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魂舞大漠

    說白了吧,渦扇-15何時能好?航發之事急不得,必須經過大量實驗驗證之後,我們的航空技術專家2016年一再表示,三年五載內能成,這事已有了一個明晰的時間點,不過,也要根據具體實驗成果而定,裝機近在眼前,也說不定。提前或推後,都屬正常。在常人看來,發動機是發動機,對於科技工作者來說,航空發動機是複雜的科學實驗工程,有號航空工業之花,又喻做工業王冠最璀璨的寶石,三代軍用大推已經被我們拿下,再次攻克了四代航發,可以距離發動機強國,又近了一大步,確實一件值得高興和驕傲的事。

    殲-20數量不多,加之是隱身機,公開報道不是很多,具體裝備了多少,有無裝備中國產發動機,外屆知道的確實不多,就是裝備了,一如殲-20楊偉在珠海回答記者的話,你怎麼知道沒有裝備?人家總是幽默的,也不可能太直白。所以猜測這些,起不到什麼作用,我們所可知道有一條,就快裝備了,或者已經裝備了。2018年珠海沒看到,2020年就一定會看到,當我們再次看到的殲-20,不只是“大小眼”,威龍真正會化身威龍,給世人一極大的驚喜。據目前的種種訊息來看,已經沒有什麼問題。偉大的殲-20就要來了,想想就挺幸福的唄,它真正屬於我們自己!向我們的軍工人致敬!

  • 2 # 雯臣

    在中國產航發問題上我持保留態度,不要說是製造業尖端的航空發動機,小到航模與摩托車發動機,中到汽車、飛機發動機,大到艦船發動機,中國在這一領域是全方位落後,直到近些年才有所突破與發展,但與國際領先技術比依然遠遠落後。

    WS-15全稱渦扇15發動機,中國產代號為“峨眉”發動機。是小涵道比推力向量渦扇發動機,將用於中國產第四代雙發隱身戰鬥機殲-20。於2006年批准立項研發,預計2020年批量生產並投入使用。對於已經定型的飛機來說,更換新型發動機是一件大事,一旦飛機更換髮動機,其型號一定會產生變化。因此,殲20使用了新的渦扇十五發動機,飛機型號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截止目前殲20依然沒有出現新的改進型號出現,從這點上就可以看出,截至2018目前殲20絕對沒有換裝渦扇十五發動機。

    2018年工程院院士劉大響公佈了一則訊息,中國產第四代軍用小涵道比航空發動機專案,進展非常的順利,將在未來3至5年內設計定型。劉大響院士中國產大推力,高推重比發動機技術主要負責人,我們可以認定劉院士宣稱的第四代軍用航空發動機專案,就是中國自主設計研發的渦扇15發動機,說明研發工作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

    劉大響院士所說的3至5內設計定型,並不意味著進入批量,從設計定型到投入批量生產,依然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起碼也需要三年左右時間。以航空發動機的複雜程度,按照劉大響院士估計的時間推算,殲20換裝渦扇十五發動機,最樂觀估計需要六至七年時間,我個人估計至少需要十年左右時間,殲20才能最終裝備渦扇十五向量發動機。

    我對渦扇十五列裝時間持保守態度,是因為中國產航空發動機產業不僅起步晚,而且由於對航空發動機的研發難度認識不足,導致中國產發動機的研製工作走了不少彎路,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走走停停,沒有意識到發動機的研發週期遠遠長於飛機本身。早期中國產航空發動機採用與飛機配套的的研發策略,上馬一型新飛機對應研發一款發動機,底下的工業水平導致飛機研發多半以下馬告終,與之配套的發動機也就隨之下馬,都沒有把配套的發動機堅持研發下去。

    航空發動機長期的錯誤研發方式,積累的惡果終於在八十年代集中爆發出來,當世界航空發動機全面進入渦扇時代,中國依然只能製造渦噴發動機。龐大的航空產業居然拿不出一臺渦扇發動機,使得中國產三代機的研發幾乎陷入絕境。幸虧很快來臨的蘇聯解體,導致前蘇聯遺留下來的航空工業陷入困境,來自軍方的訂貨幾乎中斷,急於求購先進航空發動機的中國,與求生心切的俄羅斯航空工業一拍即合,來自中國的資金挽救了瀕臨崩潰的俄羅斯航空發動機產業,同時也緩解了中國無發動機可用的尷尬處境。

