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頭疼噴子

    招得裡,紅軍長徵始發地,毛在我自然村住過,本人為閩王審之公後人,有族譜記載。當地名人多為貪官汙吏,不便詳列

  • 2 # 心爾了

    現定居西安,老家河南永城,西安就不多說了,十三朝古都。河南省永城市芒碭山,是國家5A級景區,中央電視臺也有展示宣傳,劉邦斬蛇碑,孔夫子避雨處,陳勝王陵,漢梁王墓,這裡曾出土過震驚中外的金縷玉衣。

  • 3 # 路遙lgy

    新鄉!古稱牧野,不用多說了,牧野大戰就在此地開戰的。

    這裡的名人多的是,姜子牙,都知道是位軍事家。比干,林氏鼻祖。毛遂,戰國時秦國攻打邯鄲,毛遂自薦去了楚國勸說楚國出兵救趙國。陳平,西漢丞相。周勃,西漢名將。婁師德,賀鑄等等!

    歷史事件有,牧野大戰。張良刺秦在博浪沙。官渡之戰主戰場延津。趙匡胤黃袍加身在封丘的陳橋驛!還有竹林七賢幾個人就是隱居在新鄉輝縣附近。

    還有很多,每個村子的名字,都有悠久的歷史。

  • 4 # 使用者80348157921

    我家鄉盧氏,紅二十五軍長征時兩次路過這裡,軍部在官坡蘭草,現有紅軍小學,院內有徐海東,程子華,吳煥先塑像,還有縣人民政府立的紀念碑一座。每年都有紅軍後人重走長征路紀念活動。

  • 5 # 江山歸一統

    潮州府在明代出了文狀元林大欽,在清代出了武狀元林德鏞.黃仁勇,潮州古巷鎮出了開國將軍陳德。重要歷史事件是元兵和清兵都在潮州府城屠城。

  • 6 # 眾福酒老大

    1973年,我們唐河縣馬振撫鄉出了一個聞名全國的事件,即"馬振扶事件。"事件的經過是這樣的。, 一位名叫張義琴的學生,在英語考試的試卷上。 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不學ABC,照做接班人。接好革命的班,埋葬帝修反。班主任楊天成發現後, 批評了張義琴。並報告了校長羅長奇。羅長奇在全校師生大會上公開批評了張義琴。年僅十五歲的張義琴在受到批評後,投虎山水庫自殺身亡。此事驚動了中央,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先後做出了批示,並派出了以遲群,謝靜宜為首的中央調查組。在調查組的過問下,羅長奇,楊天成被開除公職,逮捕入獄,各判刑兩年。追認張義琴為革命小將,號召各地學生向她學習,同資本主義思潮作鬥爭。1979年,政府為羅長奇,楊天成平反昭雪,恢復公職。

  • 7 # 放開你所有

    當年王莽追趕劉秀的時候,劉秀跑到我們這裡一個村子的時候又渴又累,馬上就要跑不動了,忽然看到不遠處有一口水井就急忙跑過去。可井裡的水喝不到啊,急得他硬是把水井搬斜了。水井裡的水流了出來,他急忙趴下喝了個夠。喝完水後劉秀體力大增,撒腿一溜煙就跑遠了,把王莽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從此那個村子就叫傾井,到現在還叫這個地名。當然了,那口傾斜的井還在。井水流出來後分別向東向西流去,流到東面的那個村子叫東流莊,流到西面的那個村子叫西流莊。

  • 8 # 開山王

    我們唐朝有狄仁傑,現在太原還有狄村,我們鄰村有明清時期的傅山先生,我們都尊稱傅山爺!以上二位皆是千古風雲人物!

  • 9 # 往事如煙251137974

    我們那裡流傳很多光武帝劉秀的故事, 相傳王莽年劉秀的時候,眼看就要追上了劉秀脫下鞋倒土沒想到就變成了一座山, 擋著了王莽的追兵而逃生了, 後取名叫隱山,現隱山 有很高點的耐火礦石叫藍晶石。

  • 10 # 使用者4067916689537

    我的家鄉是古戰場金沙灘,忠效報國的楊家將就傳說發生在這裡。遼國的鴻門宴設在這裡,這裡的黃花梁曾是一望無際的黃花松,楊七郎就綁在高大入雲的一顆大黃花松樹王上被萬箭穿心,樹王因此而死滿梁黃花松紛紛落葉,相繼死去,楊家將的碧血滴滴,是鹽豐營圪塔灘芨芨草根深葉茂,千年旺盛。家鄉的田(錢)莊,幹(甘)溝,安疃,韭(酒)席村都是當時命名演變而來的。

  • 11 # 73780496878

    我是山東濱州市惠民縣。厲史上武聖人“孫武子”就出生在我們縣。他著有名書“孫子兵法”,該書享譽全世界。現在我縣建有“孫子兵法城”。

    國家曾在我縣召開“孫子兵法研究會”達十五屆次。有幾十個國家研究人員和住華武官參會。

    也是國家旅遊之一。

  • 12 # 追逐希望的光影

    不是一個特別紅的人,我老家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的,新文化運動時期出了一位低調的作家,新文化運動的參與者之一,沒啥名氣,為中國近代思想解放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姓夏吧。兩個字。

  • 13 # 非遺與民俗

    趙彥昭與五松園

    古樹名木,是指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儲存下來的年代久遠或具有重要科研、歷史、文化價值的樹木。其中,古樹是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指在歷史上或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中外歷代名人、領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

    對張掖讀書人來說,最值得敬仰的人莫過於趙彥昭了。因為他是自隋朝設立科舉制100多年來,張掖人首次考中進士,並由進士而進入官場取得最高職位官銜的大人物(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宰相),也是唐朝大詩人。他的家族及其個人奮鬥史曾經激勵過一代一代張掖學子去刻苦學習,在改變個人命運的同時也為家鄉增光添彩!

