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逸昕軒釋瑞
-
2 # 天地人4249025525652
行為藝術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於歐洲的現代藝術形態之一。
行為藝術是經藝術家親身加入,精心策劃而推出行為或事件,並透過與人交流,一步步發展,形成結果的過程。
行為藝術是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為構成的一門藝術。行為藝術必須包含以下4項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時間、地點、行為藝術者的身體,以及與觀眾的交流。該藝術不同於繪畫、雕塑等
行為藝術是指藝術家把現實本身作為藝術創造的媒介,並以一定的時間延續。行為藝術的鼻祖是法國著名藝術家伊夫·克萊因。其代表作品是1961年他張開雙臂從高樓自由落體而下的《自由墜落》。
所謂行為藝術是一種藝術家用思維和行為過程來進行創作的藝術形式,現代行為藝術興起於西方,是西方當代社會的一個奇特現象,行為藝術在本質上可以定義為一種自由的生命活動。 中國的行為藝術是中國藝術現代化程序中向西方拿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從1985年新潮美術時期(1985—1989)它就已出現。
行為藝術特徵
特定的環境和含義為依託而進行藝術創造活動的藝術形態。行為藝術相較於架上繪畫、傳統雕塑等藝術注重藝術行為的結果留存而言,它更是強調、注重藝術家的行為過程意義,是典型的具有表演性特徵的過程藝術形態。作為行為藝術家,大多堅信藝術家個人的藝術創造自由。其次,藝術泛化性特徵。行為藝術家以自己特有的藝術創造行為過程展示,把傳統藝術從高不可攀的、精英文化 高度的神聖殿堂,擺放到了普通觀眾心目中的“不過如此”的“平淡”狀態。尤其在有的作品中,是由藝術家與一般觀眾共同完成的,消解了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了觀者對藝術創造行為的認同感,同時,行為藝術強調的是行為過程,這在客觀上,就把藝術注重行為結果的單一視域拓展到了充分認識、注重藝術行為過程的領域。從而有助於人們完整地認識人類藝術整體行為的,合乎藝術規律性和目的性的發展運動。最後,行為藝術具有平凡中的藝術深刻性特徵。即是說,行為藝術是行為藝術家“有意味的”行為過程展示藝術。我們行為藝術挑戰了傳統觀念上的藝術,打破了“藝術與非藝術”、“藝術與生活”的傳統界線。
-
3 # 餅餅文學醬
行為現代藝術創作方式之一,認為行動本身就是藝術,往往由藝術家自身或其他人和物透過某些獨特的行為來實現標新立異的構想。
行為藝術包含以下流派:身體藝術(Body Art)、激浪藝術(Fluxus)、動作詩(Action Poetry)、以及互動媒體(Intermedia)等。有些藝術家,比如“維也納行動藝術者”(Viennese Actionists)和“新達達主義者”(neo-Dadaists)更傾向於使用諸如“現場藝術”(Live Art)、“行動藝術”(Action Art)、“介入品”(Intervention)或“演習”(Manoeuvre)等術語來描述他們的活動。
著名的行為藝術家有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她南斯拉夫的“行為藝術之母”,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行為藝術家之一。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四十年的職業生涯中,她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材料做出了令人難忘的和超驗的行為藝術作品,打破了長期以來視覺藝術的邊界。她的行為藝術已經稱為一個傳奇。正如她所說的那樣:“歡樂並不能教會我們什麼,然而,痛楚、苦難和障礙卻能轉化我們,使我們變得更好、更強大,同時讓我們認識到生活於當下時刻的至關重要。
在<韻律0>中,瑪麗娜經歷了人生中最驚險的一幕。她在房間貼出告示,准許觀眾隨意挑選桌上的72種物件與藝術家進行強迫性身體接觸。在這72件物品中,有玫瑰、蜂蜜等令人愉快的東西,也有剪刀、匕首、十字弓,灌腸器等危險性的器具,其中甚至有一把裝有一顆子彈的手槍。在整個表演過程中,瑪麗娜把自己麻醉後靜坐,讓觀眾掌握所有權力。[2]
