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橙莊農家
-
2 # 小河馬的精分爸爸
2週歲的寶寶了還不會說話,這裡是“爸爸媽媽”都叫不出來嗎?
建議還是直接去醫院先諮詢一下醫生吧,看有沒有可能是生理原因導致的寶寶不會說話!
“寶寶都八個月了怎麼還是隻會叫爸爸媽媽?”
“隔壁家的孩子這麼大的時候會說很多字了!!!”
“寶寶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呀!!!”
這種場面大家經歷過嗎?
謹記一句話——不要跟別的孩子比
給大家分享一下寶寶語言發展的時間表,大家可以對照看一下,要是對不上的,建議還是及時就醫,諮詢一下醫生吧!!!
如果大家的孩子跟這張表格裡的基本都可以對上,就不要焦慮了
如果說,覺得還有幾個階段沒有對上的話,建議大家去醫院的兒童保健科看一下,這樣就會比較放心了
最後至於那些整天先吃蘿蔔淡操心的親戚們,大家聽聽就算了~
-
3 # 以書話人生
兩週歲處於語言敏感期階段,要多與孩子溝通和交流。
我家兩個孩子語言發展都比較早,兩週歲左右幾乎達到了高峰期。妙語連珠,有樣學樣就是這個階段。
如果這個階段的孩子不開口說話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平時家長與孩子交流地少,讓孩子沒有講話的慾望。有些孩子如果經常看電視,這個階段就會顯得寡言。
我覺得刺激孩子語言發展的途徑最好的莫過於親子繪本閱讀,也就是和孩子一起看繪本,講故事。
我家女兒很喜歡看繪本,兩週歲左右我給她買了將近二十來本,講過幾次之後,我會鼓勵她自己講,慢慢地她就能把框架都講到。
二、有些孩子語言發育就比較遲緩,可能過段時間就會大段大段講了,這種情況身邊朋友的孩子也有發生。
三、自閉。有些孩子可能有自閉症,會導致語言發育不佳。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帶去就診,及早干預。
-
4 # 伊水緣
不要焦慮,有些孩子說話是比較晚一些,但還是要關注以下幾種情況:
一、聽力是否有問題,如無往下。
二、聲帶是否有問題,如無往下。
三、平時有人跟孩子對話嗎?如有往下。
四、有無自閉症,需要專業醫生看一下。
五、最不想說的話題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如何?可以請專業醫生看一下(別誤會,我是一片好心)。
-
5 # 大山愛小河
孩子在6歲前都處在語言敏感期,2週歲沒有錯過語言敏感區。
題中說孩子2週歲還不會說話,首先排除一下是否是生理上的問題,比如聽力等是否正常,去醫院做個全面檢查。
如果生理上沒啥問題,再看看孩子能否正常發音,能否說出簡單的詞彙,比如,“媽媽”,“爸爸”等,如果能正常發音,但是還不能說出稍長點的句子,那說明這孩子只是開口說話比較晚點而已。孩子開口說話晚,多半是因為之前家長跟孩子話說的少,交流的少。孩子語言潛能沒有被有效刺激和激發,想說話的慾望沒有被調動。孩子2週歲及時進行補救完全來得及的。平時陪伴,任何時候都可以跟他說話,表情可以豐富些,再加上一些肢體動作,這樣有助於孩子理解大人要表達的意思。用詞儘量簡單,多用疊詞,比如,吃飯時,說“吃飯飯”,“用勺勺”等;因為我們學習任何技能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小孩子更是如此,疊詞更容易模仿。如果孩子能夠說出這些簡單詞彙了,就是個巨大進步,之後馬上開始訓練鼓勵他說出一些較完整的句子。畢竟這個孩子比大部分孩子開口說話晚了近一年左右,家長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要更多。
家長忙的時候,可以給孩子播放一些簡單的兒歌,吐詞清晰的那種最好;有空多帶孩子出去玩玩,看到什麼都可以跟他說出來,花草樹木,小狗小貓,各種汽車,腳踏車等等,凡是能看到的東西都可以跟孩子說說,他聽得詞彙量多了,看到的東西多了,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會有想表達的強烈慾望。如果孩子嘗試著說出一些平時沒說過的話,家長要及時給予誇獎和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一旦嚐到說話的“甜頭”,會更願意多說話,孩子的“小宇宙”就會爆發!
