;0—6歲中度聾和輕度重聾約佔5%,多由中耳炎引起,並認為嬰幼兒中耳炎可能影響其語言的發育。面對這樣眾多的耳聾患者,除了採取必要的醫療、康復對策外,積極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普及、宣傳聽力保健知識,重視流行病學調查,開展耳聾遺傳諮詢,加強醫學監護及科學用藥,是預防耳聾的關鍵。
-
6 # 使用者51640319247
(1)遺傳性耳聾的預防
遺傳性耳聾是指由來自親代的致聾基因或新發生的突變致聾基因所導致的聽力障礙。
在遺傳性聾中,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聾佔絕大部分,只有在純合子基因型才會表現出來。要宣傳優生優育,做好計劃生育工作,依法杜絕近親結婚,加強遺傳諮詢,不斷完善基因診斷水平,開展遺傳性聾的產前診斷,降低遺傳性聾的發病率。
疑有家族遺傳性耳聾史者,夫妻雙方要到醫院進行遺傳諮詢,同時進行染色體和遺傳基因的檢查,查清遺傳規律,提出預防措施,防止純合子的發生。聾人之間的婚配要有遺傳諮詢師的指導,避免再次生育一個聾兒。對於已經有了一個聾兒的家長,要第二胎之前,家長及聾兒均應進行聾病基因檢測,這樣可以指導生育第二胎,獲得生育一個正常聽力兒的機會。
孕婦應在懷孕10周至12周時進行胎兒耳聾基因檢測。在小兒感音神經性耳聾中,有大約35%患兒為大前庭導水管綜合症,本病可能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表現為兒童期波動性聽力下降,外傷、噪聲、感冒發熱可導致聽力突然下降,顳骨CT可明確診斷。這類患兒在日常生活中要儘量避免外傷、噪聲、感冒發熱等誘發因素,避免對抗性的體育活動,在語言形成的關鍵期,儘量保護殘餘聽力,為患兒創造一個良好的聽覺和語言能力。一旦耳聾突然加重,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近期可按突發性聾治療,無效者要佩戴助聽器,嚴重者需人工耳蝸植入。
(2)胎兒期的聽力保健
人類的聽覺器官最早發生於妊娠的第三週。到了妊娠三個月,鼓膜已經形成。妊娠五個月時,中耳的聽小骨及鼓室的發育已初步完成。胎兒滿六個月,就有聽力了。
由於引起聽力損傷的高危因素中,大多與圍產期的保健密切相關,所以聽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應該開始。
避免近親結婚,計劃妊娠;避免母親慢性疾病或傳染病對早期胚胎的影響;禁菸酒;增強自身體質,保證充足而全面的營養;適當活動,避免去過於擁擠的場所;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情緒穩定,積極樂觀;避免接觸射線和噪音環境,一般不要接受預防注射;脫離有毒物品,如:農藥、鉛、汞、鎘、麻醉劑等,尤其是染髮劑;與寵物隔離。儘量避免使用各類藥物,如必須用藥時,應該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禁用耳毒性藥物。
避免孕期宮內感染,如鉅細胞病毒、皰疹、弓形體病、風疹、梅毒等,母親孕期感染是與新生兒聽力損傷密切相關的重要高危因素,尤其在懷孕初期的2-3個月內,因為這一時期是耳蝸發育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內,若母體感染,常導致孩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病毒,特別是風疹病毒感染,出生後耳聾發生率在50%左右。如孕婦在妊娠3-4個月內感染風疹應考慮流產。
在對胎兒進行音樂胎教時不要將傳聲器直接放在孕婦肚皮上,最好離肚皮2cm左右。音訊應該保持在2000Hz以下,音量保持在舒適的範圍內,每次胎教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最好選擇聽一些輕柔、優美、舒緩的音樂。
(3)做好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
新生兒聽力篩查主要是指所有嬰幼兒出生後都要接受使用客觀生理學測試方法的聽力篩查,包括耳聲發射(OAE)和/ 或聽性腦幹反應(ABR),目前是兩者結合起來應用於新生兒聽力篩查。已初步形成一套規範的診斷流程,包括初篩、復篩、隨訪、確診、干預服務等。
初篩、復篩利用耳聲發射技術,初篩測試日齡為3-7日,在安靜環境中進行,測試透過者進入1-3歲隨訪組,未透過者於出生後42天進行復篩,復篩透過進入隨訪組,仍未透過者則到指定的診斷機構或正規醫院的耳鼻咽喉科進行全面的聽力評估,包括腦幹誘發電位、行為測聽、聲阻抗、耳聲發射等診斷性檢查,明確聽損傷的程度和性質。
