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個人意見,《俠客行》的意義,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所謂“佛系”的好處。

    《俠客行》裡的主角石破天,不像其他小說裡的人物,他既非英雄,也非情種,沒有鮮明的個性,“老實厚道、逆來順受”這八個字,便可概括石破天其人。

    比起蕭峰、郭靖、楊過、令狐沖、張無忌、韋小寶、胡斐、陳家洛這些主角,石破天缺少鮮明的個性,甚至還不如後期變聰明瞭的狄雲。他的成功,正應了那句俗語,“傻人有傻福”。

    想這樣的人物,在世界名著裡也不乏類似的形象,比如《阿甘正傳》裡的弗雷斯特·甘,又比如《好兵帥克》裡的帥克。

    他的經歷,就詮釋了“好人有好報”這句話。如果《射鵰》寫的是俠,《神鵰》寫的是情,那《俠客行》寫的就是理,大道天理。《俠客行》就是在闡釋這道理,人生不需要太聰明,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另外,也可以認為《俠客行》還闡釋了一個道理,謙受益,滿招損。石破天這種幾乎和光同塵的處世之道,也正是中華傳統文化裡最常提起的哲理之一,中庸。

    所以,《俠客行》所表達的思想,就是中庸境界的高明。

  • 2 # 流浪歌手黃老邪

    大家好,我是流浪歌手。

    《俠客行》寫的是人性。《俠客行》是金庸倒數第三篇小說,連載於1965年《明報》附送的《東南亞週刊》,當時的《明報》還在連載他的長篇鉅著《天龍八部》,可能是因為要打響《東南亞週刊》的名氣而創作的。

    (梁朝偉版俠客行)

    《俠客行》在金庸小說裡面並不起眼,只因為那幾本長篇太著名了,太吸引人眼球了,導致了《俠客行》的影響力並不大。可是作為金庸後期的作品,《俠客行》雖然是中篇,但是文筆精緻、情節離奇、立意深刻、引人深思。

    《俠客行》本是李白的一首詩,最著名的是裡面的一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看到這一句就好像腦海裡出現這樣一個畫面:一個拿著刀的武士俠客,在大街上行走,行俠仗義、武功蓋世,十步可以斬殺一人,所向披靡,無人可擋,事成之後連個姓名也不曾留下,留下的只有那經久不衰的傳說與身影。這其實有點古龍的風格了。

    金庸的《俠客》行講述的是一個討飯的小乞丐機緣巧合之下撿到了可以號令謝煙客當年散發的玄鐵令,謝煙客為了不為小乞丐所要挾把他帶到摩天崖,而小乞丐生性不會求人,無論謝煙客怎麼使用計策,小乞丐也不開口求他。而小乞丐因為天性善良得到大悲老人臨終所贈的載有武功的泥人,謝煙客又傳給他一套陰陽兩極的內功心法。之後又被長樂幫貝海石帶回長樂幫,從此在江湖中經歷了一系列奇異事件。

    (香港梁朝偉版)

    (內地吳健版)

    另我印象深刻的只有這兩版了,梁朝偉還是《鹿鼎記》和《絕代雙驕》比較經典,《俠客行》的感覺不如吳健這個版本,內地觀眾看的最多的也是吳健版的《俠客行》。

    小說中一開始石清夫婦玄素雙劍感覺縱橫江湖,已經很厲害了。突然玄鐵令主人謝煙客出現,又高人一等。再後來”一日不過三“丁不三、丁不四兄弟每天都要殺幾個人,感覺最厲害也不過如此。但是忽然又來了個賞善罰惡使張三、李四,江湖中無人能敵。到最後來到俠客島上才知道張三、李四在龍木島主的弟子中只排在中下游位置。給讀者展現出一山更比一山高,天外還有一層天的意境。

    石破天先是練了謝煙客的陰陽炎炎功,又練了大悲老人臨死交給他的泥人上的武功,又喝了丁當從爺爺丁不三處偷來的陰陽調合藥酒,一會雪山劍法,一會金烏刀法,還有張三、李四的至陰至陽的藥酒,最後練成了俠客島上幾十年來無人練成的太玄功。這一路下來可以說是佔盡天下機緣,絕世武功到手不費一點功夫,短短几年時間達到了別人幾十年都難以望其項背的頂峰。網上有人云別人是練武,石破天是修仙,一掌擊沉一座俠客島。其實不是這樣的,俠客島是龍木二島主多年夙願達成,心灰意冷之下自己炸沉的,與石破天無關。

    其實這麼多武功並不是金庸在本書中想表達的主題,放大開來,金庸十五部小說的主題都不是武功,《射鵰》寫的是為國為民的俠,《神鵰》寫的是情,《天龍八部》寫的是民族、種族之間的衝突,而武功只是豐富情節、豐滿人物的一種手段。《俠客行》中所要表達的是人性,書中描述了很多關於人性的思考,包括石破天的大智若愚,由於天性善良,而不會去要求別人什麼,如果他一開始就拿著玄鐵令去要挾謝煙客的話,那麼他得到的只有眼前的一些利益,之後的那麼多奇遇跟他就沒有關係了;

