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話精神
-
2 # 心理諮詢師手記
阿斯伯格綜合症屬於病情輕微的孤獨症。
孤獨症是一種神經官能失調症狀,是一種主要以社會交往困難,侷限而異常的興趣行為模式為特徵的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疾病,在分類上與自閉症(也叫“孤獨症”)同屬於廣泛性發育障礙。它會影響患者的交流和溝通能力,病情嚴重的患者連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
阿斯伯格綜合徵有個重要特徵,就是通常會有冷門的興趣癖好,並且偏執地沉迷其中。
該病病因不明,發病率可能遠高於兒童孤獨症,對兒童精神健康危害甚大。
阿斯伯格症類似自閉症,但智力正常,每100個人中大約有0.7名患者。
科學家中有不少阿斯伯格症者,愛因斯坦就患有此症。
#診斷標準#:
①人際交往中缺乏交往技巧,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缺乏發展友誼的能力。
②侷限於刻板、重複,或不同尋常的興趣或活動,顯得比較怪癖。
④運動技能較低,動作往往比較笨拙。社會交往功能明顯受損;一般到學齡期症狀才明顯,症狀常持續存在。絕大多數患者只是到了高學齡期和少年期才出現影響其社會適應和生存能力的問題。
#干預措施#: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利培酮和奧氮平可以減少阿斯伯格綜合徵的相關症狀,主要依靠心理訓練來干預,社交技能訓練是增強人際交流最有效的方式。
認知行為訓練可以增強對疾病相關的焦慮和爆發性情緒的壓力管理,減少刻板的興趣和行為模式。
社交干預,著重語言治療,促進患者進行正常的對話交流。 家長進行訓練和支援,尤其是在家中經常使用的行為技巧。
-
3 # 拿趙雞蛋鵬石頭
阿斯伯格綜合徵屬於孤獨症譜系障礙,也就是廣泛性發育障礙,多數在幼兒期(5歲)發病,情緒易波動,易激惹,有刻板行為,興趣狹窄。主要的問題是社會性的融入和情感的恰當表達,有認知能力。智力水平正常,語言障礙不明顯。
-
4 # 旺琪雲
1944年阿斯伯格報告一類人群,他們在出生後第一年的發展和正常兒童無異,常先會說話後會走路,兩歲左右逐漸出現持續性的社交和情緒異常,極度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和人際互動關係,眼睛不太看人,講話像背書,語言笨拙而刻板,缺乏幽默感,常對某現象或事物有特殊喜好而全副精力鑽研它,如背公車時刻表,稱之為阿斯伯格綜合徵。他們會對特定領域的事情表現得特別執著,很多我們熟知的名人如牛頓、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等都被不少學者認為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徵,因此他們常常被人認為是“天才”。
一些學者阿斯伯格綜合徵是輕度的孤獨症,還有些學者認為是非語言性學習障礙,但是多數學者認為它是一種區別於孤獨症單獨存在的一種疾病。罹患阿斯伯格綜合徵的機率為0.7%。 造成阿斯伯格綜合徵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研究顯示遺傳基因、生物化學汙染、濾過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時出現的一些問題,都可能是其原因。
阿斯伯格綜合徵的表現:
一、認知方面:他們會過分對某些事物感興趣,有些較怪異及不合常理的想法。
二、類化困難:難以將所學的知識與技巧活學活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背熟一些遊戲規則或生活禮儀,卻無法正確使用。例如當老師說“走路要靠右邊”時,他會很認真的去執行,連晚上起床上廁所也要靠右邊走
三、 幼稚:缺乏情境和情緒方面的認知和判斷,表現出過分“天真”、“孩子氣”。
四、心智理論:雖然語言流暢,但他們常無法解釋自己的一些行為。不理解的他人內心感受,無法掌握控制情緒的技巧。不理解社交禮儀規範,譬如會直接對首次見面的大人說:“你好胖喔!你幾公斤呀?”。難以分辨真實與虛擬世界,如會耗費無數精力在改善科幻片中的宇宙飛船戰備設施。
