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貧僧假裝有文化

    此處的“君子”泛指所有修道之人,“食、居”的好壞對一般人的影響不大,孔子專提出“食、居”只是用來代表一般人的欲求,對普通人來說,吃的和住的當然是越美越好,但是對君子來說,“學”才是第一位的,為了學習,能夠放棄對食物、居所的享受追求,甚至於不求吃飽、不求居住的穩定,這才是好學的精神。

    作為君子,在實際生活中,能吃多少就吃多少,能吃飽就吃飽,不能吃飽就不會為了吃飽而去“求”,此所謂“食無求飽”,君子善於把握日常生活,不可以求飽,更不會可以求不飽,這是“好學”的方法。對於君子來說,“無求”才是真正“學”的要求,所謂“求”,是要在心中念念不忘,要為“學”想方設法為之,要自身去“學”,而“學“的關鍵是在於去除人心中自私的觀念,這是”學“的真義。

    “敏於事而慎於言”,對君子來說,“事”以“敏”來應對,應對事情是一種人事關係行為,“敏於事”是用來檢討自己的學是否合乎“禮”,“言”用“慎”而省,對自己的自省要找到內因,“慎於言”是要審查自己的“學”是否合乎“道“,這是”好學“的方法。

    作為君子,要向有道之人學習,研究得道之人如何應對各種關係,“禮”是社會文明的產物,是調節人際關係的重要方式。“好學”的真義就要從一般規律中提煉精神實質,瞭解精神實質才算是真正的“好學”。

  • 2 # 無功用行

    君子:最初是說君王的子女,後來泛指做學問的人。

    食無求飽:日常飲食不要吃的太飽。無飢餓感就好。

    居無求安:居住的環境不要太奢侈,合適能用就好。

    敏於事:遇到了該做的事,就去做,不要拖拖拉拉。

    慎於言:不要亂說話、說大話,用做好事情來講話。

    就有道而正:根據書中做人的學問修正自身的行為。

    做學問的人追求的是精神生命的昇華。所以對外在的環境不要過分追求。平時飲食吃個七八分飽,不要讓自身餓著就行。居住的地方合適夠用就好,不要追求安逸。如果吃太飽,自身的精力會耗用在食物消化上面,無法讓自身的精氣上升,無法讓自身的精神凝聚。如果居室太奢侈,生活太安逸,容易讓自身沉迷於享受當中,容易失去打磨、修正自身品德的動力。假如遇到事情,那就馬上去處理,謹慎的對待每件事,盡力將事情想周全、做完美,做到事情完結不留尾巴,不要讓太多的麻煩事情纏身。平時說話要謹慎、寡言,因為胡言亂語是諸多麻煩事的根源。做到了無事不生非,才能一身輕鬆,才能讓自身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品德心性的雕琢之上。才能有時間用書籍中記載的做人的學問修正自身的行為。這樣才是喜好做學問的風範。

  • 3 # 愉和國學

    這句話如果不是從養生的角度來看,不好理解全面。

    食無求飽是孔子思想裡面的辟穀理論,辟穀是道家的說法,佛教的是過午不食。

    這三家的辟穀理論是相似的,對於我們現在人來說,能做到哪一個都有養生和減肥的效果。

  • 4 # 葉提

    有道而正焉,即是說道即正、不偏不倚、無為也、無為而無所不為也,故不貪、不嗔、不痴、不慢、不疑、凡事有度、有量。

    食無求飽,即是在飲食上面有節制;居無求安,即無論身在何處皆能心寧神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即是自律,這正是禪宗“身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之妙義所在,這才真可謂是好學也已!

  • 5 # 梁69853253

    謝謝邀請!“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君者,正也,以正來統領大眾的人。子,您,表尊稱。您作為榜樣正統領大眾的人,自己至於正直的人,致力於道的人,在食慾方面要求少,居住的場所不追求過於舒適。也就是君子應該斷貪慾,格物致知。“敏於事慎於言”。敏,聰明,智慧。敏於事,就是做事依智慧,理智,據理。依智不意識,即不憑感情處理事情,世間人往往是依識不依智,學了很多知識,不把知識轉化為實踐智慧,而是拿知識來說事,這就不屬於敏於事。慎於言,就是不要說無益,無有意義的言語。體現了不說空話,廢話。做到格物致知,依智不依識,不放空炮這些,您就是在行道,就是所謂的好學矣。

