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絲竹風123

    若是兩夫妻情深,先走一個,那剩下的一個一定會倍感孤獨。

    遠嶺和安福都從事教育工作。他們夫妻感情甚篤,攜手執教於蜀西某中學,直至退休。

    遠嶺去世後,安福生活的寂寞,非箇中人,難以盡道。

    安福不願去兒女家度晚年,一怕打撓孩子的生活,二怕孩孑夫妻發生口角,自個兒居中多有不便,所以,她就生活在先前的老屋裡。

    安福是怎樣在孤獨中度餘生的呢?

    遠嶺魂歸故里以後,安福在老屋眼目所及,全是遠嶺的遺蹟:

    遠嶺的遺像;

    遠嶺的衣物;

    遠嶺的書作;

    遠嶺置備的傢什;

    安福每每手觸遠嶺的遺物,無不唏噓,無不悲泣,恨不得追隨遠嶺而去。

    但安福知道,她長此悲悲切切下去,有違遠嶺臨終前要她好好活下去的囑咐。

    於是,安福就拿起筆來追述遠嶺生前的德澤:

    遠嶺,

    你為人盡在書寫一個"情″字。

    公公五十歲生日,

    正值全國饑荒之際。

    當時,

    你就讀川師,

    過著半飢半飽的日子。

    你為祝老父生日,

    擠出現金五元,

    糧票五斤,

    給老父寄去,

    作為賀儀。

    老人家手持你給的錢、糧,

    感慨系之:

    五元錢,

    實屬區區,

    何足掛齒!

    五斤糧票,

    又能撐幾時?

    可這是嶺兒在給我恭生喲,

    我豈能嫌棄!

    一九六0年暑假,

    川師後勤發給你十個饅頭,

    充作你回重慶的伙食。

    你在千里返鄉路上,

    絕不動那饅頭一丁點兒麵皮。

    你回到重慶南岸家裡,

    悄悄把十個饅頭給了媽咪。

    你說,

    媽咪幾十年帶我們兄弟不易。

    白天,

    她操持全家三餐,

    晚上,

    她還要為弱弟推幹就溼。

    遠嶺,

    你孝敬父母,

    也寄意春風、桃花、柳絲。

    你說,

    春風大雅能容物,

    容天容地。

    吹高了孩子,

    吹香了蘭芝,

    吹紅了櫻桃,

    吹綠了南北東西!

    春風啊,

    你何等大氣。

    你說,

    桃花,柳絲,

    笑迎訪客,

    來者不拒,

    給觀賞者多少立身的啟迪…

    安福在追懷遠嶺的筆墨中,漸漸從悲哀中走了出來。

    安福克服遠嶺去世後的孤獨感,為所在小區的一些小娃娃,奉獻餘熱,引導他們提高讀、寫能力。

    反之,若是兩情忤逆的夫妻,一個離去,那剩下的一個,不僅不會感到孤獨,反而會慶幸,"哎呀,我終於脫禍離災了!″

    世上有妻子不疼丈夫的,也有丈夫不疼妻子的。

    黃道秀,南方人;張金明,北方人。

    十年前,黃道秀在北方打工時認識了張金明。後來,他倆結為夫妻。

    黃道秀一進張家門,不會擀麵皮包餃子。那天,她被餓了一頓。婆婆說,"擀不來餃子皮,就沒格吃餃子!"

    姑且說,婆婆如此薄待媳婦,若有丈夫心疼,也就罷了。可張金明卻夥到他媽斥責黃道秀無能。更有甚者,北方人家來客了,不準媳上桌共食!黃道秀不吃這侮辱人的規舉,她曾撬翻了張家一桌待客的酒飯!這下,黃道秀戳破了天,被張家母子打得滿身傷痕累累。

    黃道秀的丈夫某天,肝昏迷了,死了。她才帶著兩個孩子回到南方孃家,說,"我解放了,解放了!″

    兩夫妻,一方先走了,剩下的一方孤獨與否,具體問題需具體分析。

  • 2 # 綠水青青

    回答是肯定的,非常孤獨!

