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寫作業一直是阻斷父愛與母愛的催淚劑。
7
回覆列表
  • 1 # 玉兒媽專注家庭教育

    因為疫情這個最長的寒假給家長、孩子和老師都留下了特殊的記憶。現在家長又要面臨“輔導作業”這個世紀難題了。

    因為我從事教育行業的緣故,最近有很多家長都跟我抱怨說輔導作業太“難”了。

    這個‘難’不只是說孩子的作業難度大,更多的是輔導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讓家長覺得頭疼。

    比如寫作業拖拉磨蹭不專心,比如不停地問題目怎麼做,完全不去主動思考,依賴性很強;

    或者是家長認為很簡單的問題,怎麼教還是不會等等諸如此類。原本和諧的學習場面馬上就要失控,雞飛狗跳。

    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一位南京的媽媽輔導孩子作業被氣得進醫院了,有輔導經歷的家長會深有體會!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問題呢,一方面是孩子沒有養成好的做作業習慣,另一方面跟家長也有很大的關係。

    家長請多一些耐心

    很多家長輔導作業特別容易上火,而一旦形成上火的習慣,就會一直上火,造成惡性迴圈。

    一輔導作業就會發脾氣甚至打罵,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心理陰影。很多人提到“耐心”兩個字,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要過多的指責。

    1、家長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

    要養成耐心輔導孩子學習的習慣,不能因為因為小孩小,就隨意發洩自己的情緒。

    家長也應該不斷反省自己的行為,更不能把工作生活中的壓力和情緒帶給孩子,成年人再怎麼說自控力也應該比孩子強吧。

    2、給孩子合理的要求

    充分了解孩子,跟孩子共同制定學習目標。

    如限定作業完成時間、作業完成順序等等。不要以家長的權威來強制孩子,委婉的表達而不是命令。

    3、引導養成好習慣

    這條建議特別適合前文中提到的‘不停地問題目怎麼做’的孩子。孩子看到不會的就問時,心平氣和的讓孩子把題目多讀幾遍。

    讓孩子自己認真思考該怎麼做,引導他回顧一下課本上的知識,千萬不要直接告訴他解題方法,否則就容易養成作業依賴性。

    家長要記住一點,學習和作業不是孩子放學回家的全部。合理安排時間給孩子一定的休息遊戲時間和空間。

    孩子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

    1、創造學習環境

    家長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獨立的學習環境,周圍不要放多餘的玩具或者電子產品,建議家長也不要看電視和手機。

    2、合理規劃時間

    確定一個孩子做作業的時間段,養成習慣不要隨意更改。不能今天放學回家就寫,明天等吃完飯睡覺前再寫。

    制定充足的作業完成時間,時間到了就不要再寫了,迫使提高作業效率。孩子也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承擔老師批評懲罰的後果。

    3、制定作業完成順序

    根據孩子的作業情況,給孩子制定作業完成順序。如先數學再英語和語文,先完成書寫後完成朗讀與背誦。

    首先列出當天的每項作業內容,排好先後順序,每完成一項就勾選一項,做到不遺漏不出錯。寫作業前先要複習當天的課堂知識,作業完成後要預習新知識。

    4、準備糾錯本

    把做錯的題目或者不會的記錄下來,以便以後不會犯同類的錯誤。消除知識死角。

    寫在最後

    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大部分陷入了一個誤區,就是注重孩子作業完成了麼,題目做對了麼,只要今天作業完成了,就一切OK!

    其實家長輔導的時候重點不在於教會教懂孩子,而在於培養孩子養成學習和完成作業的習慣。

    家長在輔導時注重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思考習慣等等。良好的習慣養成對孩子以後初高中的獨立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 2 # 簡單的美709

    家庭作業不可能孩孑全不懂,平常堅持輔導孩子作業的家長,基本上了解孩子那些題目會作,為快速輔導孩子作業,對孩子不懂和難度大的題目,反覆重點輔導,這節省時間,孩孑也早點放鬆休息或讓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 3 # 使用者6319不忘初心

    家庭作業:

    是老師部暑給學生回家做的!家長不能潛規則!