孩子目前2週歲,補救不晚!家長多陪伴,多交流,更需要足夠的耐心,要相信孩子! -
6 # 二胎之家
兩週歲的孩子還不會說話,首先要排除孩子是否因器質病變的原因而錯過了孩子語言能力的高速發展期;再者檢查下孩子在聽力、理解能力、發聲能力上是否正常。
若孩子沒有健康方面的原因,養育者應該反思自己平時的養育方式,是否有需要注意的:
1.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讓孩子自然輸入大量詞彙
我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都有意識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小人,不用兒話語和他說話,平時幹什麼事情也都和孩子說說,比如:媽媽給你穿褲子了,我們要乘坐電梯了,我們要出去曬太陽了,在外面看到什麼東西,也會說給孩子聽。
孩子10個月左右都能說很多詞彙了,而且等孩子能表達的時候,語言詞彙大爆發,各種都能表達,這就是平時和孩子的語言輸入有關,當孩子語言積累一定的量後,等語言輸出時,自然就不成問題。而且當孩子看到一些樓號,電梯裡的數字,就自己能認識那些數字,孩子的語言發育和養育者的方式和語言環境密切相關。
2.不做沉默寡言的養育者
家裡有多人的環境,自然溝通交流也多,孩子會從環境中吸收很多詞彙。
養育者也可以多帶孩子外出,和小朋友一起玩,養育者互相溝通交流,孩子自然也能浸潤到語言環境中。
3.不做孩子肚子裡的“蛔蟲”,等孩子說出自己的需求
有的養育者很清晰孩子的需求,不能孩子語言表達需求,就立即滿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缺少鍛鍊的機會。
4.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對話,讀書
都說男孩語言發育晚,我家老二是男孩,但是語言發育甚至比姐姐當時還要早。現在總結原因,和姐姐當時比,弟弟語言輸入環境中還多了個姐姐的角色,而且每天給姐姐讀繪本,起了作用。當時姐姐三歲左右,也是十萬個為什麼階段,只要在家就是個小話癆,弟弟自然在這種環境中受到影響。
平時父母在和孩子一起時,要多與孩子交流,陪伴孩子讀書。
-
7 # 小晗晗愛閱讀
不用擔心,從現在開始培養來得及。關於孩子語言能力培養的問題也是很多爸爸媽媽都比較關心的。雖然孩子的說話有早晚,表達能力也有差異,但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說的早,說的好,能言善辯。語言能力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的確非常重要。不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學習的基礎。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語言能力的培養關鍵在於讓孩子從小聽到豐富多彩的詞彙和句子語言是一種模仿的聽力,表達是輸出,要想讓孩子說的好,先得讓他聽到過好的詞句,要有源源不斷的輸入。
《朗讀手冊》中有這樣一句話:孩子是透過聽來學習說的,如果這個詞你沒有聽過,那你一定不會說。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一書中寫道: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聽到豐富的詞彙。
我們上學時老師常說的“聽說讀寫”,就隱藏著學習語言的秘密。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基礎都是聽。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聽到豐富多彩的詞彙和語言分享兩個爸爸媽媽很容易做到,對孩子的成長卻意義非凡的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說話交流,從出生開始。
很多家長都會忽視和小寶寶的交流,總覺得孩子聽不懂又不會說,即使我們說給他聽,也沒什麼用。然而並非如此,不管孩子是否能聽懂,他都能聽到,聽到我們說的話,他就能積累詞彙。
從兒子出生開始,我們就喜歡跟他聊天。只要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就會跟他說很多話,特別喜歡跟他聊天,小時候他不會說話,我就說給他聽,關於生活,關於工作,關於我的喜怒哀樂,我小時候的故事……,彷佛對著一個朋友一樣。
我總覺得他能聽懂,不過這不重要。慢慢的他開始用他表情迴應我,我們的溝通依然很快樂,慢慢的他會說話了,他開始說給我聽,我們互相分享,互相傾聽。一直到現在,他已經上小學了,交流,聊天依然是我們倆特別喜歡的事情。
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注意一點,就是爸爸媽媽們不要總覺得孩子聽不懂,然後刻意的去轉化語言,用不正確的表達方式去和孩子交流,刻意簡化語言,減少生僻詞彙。例如不說吃飯,說飯飯,而且過來過去就那麼幾句話,就那麼幾個詞。這怎麼能讓孩子聽到豐富多彩的語言呢?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家長要有意識的去和孩子交流,知道自己該說什麼,怎麼說,儘量把豐富的詞彙放到有意義的句子中,說給孩子聽。而且要有感情,帶著平和的情緒,滿滿的愛,和孩子交流。孩子聽到的就會是世界上最溫暖的語言。