五、特殊的語言溝通方式:會把同一句話重複許多遍,過於機械而細緻的描述一些常人可能不感興趣的事物。說話時喜歡用冗長的句子,無法拿捏與人談話的適當距離。交談時缺乏目光的接觸或面無表情,不會察言觀色,不理解別人肢體語言。六. 社交能力:無法建立及維持長久的友誼和恰當的人際關係,難以掌握社交技巧,在社交場合及與人對談時表現得十分笨拙。
目前特殊教育結合行為訓練是干預阿斯伯格綜合徵的最佳方法,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是治療阿斯伯格綜合徵關鍵。暫時還沒有特效藥物,但是一些藥物對治療阿斯伯格綜合徵的共病有效。研究表明不論其症狀的輕重,必須進行規範的訓練。有效的訓練可以幫助這些孩子恢復正常,開發智慧,成為有用之才,甚至“天才”。
干預阿斯伯格綜合徵的重點是社會交往技能的訓練,語言溝通能力的培養,以及行為問題的控制三個方面。小辰松兒童成長促進中心是首家阿斯伯格綜合症干預訓練的專業機構,我們針對有阿斯伯格綜合徵的孩子實施個性化的專項教育和訓練,已經成功幫助此類孩子數千名。
-
5 # 面板科張醫生
阿思伯格綜合症(Asperger syndrome,AS)是一種主要以社會交往困難,侷限而異常的興趣行為模式為特徵的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疾病,在分類上與孤獨症同屬於廣泛性發育障礙,
7歲左右出現症狀,患者的智商一般>70,言語和智力無明顯障礙,認知發育基本正常;症狀主要為社會交往障礙,比如患者有社交傾向,但缺乏交往的技巧,採用的交往方式比較刻板、生硬、難以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不能發展友誼;運動發育落後、動作較笨拙,比如姿勢古怪、步態僵化、
操作技能差;興趣狹窄、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比如固執地保持日常活動的程式,必須走相同的路線,總是穿同一身衣服,如果有變化,都會使患者感到煩躁、焦慮;有些患者常有特殊的愛好,比如記憶火車時刻表等。
-
6 # 至親可待
對阿斯伯格綜合症的干預在世界各國都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目前一般認為,干預的重點應放在對社會意識技能的訓練,對實用語言能力的培養,以及對行為問題的控制幾個方面。社會意識技能的訓練的目的是使他們慢慢地從封閉圈子裡跳出來,逐漸注意到他人的存在和他人的立場。教育的方法不是講大道理式的,而是引導他們從具體問題人手,透過對問題的認識增進人與人關係的意識及學到必要的技能,並且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充套件運用所學到的社會意識和技能。
使用了4個步驟來訓練矯正這一方面的問題:①區別不同的社會訊號,孩子透過訓練學會辨別他人的面部表情及形體語言;②理解這些社會訊號的意思,教者幫助孩子們懂得不同社會訊號背後的不同意思;③學會自己發出社會訊號,孩子們根據教者的指令做出相應的面部表情及形體語言;④在實際社交場合應用這些社會訊號,而教者也常常提供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指令來幫助孩子增加辨別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語言訓練不應在結構性極強的環境中一對一地進行,應在自然環境中由眾多的教者來進行。當然,這些擔任教者的家長、老師、治療師等都應對有關語言交流的問題和本病的特症有相當的瞭解。
在行為矯正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前提是把他們的問題行為和其它人群中有時出現的反社會行為加以區別。他們往往會有侵犯和破壞性行為,但他們之所以有這些行為並非因為是希望他人倒黴和財產遭難,而是由於他們在社會意識方面的障礙,很難理解他人的喜怒哀樂的情感。所以教者以及其它與這些孩子打交道的人們,一定要避免感情用事。在干預中教者本人的行為要有感情中性的特點。行為幹須要以功能分析的方法為前提,也就是說要對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問題行為的深層有所理解,然後用治本的原理去控制那些影響行為的因素。具體的操作以包括針對難題的事先排演、控制與減少不必要的變化,教之以功能性應對方法如焦慮控制法,以及所有干預人員的統一協調等。