    時間用長一點,也要孩子做完。

  • 4 # 林阿米93

    1.先給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時間,期間家長不要打擾孩子,不會的題目可以讓孩子嘗試解決,比如找資料,看書,找例題。

    2.在孩子完成後,拿出孩子記作業的本子一一對照,保證沒有漏掉作業,然後檢查孩子作業,做錯的和不會做的先教孩子,然後再針對這些題目,出一些類似題目進行鞏固。

    3.家長要重視口頭作業,比如朗讀、背誦、對話等,也要監督孩子較好的完成作業。

  • 5 # 大連鳴華君

    · 首先我們再來考慮一個問題點,下班回家的你願意再去聊工作嗎?

    多數人都想把工作跟生活的休息時間隔開,孩子也一樣。很多家長是這麼認為的,因為他們上班根本管不了孩子,認為孩子一放學回家就該馬上寫作業。但是經過了一下午的學習,孩子中午儲備的能量已經快被消耗殆盡,所以很多孩子一進家門就覺著餓,這樣的狀態是很難學習的。

    建議聰明的家長可以在孩子回來時,準備一些水果,讓孩子先補充一點能量後,再去寫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和孩子聊聊今天的學習內容,認真傾聽孩子講述他在學校學到的東西,最好讓孩子來當老師。

    · 其次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不愛寫作業?

    除了有點累腦袋以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家長的態度!“快去寫作業!”“不寫完作業不許看電視!”當你用這樣的語氣跟孩子溝通時,他接收到的是一種命令的語氣,大腦自然會反饋出“抗拒感”。所以說,當你命令孩子寫作業時,他已經本能在抵抗了。當一個人發自本能地去抗拒一件事情的時候,取得良好結果的機率也就微乎其微。

    溝通時,儘量把祈使句換成疑問句

    “吃完飯了,趕緊去寫作業。”換成“吃完飯了,我們接下來該做什麼?”

    “先去寫語文,寫完語文再寫數學。”換成:“你想先寫什麼?”

    · 孩子寫作業時父母應該做什麼?

    1、給予孩子充分思考以上問題的時間,並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答。將簡單的一句話分成三句來講,這樣轉換說話方式。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很累,可能會認為等待孩子自己回答比你直接告訴他答案要節省時間。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經過自己思考,潛意識會配合行動,從嘴巴里說出來的話,要比聽到的話有用的多。

    2、如果一邊看電視一邊監督孩子, 嘴裡不停叨叨:“寫快點、別磨蹭。”“不準看電視,好學習。”孩子就會不高興:“憑啥你就能看電視,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如果大人也看書,不打擾孩子, 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氣氛。孩子才能心態平和,心思都在學習上。

  • 6 # 印忠旗

    這個問題應該從小抓起,越早越好!

    就是從幼兒班開始,最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養成孩子回家後,首先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作業後才讓孩子去玩。如果做到先作業後玩的,大部分孩子的成績不會很錯的。但是如果先玩再作業的,雖然順序倒了一下,但結果相差十萬八千里,大部分孩子成績不理想的。

    一般差生,都是先玩再作業的,玩瘋了,連作業也忘記了,不做了。

    幻兒園沒有筆頭作業,但要重視孩子口頭作業,手工作業!

    貪玩是孩子的本性,所以有條件的儘量陪伴孩子完成作業,特別在初中以前,尤其在小學階段。

    總之,首先養成完成作業的習慣。這也叫養成教育!