2、堅持讀故事給孩子聽我們跟孩子的日常交流,即使每天說很多話,但能涉及到的詞彙,我們自己所掌握的詞彙量畢竟是有限的。並不能隨著時間的增加讓孩子增加更多的聽力詞彙。那怎麼辦呢?讀故事給孩子聽。繪本故事裡有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是經過作者精雕細琢的,而且是根據孩子的特點設計的,孩子們很喜歡聽故事。
從兒子出生開始,我們就買各種各樣的書給他玩,就像玩具一樣,從孩子3歲開始每天堅持讀故事給他聽。在幼兒園的三年中,我們一起讀過的書大概有一千多本。直到現在上小學了,我們仍然每天讀給他聽。
這不僅讓他積累了大量的詞彙,而且能夠在正確的語境中應用。即使他並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意思。這就是神奇之處,正應了那句話,聽的多了,自然就會說了。
就是這麼兩件看上去很容易做到的事堅持下來,讓我收穫了意外的驚喜。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要比很多同齡孩子好。雖然是個男孩,但在這方面並不比女孩差。
從現在來看,驚喜遠不止語言能力的提升,對孩子的邏輯思維,人際關係處理,好奇心想象力的培養,價值觀的建立等各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且讓我們彼此之間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爸爸媽媽們,如果想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讓孩子在成長中收穫更多的驚喜,那就從現在開始多多跟孩子交流,每天讀故事給他聽,從出生開始,越早開始越好。
-
8 # 暖媽桐花萬里路
通常孩子語言發展的個體差異還是很大的。《西爾斯育兒百科》中指出大部分幼兒在相應的年齡會說的最少詞彙數量如下:
1歲:1~2個詞15個月:5個詞18個月:10個詞2歲:50個詞,2個詞的短語,陌生人大約能聽懂他講的一半話3歲:4個詞的句子,會講故事,能聽懂他講話內容的3/4若孩子沒有達到上述的標準,但有進步,家長就不必擔心。如果孩子在某個語言儲備量停滯不前了,那就應該帶孩子看一下醫生,看看孩子是否有問題,像舌繫帶過緊、口舌肌肉不協調、自閉症等都可能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當然像有的孩子會走路晚一樣,也有的孩子說話比較晚。如果孩子能聽懂大人說的話,並會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那就不用擔心。2週歲的孩子還不會說話,建議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若醫生診斷後沒有問題,家長不必擔心孩子錯過了語言發育的關鍵期。1~3歲是語言期,幼兒的語言發育需要充足的語言刺激,而說話晚說明孩子需要更多的語言刺激,家長要努力為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多和孩子說話,給他足夠的語言刺激;與孩子說話時發音要標準,不要刻意用簡單的語言跟孩子說話;多給孩子讀繪本;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與別的小朋友玩耍。
-
9 # 陽光語言矯正師
首先要看孩子的語言能力發育到底達到了什麼標準,2週歲孩子不會說話,肯定不正常,即使說話也要看發音還有詞彙量。孩子的語言發育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從出生到5歲左右才能基本完成語言發育過程,當然有的孩子發育快一點,有的孩子發育慢一點,單從發音上來說,正常情況下兒童一般可以在三四歲的時候達到準確清晰,發育慢點的也可以在5歲左右達到常人的發音水平,並且在理解表達上五歲也一般都能完善了。
話說敏感期這個感念,經常被延伸細化分類,從本職業角度出發,我們更願意稱呼成長敏感期教育。
比如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說根據孩子在三歲時的所作所為,就可以推斷出一個孩子長大後的行為情況;根據孩子在七歲時的所作所為,就可以推斷出一個孩子到老時的行為狀況。所以孩子在早期教育上,應該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就開始,有條件的也可以進行胎教。今天我們來談談孩子的成長關鍵期的一些問題,說到成長關鍵期,孩子的成長關鍵期是由出生後很多個敏感期碎片有序的組成。以下讓我們來分析各個成長關鍵期,讓孩子在各個成長關鍵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快更好的掌握行為技能,給孩子的人生有個良好的開端。如果孩子錯過了成長關鍵期,孩子沒有掌握這時期的一些行為技能,如果以後再想學習這些技能,就得需要孩子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些孩子成長關鍵期值得各位家長的思考和學習哦!
