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腎上線
-
2 # 中老年保健雜誌
牙周病和好多全身性疾病有關,其中就有肝腎疾病。
牙周炎和全身疾病關係密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最常見的幾種與牙周病關係密切全身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早產、肝腎疾病、消化道腫瘤等。
糖尿病是一種典型且最常見的內分泌紊亂,1型糖尿病常發生得較早(30歲前),以胰島素分泌減少為特徵;2型糖尿病則以胰島素抵抗,即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為特徵。目前臨床證據顯示這兩類糖尿病都與牙周炎相關,同時,患病時間、血糖控制水平也影響牙周炎症的程度。在相同的口腔衛生狀況下,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比控制良好者牙周病更為嚴重。已有學者提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第六併發症。
同時,牙周炎也加劇了糖尿病的發展。最近的研究發現牙周炎患者的血清中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的水平會升高,而這些炎症因子在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影響血糖控制以及改變脂肪代謝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長期研究顯示,牙周炎症重的患者在2年以後的血糖控制水平得更差。當患者接受牙周基礎治療並配合系統抗生素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則有顯著改善。
近年來部分研究顯示,口腔感染,尤其是牙周炎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提示牙周炎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
研究試驗證實,革蘭陰性菌血症可以造成炎症細胞滲透入血管,加速血管平滑肌增殖,促進脂質細胞形成和血管內膜膽固醇沉積。而一些重度牙周炎(包括早發性牙周炎及伴糖尿病的牙周炎等)患者存在高反應性的單核細胞表型,其對牙周炎致病菌產物脂多糖的反應處於高敏狀態,可產生高水平的炎性細胞因子,可能引發或促進血管炎及動脈粥樣化。口腔內正常菌群如血鏈球菌透過牙周袋入血,可能加速血小板聚集及促進血栓形成。雖然心血管疾病與特定細菌感染的證據尚不確切,但目前已在血管粥樣硬化斑塊裡發現了牙周炎病原菌。
還有很多疾病都與牙周病有關,這裡不再一一列舉。綜上所述,牙周病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
3 # 醫師報
是真的,而且不僅如此,牙周病還是結直腸癌和淋巴瘤的危險因素!
近期,美國先後發表的兩項研究表明,牙周病是引起結直腸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危險因素。(CA Cancer J Clin.3月8日線上版)
第一項研究顯示,與25~32顆牙的女性(正常人的牙齒數量通常為28顆+0~4顆智齒)相比,牙齒<17顆的護士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20%。研究者表示,牙周病會影響口腔健康,增加全身性炎症,導致免疫失調,改變腸道微生物群,使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升高。研究納入美國11個州的12萬多名女護士,從1992年開始每2年隨訪一次。
另一項研究納入51 529名男性,隨訪11年,其中有875人被確診為NHL,牙周病會使NHL的風險增加26%,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風險增加40%。研究提示,良好的口腔健康十分重要,我們應保持每天刷牙的習慣,定期看牙醫,以防牙周病,以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
4 # 白馬非馬1001
中醫理論,腎主骨,齒為骨之延伸物。
非腫痛型牙周炎多與腎臟內熱有關。
又脾開竊於口,腫痛型牙周炎可能與胃熱有關。
回覆列表
很多人都很詫異,牙周病和腎病,兩個完全不同的病,八杆子也打不著,怎麼會有關係呢?
牙齦腫痛、口腔異味、口乾等症狀,中醫裡頭常講這是“上火”,西醫表示沒法理解。
但現代醫學認識到,口腔微生物群落的異常變化跟人體的許多疾病有密切關係,從更為微觀的層面去深入解釋和了解中醫認識到的這些現象。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口腔疾病--慢性牙周炎,與腎病之間有什麼潛在關係。
近年來,慢性腎病在世界範圍內流行較廣,發病率一直處於逐年增長趨勢。
大量研究證據表明,口腔疾病如慢性牙周炎,與全身系統性疾病存在密切的相關性,其主要透過牙菌斑中的內毒素、炎性介質、細胞因子等隨血液迴圈,運輸到全身,誘導各系統疾病。
在慢性腎臟病的病因研究方面,也同樣有炎性介質、細胞因子等致病因素,很多研究認為慢性腎臟病與慢性牙周炎之間可能存在聯絡。
而最近一項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同時患有嚴重牙齦病或牙周炎的慢性腎病患者,死亡風險比牙齦健康的慢性腎病患者高。
該研究分析了13784位參與者,其中861名(6%)參與者患有慢性腎病,對他們總共隨訪了14.3年。
目前研究人員正密切關注口腔健康與腎病之間的關係,以觀察是否只是一個巧合。如果兩者之間有因果關係,那麼研究人員希望可以透過治療牙周的疾病或者改善口腔衛生,而改善腎病患者的預後。
IgA腎病,血尿蛋白尿反覆發作,維持緩解不了一段時間又急性發作,當時排查了各個地方,找不到感染灶。上級醫師已經決定進行激素衝擊治療,但就在準備激素治療的當天,她無意中說起自己有一些牙疼不舒服的症狀,於是立即請了口腔科會診,口腔科照片子發現牙周存在慢性炎症,拔牙後這個病人保持持續緩解。
如此看來,口腔的這些看似“小”毛病,容易忽視的問題,也是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