    趙彥昭這位張掖的著名人物,除了史書中留下關於他的記載和詩篇外,留下的最有名的遺蹟莫過於“五松園”了。五松園位於甘州城區西一公里處的新墩鎮青松村五社。據《新修張掖縣誌》(第84頁)載:“趙氏五松園:唐同平章事趙彥昭之別墅也,內有松樹五,清初巋然尚存……下栽牡丹,頗盛,系趙彥昭遺構也。鎮番李鶴僕題曰:‘其枝那漪,其節堅貞,百物改觀,四時留春。賦詩諧韻,把酒入林,興酣落筆,為五松亭。”關於這五棵松樹之來歷,《張掖文物古蹟薈萃》(第129頁)曰:“趙彥昭告老還鄉歸古裡張掖後,建園林並種松五棵,在松旁建亭名為五松亭。”該書還載:“五松園原以牆垣為界,園西接李家閘廟,廟前有照壁,並有精美的磚雕,廟後有塔。園內除五棵松樹外,還有楊、榆、側柏、紫荊、碧桃、白牡丹等。1936年園內松樹被風颳倒兩棵,1977年4月20日又被大風颳倒兩棵,現僅存一棵……1979年,張掖縣人民政府將五松園遺址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出了保護範圍。”

    2004.7.30日,因寫《品讀張掖文化》一書之需,筆者曾騎腳踏車拍攝五松園僅存的最後一棵樹。當看到那株挺拔高聳但已經枯死的樹幹時,不僅感慨萬千:1995年出版的《張掖市志》中曾有“現在倖存的一株,直徑1米,高20米,主幹高8.7米,樹冠寵大,人喻之為‘獅子頭’,枝繁葉茂,生長良好”的記載,如今怎麼會在張掖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碑的擁護之下慘死呢?!

    關於“五松園”的現狀,中紅網甘肅張掖2017年7月14日電(宋進林)報道說:前不久,我與同事到新墩鎮檢查文物安全與周邊環境。當我們檢查唐代“五松園”遺址時,竟然找不到確切位置,新墩鎮青松村文書解釋道:“原來,這個地方我比較熟悉,現在新城區建設力度大,變化太大了!這裡舊貌全非,真還有些陌生!再加之‘五松園"的松樹也沒有了,所以這個遺址很難找!”無奈,他又打電話找來了正在老城區辦事的青松村五社社長,帶我們一起去檢視“五松園”遺址。我們穿梭在林立的高樓間,幾分鐘後來到了建築工地旁邊的一片空地上,一棵跌倒的巨松映入我眼簾。這棵巨松東西橫臥,主幹長約十米,底部直徑至少在一米以上,約三四個人合抱那麼粗,在場的人為甘州川區能生長這麼古老高大的松樹而驚歎不已!也為唐代五松園的消失而深感惋惜。社長說:“這‘五松園’的五棵松樹以前被大風颳倒了四棵,只剩下這一棵,誰知2009年的一場大風又把這棵也給颳倒了!你們瞧,這棵倒下的松樹只剩下主幹了,上面的枝條都被群眾當做寶貝拿回家去了,他們說千年古松能辟邪保平安。”說起這個“五松園”當地人都知道是個“歷史名園”。

    其實早在2002年,為了使這個享譽1300多年的歷史名園得以延續,甘州區新墩鎮曾組織人力財力,在“五松園”遺址移植了五棵從肅南縣境內尋找到的與千年古松同屬科目的幼松(成活了三棵),準備在“五松園”遺址打造一處靚麗城市名片,但事到如今,這個遺址卻破落成了這幅模樣。真不知這是天災還是人禍?!更不知趙彥昭這位曾給張掖人增添不少靈光的先賢,看到他創設的“五松園”即將消失又會作何感慨呢?!

    趙彥昭(生卒年不詳),字奐然。唐代中期著名詩人,政治家。張掖人。彥昭少豪邁,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文辭揚名。考中進士後,自新豐丞升為左臺監察御史。唐中宗景龍年間(707年-709年)累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國史,任修文館學士。睿宗時,彥昭出任涼州督都,為官清廉,吏治嚴明,政績卓著。後又為宋州刺史、吏部侍郎、檢校左御史臺大夫,以功升為刑部尚書,封耿國公。彥昭博學博才,精通經史,能文善詩,詩作遴選21首,被收入《全唐詩》,列為一卷。彥昭為人耿直,剛正不阿,善於交友。杜甫遊四川射洪時,曾在陳子昂故居作了《陳拾遺故宅》一詩,其中有“彥昭超玉價,郭震起湧泉”兩句,是說趙彥昭的身價超過了戰國時趙國的和氏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遊戲中,高幀率模式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