語言發展關鍵期一般孩子在出生幾個月後就會出現,孩子對語言比較敏感的,哎哎呀呀也會跟著學一些簡單的語言,說不清楚,但加強聲帶的鍛鍊。
到了1歲半左右,慢慢地說話就變的越來越清晰了,孩子也會越來越掌握更得語言,這時家長就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些粗俗的話,影響孩子以後的身心健康,和社會交往關係;孩子在慢慢長大,家長多給孩子讀一些國學著作,講一些經典故事,多跟孩子說話,問一些勵志問題,鼓勵孩子多說多聽,促進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
0-6個月哭鬧敏感期;
3-6個月咿呀學語敏感期;
7-9個月認物敏感期;
8-11個月稱呼敏感期;
1-2歲說話敏感期;
2-3歲兒歌敏感期;
3-5歲詛咒敏感期
如題主描述,孩子的語言發育有些遲緩,需要進一步檢測評估。
在幼兒發育期,各種敏感期教育需要遵循幾個滿足:生理滿足、安全滿足、愛的滿足。除了語言敏感期,還需要關注感官發育、行為動作發展、思維智力發育等方面,靠單一表象來判斷是有些片面的。
-
10 # hello媽咪
權威專家這麼說
美國兒科學會制定了考察表達性語言行為指南。根據該指南,兒童應該至少在15個月之前產生第一個單詞,24個月之前產生第一個單詞組合,這些關鍵的發展事件被稱為語言發展里程碑。
如果15個月的兒童沒有產生第一個單詞,可能不需要評估治療,但要需要觀察,如果在24個月不能產生短語,就要進一步的評估和早早期干預。
國內有兒科醫生調查研究,並得出結論:2歲時自發表達的詞彙量少於30個可以視為語言發育遲緩,自發表達詞彙量少於50個,被視為語言發展遲緩可能。
(以上資料均來自知網)
語言發展訓練方法1.精細訓練:串珠、繫帶子等。
2.社交語言訓練:聽指令、發音訓練、擴充套件詞彙、配對分類遊戲。
2歲的寶寶可以聽懂兩步指令了,比如和寶寶說把玩具撿起來,然後放到玩具櫃裡。一歲的孩子只能進行一步指令,如把玩具撿起來,等他撿起來後,再和他說,放到玩具櫃裡。
擴充套件詞彙,比如一歲的時候說,香蕉,兩歲家長就可以說,黃色的香蕉,再繼續擴充套件詞彙量,黃色的甜甜的/好吃的/香的/小猴子最愛吃的香蕉。
發音訓練,語言表達要清楚,語速要放慢,表情動作稍顯誇張以吸引寶寶注意力。對寶寶發音和行為多些肯定或者模仿,可以提升寶寶的興趣。
3.感覺統合訓練:跳床、滑板、永珍組合、大跳龍等。
4.聽覺統合訓練。
再比如讀繪本的時候,拿起寶寶的小手,指向繪本里面的圖案,這是牛,“牛怎麼叫的呀”,引導寶寶發音。
5.儘可能少接觸電子產品。
0-3歲小兒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可塑性最佳,是小兒語言和智力發育黃金時期,良好的語言環境(包括家庭使用語言、生活場景溝通語言),其豐富程度對小孩語言發育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在3歲前可有效提升孩子的語言功能發育水平。
所以,寶媽不要急,現在開始訓練也來得及。
-
11 # 智愛陪伴成長中心
這得先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如果身體健康,那就是平常陪孩子說話的時間太少了,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太少了。家長需要多陪孩子說話,儘可能的多說。包括飯:“啊~張開嘴,媽媽現在用勺子舀飯,抬起手來,送進寶寶的嘴巴里。”事無鉅細的和孩子說話:“媽媽/爸爸現在帶寶寶出門曬太陽”、“開門啦”、“關門啦”、“咦?這是什麼呀”、“這是電梯”、“這是電梯按鍵”、“這是小草”“這是小花”“這是垃圾桶,好臭,快走”……可以先看一段時間,要是還不會說,再看看心理醫生吧。