    兩人相愛相守半輩子,可以說相依為命,感情從愛情上升到親情,不僅活在雙方的生活裡,而且活在雙方的生命裡,是任何親情無法代替的,是陪伴你大半輩子的人。有共同語言,共同愛好,共同的生活習慣。

    突然一人走了,首先從感情上接受不了。

    其次從心裡上接受不了,心裡空落落的,有種失落感。

    第三長期養成倆人的生活習慣,一人先走了,吃飯沒人陪,說話沒人聽,散步沒人陪等,打破了倆人平衡的生活習。

    這種孤獨寂寞和你性格上喜歡的獨處完全是兩碼事。

    一人先走,精神上沒有人來慰籍,心裡上沒有人可依靠,生活上沒有人來陪伴。[祈禱][祈禱][祈禱]

  • 3 # 努力是我

    要是兩個人有一個先走,那剩下的那個肯定會感覺到很孤獨的,我父親就是剩下的那個,自從母親去世了以後,明顯可以感覺到父親的悶悶不樂和孤獨難熬。

    父親有一幫老友,每天天不亮,他們就聚在一起鍛鍊身體,做各種運動,完了就去街邊的小飯館煮一點粥,炒一點粉,喝一點小酒天南地北的吹牛,然後到差不多中午了才回去,回到家也有母親在家裡做好飯菜等他一起吃飯,吃完飯再睡個午覺,晚上吃完晚飯陪母親一起出去散步,基本上每天都這樣,風雨不改,有時候父親跟母親一起也會去老朋友家裡串串門,那時候的父親是比較活躍的。但自從母親去世了以後父親整個一個人都變了,變得不愛出門了,每天早上睡到八九點才起床,在家裡吃完早餐,然後就關在書房裡,久久不見出來,或者是一整天呆在家裡看電視,也不太愛說話了,也很少聯絡他的老朋友了,酒也不愛喝了,煙也基本上不抽了,整天提不起精神,做事情丟三落四,我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總是勸他多出去走走,多跟老朋友聊聊天,可是無論你怎麼勸,他都是呆在家裡,要不就是睡覺,要不就是看電視,有好多次他的老朋友到家裡來找他出去喝酒,他都拒絕了,那時候我們搞不明白,母親的去世,會對他的打擊會這麼大。到現在我們才發現,原來兩夫妻到老的時候先走的那個才是最幸福的,剩下的那個才是最悽慘的,因為剩下的那個不知道要孤獨到什麼時候……

  • 4 # 暮年50後

    情到深處人孤獨,夫妻二人相伴一生。先走的是福,愛妻離世十三載。己習慣了孤獨,在回憶中去追尋往日的快樂時光,也是一種幸福,必經曾經擁有過。朋友們珍惜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時光不再,人生只有昨天和今天而明天都是未知數!!!

  • 5 # 泊名靜致

    如果夫妻感情很好,剩下的那個人用孤獨就不恰當了,應該是痛苦。如果夫妻感情一般,剩下的那個人,孤獨也是一時的。

    我父母那個年代都是父母包辦婚姻,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但他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從不吵架拌嘴,當父親突然病逝,媽媽接受不了這個打擊,在父親三七就病的昏迷半個多月,醒來也是失語,半身不遂,與父親只相隔九個月也離開了我。

  • 6 # 1023虎

    三四十年的相伴相依,如果一人先走了那肯定是非常孤獨,再說現在又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們也在為生活奔波辛苦,陪伴有限。人生都是如此,不可能同年同日死去,為了家人還是要勇敢面對快樂生活,總有一天會在天堂相聚!

  • 7 # xy139517711

    我的父母是舊社會時期,父母包辦的婚姻。改革開放以後,爸爸挺潮流,媽媽非常傳統。他們經常吵架。兒女也看不慣爸爸。我媽媽去世第一天,爸爸還挺好,可是第三天,爸爸一下子就老了十年似的。之後沒多久就重病臥床,有病期間,經常嚎啕大哭,說對不起我的媽媽。所以,我覺得夫妻不管感情好不好,其中一人去世了,另一個還是受精神折磨的。

  • 8 # 平淡生活164578595

    老公走了一年半,覺得自己剩下的日子就像餘生,除了痛苦,就是孤獨。一種滲入骨子裡的孤獨,晚上,白天,每一個紀念日,想著他蒼白的臉龐躺在哪裡沒有生命氣息,悲傷像黑夜一樣把我吞噬……