    引進的前蘇聯航空渦扇發動機,是當時中國所能接觸到的最先進航空發動機技術,平心而論蘇聯解體前研發的航空發動機,總體技術並不落後於西方國家。中國抓住難得的機遇,以重金引進了幾款先進發動機全套技術,開始了仿製蘇俄航空發動機之路。雖然中國引進了全套的技術,但想吃透先進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按照目前公開渠道可以得到的資訊,中國產渦扇十五發動機最早將在2022年設計定型,於2025年投入批量生產。如果期間遇到重大技術障礙,定型時間很可能推遲到2024年,於2027年投入批量生產,最保守估計2030面投入批量生產,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 3 # 英雄光

    像J-20和WS-15的資訊保密級別很高,所以“J-20何時換裝WS-15?”這個具體時間肯定不清楚。硬要去說明的話,我只能說如果官方沒有明確宣傳或者沒有在航展上有比較明顯的舉動的話,J-20應該就還沒有換髮

    不過大致時間個人認為可以推測一下,如果目前進度樂觀的話,那麼未來3年之內WS-15應該是比較有把握的。如果進度不那麼樂觀的話,WS-15可能還得5-10年甚至不止。(如果J-20目前測試的是太行的話)

    研製新的發動機是很難的,航空發動機被稱為一個國家工業CROWN上的明珠,要想發動機優良,那麼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和科技實力必須達到一個很高的程度。這種東西不是說投錢就能夠短時間能幹好的事情 。而且說實話,中國的發動機一直就一般,不管是哪個行業的。

    WS-15從J-20尚未服役在網上的輿論就已經開始了,大概可追究到2011年左右。網上也經常見許多“中科院專家確定”“軍迷歡呼”“大吃一驚”“WS-15最新資料曝光”(百度WS-15就是這些結果)等訊息。

    而且WS-15對於J-20的影響應該也是比較大的,且不說之前生產型J-20重新更換批次發動機的事情,就單從效能上影響也是很大的。

    對於J-20是否算作一架成功的五代機的問題就轉化成了J-20是否能夠超巡的問題(我個人認為J-20還是比較成功的,至少從實際需求來說還是不錯的),所以J-20能否超巡就是一個熱度很高的話題。我個人認為J-20想要超巡還是比較困難的。

    現階段超音速巡航有三個難點,氣動方面有兩個,發動機方面有一個。

    1.儘可能減小波阻。2.儘可能減小配平阻力。3.優秀的發動機

    J-20在第一點上完全沒問題,但是其餘的兩點還是有些難度的,不過受限於篇幅和題目,我在這裡就不多介紹了。

    所以J-20能否超巡實際很大程度轉化為了WS-15的研發進度,所以這也是WS-15熱度如此高的原因。

    J-20測試航發,如果石錘了測試的航發是WS-10,那麼WS-15的進度就不那麼樂觀了可能還得5-10年。如果石錘是WS-15,那麼3年內應該就沒問題

    當然由於訊息的侷限性,這個答案僅代表我個人淺薄的看法,也許第二天就突然裝上了呢?

  • 4 # 紫氣東來八千里

    Ws15有4個小型號,其中一個軍推約10.2噸,最大加力推力為15.2噸,這個已基本上是F119水準。這個2011年試飛已裝。另一款是最大加力推力18.7噸,2016已裝殲20,從來沒用過AL31F系列,中央電視臺早就報道了Ws15發動機的高階工匠的事蹟,網上也有第三批Ws15的生產,你們在這兒居然講還要3~5年才搞定?朱日和閱兵殲20飛行員講一旦進入超音速(指巡航)是殲20天下你們不懂。某院士2018講的那款不是Ws15而是珠峰航發,是24噸級的。7年前中華網軍壇洩密者都要出獄了你們還在這跪著自卑?7年前那洩密貼中的東風41,075,殲20,055,東風15c,東風17,長劍20,096,095等等只等轟20,096公開報道了。