-
12 # 8爪媽媽
關於孩子說話的問題,的確是有一定的週期的,但每個孩子生長髮育,或者說開竅的時間是不同的,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一定有他的天賦和優點,如果孩子發育晚,也許是他父母優良的基因在他的身體裡沉睡了,需要家長來喚醒!
雖然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階段是三歲前,但如果家長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早發現早做引導,訓練得好,還是可以達到普通孩子狀態的!
對孩子語言的引導,我們最好是融入在生活中,自然場景裡,我在前面釋出的文章裡也曾說過:訓練即生活,生活即訓練,我們理解了訓練的理論,那麼在和孩子玩的時候,就要融入訓練的內容,把人在此刻環境中的角色以及要表達的語言,透過示範讓孩子加深理解,還要用動作思維去將概念具體化,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詞彙和語句。
低水平的教學,只教概念,不教社會關係和思維,還有就是脫離現實,忽視了孩子在六歲前學習的特點是感知覺的學習,我們在引導孩子的時候,不能生硬識記,重要的是加深孩子的理解。如果大人教的抽象,孩子自然也是學得糊塗。
臺灣知名腦神經科學家洪蘭教授指出,大腦是基因和環境持續互動的產物,即使二十歲的人,訓練某些技能,大腦神經結依然形成相應的迴路,比如我們開車,從開始的戰戰兢兢,到自動化的反應,就是這個迴路形成。只要我們和孩子多做互動,正確地引導,就能對他的大腦產生刺激,形成更多的神經結,改變他的大腦,提升他的智力和思維。
關於孩子的語言問題,家長的確要高度重視,不但會影響將來融入社會交往,重要的是還會影響孩子心理,以及自信心的建立!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有高山也有低谷,重要的是我們要永不放棄!對待孩子,尤其是語言訓練的過程,不但是辛苦,更是對耐心的煎熬,但我們所做的,終有一天會得到反饋,也許不一定按照我們期盼的時間點,或早或晚,但我們要相信所做的任何干預和互動,都不會白做,都會影響和改變孩子!
-
13 # 旅途愉快2008
孩子兩週了,不會說話,做父母的要及時找到原因,可以先往醫院檢查檢查,看看是什麼原因,還要與孩子多多交流交流,多疏導。
-
14 # 生活情感助理師
你好,先去帶孩子檢查一下,確定沒有問題的話再想辦法解決問題。可以補救,不過是個需要耐心帶領和教導的過程。先要看看孩子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是因為膽小不會說,還是沒有人教他。有的帶孩子的家長本身就不愛說話,不和孩子溝通,沒有語言環境,孩子怎麼能說話呢?還是孩子試著說話的時候,有什麼不對,大人嚴格批評導致心理原因?要是有這些原因一點要想辦法修正。寶寶生下來後,大人就要學著和孩子聊天。讓孩子聽慢慢形成想說的想法。所以現在開始一有時間,建議你就試著和孩子溝通。一個字一個字的發音教,然後再一個詞一個詞的引導,最後再一句一句的教會。因孩子自身情況,有的孩子接受快,有的接受慢,哪怕兩三天學一個字,只要會說就是好的開端。或者經常放一些兒歌,孩子喜歡的動畫片。和他交流他喜歡的人物和食物,這樣會讓孩子心情放鬆點。只要有一點長進家長要給予鼓勵。個人建議,謝謝!