有些嬰幼兒在出生時並無聽力損失,而是延遲發生的,如聽力損失家族史、胎糞吸入綜合症、呼吸窘迫綜合症、腦膜炎等,則在隨訪時要加以注意,儘早地發現遲發性聽力損失。特別對於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更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有研究表明,有聽力障礙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比無聽力障礙高危因素者高10-100倍。新生兒聽力篩查一旦發現聽力損失患兒,則要早期確診,早期干預。
-
7 # 90三寶媽
耳聾是一種很常見的五官科疾病,尤其是青少年兒童,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注意的話,很容易患上耳聾,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從4個方面做好,有助於預防兒童耳聾發生。比如要看是不是有家族史,要合理用藥,注意預防感染,減少外傷等。
兒童耳聾是比較常見的兒科疾病給孩子帶來的痛苦非常的大。尤其是完全失聰的話,孩子今後將會生活在無聲的世界中。那麼兒童如何預防耳聾呢?從4個方面做起有助於預防,避免兒童耳聾發生,主要是哪4個方面?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第1個方面,因為耳聾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史,所以在挑選結婚物件的時候要看是不是有這種情況?另外也一定要避免近親結婚。
第2個方面,預防感染。因為感染性耳聾是非常多發的,如果小兒出現了滲出性中耳炎,這個時候一定要早期積極進行治療。腮腺炎高熱等疾病所導致的神經性耳聾也是比較常見的。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感染性疾病發生如不幸感染的話,也應該早期積極正規治療。
第3個方面,濫用藥物,特別是抗生素等藥物也容易造成耳聾,現代兒科,禁用或慎用的一些藥物,一定要注意,不能給孩子用,對於一些疾病不要亂用抗生素,特別是氨基苷類抗生素,對聽力的損傷會比較大一些。濫用藥物所造成的耳聾每年都有不少,建議家長在給寶寶用藥的時候,一定要遵照專業醫生的指導,千萬不能隨意亂用。
第4個方面,外傷,小孩子將細小的物品,小珠子或者是痘痘等塞入耳朵當中,容易引發一些疾病,另外受到外傷的話,在打鬧的過程中碰到了耳道也會激發感染,導致聽力下降,頭部受傷也會波及到內耳,嚴重的會使耳膜破裂。
可見造成兒童耳聾的原因還是比較多的,而在具體預防的時候應該從上面介紹的這幾個方面去做好,避免近親結婚,儘量減少感染,合理用藥,避免外傷,尤其是不能用一些堅硬的東西給孩子掏耳朵,這些不良的習慣都有可能會造成寶寶耳聾。
-
8 # 醫說
由於孩子生性調皮,不小心的話就會對孩子的耳朵造成傷害進而出現耳聾,另一種是有些孩子卻是因為遺傳的原因,導致孩子患上了耳聾。耳聾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所以對於耳聾我們更是要了解兒童的預防措施。對於耳聾的預防應做到以下幾點:
1、有明顯家族史的最好考慮是否生育的問題;
2、近親婚姻最好避免,真結婚了應該不育;
3、要大力貫徹嬰幼兒定期的免疫投藥和注射,發現小孩高燒或抽搐時找大夫,獲得及時的有效治療
4、。血緣家族中成員若確實因使用鏈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後造成耳聾的,對於後代兒童應禁用或慎用同類耳毒性藥物,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中的注意事項。至今國內預防兒童耳聾問題,努力控制藥物中毒性聾仍屬首要任務;
5、要注意嬰幼兒一兩歲以前的聽覺反應。六個月的孩子對任何聲音無反應,八、九個月後還不會說出幾個單詞的孩子,要及早去找專門的耳科醫生諮詢和檢查。
對於兒童預防耳聾的措施,我們要有所瞭解,這樣子才能幫助我們對於耳聾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聽不到外面的聲音的話,就不能跟外界進行溝通交流,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
9 # 90後聊育兒
1胎兒期如何預防耳聾?
聽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應開始,如在產前期,母親一般不要接受預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預防母親患病毒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時進行治療。用藥時禁用耳毒性藥物。
2新生兒期如何預防耳聾?
