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創極客

    如今中國對於文化傳承的保護態度依舊是不夠,所以不少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被年輕人忘記,甚至有一些還被其他國家竊取,前些年韓國便是不斷搶先註冊中國的文化遺產,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恥辱。為了不讓這樣的現象再次發生,我們要將更多的目光放在傳統文化上。

    近些年漢服開始盛行,這些服裝有時候穿出來會被人們誤解,認為這是故意譁眾取寵,所以不少古風愛好者漸漸的開始膽怯起來。但是,這其實是對於古代文化的正面宣揚,應該被推崇而不是就嘲笑對待。

    在古代文化中,最直觀的便是服裝,每一個朝代衣都有自己的標誌性的服裝,在古裝劇中看到服裝錯誤,就是因為對於歷史的研究不夠謹慎。

    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女子身穿一襲長袍,一直拖到地面,華麗無比,尤其以漢服為代表。漢朝是歷史上最繁華最強盛的朝代之一,服飾更是頗具代表性,現在很多喜歡研究歷史的人也喜歡穿漢服,來感受一下長袍落地的感覺,漢服文化現在也十分的受歡迎了。

    有一個問題,古人穿那麼長的長袍,拖在地上真的不會弄髒嗎?

    古代的禮制規定是相當嚴格的,在衣服上也是如此,所以只有貴族才能穿長袍,普通人是沒有辦法穿的。普通老百姓穿的衣服也就是短衫而已,目的是為了幹農活方便,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之後才可以穿長衫,如果普通人每天都穿著長衫,那豈不是不方便幹活,而且還會弄髒。

    鄙人總結了穿長袍的四點原因:

    一、貴族不幹農活

    有社會地位的貴族和有錢人家他們因為不需要每天干髒活累活,所以可以穿長袍,而拖地的長袍也只有在非常正式的場合和一些大典之中才會穿,也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西裝和晚禮服,這樣正式的場合一年也沒有幾次,而且出席的地方一定都會打掃乾淨,所以不會弄髒衣服。

    二、貴族衣服多

    對於貴族來說,他們的衣服也算是工資的一部分。每年或者每個季節有多少衣服都是有定數的,所以他們的衣服經常是多到穿不完,大多數就是穿幾次而已,所以即使是弄髒了也無所謂。

    三、僕人經常打掃

    貴族家裡都會有傭人,每天都會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哪裡會存在弄髒長袍的情況呢?所以這也是最關鍵的原因,即使在家裡天天穿長袍,也很難弄髒衣服。

    四、平常穿短服

    我們現在的漢服,也不是當時普通人的衣物,一般的百姓穿的衣服都是短型漢服,所以也就自然不會拖到地上去了。至於大戶人家也不是日日穿長漢服,畢竟,他們自己穿起來也不是那麼舒服,自然只有重大的儀式或者節日的時候才會換上。所以說,古時候這些貴族平時穿的衣服也就是普通的長度而已。

  • 2 # 老豬的碎碎念

    說古人穿的衣服都拖到地上不怕弄髒的人,只能說,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首先,人是分三六九等的,只有那些達官顯貴,皇家宗室才有可能穿著比較華麗高貴的拖地長服,而且要注意的是,這種衣服是身份的象徵,不是說阿貓阿狗有錢之後就可以隨意穿搭的,如果資格不夠,在古代那便是僭越之罪,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是,這類長衣,基本上都是古代貴族們在進行祭祀,或者重大的典禮時候穿著的,也就是說,他們日常的情況下也是穿相對舒適一點的常服,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會佩戴典禮專用的衣冠,而且這種的活動一般都是走過場,持續的時間不長,而且當他們在穿著這樣的衣服行禮或者行走之時,都是有下人在旁邊打理的,而且要注意的是,他們所在的場所都是些高大上的地界,地面那都是被清理的一塵不染,所以,窮人是沒有辦法想象出他們所擁有的榮華富貴的。不要以為你走土路,人家也走土路,不要以為你吃饅頭,人家也吃花捲,很多王公貴族的出土文物顯示,他們的奢華,是老百姓難以理解和想象的。

    說個題外話,筆者還記得在大明王朝的皇陵十三陵定陵中,出土過幾頂皇后在典禮時候佩戴的鳳冠,以前這種物件之時在史書中隻言片語的提到過,但實際上沒人親眼見過它到底是多奢華,當這個器物第一次出現在博物館展臺上時,幾乎所有人都被驚豔的張大了嘴巴,哇!!!原來一頂帽子竟然可以繁複奢華成這個樣子!!!!