  • 5 # 海事先鋒

    殲20是中國的第五代戰鬥機,他的戰鬥力基本就是世界第一了,他擁有目前全球5種五代機,F22、F35、蘇57、殲20、殲31等飛機中,最大的彈倉容積,最先進的感測器系統,最強大的空優作戰能力,但是有一個短板至今困擾著他,也就是發動機的問題。

    中國已經在殲10B戰鬥機上測試了三維向量發動機,測試成功後,就會移植到殲20上。

    殲20的發動機現在用的是俄羅斯的AL31FNM2發動機,中國產發動機則用的是太行發動機,也就是WS10B發動機,這兩款發動機,俄發的推力是13.2噸,中國產發動機WS10B的推力是14噸,似乎國發的推力更大,但是從發動機的可靠性和壽命上來看,中國產發動機的壽命不足,故障較多,原本WS10發動機多年改進獲得的高可靠性,因為推力從12.5噸提高到了14噸,縮小了。

    圖為俄羅斯的117S(上圖)和美國的F119(下圖)發動機,這兩款發動機都是大推力向量發動機。

    原本,WS10發動機的壽命是3000小時,經過不斷的改進,WS10A的壽命達到了4000多小時,無故障間隔已經超過了300小時,首翻壽命也達到了1200小時,完全堪用,但是經過了增推,WS10B的壽命再次下降到了3000小時以內,無故障間隔較短,首翻壽命在900小時以內,目前來看這個成績並不突出。

    殲20的空優作戰能力很強,並不弱於蘇57戰鬥機,但是發動機推力和效能較差。

    所以,殲20換髮勢在必行,但是中國產發動機的研發實力還是不如美俄那般強大,新一代航空發動機距離研發成功還需要一些耐心,在2012年的時候,中航的人大代表曾經表示,新一代發動機的核心機完成了研發, 隨後幾年又在測試中不斷修改設計,目前,WS15發動機已經開始了高空臺架測試,但是仍然沒有上過飛機,上過天。

    圖為美國的兩款大推力發動機,上圖為F119,下圖為F135.

    渦扇15發動機的研發急不得,作為中國空軍未來先進戰鬥機的唯一在研的大推力發動機,渦扇15必須成功,不能失敗,因此拉長一些研發時間以確保發動機的各類效能達到要求和標準,這是值得的,曾經中國在WS10發動機研發中過於追求進度,最終造成了根子裡的故障頻發問題,渦扇15則必須要在服役前就達到可靠性的要求。

    圖為F135發動機,和搭載F135發動機的F35戰鬥機。F35是單發飛機,但是得益於F135發動機,作戰能力依然很強。

    作為新一代的發動機,渦扇15的推力達到了15噸,一旦裝備殲20戰鬥機,其作戰能力將會進一步完善,使殲20真正成為全方位領先的戰鬥機,至於殲20何時能夠換裝,我還是那句話,急不得,耐心點,我們不催,我們不急,但是我們一定要研發成功。

  • 6 # 晨曦談兵

    7月30日,也就是今天下午,幾位長期關注成飛殲20動態的博主,釋出了一條隱晦的訊息,那就是殲20的發動機,終於向“毛髮”說拜拜了。

    鳳毛菊,意指“毛髮”(俄羅斯發動機)

    對於這個訊息,一般認為有兩種可能,一個是殲20終於開始裝上WS-15發動機進行試飛測試了,一個是殲20所裝備的太行改發動機測試完成,太行版發動機的殲20,開始正式像部隊交付。

    裝備中國產太行改發動機進行測試的殲20

    其實,無論真實情況指的是哪一個,都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而且,從時間節點來看,這兩件事,基本都已經到了已經完成或者接近完成的時候了。

    早在2017年,劉大響院士在報告中就稱,殲20所使用的WS-15發動機,將在3-5年內定型。而根據發動機的研製規律,一款新型發動機,從上戰機測試,到定型完成,大概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因此,在2年後的今年,WS-15上殲20測試,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節點。