  • 6 # 韓老師說教

    言之有理,衣食住行全包括,照做便是。人類的行為是該有準則,否則我行我素不合乎道理,唯我獨尊更要不得,貪得無厭不會有好下場。

  • 7 # 明儀居士

    君子一一非小人,大丈夫也。

    食無求飽一一食,飯。無求,沒有要求。飽,不餓。意思就是飯沒有什麼要求,也就是沒有什麼好孬,能吃飽不餓就行。

    居無求安一一居,住處。無求沒有要求。安,安心。意思是住處沒有什麼要求只要能住下就要安心的住即可。

    敏於事一一敏,敏捷。意思是說勤於做事,不能拖拖拉拉。

    慎於言一一慎,謹慎。話到嘴邊留半句。

    就有道而正焉一一就是有道的人就是正人君子。

    可謂好學者已一一可謂,也就是。好學者己,已經成為有人向你學可的人啦。

    君子之人,對生活沒有追求,沒有慾望,食物能充飢能吃飽就是了。一間茅屋能容身,能避寒躲雨擋風足已。但不能懶惰要勤於做事,不能拖拖拉拉。說話要有分寸,話到嘴邊留半句,不能順口胡說。正是禍從口出,話多傷人。這樣的人就是有道的正人君子,就會有人學習自已啦。

  • 8 # 戈亮8

    說了那麼多,歸結起來又是儒家的 仁義禮智信。

    我認為人的脾氣秉性受世界觀的支配!

    一事當前,先想著別人還是自己。

    是 奉獻愛心,還是索取利益!

    儒家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已故領袖毛澤東提倡 :鬥私批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如此!便正是 君子之舉 !

  • 9 # 健康衛士262

    孔子說:君子,吃飯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舒適,幹事兒要勤奮敏捷,說話要謹言慎行,去有道者處匡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啦!表明好學之人,心無旁騖,專心致志。

  • 10 # 李大源

    儒家的思想首先講的就是修身。“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其中最為典型的學子莫過於顏回。“一瓢飲,一簞食,住陋巷,顏不改其樂。”顏回所追求的人生覌正與上述的觀點相契合。

    春秋戰國時人們的思想境界,今天依然有他的存在價值。

  • 11 # 無名草2020

    先理解字、詞,句的含義,

    只有掃清了詞字的障礙,才

    能更好地領悟全句的意思。

  • 12 # 張氏出清河

    做為一個男人,不要吃得太飽,有一個居住的地方就行,並不須要安逸而奢華,說話時要注意分過,能講的才講,見到別人優秀的,我們要虛心而請教。

  • 13 # 現實的完美

    這個問題很好!

    古賢給我們指出了做人的價值觀!

    正確的出發地才能達到正確的目的地!

    指出人活著不是為了吃而活!不是為了豪華別墅:而是為了追求人生真諦!無我!即無私!

    這就是能理解孔子提出的克己之義!

    社會的矛盾根源在於人心的私念!

    所以毛爺爺提出脫離一切低階趣味!

    達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生真諦!

    利他即去我!

  • 14 # 磊珞

    《資治通鑑》曾言:德勝於才者,謂之君子。而這裡,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君子”,並提倡向君子學習:

    “君子食無求飽”,即:(儘管民以食為天,但是)君子則對於“食”(吃的),吃什麼,吃多少……不會過分追求。此“飽”,做“不過分”解,比較合理。

    “居無求安”:君子對於住所,也沒有過分的要求。“安”的本意是:安寧、舒適……此處,亦做“不過分”解。

    古人惜字如金,從原句意思看,上兩句過後,實際上是有個轉折的。即:“敏於事而慎於言”:(但是,君子做該做的)事,卻行動敏捷,毫不猶豫,而且,從不亂說話(即:不吹牛,不撒謊,不光說不做,也不言而無信)。

    “就有道而正焉”:“君子”行事,則順從客觀規律,恪守道德法規,而且,行為端莊,作風清正。

    “可謂好學也已”:所以,人們都以君子為榜樣,(願意)學習他們的品質和行為。

  • 15 # 頑石補天

    我肯定稱不上“君子”了!

    每次吃自助餐都是扶著牆進去,扶著牆出。儘管搬不起幾次家,但是住房還是一次面積比一次大,環境一次比一次好。人家都說難得糊塗,可我總是糊里糊塗。再就是每次貪杯都瞎胡咧咧,嘴上沒把門兒的。沒辦法!泰山易改秉性難移。

  • 16 # 我的落日

    都是這樣世界樂也。也省得反貪更無貧窮,只有毛澤東時代,其他的不要百姓命都是好官。

  • 17 # 劉承澤3

    這句話說白了是: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樂而樂。

  • 18 # 咱誰的都不欠

    就是說,人不能吃的太飽,住的房子不能太寬闊講究,多幹事,少說話,就能安穩生活。

  • 19 # 佛寧黎明靜

    真君子好學,不過多貪圖安逸。

  • 20 # 宇宙時空聯盟

    這種臺詞真的太淺顯易懂了,不用問他人呀,還望你自學成才為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學校都改名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