  • 3 # 錢多多讀文史

    看到這個問題我也想另外問一句:那些現代電視劇裡的大人物穿個斗篷為的是哪般?

    諸君請看:現代戰爭片裡,將軍們一身戎裝,卻還要在外面披個斗篷,為的是什麼?

    有人肯定要答了:那不是為了裝逼麼?

    恭喜你,答對了!

    不論今人古人,穿個衣服都拖到地上去了,主要是為了裝逼。

    時尚是什麼?某種程度上就是要穿得與眾不同。普羅大眾穿短的,咱就穿長的。人家穿得厚實,咱就只要風度。所以古人穿的那些拖到地上的衣服,基本上就是為了時尚。但是有地位的人又有另一重意義:為了威嚴。比如皇后娘娘出場,鳳袍曵地,無比莊重。人也顯得高大上。

    現如今走紅毯的女星們,穿得拖地好遠,也是一種造勢。

    那麼,吃瓜群眾要擔心了,古代又沒有洗衣機,又沒有衣領淨,地面也不是像今天那樣光潔如鏡,拖到地上的衣服弄髒了怎麼辦?

    估計咱們的擔心也是多餘的。勞動人民連長衫都不得穿,那拖到地上的衣服,都是不事生產的貴族們穿的。他們的遊玩場合相對乾淨,而且,洗衣服什麼的,也有下人代勞。

    不用擔心洗不乾淨,一是靠人力反覆捶打。李白有詩云: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那些白衣曵地的人兒,身上衣裳口中食,都是萬戶供養。

    人工捶打漂洗不淨的衣服,還有皂角等植物洗滌劑來幫忙。總之,衣服儘管拖到地上,不必太擔心無法善後。

  • 4 # 望風瑟瑟

    其實,古人拖地的著裝,只是相當於現代的禮服而已,只在極其重要重要場合的才會穿這樣的衣服,例如婚慶,祭天等。

    作為古代文化元素的衣著,在歷朝歷代也是有著變遷的,但唯一不變的就是每逢婚嫁,或者皇帝大典,必然要穿上長可及地的禮服,以示隆重。這就是古代禮服中的曲裾設計的特點,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及地,下襬一般呈現喇叭狀,使人行不露足,衣袖寬大,袖口鑲邊。

    此類衣服,最早見於周朝。眾所周知,周朝是古禮法的奠基時代,穿著打扮自然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像這種曲裾設計,只有王公有有資格穿,普通老百姓是沒有資格穿此類衣服。這種設計的大成時期在漢朝,曲裾深衣是這個時候貴族婦女們重要場合,節日必穿禮服,這種衣服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有一幅向後交替的曲裾。而平日所穿嚴格按照《禮記》中規定的“短毋見膚,長毋被土”,就是說短不能裸露面板,長不能拖到地上。在漢朝以後,凡是曲裾設計的衣服,大抵如此,沒有重大變化。魏晉南北朝後,融入了少數民族元素,也就是在衣服上刺繡,圖案,領子,袖口這些小地方有變動,除了唐朝中後期,其他朝代大致一樣。

    至於說衛生問題,更不用考慮了。你想想,能開起悍馬的人,會加不起油嗎?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凡是重要場合,必然有小廝打掃得無比干淨,大典活動就更不用說了,往往都是腳下踩著地毯,髒也不會髒到什麼程度。再說了,能穿此類衣服的人,身份自是不一般,即便髒了有下人會去洗,甚至直接換套新的。

    這類衣服,穿著衣袂飄飄,大有乘風而去之勢,又有雍容華貴的之感,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說是為了時尚,也不為過,畢竟封建時代的時尚,僅存於貴族之間,平民短打哪有時尚可言?

    古代服飾,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它所代表的不僅是製衣的手工藝水平和古人的審美水平,更是文化融合,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古代政治生態的一種提現。

  • 5 # 尚宮女史

    現在我們的衣服都講究簡潔時尚,怎麼舒服怎麼穿,但是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仍然還能見到拖地長裙,比如很多宴會中的晚禮服,比如明星走紅地毯,再比如結婚的時候,很多新娘會選擇那種拖地婚紗,看起來高貴又美麗。不過這種衣服也只能在特殊場合穿一會,穿時間長了只會折騰它的主人,讓人產生一種被綁架了的感覺,你只能抬頭挺胸、姿態優美的扮演某個角色,但它又非常的不方便,一不小心就可能出醜,比如裙襬被什麼鉤住了,比如地上有積水或者髒東西等被裙襬掃了,還要當心自己把自己絆倒。可以說,穿這樣的衣服愉悅了別人卻讓自己很難受。