    雪山派掌門人白自在,他應該叫白自大比較合適,自高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逼著別人說自己是”古往今來劍法第一、拳腳第一、內功第一、暗器第一的大英雄,大豪傑,大俠士,大宗師。”誰知天外有天,到了俠客島上後,才發現自己井底之蛙,羞愧不已。

    還有最後出場的梅芳姑,明明貌美如花、心靈手巧,文才武略樣樣俱強,可是石清偏偏喜歡略差一疇的閔柔,可見男人為了自己的面子而寧可娶比自己差的妻子,也不願意妻子超越自己。而梅芳姑因愛生妒,擄走了他們的兒子石破天,導致石破天從小無父無母,到最後也不知道自己是誰。

    其他的包括丁氏兄弟殺人無算;丁當自私薄倖,只喜歡情郎石中玉,除了情郎別人的性命無關緊要;石中玉的狡猾多變,淫人妻女無數;龍木島主對武功的執念,不問世事,掌管別人生殺大權。

    這些都是需要另世人反思的,金庸當時是不是影射其時的一些社會現象就不得而知了,筆者只知道人生在世,唯善可立已。

  • 3 # 小馬紮上聽歷史

    《射鵰》寫了俠,《神鵰》寫了情,那麼金庸在《俠客行》中想表達什麼思想呢?

    在《俠客行》中,金庸在書中極力表現了各種人物的“著相”,或者是佛家所說的“文字障、知見障”——固有的知識,阻礙了自己的認知。那麼他想表達的就是破解這種“文字障”,這不僅是武學境界,更是人生的境界。

    有點深奧,其實也簡單,坐好小馬紮聽我一一道來:

    認識字的無法理解,不認識字的反而參悟“俠客行”

    《俠客行》中,各種武林高手沉迷於李白的詩歌《俠客行》,參悟數十年無一所得。在《俠客行》中,幾位武林高手這樣參悟李白的詩句,其中一人說道:

    “紀兄之言雖極有理,但這句‘銀鞍照白馬’,若是離開了李白的詩意,便不可索解。”第一個老者道:“是啊。不但如此,我以為還得和第四室中那句‘颯沓如流星’連在一起,方為正解。解釋詩文固不可斷章取義,咱們研討武學,也不能斷章取義才是。”

    有文化的人,一直在思考詩歌的意思,然而,沒有文化的人呢?比如石破天,他是怎麼破解俠客行的呢?文中這樣說道:

    石破天臉上一紅,道:“小人自幼沒讀過書,當真是一字不識,我……我只是瞧著圖形,胡思亂想,忽然之間,圖上的雲頭或是小劍什麼的,就和身體內的熱氣連在一起了。”

    大字不識的石破天,卻因為不認識文字,反而能從詩歌的意思中跳出來,從文字的筆畫出發,掌握了“俠客行”的奧秘。

    那些認識字的人就是有“文字障”——我們的經驗、我們的知識,我們的固有認識會造成我們前進的障礙。金庸想表達的就是破解“文字障”,這不僅是一種武學的境界,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俠客行》後記中,金庸表達了破解“文字障”的思想

    在《俠客行》的後記中,金庸說了這樣一段話,也表現了他對於破解“文字障”的願望,金庸寫道:

    各種牽強附會的註釋,往往會損害原作者的本意,反而造成嚴重障礙。

    除此之外,金庸還進一步闡述,說:“各種知識見解,徒然令修學者心中產生虛妄念頭,有礙見道。”這個意思就很明顯了,我們固有的知識結構,可能會讓我們產生錯誤的理解,最終會有礙見道!

    所以,金庸表達的就是破解“文字障”,以致於“無著、無住、無作、無願。”的境界。(《俠客行》後記)

    郭靖、張三丰都成功破解“文字障”“知見障”

    話說當年,郭靖練習《九陰真經》,突然發覺自己的練的怎麼和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有點類似啊,於是他頓時起了疑心,雖然郭靖並沒有因此獲得好處,但是卻避免了自己走火入魔,陷入“文字障”中,這才是高境界。

    比郭靖更高的是張三丰,當年他只得到了幾成的《九陽真經》,也正因為如此,他沒有陷入到固有的九陽神功的思維中,而是邊練邊學,加以刪改,融會貫通,自成一家——這是破解“文字障”的高手。

    此外,還有張無忌,當年練習《乾坤大挪移》練到第七層實在是想不通,於是果斷放棄。而金庸也在書中說道,其實第七層本身就是錯誤的。從字裡行間,金庸是在表揚張無忌的這種做法。

    由此可見,金庸的小說中一直隱含著破解“文字障”的思想。而在《俠客行》中,這種思想被直接放大,成為本書主要想表達的主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腦出血恢復期家屬應該如何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