-
15 # 金海豐484
導致孩子不會說話有生理原因和非生理原因。如果錯過孩子的敏感期了,將對孩子有一生的影響。
首先我們先排出生理願意。
第一個先檢查一下聽力,因為聽力喪失或不好,直接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聾啞人聾啞人是聾的就一定不會說話。因為發生是靠耳朵進行校準的。
第二就是看看孩子發生系統有沒有問題。
第三就是看看孩子是否自閉了。反常的安靜加狂躁是自閉最明顯的表現。
第四,如果上述原因可以排除的話,家長要多和孩子講話,多給孩子聽音樂,逗他笑鼓勵孩子發聲,也有孩子會說話晚的案例,但家長必須重視了。
如果提問,請務必描述詳細一些,這樣才能有更準的判斷,畢竟我不能瞭解的更詳細。
-
16 # 夢的記憶yj
發展心理學的理論告訴我們,1-3歲是嬰兒口語發展的關鍵期。
心理發展的關鍵期是指個體成長中的某一階段,其成熟程度恰好適合某種行為的發展。如果失去此成長或發展的關鍵機會,以後則不容易發展此種行為,甚至永遠無法彌補。
第一,排除器質性病變。一些五官科的疾病比如耳朵,發音器官的病變。還有嚴重一點就是神經系統大腦的語言中樞病變。這就需要專科醫生專科治療了。
第二,我們就要從心理方面找原因了。
2歲的嬰兒不愛講話可能在發展過程中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係。
1.環境因素。在小孩的語言敏感期,家長是不是沒有給其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比如留守兒童。這類小孩接觸的人群比較少,而且往往是老人,可能在溝通交流方面就很缺乏,所以這類嬰兒普遍不怎麼愛說話。那如果是這種情況,希望家長多帶小孩去公共場所和接觸大自然,多陪伴小孩,多與他說話 。而且家長在說話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態度,語氣要溫柔,要有耐心,哪怕小孩說錯了也沒關係,多鼓勵,讓嬰兒多開口說話就對了。
2.缺乏安全感。很多父母覺得嬰兒小,有人照顧,不生病不受傷就可以了,反正他也不是很懂。其實這類家長忽略了嬰兒天生那種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智力。而和父母接觸少,甚至過早分離的小孩會產生分離焦慮,這類小孩由於缺乏安全感也不怎麼說話。如果是這種情況就希望家長調整相處模式,多陪伴小孩,滿足他們內心對父母的依戀。家長也可以多給嬰兒聽兒歌,講繪本故事,做一些親子游戲,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產生,增加他的安全感。
3.教養方式不當。這是和上一種情況剛好相反,現在可能幾個老人,兩個年輕人甚至更多的人去照顧一個嬰兒。這類家長生怕小孩弄髒、弄痛,什麼都不讓小孩碰。而且每天更是像營養師一樣訂好時間表,定時給小孩喂各種食物、水、水果、蔬菜等。長久下去這類家長几乎可以從小孩的一個眼神,一個肢體動作就可以看出小孩需要什麼從而滿足需求。那這樣下去,小孩就覺得自己沒有必要說,反正你都懂,慢慢就更不願說了。這類家長最需要的就是放手。
-
17 # 淘氣包真淘
小孩說話是需要過程的。
開始的時候,小孩只接受,現在寶媽都是在肚子裡就開始輸入了,除了聽音樂,最好就是多說話,散步的時候說說天氣,說說季節冷暖,說說外面的世界,睡覺時說說故事,說說歷史!準媽媽根據自已喜好,天馬行空,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準爸爸也要積極叄予,小傢伙是有聽到的。
出了孃胎,平日裡還繼續輸入,換尿不溼的時候說,吃奶的時候說,哄著入睡繼續說!在家說,出門說。不在於你的內容是什麼?是你和寶寶是有交流的!