    有朋友可能會有些疑惑說,前一段不是有訊息稱,WS-15的第3批已經交付了嗎?這難道不是WS-15已經批量服役的證據嗎?——其實這是一個誤會。首先,原文說的是WS-15的第3批進氣機匣;其次,在發動機定型測試中,一般是許多生產50臺左右的發動機,也就是數個批次的。如果把這裡的第3批,理解成原型測試發動機的第3批,各方面的節點就比較吻合了。

    同樣,2017年,裝備太行改發動機的殲20首飛,那麼在兩年測試後,裝備太行改發動機的殲20,得以批量生產並交付部隊,也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節點。

    因此,雖然目前我們還難以判定,今年下午具體發生的是“哪一件事”,但是,殲20換裝WS-15的事,卻已經到了正在發生/已經發生,或者馬上發生的階段。

    殲20的發動機之爭,在前面的網路中可謂十分的激烈,雙方甚至有些上綱上線——其實是沒必要的。以前的是非我們這裡不多說,只是,殲20的WS-15發動機這個“千古謎題”,似乎終於到了即將揭開的時候了。

    對於部分前面認為,殲20是使用WS15發動機服役的網友來說,如果最終證明了殲20“現在”才裝WS-15開始測試,也不要失望——可以這樣想,如果以前裝毛髮的殲20,其在機動性方面,在我軍內部對抗演習中的戰績方面,就已經那麼好了,如果再換裝了WS-15發動機,那又將提升到什麼程度啊!

    同時,在這件事情逐漸水落石出時,大家也要對這種典型的爭論過程做一些思考或者反思——誰忽悠了大家,誰才是事實的那一方;那些整天吹噓/貶低的,到底是為了愛國,還是為了流量?

  • 7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我們有望在75週年國慶大閱兵上看到裝備渦扇15的殲20。

    對於部分中國軍迷來說,殲20的發動機問題已然成了巨大的心魔,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的盼著渦扇15早日與殲20合體。

    雖然有一部分“國發黨”堅持相信目前服役的殲20裝備了太行改型發動機、甚至還有人認為渦扇15已經裝機,但是冰冷冷的現實卻是這樣的:殲20從驗證機、原型機、領先試用機以及目前在東部戰區航空兵某旅正在換裝的小批量生產型,所使用的發動機都是俄製99M1,也就是殲10B/C的發動機。但是,國內廠商運用再製造技術對99M1發動機進行了增推改進,使得殲20得以克服從原型機到生產型不可避免的增重帶來的負面影響,讓目前階段的殲20具備了不俗的機動性,實現了有限程度的超巡。

    由於99M1發動機的品質及穩定供貨問題,使用中國產太行最新改型的殲20原型機目前正在試飛。其實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渦扇15不會很快成熟,不然軍方也不會費時費力費錢的多此一舉。

    雖然目前的狀態的殲20憑藉隱身、資訊感知和超音速效能的優勢已經體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在於三代機對抗中出現了一邊倒的局面。但是與F22這個對手相比,由於發動機的劣勢,在機動效能、尤其是超音速巡航能力方面,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F22能夠實現1.6馬赫超巡,使其在攻防中都有巨大的優勢。而且F119發動機還有二元向量噴管,在近距格鬥中也有很大的作用。憑藉強大的F119發動機和複雜的氣動設計,F22是當今綜合機動效能最強的戰鬥機---更不用提它的隱身效能也是最強。

    在這樣的情況下,廣大軍迷對渦扇15望眼欲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於渦扇15的進度,大家還是要保守一些為好。

    作為當前最頂級的軍工專案之一,在嚴格的保密制度下,渦扇15的進度很難被我們一般軍迷所知曉。只知道這款於2006年立項的發動機目前已經進入原型機測試階段。

    去年這張由渦扇15研製廠商放出的照片讓很多軍迷大喜過望,因為這張照片中出現了“XX15發動機03批”的字樣。很多軍迷從字面意思上理解為渦扇15發動機已經生產了至少3批,說明早就列裝了。這種樂觀其實是對中國發動機研製流程的不熟悉造成,因為用於各項測試的原型機也是列入生產批次的。以太行發動機的研製歷程對比,第03批太行發動機於1997年交付(用作地面測試),但是直到2002年才在殲11上裝機試飛,而定型已經是2006年的事了---從03批交付到定型,太行用了9年時間。如果以這個節奏推算,那麼渦扇15定型可能就是2027年的事情了。況且,03批渦扇15還在進行進氣機匣結構設計研究,說明該發動機仍在研製和完善中。