-
7 # ANNA的隨拍
阿斯伯格綜合徵的原型是智商極高但有社交障礙且興趣古怪的個體。這類新原型很快就被人們和過去的瘋狂天才的形象混淆起來。
-
8 # 悠優然
阿斯伯格綜合徵兒童會有以下幾個特徵。
1.社會推理能力發育遲緩,社交能力不夠成熟。
2.同理心發展不成熟。
3.難以交友,常常被其他孩子欺負。
4.交流溝通困難,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5.在語言的某些方面,如詞彙和句型方面有特別突出的能力,但是缺乏會話技能,講話的語氣和腔調可能活像個迂腐的老學究。
6.對某個題材的東西異乎尋常地強烈專注。
7.在課堂上難以保持注意力。
8.學習能力上與眾不同。
9.在自我管理方面需要得到幫助。
10.在身體協調性方面常常顯得笨拙。
11.對某些聲音、氣味、質感或觸覺會過度敏感。
阿斯伯格診斷的幾個途徑。
1.在幼兒時期被診斷為孤獨症,以後在中學期間進化為高功能孤獨症或阿斯伯格綜合徵。
2.由小學老師發現孩子的阿斯伯格綜合徵症狀。
3.先被診斷為其他障礙,如多動症、語言或運動發育遲緩、情緒障礙、飲食障礙,或是非語言學習障礙。
4.只有在青春期對社會性和學業的要求越來越高時,孩子的阿斯伯格綜合徵症狀才明顯顯現。
5.孩子的行為問題不斷擴大,與家長、老師以及學校的衝突愈演愈烈。
6.親屬中有人被診斷為阿斯伯格綜合徵。
7.媒體或文學作品裡關於阿斯伯格綜合徵的描述,促使有人想到給自己或是親戚朋友做個評估。
8.就業問題,尤其是如何找到並能保持住一個適合自己資歷和能力的工作。
當孩子知道自己和別的孩子有所不同時,會有以下四種自然的心理補償或適應反應。
1.自我責備,陷入抑鬱。
2.以幻想世界來逃避。
3.堅決否認,態度傲慢。
4.亦步亦趨地模仿其他孩子或是影視人物。
診斷的好處。
1.可以防止或減弱有些心理補償或適應性的反應帶來的不良效果。
2.可以讓自己安心,不用擔心自己是不是有精神病了。
3.孩子能夠意識到他為什麼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做那些又輕鬆又好玩的事情,這是因為他天生的能力有侷限。
4.對其他人的態度、期望和支援上產生正面的影響。
5.孩子會得到更多的鼓勵而不是批評。
6.在社交場合,他能理解自己迷惑或是心力交瘁的狀態。
7.學校可以給孩子和老師爭取更多的資源。
8.成年人在就業和繼續教育方面可以得到特殊支援服務。
9.在職業上、友情上和婚姻伴侶關係上,能對自己有更多的理解,更好地爭取權益,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10.能夠讓自己歸屬到某種有意義的文化價值觀上。
11.不會再覺得自己是愚蠢的,是天生的次品,是精神上的瘋子。
得到診斷可能的弊端。
1.有些孩子或者成人可能會捉弄或鄙視已得到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診斷的人。
2.診斷也可能讓別人誤會他以後可能永遠也達不到同齡人能夠達到的成就了。
回覆列表
孤獨 症譜 系障 礙 ( autism spectr um disorder,ASD) 是當今最引人注目的兒童健康問題。2008 年起, 世界衛生組織( WH O) 將每年的 4 月 2 日設為國際孤獨症日。典型孤獨症是一種發病於嬰幼兒期的以語言障礙、社交障礙和刻板狹小興趣取向為特徵的發育障礙疾病, 發病率大約在 1‰~ 1. 5‰左右。
而阿斯伯格綜合症( Asperger syndrome, AS) 是孤獨 症的一種。ASD 大都 好表現多動、衝動以及注意力難以集中, 其中 AS 因不存在明顯的語言落後和智力低下, 早期症狀幾乎同於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SD 是溝通和人際交往障礙以及 狹小的興趣取向為特徵的精神疾患, 但 AS兒童的社會交往多呈輕度障礙, 語言發育方面幾乎不存在明顯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