慢慢你會發現,小傢伙認真聽了,會叫爸爸媽媽了,他會盯著你看,看你說話的口型,然後模仿,發聲!
你的孩子說話晚點,也不要太過著急。不鬆懈的交流,跟他說話!輸進一定量的時候,自然而然說的話就多了!
有些孩子模仿力強,學的快些,有些慢些!多花些時間陪孩子聊天,孩子進步會很快的!加油!
-
18 # 胖小柱媽咪
請不用擔心,兩週歲不會講話是很正常的。我家大寶兩週歲半的時候還只會簡單說一些媽媽、爸爸等詞,基本交流都靠嗯嗯嗯。但是過了兩週歲半之後語言就開始大爆發,一開始就可以說比較完整的句子。現在四周歲,說話不要太溜,簡直一個話癆,詞彙很豐富,邏輯性也強,經常自己編故事。總之可以說運用語言的能力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強。另外我的一個朋友小孩七歲才會講話,但是一開口就英語和中文都特別溜。
孩子開口的時間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自身的性格,家庭的語言環境,生理狀況等,所以有早有晚,兩週歲不說話也不用擔心。
下面有幾點我覺得可以提高孩子語言能力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第一多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孩子開始的時候可能沒什麼表現,但是潛移默化中,書本和故事中的詞彙和邏輯他都學習了不少。比如我家孩子最近常用的成語“瑟瑟發抖”、“伸縮自如”就來自於給他講的繪本《第一次發現老虎》。
第二多和孩子說話。其實不用刻意用孩子的語言和小朋友對話。用正常大人的語言和他們交流,小朋友能學到更多,別怕小朋友聽不明白,小孩子的語言能力要超過我們的想象。我們常用的一些詞彙孩子能很快掌握並運用。
第三鼓勵孩子對和小朋友交流。和小朋友交流是孩子輸出語言的一個主要途徑,多說多練習,寶寶語言能力提高快。
-
19 # 心理諮詢師李雪蓮
不用擔心,從現在開始培養來得及。關於孩子語言能力培養的問題也是很多爸爸媽媽都比較關心的。雖然孩子的說話有早晚,表達能力也有差異,但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說得早,說得好,能言善辯。語言能力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的確非常重要。不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學習的基礎。
如果生理上沒啥問題,再看看孩子能否正常發音,能否說出簡單的詞彙,比如,“媽媽”,“爸爸”等,如果能正常發音,但是還不能說出稍長點的句子,那說明這孩子只是開口說話比較晚點而已。孩子開口說話晚,多半是因為之前家長跟孩子話說得少,交流得少。孩子的語言潛能沒有被有效刺激和激發,想說話的慾望沒有被調動。
對孩子語言的引導,我們最好是融入在生活中,自然場景裡,我在前面釋出的文章裡也曾說過:訓練即生活,生活即訓練,我們理解了訓練的理論,那麼在和孩子玩的時候,就要融入訓練的內容,把人在此刻環境中的角色以及要表達的語言,透過示範讓孩子加深理解,還要用動作思維去將概念具體化,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詞彙和語句。
-
20 # 陪寶寶寫日記
首先要排查一下是否有病理因素,如果沒有病理因素,那麼有可能有以下幾原因,可以對照自查一下:
1、大人是否平時跟孩子溝通較少?
2、大人跟孩子溝通時,是否常常採用嬰語交流?(嬰語即疊詞,比如吃肉肉、睡覺覺之類)
3、家庭中帶孩子的家長平時在家裡是否常說方言?
4、平時家裡大人之間是否不常進行語言溝通?
5、是不是不經常帶孩子出去接觸人群?
6、對於孩子不能說整句話這個問題,家長是否過於焦慮,並且在孩子面前表現明顯?