  • 9 # 白雲飛170842062

    如果是菟絲子,結果很慘,愛是毒藥,中年以後一定要分開睡,對己可以養生,如果長期睡在一起,幾十年不管愛和不愛,一旦有一方去世,對剩下的是至命,幾十年風雨,夫妻已變成共同體,也是毒藥,殺傷力極強,分開,情況就要好得多,剩下的有兒有孫,一大堆事忙不過來,兒孫填補丁空白。

  • 10 # 老李太太17

    孤獨的很我老伴腦梗塞兩年多,最後還是走了,頭幾天心裡空空的,再在後來每天就象失去了依靠,直到現在他臥床的樣子總是浮現在我眼前,心情難受無法言表,四十五年就這樣陰陽兩間永遠的思念。

  • 11 # 情感麻辣堂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兩個人真心相愛默默陪伴慢慢變老也是一件浪漫的事。

    然而天命不可違,我們每個人誰終將無法逃脫死亡的歸宿。

    現實中有丈夫前腳走老婆後腳就跟上的悽美,在兒女們看來一輩子都是他媽媽聽他爸爸的。

    也有人妻子因癌症剛剛離世不到三個月,就又不聲不響娶新妻,年齡比兒女都小,而且之前兩人也是恩恩愛愛。

    也許是因為經歷了癌症的摧殘,看透了人生苦短,想早日結束悲傷的孤獨。

    所以,面對喪偶之痛,尚在人生的那一方如何選擇,選擇再婚還是寡聚,作為後輩我們不應干涉。

    年老孤獨的滋味絕非好受,如何幫助長輩走出悲傷才是做兒女的最大孝順。尊重選擇,盡力而為。

  • 12 # 三益寶

    人們常說的人生中四大悲事是:

    1. 幼年喪母。沒有人疼的孩子像根草,沒有疼愛,沒有路標。

    2. 少年喪父。正在人生的緊要階段,沒有人管的孩子隨風搖擺,沒有定向。

    3. 中年喪妻。夫妻二人共同打拼之時,一人不幸離去,一人力不從心,漂泊不定。

    4. 老年喪子。白髮人送黑髮人,共享天倫之樂終成空,災禍難免,人丁衰落。

    夫妻二人從相識到相知到相愛到相守,是非常美妙的過程,但是天不遂人願,不幸往往發生,其中一人先行離去,只留一人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確實是非常悲慘,非常難過的事情。

    就像蘇軾悼念亡妻的詞中所寫的那樣“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一人離開之後,生活中仍然充滿了TA的氣息,讓人睹物思人,暗自垂淚。但是就算悲痛欲絕也無濟於事,只能堅強地繼續生活下去,這時候就可以多多培養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讓亡人住在心底,帶著對ta的思念,好好地生活下去。

  • 13 # 思悟心蕾

    感謝關注!

    關於要是兩個人有一個人先走了,那剩下的那個人是不是非常孤獨

    這個話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有這樣的孤獨感存在

    首先,即使兩個很好的朋友,在同時走向返鄉里程的時候結果不同路。告別的瞬間也會有孤獨的產生,但是會隨著自己的里程即將開始,這個過程相對比較的短暫。

    其次,兄弟姐妹之間,由於要成家立業的因素,女的遠嫁,男的要為家事操勞,原本相聚沈歡的場景不在常有,也會有一點孤獨的感覺。

    再次,遠行的兒女或者依然成家。作為父母欣慰的同時也伴隨著孤獨更是深入肺腑,這種是孤獨並且快樂著,但是也有一點心酸的感觸與懷念。

    最後,就是伴侶的離去,這樣的孤獨是最讓人掛懷的。由於一輩子的牽絆沒有了,顯得自己也一下子衰老的很多。

    總之每一種都會產生孤獨,但是還有一種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個孤獨是讓人幾乎無法忍受的,為此我們應該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呵護生命。只有盡最大力度的去關愛對方才是最好的良藥。

  • 14 # 葉子紅了979

    這個孤獨沒有人會體會到的,只有自己才能知道。如果能選擇我情願先走一步,活著的人比走了的人更苦更難。老公真的好想你

  • 15 # 冰城

    兩個人先走一個,剩下的一個是很孤獨的。我外公走的那年,我外婆哪都不願意去,舅舅家吃年飯我們一夥孫子外孫去接外婆,說什麼都不肯去,最後沒辦法了才流著眼淚說要守著房子,守著外公的遺照。我們心裡都很清楚外婆是想外公的,跟著一起難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寬13米,進深7.5米的房子該怎麼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