  • 7 # 文東ScriL

    本來就是矛與盾的問題,永遠談不上解決。就像你不喜歡上班,不喜歡加班,非讓老闆和諧的輔導你無償快速加班一樣難受

  • 8 # 我叫暖暖的冰

    1.規定時間。給孩子規劃時間,提高他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作業速度。

    2.家長陪著的話,不要玩手機,要讀書,或者學習,但是不要看手機,哪怕是學習也不要用手機。

    3.讓孩子提前做好準備,比如上廁所,喝水,都做好之後集中精力做作業。

    4.給孩子固定的書桌和安靜的環境。

    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最重要。

  • 9 # 鷹媽護航

    輔導孩子寫完作業這個問題是大部分父母都遇到的問題。"孩子寫作業一直是阻斷父愛與母愛的催淚劑。"這句話真的一點都沒錯。由於輔導作業,導致老母親淚奔、進醫院ICU;老父親崩潰到嘶嚎。孩子也是傷心、絕望至流淚,恨不得此生再也不寫作業,不學習。看似一個簡單地輔導作業,實際上是親子關係的折射,是孩子習慣養成的反映。如何改變孩子作業拖拉?容易出錯?提高學習成績?就說說我是怎麼輔導孩子的吧。我哥的孩子,我的侄子——豆豆。一個內心無比豐富,但反應極快,思維敏捷,一句話能夠把人噎死的“熊”孩子。豆豆從小就接觸PSP,i所以注意力會很容易跑偏。小學一年級第一次考試,語文成績是6分,滿分100分。我嫂子也是很無奈,平時的時候“母慈子孝”,輔導作業的時候“後孃附體”。實在沒辦法,值得求助我。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作業、學習是負擔,似乎很難引起興趣。因此,會出現作業拖拉、出錯各種狀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目前的教育現實,最大的原因在於——親子之間的對話狀態以及孩子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這些都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培養和調整的。沒有什麼萬能法則,可以如同USB,即插即用。1 給予孩子最大的尊重。我之所欲能夠跟豆豆聊得來,是因為我能夠和他平等的交流。他常跟我抱怨媽媽不願意聽他說,爸爸也總是在他想說的時候粗暴的打斷他。豆豆告訴我,他以後想要當警察,是因為想像爸爸那樣抓壞人。但媽媽從來不贊成,說警察危險,累,還不顧家。豆豆其實不太理解媽媽的意思。我自己是一對雙胞胎,當他們表達出自己很想要幹什麼的時候,我都儘量去支援,並且適當地引導他們。從來不用“你應該”,“你必須”這樣命令式的口氣跟他們說話。現在3歲半,都很有主見,並且很有理由。其實是家長大多時候,會把自己的情緒引導孩子身上,又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心理,用“為你好”來綁架孩子的思想。以至於孩子總是要逃離。2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豆豆喜歡玩樂高,我就找了樂高的圖紙,帶著他一起做搭建。並且會他講解一些簡單地機械原理,比如槓桿原理等。大概2周後,他可以獨自搭建樂高3、4個小時。嫂子想進屋送水果,都被我擋在了門外。對於我自己的孩子,我從來不會去打擾他們做自己的事情。當兩個小人在那裡專注地研究玩具大吊車的時候,哪怕拆散了,我都不會去打擾他們。專注力的培養在3歲左右到6歲是最好,12歲之前也是可以適當調整的。當孩子正專注做某一件事請的時候,請一定不要打斷他。哪怕他只是在觀察一個螞蟻窩。3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我有個習慣,每週末都要去圖書大廈看書。剛開始帶豆豆去的時候,他根本不想去,就想賴在家裡打遊戲。我告訴他沒有外賣,沒有媽媽做飯,不跟我走,只能餓著。他很不情願,但是也跟我去了。我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看,他選擇漫畫,自從上學後,我哥嫂再也不讓他看了。每次回家路上,我就讓他跟我講講今天看的書的作者啊,他還有什麼作品,還會跟他討論書裡的人物、情節等。慢慢的,我就給他推薦圖解百科類的書, 他告訴我這些書出乎他的意料,原來真的很好看。再後來,他會主動要求我給他推薦一些書籍。堅持一年下來,他看了很多書,包括DK的百科、一些歐美名著、偵探小說等等。四年級的時候,他的作文竟然經常被老師選作範文。他說很多句子都是他從書裡看到模仿的,然後就變成了自己的話,寫作文不再卡殼。