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常言道“禪茶一味”,為什麼這麼說呢?
11
回覆列表
  • 1 # 綣思人

    大乘佛法普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為了度化眾生,佛化身千百億。因此,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被視為佛的化身。茶自然也是佛的千百億化身之一,為眾生解毒、解渴、淨心、養性,最終讓眾生覺悟成佛。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一片樹葉能承載起無窮的自然之道,人透過喝茶取得與自然界的溝通,獲悉宇宙的真理,最終可悟得佛性。從茶道中也能感悟人生,一泡好茶要經過諸多工序的磨難,經開水沖泡,才釀成茶湯,歷練出清香。人生也是如此,需經歷磨難方可成長,歷經修行終可成佛。

    試看,那些信佛的國度,茶事興旺;那些飲茶的民族,佛法昌隆。佛法從印度傳入中國,恩澤茶葉故國;茶葉從中國傳到印度,惠及佛法故鄉。佛法和茶葉使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相互交融,使得茶葉故鄉成佛法最盛的國度,佛法故鄉變成茶業最興的國家,進而帶動鄰國茶佛兩旺。佛教盛行的斯里蘭卡是世界上人均產茶最多的國家,茶道盛行的日本、韓國,佛法興盛。第一個種茶的人是僧人,第一本茶書寫於寺廟,最好的茶也都產自寺廟(如龍井茶出於龍井寺、大紅袍源自天心寺、雲霧茶產於廬山東林寺……)這些都是“茶佛一家”最真實的寫照。

  • 2 # 夏荷174007839

    茶和佛是分不開的,喝茶可以修身養性,靜靜的品茶可以讓人忘記人世間的疾苦,遠離世俗,拋棄煩惱!虔誠的拜佛,也可以靜下心來,領悟人生,平常看不開的人和事,現在都能看開了,我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喝茶,也喜歡虔誠的拜佛,這兩件事都能修身養性,提升氣質!

  • 3 # 煙花三月醉紅塵

    遇水捨己,而成茶飲,是為佈施;葉蘊茶香,猶如戒香,是為持戒;忍蒸炒酵,受擠壓揉,是為忍辱;除懶去惰,醒神益思,是為精進;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為禪定;行方便法,濟人無數,是為智慧。禪茶一味。茶心佛心,何異何殊?與友聊藥案,愈不淡定。品茶,以靜吾心。

  • 4 # 義芳君說茶

    佛與茶的結緣,像是與生俱來的。只因上天註定的本性契合,故前人有“禪茶一味”的說法。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以來,距今大約2000多年曆史。兩千年的風雲際會,佛教精神已深刻影響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化。世道輪迴中,佛家以慈悲心懷關照現世疾苦、超脫過去苦難、照見美好未來,一切善惡、美醜都在“吃茶去”的淡定中,找到內心的真正平衡。

    圖為:僧侶採茶

    於是,種茶、製茶、飲茶便一如平常日子,早已成為佛教徒們參禪生活的一部分。茶與佛互相促進,相互昇華;茶成就了佛坐定入化的理念,佛詮釋了茶參悟明機的機理。有人說,一座佛山、一處寺院就相當於一個名茶研製、生產以及傳播中心。這話並不為過。我國有許多名山不僅與佛結下了不解之緣,也與歷史名茶相生相伴,諸如:安徽九華山與九華佛茶、浙江普陀山與普陀山佛茶等。

  • 5 # 皛川

    不知理解的對不對?!其實,茶,真的是天地造化的神物。種茶人,以茶為生,懂茶愛茶,精心侍弄,勞碌辛苦甘心情願。而茶樹本生靈,知好壞懂報恩,因果迴應。所以,這就是佛性,善心為生,因果捨得自有報應。或者說,茶無形之中也在做積德行善之事,與佛殊途同歸。所以,種茶人和品茶人都能從茶中得到善行德化,故此,從這個角度說,稱茶是佛的化身,也不為過!

  • 6 # 釋子5

    茶鹼,屬於鹼性。適當的喝茶,可以調節人體內的酸鹼值。科學家研究說。人最健康的身體狀況是ph值弱鹼性7.2到7.5。道家說,返璞歸真,復如嬰兒。佛家言,常常生慈悲心,茹素,不殺生。母親說,我的羊水,ph值弱鹼性7.2到7.5。佛有無限化身。明白道理就是明白佛的化身,信佛不迷佛,才能真正悟道。阿彌陀佛。

  • 7 # 茶急送1

    《大般涅槃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華嚴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佛家視眾生皆為佛,包括茶。

    在中國,茶一直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陸羽《茶經》中也有著不少佛教僧人飲茶的記載。

    最初佛教飲茶是起源於僧人們坐禪,坐禪時需要頭腦清醒、集中精力,一壺清茶,可以消除坐禪的疲勞,驅除睡魔,又能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所以佛教便把茶作為常用的飲品。後來在喝茶的過程中又發現在茶與佛教的思想內涵有很多的共通之處,禪茶就此產生的。

    禪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淨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脫俗。

    靜靜地泡茶,用心喝茶,才能泡好茶、喝好茶,品味茶的真諦。

    心靜時,才會開悟,反省自己,發現問題,而且心靜也容易心定,佛家語“戒定慧”,定而後生慧,心定了往往容易產生智慧。

    【茶急送】讓喝茶從此不被套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經結婚的人,物質和愛情,哪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