    去年7月份,中國航空發動機領域的權威劉大響在一次講座中透露中國第四代軍用小涵道比航空發動機專案進展順利,將在未來3至五年內設計定型。即便不考慮航發口一貫的吹牛逼風氣,渦扇15將與2021-2023年定型,然後要與殲20進行匹配、磨合,形成可靠戰鬥力也應該是2025年以後了。作為參考,太行2006年定型,但是使用太行的殲11B一直到2013年才形成可靠戰鬥力,標誌是2014年使用殲11B的部隊在當年金頭盔比賽中拿下天鷹杯和數頂金頭盔。

    渦扇15,固然非常非常重要,但是我們還是要相信客觀的科學規律。何況,使用99M1或者太行最新改型的殲20已經是威震空天的大殺器,足以抗衡周邊的F35。有些人彷彿強迫症一般,認為沒有渦扇15的殲20一無是處,這是病,得治。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渦扇15版殲20是3.0T的奧迪Q7,99M1/太行版殲20是2.0T的Q7,雖然有效能上的差異,但是絕對比最頂配的Tiguan強的多。

    簡而言之,發動機決定了殲20的效能下限,隱身和航電決定其上限,歷史上有很多一流戰機用著二流發動機,比如F14。

  • 8 # Wulidong971

    至於殲20何時才能換裝渦扇15發動機 ,這是個非常專業 ,而且很難回答的問題 ,目前官方並沒有透露確切的資訊顯示,能在 未來的一到兩年可以 在殲20戰機上 換裝渦扇15發動機 ,中國的渦扇15發動機 在上世紀90年代就立項研究,但是相比於美國和歐洲 及俄羅斯,我們的起步 還是比較晚 ,我們都知道 ,發動機號稱為工業上的CROWN ,可見它代表了一個國家工業的 最高水平 ,中國雖然起步較晚 ,改革開放也才40年,我們在發動機方面 也並非一無是處 ,中國的殲10殲11都用上了 中國產的WS-10或WS-10B,推力達到了14噸以上 ,目前在研的WS-15發動機, 推力達到十八噸以上 ,如果試車成功,可以讓殲20輕鬆實現1.5到 1.6馬赫以上的巡航速度 ,總體效能會碾壓f22 ,但是我們都知道 ,像WS-15這樣的大推力發動機,其推重比最難解決的 ,中國在材料和製造工藝方面也不如人家西方發達國家 ,但是,我們的北京科技大學金 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在以陳國良院為首的攻關下成功解決了 高溫高效能高鈮鈦鋁合金材料,密度只有鎳基高溫合金一半,重量明顯下降,這種材料 已經解決了WS-15發動機的 推重比問題 ,何為推重比?我這裡大概講一下,推重比指的是(發動機最 大的推力 與 飛機的重力 /發動機本身重力的比值)比值越高, 表示它的效能也越好 ,目前中國WS-10的推重比在8左右 ,跟俄羅斯的四代戰機使用的發動機(在中國稱之為三代戰機)的推重差不多, 都是在8左右,而 目前各國五代戰機所使用的發動機推重比都在10以上 ,中國WS-15發動機 的推重比也達到了10以上,這款發動機在2015年就已經進行了 地面測試 ,起初的推重比也只有9,現在北京科大搞出了高溫高效能高鈮鈦鋁合金 ,解決了這個推重比 問題 ,目前需要時間進行 改進和不少的時間進行測,老美髮動機技術夠強吧?F119也進行了十幾年的測試 ,廣大軍迷的迫切心情 ,大家都能理解 ,但這個東西急不來 ,必須要達到非常成熟的地步 ,才會真正的裝上殲20,我個人的初步估計 ,至少也要到2020年之後才會露面,我要強調, 這只是我個人的預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盜墓筆記》裡出現一個叫魯殤王的人,歷史上有這個人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