我現在也是這樣培養自己的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3歲的時候,自己就可以坐著看繪本,並且還能夠看著書給我講故事。閱讀是最容易培養語言能力的途徑,也是我們不用認識世界的最佳方式。臧克家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培養孩子的閱讀,其實是一種價效比最高的教育方式。4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豆豆跟我在一起出門的時候,我都是讓他自己想好要帶什麼東西,我從來不管,也不讓他媽媽提醒。忘帶水杯,那就沒有水喝。遇到什麼問題,都自己先想想,實在不確定再問我。從3歲上幼兒園,我就有意識地培養兩個寶寶的獨立能力,自己帶書包,整理書包,甚至去吃飯也要他倆自己告訴阿姨要吃什麼。知名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一書中曾寫道: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孩子早晚是要離開我們獨自面對這個社會的,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我們的保護之下。所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一定是最重要的一點。身為父母,只有放手,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將來孩子才會遇事不逃避,拿得起放得下,學會思考利弊,有自己的主見。5 培養良好的整理習慣我讓豆豆把作業以及考試做錯的題目,都抄在一個他很喜歡的本子上。每一週都整理一遍錯題,再看一遍。兩年下來,他的錯題本由一個月6,7本到兩三個月1本。我還幫豆豆一起把書架,書桌作了一些小的規劃。給他的各種物品都做了分類,安排了一個一個的小格子。上面用他喜歡的卡通人物來代表每一類物品。比如用奧特曼來代表收納的是各種文具;用海綿寶Bora代表收納的是課本等。整理後的書桌乾淨整潔。書架也是按照他的習慣整理分類,中間一層是現在要看的和喜歡看的書;最下面是將來要看的書,最上面是已經看過的書。並且每一層的書都根據類目擺放。並且規劃每一本書的閱讀時間,記錄在一個本子上。我自己兩個孩子,都擁有各自獨立的抽屜和櫃子。他們自己放自己的書和一些“寶貝”,還有放玩具的箱子。我從來不會幫他們收拾,都是自己整理。有的時候姥爺跟著要整理,我都制止了。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整理習慣,不僅僅養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還能夠逐步養成自己的物品整理、知識管理以及時間管理等的能力。6 建立良好的親子對話豆豆媽媽以前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怎麼連這也不知道”,“你怎麼就考這麼點分數?”我讓她不要再用一些負面的詞語,以及責備的語氣對待豆豆。儘量淡化分數在豆豆心目中的地位,多給予豆豆一些肯定、鼓勵。在這點上,我覺得我媽做的特別好。我在整個中小學時期,她從來不去過問我的分數,也從來不拿我和別的孩子比較。總是告訴我,學習態度端正就好。每次開完家長會,拿到成績單,媽媽都會帶我去放鬆一下。到現在我還記得初中那年開完家長會去看的馬戲團的表演。無論我是參加各類競賽或者活動,是否拿到獎項,她都鼓勵我。所以,我順利的高考,大學畢業。工作多年後,僅複習了3個月就考上了全日制脫產研究生。這和我媽的教育真的分不開。建立良好的親子對話,能夠消除孩子的心理壓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同樣也是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會做的越來越好。經過長達一年的堅持,不僅豆豆寫作業的速度加快了,寫作業的正確率也提高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並且變成了他媽媽的小暖男,整天還會操心媽媽帶東西。我嫂子也很少在家裡對豆豆大聲說話了。所以,輔導孩子寫作業,實際上是要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這是需要一個長時間的訓練培養的。雖然過程漫長,但是效果會讓你感到驚喜。當然每個孩子特質不同,情況也不同。也需要區別對待。歡迎關注鷹媽,歡迎和鷹媽交流親子、育兒、教育。我們共同進步,陪伴孩子成長。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刪除。