    而在電視劇或者是古代的一些雕塑、畫作中,我們也能看到古代的裙子都是那種裙襬拖地的樣子,尤其是越遠的古代,似乎裙襬就越長,那麼問題就來了,在農耕時代,男耕女織,如何穿著拖地的長裙來操勞呢?這裡就要說到古代的服飾的一個重要特徵,即它也是有等級的,什麼等級的人穿什麼樣的衣服,包括衣料、顏色都有規章制度。

    通常皇宮中的女子和貴族女子才有資格穿上拖地的長裙,這既是權力的象徵也是財力的象徵,要知道古代的那種裙子做起來是很繁瑣的,普通的老百姓是買不起的,即便買得起也沒法穿,畢竟普通婦女是要幹活的,所以即便古代貴族女性的服飾多有變化,但是普通婦女的服裝其實是沒有什麼大的改變的,就是上衣下裳,上面穿短衣,下面穿長裙,這個長裙的長度最多到腳踝。這樣一來,不管是在家中操勞家務,還是到田裡去幹活,人都不會被衣服束縛住。

    再說這個貴族婦女穿的拖地長裙,其實很現在的情況差不多,這個拖地的長裙並不是常服,它也是有場合要求的,比如出席一些重要的宴會、參加宮宴、參加祭祀活動、舉行婚禮等,這個時候人們都要按照標準選擇服飾,務求高貴大方,能配得上自己的身份。既然要穿這樣的衣服,那麼拖地後會不會弄髒呢?

    首先一直保持絕對的乾淨是不可能,只能說保持基本的乾淨,因為本身這種衣服拖地的機會不多、時間也不會太長,就拿參加宴會來說,貴女們打扮好了,然後出門,上提前準備好的馬車或者轎子,到了目的地下車去參加宴會,裙子與地面接觸的時間大約只是在自己家中和別人家中,而不管是誰家,一般庭院都會收拾的很乾淨,畢竟奴僕都不是擺設,該乾的活一樣不落。

    在貴女們行進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髒的地方,也會有丫鬟幫忙提裙子等等,總之,不用擔心裙子會在和大地接觸的時間段內被弄得很髒。而那些祭祀穿的禮服能接觸到的地面就更少了、也更乾淨。通常這個衣服在身上呆的時間不會很長,等完成一項任務就回家脫下來。即便弄髒了還有奴婢去清洗。

    而在平時,貴女們穿的衣服也是上衣下裳,裙子到腳踝,也就是說,在平常的日子裡,貴族女子們也不遠穿的太繁瑣,拘束著,連動一下都得思考會不會影響美觀。

    而我們通常看到的那些大唐仕女穿著拖地長裙的畫,多是刻意為之,或者真的是參加宴會穿上了那樣的拖地長裙,或者就是專門穿上用來畫畫的,就像如今,人們到攝像館拍照,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會穿一些看起來好看但不實用的衣服。所以畫作能看出一個朝代的風貌,但僅憑畫作研究一個朝代的具體的事物,就跳過以偏概全了。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一個普通婦女是不可能穿著拖地長裙在家裡紡織餵豬、生火做飯的,更不可能拖著這麼個裙子到田裡去扛鋤頭。再比如民國時期的旗袍,它彷彿就是女性肚子裡的蛔蟲,能將一個女子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但普通老百姓會穿著旗袍在幹活嗎?很明顯能穿旗袍的都是有一定身份的人,至少自己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存在。

  • 6 # 嫣然美學

    很多人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那些古代的妃子和公主小姐們都穿著長長的的拖地裙,不管出門還是在家,都是一身長長的裙子,難道不怕弄髒了那麼漂亮的衣服嗎?還是為了時尚?

