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igerinncai

    名字已經叫魏"碑"了,怎麼說筆法呢?簡而言之,魏碑的字型應該是根據當時的技術手段,方便在岩石上鑿刻而生成的……。

  • 2 # 硯臺山人

    要回答魏碑的筆法來源於誰的筆法這個問題,就先得弄清歷史原因。西晉王朝朝政腐敗,因爭權奪位引起了內亂,史稱“八王之亂”,這時五胡十六國就乘機建立各自的政權。西晉王朝為了平息內亂,就請來了鮮卑族幫助打仗平息內亂。鮮卑族人開始學習漢文化,學習漢字。後來鮮卑族統一了北方政權,建立了北魏。鮮卑族統治者以及士、民為求死後有朝一日能歸葬故土、留名萬世,興起了大刻墓碑的風氣。因為鮮卑族人豪放、質樸、強捍的習性,所以在石刻上的漢字也表現出了各種大氣的風格!再加上刀刻斧鑿之因,就產生了魏碑書風。魏碑書風或端莊嫻雅、或方勁樸實、或奇逸灑脫、或雄渾博大、或率樸酣暢、或奇麗豪邁。無論方正、剛柔、肥瘦等透過石刻的不朽形式流傳至千年,滋養了此後的歷代書家。尤其是在清代碑學風潮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掘與利用,並至今仍在不斷地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書法碑學大家康有為獨尊魏碑,進一步誇大魏碑的歷史地位與作用。所以魏碑的筆法來源於漢字的形質與少數民族工匠的刀斧雕琢!除了康有為,還有許多受魏碑影響的大家,如趙之謙、何紹基、于右任等人都是從魏碑當中取得靈感的!

  • 3 # 真善美愛

    魏碑原本也稱北碑。北派以索靖為宗,繼中原古法仍存隸意,以碑板見稱。北派碑版即後世所說的"魏碑"。

    後來的章草部分筆法和魏碑相似,特別是“捺”畫的厚重明顯。

    宋克的《急就章》延習了魏碑的厚重筆法。

  • 4 # 不二齋

    魏碑廣義上指的是魏晉南北朝,北朝的書法,狹義上就是直接值得北魏時期的書法,這個時期的書法有什麼特點呢?字型寫的非常粗獷大氣、豪放,其實這個時候南方已經出現了和當今一樣的楷書了,王羲之、王獻之已經把楷書推向了成熟。

    但是北方由於是少數民族統治,書寫上並沒有統一,比較混亂,其書法相比於南方稍微滯後,加上北方人粗獷的性格,以及刻工和上千年的風化,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魏碑。

    用毛筆寫完,沒有刻的魏碑,如上圖

    我們看現在有很多新出土的,寫完沒有刻的魏碑、墓誌,會發現其實魏碑寫的是非常秀潤的和自由瀟灑的,只是刻在了石頭上以後,經過風化變的非常蒼茫了而已。

    魏碑的風格是豐富多樣的,方整的如《爨寶子碑》、秀美的如《張黑女墓誌》、豪放的如《張猛龍碑》,是一座豐富的藝術寶庫。

    《張黑女墓誌》如上圖

    魏碑書法直接影響了唐代楷書的發展,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都受到魏碑的影響,尤其是顏真卿,他直接學習北齊的摩崖石刻。

    唐代楷書成熟以後,對於魏碑就不再重視了,一直到了清代,由於文字獄和館閣體,文人士大夫開始把目光轉向魏碑和漢隸,“碑學書法”開始興起,湧現了一大批碑學書法大師。

    《張猛龍碑》如上圖

    比較著名的有何紹基、趙之謙、康有為、鄧石如、吳讓之、以及後來的于右任等等。

    一直到現在,當代書風仍然受碑學影響。

  • 5 # 三更燈火五更眠

    魏碑是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書體所以有很多歷史的痕跡,也有很多楷書的痕跡,其中康有為于右任歐陽中石書法中都有魏碑筆意。

  • 6 # 法永禪師

    世間事皆不違因果,前因後果皆必然相連。從時間的前後關係來說“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北魏緊接著東晉。看看地圖北魏在哪:

    政治更替來說,從八王內亂接著五胡亂華,鮮卑族佔據北部半壁江山。這個時期的鮮卑族人還在努力的學習漢文化,雖然這時魏碑初具雛形,但是精品較少。如圖所示,可見彪悍,恣肆,雄強,方硬的審美特點

    定都洛陽後隨著學習漢文化的深入,這時期出現很多精品,如圖所示,這些小字精品,溫文爾雅,已經把書法規則吃得很透,以便於以漢治漢了。所以說魏碑和魏晉的關係就是一個老外學了漢語以後雖然運用我們的文字語言,但是骨子裡是彪悍的雄強的。

  • 7 # 夜讀北窗

    魏碑的筆法,傳承了漢魏正宗銘石書的筆法。史載漢魏大書法家鍾繇,善銘石書、章程書、行狎書,可以這麼說,鍾繇銘石書筆法往下傳承繼續發展就成為北朝魏碑的筆法,鍾繇行狎書筆法往下傳承繼續發展就成為南朝東晉二王的筆法。