對照以上幾點之後,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這樣做:
1.把寶寶當作小大人,鄭重其事地給寶寶介紹一些日常瑣碎。吃喝拉撒時都可以和孩子有模有樣地說一說。當給孩子介紹顏色、形狀、用途等要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且伴有動作和象聲詞。
如,給孩子倒熱水喝時,看到熱氣騰騰,家長就可以誇張地表演燙、熱、喝、吹、飄……同時大聲地發音,撩撥寶寶說的慾望。
但切忌,覺得好玩就跟著寶寶用疊詞、發不清晰的,甚至是錯誤的音等,這種誤導會使孩子說話更滯後。
2.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給孩子播放並一起唱兒歌、朗誦詩詞,或聲情並茂地透過帶孩子一起讀繪本講故事;抑或多帶孩子去那些能說會道的大孩子堆裡玩,積極參與活動帶動對話;或者適度透過動畫、影片等多種形式,讓孩子耳濡目染,見樣學樣。
這種浸染式的引導會使孩子在不知覺中就開始模仿發更多的音了。
3.家長要學會因勢利導。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興趣點及某些情緒高昂的時段,家長要繪聲繪色,用更豐富的語言和孩子互動。
注意,和孩子說話時,一方面控制語速、發音要標準和清晰(切勿用方言或者一家幾種方言教孩子,使孩子無所適從)、注重聲調、適度誇張口型等;另一方面,每次溝通都要注意詞彙量的複習和適度擴充套件。
這樣,潛移默化中就豐富了孩子的表達方式。
4.多帶孩子多外出,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孩子雖小,但也會有有感而發的慾望。
譬如,帶孩子公園看到競相綻放的嬌豔的花朵,就可以引導孩子說美麗、漂亮、俊俏、好看、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也可以朗誦應景的兒歌、古詩等。
讓孩子嘗試一種“直抒胸臆”的快感,孩子自會蠢蠢欲動,有一種強烈的表達慾望。
5.製造機會,讓孩子急中生智,脫口而出。其實,孩子平時生活中已經接受了大量的語言資訊,大腦中也有一定的儲存量,只是缺乏迸發的時機。
所以,家長可以時不時地去激發孩子。
譬如,孩子非常強烈地想要某個東西,家長就故意裝作聽不懂,故意弄錯,孩子一著急就會喚醒大腦中隱藏的詞彙量。
即便孩子最終沒能正確表達,接著家長認真地教孩子,這時孩子的學習效果也會更好,記憶會更深刻。
6.家長要有信心,相信寶寶的語言能力,不要急於求成。孩子由於個體差異,沒那麼快就學會能說會道很正常。切莫看到親朋好友的孩子說得好,就強逼孩子。
如此一來,往往會適得其反。要麼,怯懦恐慌不敢說,甚至結巴;要麼,就反其道行之,更不說、更內向。反倒逼出新的問題就麻煩了。
再者,就是不要想一口吃個胖子。一次教孩子太多;或者一上來就教很長的語句等。這樣不切實際,結果家長有挫敗感,同時也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回覆列表
這個我感覺自己特別有發言權。寶寶兩週歲半,除了會叫媽媽,外加這是什麼呀?然後什麼都不會。甚至叫她都不理人。當時很擔心,就怕她是自閉症。去市區醫院檢查,先要量身高。寶寶不配合,一個男護士特別的粗暴,女兒一直不配合醫生的檢查。雖然最終醫生的診所寫著語言發育遲緩,但是依舊和我說,考慮自閉症。我作為母親,特別的擔心,第一時間離職,回家全心全意帶娃。
現在三歲半不到,進步特別大,我和我老公都認定她不是自閉症,去年十一月換個醫院檢查,基本上都合格,語言發育遲緩七個月。但是現在女兒很喜歡畫畫,畫的也可以。說話溝通上基本沒問題,就是有病句,但是不著急,會改善的,因為她一直在進步。
我只想說,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才二週歲,不擔心,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發育的一個過程。多讀繪本,多玩遊戲,多溝通。很快寶寶就能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