    帶著這個疑問,我仔細查找了相關的歷史資料,瞭解到:在古代,衣服的穿著是有嚴格的身份區分的,也就是說什麼樣的身份地位穿什麼樣的衣服,就連服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定的。不同身份的人穿不同款式及材質的服裝。而且各個朝代還有些不同的。但是,我認為穿拖地裙,在彰顯地位的同時,還有表現美的一面,所以還是有表現時尚的可能性的。

    據記載,1982年湖北江陵馬山一號墓的發現,這是一位身高1.6米的女性,隨身穿的服飾是2米長的裙子。這完全違背了《禮記》中的明文規定,:“短毋見膚,長毋被土。”這也是楚國女子的隨性的表現吧!在當時,或許就是為了表現我們現在所說的時尚了呢?這個無從作答,連考古學家都給不出答案。

    當然,從宮廷劇裡面可以瞭解到,只有有一定身份的貴族才能穿拖地長裙的,它能讓反襯出女子的嬌柔與秀麗,走路更加婀娜多姿,後宮佳麗更是把它穿到了極致,彼此間爭奇鬥豔,才能吸引皇帝的目光,這也是屬於宮廷裡的一種時尚吧!。其他底層的宮女都是穿剛剛好蓋住腳面的裙子,這樣可以避免豔壓主人也方便幹活。

    當然,古時候到貴族,在家裡是有下人伺候的,屋子各個角落也是被打掃得一塵不染,所以在家裡她們是不怕弄髒的。出門的時候都是以馬車代步,就算是需要走路的人,身後也是跟著隨從,為她牽著裙襬,防止沾到灰塵。就算髒了,也有衣服及時更換和清洗。所以她們是不怕弄髒的。

    穿拖地長裙還是為了彰顯地位及表現美麗,也和我們現在說的時尚有相似之處。只是現代的時尚沒有分等級,比較大眾罷了!

  • 7 # 澹奕

    古裝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古人尤其是女性的衣服,經常會有很長的裙襬拖在地上,這種加長版的服裝讓人整體上顯得非常華貴而且很仙的感覺。不過在我們看來,穿著這種衣服走來走去,應該很容易沾上灰塵之類弄髒,而且古代地面也很糙,衣服拖地上也容易刮破。

    而實際上,古人會穿這種加長服飾跟如今差不多,一般只在少數場合,而且限制於少數人群,並不是古裝劇裡那樣隨時隨地長得漂亮就穿的。能穿這種衣服的通常都不是普通人,他們並不擔心衣服會弄髒刮破,古人穿這樣的衣服,不僅是因為時尚,更是因為地位顯示。“華夏”二字中的華,指的就是華美的衣冠,世上再沒有哪個族裔對衣冠的重視能夠達到如此程度。在古代,衣冠不僅是為了美觀與保暖之類那麼簡單。作為禮儀之邦,最終也發展出了與禮制息息相關的冠服制度,不同場合與不同身份的人,穿著的服裝都有嚴格規制。

    古人的冠服制度,體現的是貴賤有別衣冠有等,各個群體之間能夠穿著的服裝服制、花紋、顏色、材質等都嚴格區分不得僭越。如今的影視作品自然是怎麼好看怎麼來,而實際上古代大多數人穿得都並沒有那麼美觀,比如商賈不得穿著絲綢,而拖曳及地的衣服平民百姓是穿不起的,即便是貴族平常也不會穿。現今穿拖曳及地服裝的,一般就是婚禮上或者重要的大型宴會,或許會有人穿加長版禮服,其實古代也一樣。長禮服華貴,古人一般也只有在祭祀、婚禮、慶典等非常重要的場合才會穿著。秦漢、魏晉等時代,即便是宮廷與貴族女子,日常穿著的深衣與襦裙等也是不及地的。當時生產力水平也並沒有如今電視劇裡那麼高,即便是貴族有錢人,也沒那麼多豪華禮服能經常穿著,非重大場合,長禮服通常都不會出現。

    長禮服拖曳及地,看上去的確非常美觀,然而也存在很多不便之處。古代可沒化纖,貴族禮服又通常綴飾甚繁,所以衣服都挺重的,穿著行動不便;而且現實問題,穿這樣的衣服的確不是哪兒都能去,因為確實很容易弄髒,就算穿衣服的不在乎衣服,可弄髒了又不便隨時換,不好看是個問題。在古代,大部分真正做事的人都不會穿曳地的衣服,貴族也不常穿,所以弄髒弄破也無所謂。古代雖然沒有水泥也沒有柏油路面,砂石之類的土路的確容易弄壞衣服,但這並不代表長禮服會出現在這些地方。貴族穿著長禮服,通常都是在鋪設了光潔石料或者木地板的室內,即便是室外,也是提前讓僕人們灑掃乾淨了之後才臨步的,甚至會提前鋪好地毯。這麼一來,即便是衣服拖到地上,也並沒有那麼容易弄髒刮破。