新生兒期耳聾預防應在圍產期就開始,在這一時期不僅可發生器質性聽覺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而且可引起內耳毛細胞損害。尤其是早產引產時外傷或產期的各種原因缺氧、新生兒黃疸,均極易引起感覺神經性耳聾。因此,對這些疾病早期預防和及時治療是防治耳聾的重要環節。
3小兒期如何預防耳聾
感染性聾是嬰幼兒時期常見多發病,其中以小兒滲出性中耳炎,及由於腮腺炎、高熱等疾病導致的感覺神經性聾最為常見。小兒期耳聾早期多不易發現,特別是感染期經常使用氨基甙類抗生素進行治療更容易發生耳聾。所以預防感染、科學用藥是重要的防聾措施。
4如何觀察0~3個月孩子的聽力
對0~3個月孩子主要透過觀察聽性反射,判斷其聽力。測聽用具可選用木魚、雙音響筒(中頻)、哨子(高頻)或手鼓(低頻)等音響玩具。因人耳對中頻的聲音最敏感,所以木魚或雙音響筒可作為首選。測試房間要保持安靜,給聲時間最好選擇在受試兒處於淺睡眠狀態,距測試耳約30釐米處,突然給聲(60dB以上),正常聽力受試兒約在2.5秒以內出現聽性反射。反射表現型別如:雙臂突然向內屈曲,即驚跳反射;突然眼瞼睜開,為覺醒反射;突然哭叫,為哭叫反射;測試前受試兒眼瞼睜開,給聲時突然閉目,稱為閉目反射;還有吸吮反射、呼吸反射等等。出現率最高的是驚跳反射。
5如何判斷4個月~2歲孩子的聽力
對4個月~2歲嬰幼兒聽力測試,主要是觀察聽覺反應。依不同月齡嬰幼兒的聽覺發育指標來判斷受試兒聽力是否正常。聽覺行為反應主要表現為:眼球向聲源方向轉動,尋找聲源,面部表情變化(驚奇、笑、哭),動作變化或言語行為變化等。測試用具最好選用能發囀音的行動式聽力計,測試頻率選擇及聲音強度都能得到較準確的控制。如無聽力計,可以用各種發聲物體,預選標定其頻率及強度,進行聽力篩查。
-
10 # 小童媽vlog
每個小孩都是一個天使,如果患有耳聾,不僅父母會很自責,也會對孩子的後天生長產生不小的影響。怎麼預防耳聾,我覺得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注意點就可以了。
01、我們在家看電視或聽音響的時候,要注意聲音的調低分貝,聲音不要太大。研究表明,長時間接觸高分貝的噪音,會對內耳聽覺器官的神經末梢造成不良刺激,對聽力的損害也很大。
02、要保護耳朵的鼓膜,不要突然使它受傷。
03、孩子患病或發熱時,要避免使用對耳朵有毒的藥物,就會導致少數孩子內耳損傷,聽力下降,嚴重者甚至耳聾。
這三點最好都要注意,孩子的耳朵不能馬虎,如果耳聾,這個帶來的影響則是終身的。
-
11 # 80後璇爸
要了解怎樣預防孩子耳聾,首先要知道導致孩子耳聾的原因有哪些:
1,遺傳因素及不明原因。
2,藥物中毒。
3,先天性耳畸形。
怎樣預防,整理了以下幾點,供參考:
1,家族母系親屬中如有對某種藥物致聾者,其後代要絕對禁用該類藥物。
2,孩子要避免隨便使用抗生素,尤其是慶大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果必須要用,使用計量要小,療程要短,儘量不要靜脈給藥,避免聯合用藥。
3,孩子在服用某些耳毒性藥物後要注意觀察用藥後的反應,如出現頭暈、口角麻木等症狀時要及時停藥並及早就醫治療。
-
12 # 兒科醫生王東記
聽覺系統中傳音、感音及其聽覺傳導通路中的聽神經和各級中樞發生病變,引起聽功能障礙,產生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統稱為耳聾。引起耳聾的原因主要有耳毒性藥物、病毒感染、傳染性疾病、家族性遺傳病等等,這些因素都可導致耳蝸毛細胞受損、退化、死亡,從而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傷。
預防小兒耳聾,家長應做好以下幾點:1.從婚檢開始,孕期注意保養,避免感冒和感染,孕期不亂服藥;
2.規範用藥,要儘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
3.預防寶寶患中耳炎的可能;
4.避免寶寶接觸過多過強噪聲,如過度使用MP3、KTV停留時間過長等;
5.洗頭、洗澡時應防止水進入寶寶耳內,戒除寶寶掏耳朵的習慣;
6.寶寶若患麻疹、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應及時就醫;
7.日常家長可以給寶寶揉耳垂、搓手心和腳心等其他健耳的方法。
總結起來就是避免近親結婚,加強孕期保健,儘量減少感染,合理用藥,避免外傷。
回覆列表
(耳趙問答200319)預防的概念意味著能透過干預避免孩子出現耳聾,這和新生兒聽力篩查以及耳聾基因檢測的意義不同,聽力篩查是早期確認,耳聾基因檢測是病因判斷。對於兒童來說,聽力保護方面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使用氨基糖苷類藥物,此類藥物有明確耳聾毒性,多數人在超量使用後會出現耳聾,少數人基因缺陷,正常劑量甚至僅一次使用即可致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