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志坤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有很多農民到城市拼搏打工,表現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力量,因為農民在農村種地滿足不了生活需要,家庭經濟落後,所以珍惜城市打工,養家餬口,保持家庭經濟穩定,不適農民工,應該稱為新產業工人,包括隧道建設工程,高樓大廈建築工程等。

  • 2 # 使用者9329697558919

    改成個啥還不是一樣,實質未變有何用?不如給每一位60歲以上的農民,每月發600元養老金最實惠、管用。別的都是空談!

  • 3 # 一知半解趙先生

    有些所謂學者,專家,天天就會弄這些口頭上的東西,就不能把欠薪,勞動保護這些實質性的東西擺到檯面上解決一下。你今天把農民工改成新產業工人是因為字面有歧視意思,那麼就算你全改完了,新產業工人也就成功的替換掉農民工成為新的歧視點。

  • 4 # 風雨過後還有冰雹H

    叫什麼都不重要,正常給他們退休工資才是正解,農村老年人一年才幾百塊錢,現在的幾百塊錢能幹什麼?不如給他們55歲以上的每個月發幾百塊錢養老金來的實惠!

  • 5 # 度過火鍋非

    你就是把農民工叫成祖爺爺,,不還是現在社會上的最低層。還不是拖欠工資不給。還不是不叫上公交車。還不是讓所謂的城裡人看不起?。。不說想辦法提高農民工的實際地位麼,,改給名字,,有球蛋用

  • 6 # 東方山子

    國人把農民醫療費全報了就行了,我們把父母妻兒老小病,別的累髒我們都不怕,叫什麼無所謂,叫爺叫孫,一點用都沒有~更可恨的人是吃國家飯,不為農民辦事的王八兒~

  • 7 # 行雲流水764

    玫瑰花叫別的名字應然芳香,名字不重要,來點實際的。下崗不叫下崗,叫長期放假。工資低沒事,平均工資高。壽命短沒事,平均壽命高,千萬別玩文字遊戲。怕怕

  • 8 # 油麥老祖

    新產業工人有社保嗎?有五險一金嗎?能工資一月一結嗎?能改善工地居住和生活環境嗎?如果不能叫什麼都一樣,換湯不換藥。

  • 9 # 九龍行千里致廣大

    改個鳥,怎麼改你還不是那個逼樣子,你的福利上去了?你的硬體環境上去了?你能給城市人口同命同價了?

    不用改,我覺得農民工朋友挺好,那些高大上的稱呼有毛用!

  • 10 # 閒看花開花落92

    工人,農民,教師,軍人等等都是根據其從事的職業而採取的籠統稱呼。農民辦企業,卻叫農民企業家,農民進工廠,居然叫農民工。農民似乎成了一種脫離不了的身份,而不是職業。軍人復員進工廠就是工人,並不會稱呼軍人工。教師辭職務農,也不會有教師農民這樣的稱呼。因而“農民工”這種稱呼是一種歧視,赤裸裸的身份歧視。工人就是工人,無論之前他從事什麼職業。企業家就是企業家。無論之前他是什麼職業。

    所以,請停止在某人從事的職業面前冠以農民的歧視性稱呼。農民進了工廠工作,那就是工人。也無需新產業工人這種稱呼來花樣翻新地對農民進行歧視。

  • 11 # 多幹實事

    這大概是吃飽飯沒事做的人想出的新奇名稱。這有“助於”提高民工地位、待遇、榮譽感?“新、舊”到底怎麼區別?是固化還是調和社會結構?

  • 12 # 黑暗中看到光明

    農民工是單幹後,集體的廠子全部廢除後,村裡的勞動力無事可幹的產物,已好幾十年了,怎麼成了新產業工人?起個好聽的名子管什麼用,就象豐收節一樣,讓人心裡更難受!希望做點實際有用的事情,好讓農村怎樣真正振興起來才是正道!

  • 13 # 博愛寬廣臭炫豆

    我從來不感覺“農民工”是歧視性稱呼,反而感覺“農民工”平時受到的待遇(勞動報酬、安全保障、社會尊重等各方面待遇)是存在很大的歧視性的。如果不是想辦法改變他們的各方面待遇,只是改變個稱呼,那就有“脫褲子放屁”的嫌疑了。但是我估計最終有可能真的會有人真的幹,因為某些人感覺“農民工”這個詞有給社會主義抹黑的嫌疑,就像“失足婦女”這個詞的由來一樣。但是個人認為,最終的結果就是新華字典中又多了一個貶義稱謂而已。

  • 14 # 顏靜

    農民考上公務員,叫公務員,農民考上教師叫教師……所謂農民工,也就是一個臨時身份稱呼!什麼叫新產業工人?做個玩具,車個服裝,砌個房子……叫新產業?腦子進水了吧!該探討的是如何保證應得權益,而不是在稱呼上糾結!世界上正因為有你,才更混亂不堪!

  • 15 # 驚天雷704

    農民工是歧型社會出現的怪胎。是固化弱勢群體的一個由政府預設,社會流行的人群分類。和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格格不入。

  • 16 # saimyzd

    客現上存在的城鄉差別,傳統觀念上對農民的一些固有的身份標籤,形成了漢語中一個獨特的詞彙,農民工。。。與其對稱謂作過多解讀,不如在觀念上平等看待務工人員。。。

  • 17 # 䫒朲

    我個人記得名稱的改變不了任何問題。例如、解放前青樓女子叫:妓女、改革開放後叫:小姐,現在官方語言叫:失足婦女。可又改變什麼呢?本質依舊是一筆交易。農民工改稱呼能改變什麼?能讓農民工輕鬆落戶?還是能漲工資,能和城市人一樣買社保?既然沒有任何意義,改什麼名字就是拖了那啥放那啥!

  • 18 # 仰望天狼星

    少用歧視性的稱呼!農民,誰的祖宗三五代不是農民?!關鍵是農業人真辛苦!要不是國運昌盛,農民可以打工,早就破產了。反過來講,全國的人都在分食農民的利益。民以食為天,但為什麼農民這個行業卻遭到歧視?!社會應反思?!可憐,每月幾十元的養老金。

  • 19 # 沒問題88561666

    真是一幫吃屎的專家有事沒事就想這個想那個辦法來害農民,給個稱號有什麼用呢你給個稱號他是皇帝那又怎麼樣他還不是農民?還不是起早貪黑種東西養狗了嗎。

  • 20 # 陽光來敲門

    農民工這個稱呼沒什麼不好,既是農民也是工人,亦工亦農,既形象又貼切。

    需要改變的是少數人根深蒂固的對“農”字的感情。輕農是計劃經濟戶口為王時代的產物,改革開放讓農牌戶口含金量大增。過去農村最漂亮姑娘以嫁城市戶口不學無術之士為榮時代己經終結。農字代表愚昧落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美好鄉村讓多少城裡人羨慕。事實上國家的很多政策對涉“農”方面是傾斜支援的,對“農民工”的權益也有很多的保障,農民工工資拖欠不僅是經濟糾紛,現在已上升為政治法律問題。

    所以當個農民工沒什麼不光彩,現在真正需要關注的是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其它產業工人也一樣需要培訓,讓他們專業技能進一步提升,勞動所得進一步提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角恐龍的大便多久清理一次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