    總而言之,大多數古人都不會穿那種長到能夠拖曳及地的衣服,那少數會穿這樣衣服的人,也不是經常穿,整天這麼穿的情況只會出現在如今的電視劇裡。古代的日常服裝,幾乎都沒有刻意拖地上的那種;而到了清朝,曳地的服裝就更是基本消失了,就算是婚禮、慶典甚至皇帝皇后祭天的禮服也都不及地。

  • 8 # 史論縱橫

    最近幾年,我們時常會在逛商場或者是大街上看到年輕的女孩子穿著漢服,梳著簡單的類似唐朝的髮髻。讓我們或多或少對漢服有一定的瞭解。

    現如今,我們穿的衣服都是有這各種風格的,種類也很多。有時我們的穿著也要根據場合進行選擇。現如今對衣著都是如此,何況是處處講究的古代呢?

    說起古人的衣服,我們可以聯想到古裝劇,尤其是以唐朝和漢朝為題材的古裝劇。美麗動人的女子穿著錦繡華服,拖著長長的衣尾,配上精緻的妝容,阿娜多姿。可是那麼長的衣服會被弄髒嗎?就算皇宮裡有著許多奴僕,從不缺金銀財寶,但洗衣服也是一筆數額不小的支出。

    古人穿衣服拖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替,不同朝代有著不一樣的文化,服飾也是不盡相同。衣服在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特點。

    比如,唐朝人服飾華麗,尤其是女性。宋朝衣著簡便,顯得樸實無華。清朝滿族與漢族文化的融合在服飾上有也一定的反映。除了朝代與朝代的服飾文化有不同以外,一個朝代中不同身份的人在服飾上也有許多講究。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裡的“布衣”指的就是古時的平民百姓。因為在古代,紡織技術算不上發達,普通平民百姓穿的衣服都是由自家紡出,多半是粗布麻衣。所以諸葛亮自稱“布衣”。而相反的,有身份有地位的王室穿的是長袍大袖,盡顯奢華。

    古代的衣服大多數是長拖到地而又厚重的。以我們熟知的唐朝為例,當時盛唐時期西域文化傳播到內地,與傳統的服飾文化融合發展,形成一種獨特的“浪漫風格”。盡顯自由與豐滿的特點。

    唐代女性的服飾尤其講究,一套服飾包括裙,衫,帔三部分組成,長過腳踝,達到“拖地”的效果。當然,衣服較長,並不是為了真正的“拖地”,而是一種身份尊貴,地位高的象徵,以及出入重要場合對別人尊重的表現。服飾圖案各式各樣,多以景物為主,花團錦簇。

    那麼古人身著長衣是為了時尚嗎?

    答案當然並不如此。雖然說古代也會有時尚這一說法,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自己的財產不允許的情況下也是空談。

    古時只有達官貴人才可以穿得起錦緞綴著珠寶,圖案精緻的衣服,而那種長長的衣服也只有在出席宴會,或者重要場合裡出現的。就算貴族們不用考慮洗衣服的事情,當這種衣服畢竟耐看不耐穿,讓別人大飽眼福,自己卻受盡委屈。

    所以說他們也會在平常日子裡穿合適的衣服,行動方便,還累不到自己。自古皇帝登基都有其專門的服飾,名為袞冕,這種衣服厚重,也具有長的特點。皇帝在其他重要場合衣著大裘冕。

    但據說到了唐朝唐高宗時期,由於這種衣服厚重,行動不便,皇帝李治接納長孫無忌的意見,將大裘冕改為袞冕。同時袞冕取代了大裘冕的位置,皇帝可以在除了登基以外的場合穿。

    皇帝的便服稱為“龍袍”,這種衣服的設計簡單,名為便服,也是為了皇帝的日常生活方便。這一例子也證明了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不會每天都穿長衣,只是在重要場合才會精心打扮,配上長衣。

    可見,即使是皇帝,也在逐漸將衣服改短,更別提百姓了。

    但平常百姓就不是這樣了,他們的衣服算不上長袍大袖,只是短衣那樣的一般裝束。古代的百姓還是處於農耕時期,靠天吃飯,經濟收入不穩定,維持溫飽已經是最好的了,更談不上什麼錦繡華服。這是平民百姓身著短衣的原因之一。

    另外,他們每天的工作是農耕,照顧家人,日常家務,如果穿長衣實在不便。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按我們的傳統,注重“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位,可見服飾對於我們祖先的重要。

    通過了解古人在衣服上的講究,可以看出他們智慧的結晶,我們也要繼承他們的智慧與對衣服的深入想法,運用到現實裡,感受其中的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省考是指什麼,在幾月份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