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會看《步步驚心》,我發現這部劇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而八爺府,就是這些悲劇的一個小小縮影。
悲劇的源頭,其實三個字便可以概括,就叫做求不得。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離別、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對曰: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時間無一人可以逃脫,何苦銘記於心?既然放不下,何苦強求放下?既然求不得,何苦強取豪奪?既然怨長久,何苦心心掛念?既然愛別離,何苦不忘記?悠然、隨心、隨性、隨緣罷了。”
01
既然求不得,何苦強取豪奪?
八爺出身不好,最大的願望就是為賤婢出身的額娘爭一口氣。他這一生幾乎沒有為自己活過,儒雅的外表下,是一顆疲憊、無奈卻又充滿慾望的心。所以他喜歡的姑娘,一定是那種心無城府、暢快恣意的型別,不需為別人而活,亦無需在意別人的目光。
因為羨慕,所以愛慕。這就是他對若蘭一見鍾情的原因。可惜若蘭嫁到八爺府中,成了一個不愛笑的傀儡。
八爺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心機太深,自卑又自負。其實他明明可以跟若蘭敞開來談,他偏不,非要揹著若蘭去打探,結果一場意外反而把若蘭推得更遠了。於是八爺與若蘭,便陷入了“愛而不得“的宿命中,無論八爺再溫柔、再卑微,都求不得若蘭的一絲好臉色。
在若蘭這裡得不到,他又愛上了心無城府、暢快恣意的妹妹若曦,接連幾年堅持不懈地追求和照拂她。
而明慧對八爺,同樣是明知求不得,又偏要強求。明慧迷戀八爺謫仙般的氣質,明知道八爺不是好歸宿也要嫁過來。明知道八爺每次對她的好,都是有所求,卻甘願被他利用,甚至主動開口求若蘭讓若曦嫁給八爺。
在這場悲劇裡,若曦更多的是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自她進宮後,八爺府的劇情經常是八爺主動去找若蘭,自顧自地說一會子話,或在若蘭的院子裡發呆;明慧主動和八爺搭話,八爺有一句沒一句地應著;若蘭則一個人悽悽涼涼地枯坐,思念她的將軍。
三個人都陷在了“求不得”的悲苦之中。最終,若蘭和明慧接連為愛赴死,即便八爺後來想通,願意對若蘭放手,也學著珍惜明慧,依舊落得一個“求不得”的結局。
他這一輩子,想要呵護的,想要疼愛的,想要珍惜的,想要得到的,全部都落空了。
02
在若曦有所求的那一刻,她就不再是這場悲劇的旁觀者,亦深深陷入到悲劇之中。
作為一個穿越過來的現代女性,她一開始所求的,不過是回去,離開這裡,回到現代。這個願望落空了。
後來她明白了“既來之則安之”的道理,想要好好地活著。很快,她被八爺的那份痴心打動,有了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希望八爺為她放棄自己的慾念,一生一世一雙人。
有觀眾不理解,為什麼八爺追她,她就提出這麼無理的要求,四爺追她她就求之不得,這不是雙標嗎?其實我覺得,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就好像女生找物件,一開始設的條件出奇地高,後來碰了壁學了乖,條件就會適當放寬。若曦和八爺交往的時候,她年紀還小,穩穩當當地當著御前宮女,沒有任何危機感,當然有“求全之心”。什麼都想要,愛情想要,命更想要,前途、希望也要要。
但是後來她漸漸到了指婚的年紀,還被太子點名要要,嚇得魂飛魄散。找四爺託付終身,很明顯是保命要緊,其他的管不了了。為什麼找四爺?因為四爺一直在追她,明顯對她有企圖啊。
十三爺被囚禁,四爺明哲保身之後,若曦的願望又落空了。若曦這一生都被“求不得”給困住了,雖然她一直在不停地寫“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但她根本做不到悠然、隨心、隨性、隨緣,否則也不會憂思驚懼到把身體給拖垮。
很多觀眾都討厭四爺當皇帝后若曦的各種作,覺得她過於聖母,好好享用勝利的果實不好嗎?偏偏什麼都要管。她就是明知道“求不得”卻還是一心求全,什麼都放不下,什麼都看不破,又什麼都想管,是個俗得不能再俗的好人。
03
有彈幕說,《步步驚心》裡每個角色的身邊都有一個痴心人。
若曦有四爺,四爺有十三爺,十三爺有綠蕪,八爺有明慧,若蘭有八爺,九爺有玉檀,十爺有明玉,十四爺有孃親。但除了敏敏和十爺這兩對得到了好歸宿,其他人全都以悲劇收場。
四爺一生也沒有求得母愛,母親至死還在怨懟他;沒有了綠蕪的十三爺彷彿被抽乾了靈魂,中年病逝;八爺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一杯毒酒了結自己;一向心狠的九爺為了心中所求,親手把玉檀送入鬼門關;十四爺縱然萬千寵愛於一生,父母去世前都沒能見到最後一面,永遠不會明白自己為何得不到皇位。
我想這就是《步步驚心》的魅力所在,每個人都是俗人,被人生八苦所困,不能像佛祖一樣做到悠然、隨心、隨性、隨緣,只能日夜之間被執念反覆折磨,求不得,看不破,猜不透。
其實,一切皆為虛幻罷了。
這次會看《步步驚心》,我發現這部劇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而八爺府,就是這些悲劇的一個小小縮影。
悲劇的源頭,其實三個字便可以概括,就叫做求不得。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離別、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對曰: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時間無一人可以逃脫,何苦銘記於心?既然放不下,何苦強求放下?既然求不得,何苦強取豪奪?既然怨長久,何苦心心掛念?既然愛別離,何苦不忘記?悠然、隨心、隨性、隨緣罷了。”
01
既然求不得,何苦強取豪奪?