這個表演歷時6小時,在這個過程中,觀眾發現瑪麗娜真的對任何舉動都毫無抵抗時,便漸漸大膽行使起了他們被賦予的權力,藝術家的衣服被全部剪碎,有人在她身上劃下傷口,有人將玫瑰猛然刺入到她腹中,有位觀眾甚至拿起那上了一顆子彈的手槍,放入她的嘴裡,意欲扣下扳機——這是藝術家最接近死亡的時刻, 直到另一位觀眾驚恐不已地將手槍奪走。在施暴的過程中,藝術家眼中漸漸充盈了淚水,心中充滿了恐懼,然而她的身體無法做出任何反應,她清醒地意識到:他們真的可以對我做任何事情。[1]
麻醉結束後,瑪麗娜從椅子上站起, 帶著累累傷痕, 雙目含淚, 她緩緩走向觀眾, 用目光對他們進行無聲的控訴。 面對藝術家那憤怒悲傷的眼睛, 現場觀眾反倒恐懼了起來, 他們紛紛後退, 然後開始四散逃跑,以逃離藝術家真實的控訴。
瑪麗娜在後來的訪談中說道: 「這次經歷令我發現, 如果你將全部決定權交諸公眾, 那麼你離死也就不遠了。
這是一次非常著名的行為藝術實驗,從這實驗中可以看出行為藝術家的不易、以及,從荒誕性中看出人性與道理。
-
4 # 阿嬤生活美學
行為藝術是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為構成的一門藝術。
包含以下 4 項基本元素:時間,地點,行為藝術者的身體,以及與觀眾的交流。除此之外不受任何限制。
忘記誰說過,每一種表現形式都能給你帶來感官上的刺激,行為藝術是最強的。
比如一張畫,一首歌能給你帶來感受,但充其量只是單個感官。
但你看著行為藝術的時候,五官都會被刺激到,最能感動人。
以下是部分行為藝術作品展示。
-
5 # 閒雲野鶴1963111
行為藝術是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為構成的一門藝術。行為藝術必須包含以下4項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時間,地點,行為藝術者的身體,以及和觀眾的交流。該藝術不同於繪畫、雕塑等僅由單個事物構成的藝術。
起源
行為藝術,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於歐洲的現代藝術形態之一。它是指藝術家把現實本身作為藝術創造的媒介,並以一定的時間延續。
行為藝術的鼻祖是法國著名藝術家伊夫-克萊恩(Yves Klein,1928-1962)。1961年,他張開雙臂從高樓自由落體而下,把這稱作《自由墜落》。
行為藝術的特徵
特定的環境和含義為依託而進行藝術創造活動的藝術形態。行為藝術相較於架上繪畫、傳統雕塑等藝術注重藝術行為的結果留存而言,它更是強調、注重藝術家的行為過程意義,是典型的具有表演性特徵的過程藝術形態。作為行為藝術家,大多堅信——藝術家個人的藝術創造自由。
其次,藝術泛化性特徵。行為藝術家以自己特有的藝術創造行為過程展示,把傳統藝術從高不可攀的、精英文化高度的神聖殿堂,擺放到了普通觀眾心目中的“不過如此”的“平淡”狀態。尤其在有的作品中,還請一般觀眾參與,這就更消解了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了觀者對藝術創造行為的認同感,同時,行為藝術強調的是行為過程,這在客觀上,就把藝術注重行為結果的單一視域拓展到了充分認識、注重藝術行為過程的領域。從而有助於人們完整地認識人類藝術整體行為的,合乎藝術規律性和目的性的發展運動。最後,行為藝術具有平凡中的藝術深刻性特徵。即是說,行為藝術是行為藝術家“有意味的”行為過程展示藝術。我們講行為藝術打破了“藝術與非藝術”、“藝術與生活”的傳統界線,行為藝術家曾邀請觀眾參與到其具體作品中去共同創造藝術作品。
-
6 # 新北方藝術
藝術的表達需要用媒介,比如畫布顏料、石頭泥巴、物品道具等,一般來說我們為藝術做分類的時候都是以藝術的媒介大致區分藝術的種類,如油畫、雕塑、裝置等。(這樣的區分屬於較為中性的歸類,與按藝術的傳達、表現核心所形成的流派、風格劃分是不一樣的。)按媒介劃分藝術的時候就有一類藝術的表達媒介比較有特點,他們用身體與行動作為藝術表達的媒介,我們通常把這類藝術稱之為“行為藝術”。
行為藝術作為一種新的藝術是在大概六十年代歐洲興起,最早的行為藝術的概念來源於“社會雕塑”、“行動繪畫”、“達達主義”、“偶發藝術”等新藝術概念。強調藝術家自身的在場性,就是藝術家你自己作為一個身體的生物屬性需要在你的藝術作品中進行某種呈現。行為藝術裡,身體和來源於身體的行動是作品表達的重要媒介。
回覆列表
行為藝術需要藝術家親身加入,用心策劃來推出行為或事件,並透過與人交流,一步步發展,行成結果的過程。行為藝術必須包含四個基本元素,時間、地點、行為藝術者的身體以及與觀眾的交流。我們把這個事件或過程叫做行為藝術。行為藝術是行為藝術家,“有意味兒的”行為過程展示藝術。大多數行為藝術都打破了傳統觀念上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