  • 10 # 5分鐘背單詞

    僅僅是個人觀點:

    想先問幾個問題

    1.孩子作業與父母有什麼關係?

    2.孩子作業父母完全不管會怎麼樣?

    咱們先分析一下第一個問題:孩子的作業與父母有什麼關係?

    老師佈置給孩子的作業,孩子不去完成主要原因是因為貪玩,自制力不夠。父母可能會受到老師的資訊,監督孩子完成作業。但是老師應該不會要求家長全程陪著孩子完成作業吧,更不會要求家長保證孩子每題作業全部正確吧,如果老師要求孩子在家吧作業全部都做對,那還要老師幹嘛?家庭作業原本就是讓孩子測驗,結果父母在家裡監督孩子寫作業,錯了就讓孩子改正,問題是孩子要是知道怎麼改正哪裡還會寫錯呢?最後孩子想不出來父母也就給孩子答案了,想想吧,知道作業的答案了,但是考試不知道方法,該錯的還是要錯,而且學校老師一看作業全對,自然也就覺得孩子沒問題,知識點都知道了,也就不會針對孩子不懂再講解方法了。

    第二個問題:孩子作業父母完全不管會怎麼樣?

    有幾種可能,第一種就是不寫作業,但是不寫作業學校交不了差,所以這種情況應該不多。第二種情況就是亂寫,這個老師看到作業亂寫的孩子還是過不了關,所以也不是好選擇。第三種情況就是到學校抄寫同學的作業,這個確實聽不錯,需要的時間不多,而且完成以後問題也不大,老師會追究的機率也不高,這也是很多小孩的主要手段。那家長需要怎麼做才比較好呢?按照上面的情況如果完全不管孩子的話,孩子如果自己不願意完成作業,最有可能就是去抄寫作業,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每天老師應該都會吧作業傳送到微信群,如果沒有微信群就加一個老師的微信,然後每天問問老師吧,應該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在知道孩子的作業以後要做的就是確保孩子在家寫作業了,並且沒有亂寫,這個就比較簡單了,在孩子寫完作業以後進行檢查,但是並不需要全部都檢查,只需要看大概5題隨機位置的作業,看看正確率就知道是不是在亂寫了,只要不是亂寫,問題就不大了。剩下的就是錯誤的作業怎麼辦?這個問題主要應該是要交給老師的,老師肯定會給作業講解,就算沒有講解也應該是會有批改的,讓孩子進行改正。家長如果真的有時間,想讓孩子成績好一點,那就在孩子作業寫完以後問問孩子哪裡是不會的,然後就是之前做錯的作業,改正以後是不是知道方法了,如果還是不知道方法可以家長交孩子方法,或者麻煩老師和孩子再講一遍。

    總結一下,孩子的作業和父母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感覺父母真正要做的是教育孩子的應該是為人處世,需要交給孩子責任心,榮耀感,還有做錯事情的擔當,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需要自己付出代價的,不能讓孩子感覺做錯事沒關係,爸媽會幫我處理,如果孩子這樣想,那就只能是熊孩子,以後也不會有擔當,那就真的比較麻煩了。

  • 11 # 小魚仔兒的快樂海

    快速輔導作業的方法,就是麻利的做,不拖拉,說起來有很多。這裡總結幾個個人覺得比較重點的方面吧。

    一,抓孩子的上課效率。

    這個就首先強調專注力了。家長最好從小就有意識的訓練。如果上學前沒注意到專注力的重要性,上學後就一定重視了。只有集中注意力,上課才能聽講。上課學會了,作業才能會做的快。

    至於專注力的培養,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有很多方法。

    二,抓學習習慣。

    1,好的習慣能事半功倍。每天放學回家,休息補充營養,寫作業,吃飯,學特長,玩耍等,這一系列的事情,都要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順序,不能說一成不變,但也基本規律。到點差不多該幹嘛幹嘛。

    2,做作業,要找一些適合自己孩子的小方法。錯題本,錯題便利貼,經常翻翻看看,有利於知識的鞏固。

    三,就是大人的問題和習慣了。

    1,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孩子寫作業,大人旁邊走來走去或者出一些聲音,都容易讓孩子分神。

    2,最好大人在旁邊安靜地陪伴。可以拿本書看,看報紙,或者做點自己的工作。總之是安靜地陪伴。這是榜樣的問題。

    四,定時。

    這是針對寫作業過程中,搞小動作,磨磨蹭蹭的孩子的。大人估摸著孩子能用多少分鐘,就訂好鬧鐘。寫完了表揚,寫不完懲罰。實在不想寫,就不寫,這個就需要家長和老師溝通了,請求學校老師的幫助和配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陰陽師手遊裡一反木綿,貓掌櫃,夜叉哪個更值得培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