八爺出身不好,最大的願望就是為賤婢出身的額娘爭一口氣。他這一生幾乎沒有為自己活過,儒雅的外表下,是一顆疲憊、無奈卻又充滿慾望的心。所以他喜歡的姑娘,一定是那種心無城府、暢快恣意的型別,不需為別人而活,亦無需在意別人的目光。
因為羨慕,所以愛慕。這就是他對若蘭一見鍾情的原因。可惜若蘭嫁到八爺府中,成了一個不愛笑的傀儡。
八爺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心機太深,自卑又自負。其實他明明可以跟若蘭敞開來談,他偏不,非要揹著若蘭去打探,結果一場意外反而把若蘭推得更遠了。於是八爺與若蘭,便陷入了“愛而不得“的宿命中,無論八爺再溫柔、再卑微,都求不得若蘭的一絲好臉色。
在若蘭這裡得不到,他又愛上了心無城府、暢快恣意的妹妹若曦,接連幾年堅持不懈地追求和照拂她。
而明慧對八爺,同樣是明知求不得,又偏要強求。明慧迷戀八爺謫仙般的氣質,明知道八爺不是好歸宿也要嫁過來。明知道八爺每次對她的好,都是有所求,卻甘願被他利用,甚至主動開口求若蘭讓若曦嫁給八爺。
在這場悲劇裡,若曦更多的是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自她進宮後,八爺府的劇情經常是八爺主動去找若蘭,自顧自地說一會子話,或在若蘭的院子裡發呆;明慧主動和八爺搭話,八爺有一句沒一句地應著;若蘭則一個人悽悽涼涼地枯坐,思念她的將軍。
三個人都陷在了“求不得”的悲苦之中。最終,若蘭和明慧接連為愛赴死,即便八爺後來想通,願意對若蘭放手,也學著珍惜明慧,依舊落得一個“求不得”的結局。
他這一輩子,想要呵護的,想要疼愛的,想要珍惜的,想要得到的,全部都落空了。
02
在若曦有所求的那一刻,她就不再是這場悲劇的旁觀者,亦深深陷入到悲劇之中。
作為一個穿越過來的現代女性,她一開始所求的,不過是回去,離開這裡,回到現代。這個願望落空了。
後來她明白了“既來之則安之”的道理,想要好好地活著。很快,她被八爺的那份痴心打動,有了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希望八爺為她放棄自己的慾念,一生一世一雙人。
有觀眾不理解,為什麼八爺追她,她就提出這麼無理的要求,四爺追她她就求之不得,這不是雙標嗎?其實我覺得,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就好像女生找物件,一開始設的條件出奇地高,後來碰了壁學了乖,條件就會適當放寬。若曦和八爺交往的時候,她年紀還小,穩穩當當地當著御前宮女,沒有任何危機感,當然有“求全之心”。什麼都想要,愛情想要,命更想要,前途、希望也要要。
但是後來她漸漸到了指婚的年紀,還被太子點名要要,嚇得魂飛魄散。找四爺託付終身,很明顯是保命要緊,其他的管不了了。為什麼找四爺?因為四爺一直在追她,明顯對她有企圖啊。
十三爺被囚禁,四爺明哲保身之後,若曦的願望又落空了。若曦這一生都被“求不得”給困住了,雖然她一直在不停地寫“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但她根本做不到悠然、隨心、隨性、隨緣,否則也不會憂思驚懼到把身體給拖垮。
很多觀眾都討厭四爺當皇帝后若曦的各種作,覺得她過於聖母,好好享用勝利的果實不好嗎?偏偏什麼都要管。她就是明知道“求不得”卻還是一心求全,什麼都放不下,什麼都看不破,又什麼都想管,是個俗得不能再俗的好人。
03
有彈幕說,《步步驚心》裡每個角色的身邊都有一個痴心人。
若曦有四爺,四爺有十三爺,十三爺有綠蕪,八爺有明慧,若蘭有八爺,九爺有玉檀,十爺有明玉,十四爺有孃親。但除了敏敏和十爺這兩對得到了好歸宿,其他人全都以悲劇收場。
四爺一生也沒有求得母愛,母親至死還在怨懟他;沒有了綠蕪的十三爺彷彿被抽乾了靈魂,中年病逝;八爺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一杯毒酒了結自己;一向心狠的九爺為了心中所求,親手把玉檀送入鬼門關;十四爺縱然萬千寵愛於一生,父母去世前都沒能見到最後一面,永遠不會明白自己為何得不到皇位。
我想這就是《步步驚心》的魅力所在,每個人都是俗人,被人生八苦所困,不能像佛祖一樣做到悠然、隨心、隨性、隨緣,只能日夜之間被執念反覆折磨,求不得,看不破,猜不透。
其實,一切皆為虛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