  • 8 # 棲山館王老師書法課堂

    以魏碑風格進行創作的是從清代開始的,但是早在東晉就初見端倪。

    很多人認為在魏碑誕生髮展的那個時代(魏晉南北朝),除去北方,南方的書法家楷書是以鍾繇小楷為宗,不應該有北碑創作,再加上魏碑粗獷的風格,所以有一種說法:“魏碑是野蠻人的作品”。

    但是,我們可以看一件作品。

    上圖的這一件作品是王獻之手札《廿九日帖》,在二王手札中有幾件味道比較接近,廿九日帖就被認為無論是風格特徵,還是用筆節奏都是在模仿《奉橘帖》、《何如帖》的風格,但是它非常的與眾不同。

    王獻之的這件作品是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廿九日”三字楷書居然是魏碑。

    在我們一般的印象中,二王的風格應該是清雅秀麗,如嬋娟美女。

    那麼除此之外,我們看到的二王手札作品當中,經常是楷、行、草三體混雜,像《廿九日帖》這種創作的形式其實也並不新鮮。

    (圖為王獻之楷書名作《洛神賦》)

    那麼問題在哪呢?

    我想大家看出來了,上面那三個字風格是與王獻之本人俊朗清秀楷書風格是相違的,“廿九日”三個字是完全的魏碑風格。

    所以《廿九日帖》這件作品通常被認為與《張玄墓誌》、《元氏墓誌》一起構成了在東晉時代南方北方書風相互影響的有力證據。

    當然,插一句題外話,王羲之能把姨母帖寫的像隸書的感覺,王獻之寫的像魏碑也不奇怪,畢竟是和魏碑處於同一個時代,書風不可能不產生交流。

    清代的大師趙之謙楷書源自魏碑

    最近在山東濟南展出的十二屆國展篆書篆刻刻字再次使趙之謙風格火了起來,只不過火的是妖嬈的篆書。

    但是趙之謙的楷書同樣獨具一格。

    一般來說,認為他的風格源自於造像《始平公造像記》,與今天不同的是,他將原帖的厚拙改的更為清健。

    趙之謙的篆書從此以後應該是很火了,不過,其實他的楷書在書壇早就已經火了。

    以魏碑風格入蘭亭的書家很早以前就關注到了趙之謙的其他書體風格,比如歐亮、蔣樂志等等。

    當然,從清代碑學興起以來,以魏碑風格作為書法主要創作風格的書家很多,更詳細的內容可以瞭解一下清代書法史。

  • 9 # 書法有云

    魏碑的筆法來源於誰的筆法?有哪位書法家的靈感來源於魏碑?現在我們所稱謂的“魏碑”一般是指南北朝時期北魏為主的碑刻等作品,魏碑的筆法不能單純的去確定源於某一個人,而是由於當時的社會現狀與書法發展的規律的體現,後世收益於魏碑的書法家眾多,如:歐陽詢、李北海、蘇東坡、米芾、黃庭堅、趙孟頫、黃道周、倪元璐、張瑞圖等大家。

    一、魏碑的筆法特點

    魏碑書法在中國的書法發展史中起到了上承漢隸,下開唐楷的作用。

    魏碑書法的用筆特點是:因勢利導,用筆大起大落,表現在用筆運動時輕重幅度大,下筆的時候居高直下,收筆的時候快速,書寫往往以凌空取勢。

    其用筆多為築鋒,所謂築鋒,如同早先農民在築土牆的時候,夯錘直上直下的運動那種形態。

    圖片:張猛龍碑(區域性)

    清代康有為在其《廣藝舟雙楫》中,有對魏碑的風格進行評價說其有十美:“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躍,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興趣酣足,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滿。”

    二、得益於魏碑的書法家

    收益於魏碑的書法大家眾多,其中個人以為歐陽詢為最。

    歐陽詢生於南朝,成名於唐代,他的書法受南北朝的影響較大,尤其他的筆法受魏碑的影響更為突出。

    圖片:歐陽詢《竇娘子墓誌》(區域性)

    細觀歐陽詢的用筆,以方為主,繼承了魏碑的傳統,而點畫峻挺秀勁的風格,周正嚴謹的字形結構正是南北朝及隋帶的碑刻風格所致。

    另外,在南北朝之後的一些書法大家,不管他是否宣告,每個人的書風中都或多或少的融入了魏碑的書法風格而形成自己的特點。

    圖片:趙之謙旌孝蔣君傳(區域性)

    綜上所述

    魏碑在中國的書法發展史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在明清“館閣體”盛行,書法藝術將進入死衚衕之時,由康有為等提倡碑學將那時期的書法藝術重新注入了生機。因此,魏碑的筆法非傳承於個人,乃是時代的造就和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所致,南北朝後基本所有書家或多或少都收益於魏碑而形成自己的書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比較小眾的香氛蠟燭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