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運營者在路上
-
2 # 別院西風
這個範圍很大,有點讓人頭痛呀。
西醫類的頭痛散見於多種疾病中,如高血壓、失眠、偏頭痛、叢集性頭痛、緊張性頭痛等等吧,該拍片拍片,該檢查檢查。
說一下中醫類的分類和穴位《傷寒論》把頭痛分為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厥陰病。《東垣十書》補充了太陰頭痛和少陰頭痛並將頭痛分外感頭疼和內傷頭疼
外感頭痛分為風寒、風熱、暑溼頭痛
內傷頭痛分為肝陽上亢、痰濁中阻、氣血虛弱、腎陰不足、淤血頭痛等等。
頭痛每次發作可持續數分鐘、數小時、數天,也有數週的。
扯遠了,回來回答穴位:百會穴:督脈,兩耳尖連線與頭正中線交匯。
風池:膽經,雙手掌心貼耳,十指自然張開抱頭,拇指往上推,在脖子與髮際的交接線各有一凹處。
風府:督脈,後髮際直上1寸(1橫指)
率谷穴:膽經,耳尖直上髮際1.5寸
角孫穴:三焦經,把耳朵往前一折,耳尖直上髮際處。
翳風穴:三焦經,耳垂後邊,張嘴有凹
太陽穴:經外奇穴,位置不解釋,從小就做眼保健操。
印堂穴:督脈,二眉之間,印堂發光就是這個地方。
頭維穴:胃經,單手把前額頭髮往上一推,露出髮際線,兩發角上0.5寸
肩井穴:膽經,大椎穴和肩峰連線中間,肩部最高處,或者就是乳頭直上與肩線的交點
外關穴:三焦經,手背正中,腕橫紋直上2寸(3橫指)
內關穴:心包經,和外關穴相對的就是
手三里:大腸經,在前臂,手肘彎曲處向前3指幅,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用手按就痛之處。
後溪穴:小腸經,握拳,小指側,掌骨的地方,有個掌橫紋凸出來,這個地方和骨頭之間
崑崙穴:膀胱經,內踝尖和後邊的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操作的話:推、按、拿、揉、顫、擦、撥 均可以先回答這麼多,你先湊合著看,過幾天我詳細的寫一篇圖文。
-
3 # 中醫按摩朱師傅
關於頭痛的問題,有很多種頭痛,全頭痛,半邊頭痛,頭頂痛,前頭痛,後腦頭痛等一般可按穴位,風池穴,風腑穴,百會穴,大陽穴,印堂穴,肩井穴,虎口穴等等,按摩後可和解頭痛。
-
4 # 福緣風水尋龍記
百會穴:督脈,兩耳尖連線與頭正中線交匯。
風池:膽經,雙手掌心貼耳,十指自然張開抱頭,拇指往上推,在脖子與髮際的交接線各有一凹處。
風府:督脈,後髮際直上1寸(1橫指)
率谷穴:膽經,耳尖直上髮際1.5寸
角孫穴:三焦經,把耳朵往前一折,耳尖直上髮際處。
翳風穴:三焦經,耳垂後邊,張嘴有凹
太陽穴:經外奇穴,位置不解釋,從小就做眼保健操。
印堂穴:督脈,二眉之間,印堂發光就是這個地方。
頭維穴:胃經,單手把前額頭髮往上一推,露出髮際線,兩發角上0.5寸
肩井穴:膽經,大椎穴和肩峰連線中間,肩部最高處,或者就是乳頭直上與肩線的交點
外關穴:三焦經,手背正中,腕橫紋直上2寸(3橫指)
內關穴:心包經,和外關穴相對的就是
手三里:大腸經,在前臂,手肘彎曲處向前3指幅,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用手按就痛之處。
後溪穴:小腸經,握拳,小指側,掌骨的地方,有個掌橫紋凸出來,這個地方和骨頭之間
崑崙穴:膀胱經,內踝尖和後邊的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操作的話:推、按、拿、揉、顫、擦、撥 均可以
-
5 # 金子殼
謝邀,頭痛分腦門頭痛,顛頂頭痛,痛經頭痛,雙側頭痛,後腦殼頭痛。所有頭痛病包括頭暈,頭昏都可用原始點推按方法。在後腦殼頭蓋骨的結合部找到痛點推按,每個點推按8到10下就行,然後再耳後下面有一耳窩,再推按10次。所有頭痛都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
6 # 和養匯掌上商城
在我看來,引起頭痛的原因有很多,我們還要具體問題分析!
✍️引起頭痛的原因有兩種:
(1)是工作壓力大、強度大,勞累引起的頭痛,或者環境嘈雜等環境引起的頭疼;
(2)是疾病引起的頭疼,許多疾病的症候也會都反應到我們的頭部。
⭐️所以最好查明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如果很嚴重,建議去就醫,如果症狀很輕,當然可以用按摩來緩解。
個人建議
-
7 # 針人不露相
頭痛在針灸學上,根據疼痛的部位可以劃分為陽明頭痛、少陽頭痛、太陽頭痛、厥陰頭痛。
陽明頭痛 以疼痛部位在前額、眉稜、鼻根部為主;
少陽頭痛 以疼痛部位在側頭部為主;
太陽頭痛 以疼痛部位在後枕部或者連於後頸部為主;
厥陰頭痛 以疼痛部位在巔頂部為主。
根據不同的分型可以選擇不同的穴位。
陽明頭痛可以選擇印堂穴、合谷穴、內庭穴等;
少陽頭痛可以選擇率谷穴、外關穴、足臨泣穴等;
太陽頭痛可以選擇天柱穴、後溪穴、崑崙穴等;
厥陰頭痛可以選擇四神聰穴、太沖穴、內關穴等。
當然,還有很多臨床常用效穴,比如:
列缺穴,四總穴歌中提到“頭項尋列缺…”,意思即是關於頭項部的疾病問題都可以透過列缺穴來調整;
還有囟會穴、玉枕穴、懸顱穴、頷厭穴、強間穴、豐隆穴等。
在針灸學最著名的一首歌訣《百症賦》中提到“囟會連於玉枕,頭風療以金針,懸顱、頷厭之中,偏頭痛止;強間、豐隆之際,頭痛難禁…” 這六個穴位分別屬於督脈、少陽經、陽明經,對於頭風、偏頭痛、頭痛會有比較好的療效。
太陽穴是一個經外奇穴,治療頭痛也可以說是非常常用了。
此外,還可以透過刺激耳穴來緩解頭痛,常用的耳穴為:枕、額、皮質下等。
-
8 # 針道至簡
頭痛,是一個很常見的症狀,很多疾病都會表現有頭痛的症狀,所以當我們頭痛時,應該分清楚各種原因引起的頭痛,至關重要!以免延誤病情!
頭痛與哪些疾病相關呢?!
從西醫來看,主要分為顱內和顱外疾病,比如:高血壓,腦缺血,頸椎病,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腦出血,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膜炎等等都會出現頭痛。但是症狀有輕有重。一般神經系統引起的頭痛,比較劇烈,範圍為全頭痛,顱內高壓引起的頭痛,多半有噴射性嘔吐。但三叉神經痛,偏頭痛主要集中在頭側部。頸椎病引起的頭痛。多為鈍痛,範圍不定,往往放鬆頸椎後能夠得到緩解。
從中醫來看,頭痛多要辯位歸經,前頭痛為陽明頭痛,頭側部疼痛為少陽頭痛,頭頂部疼痛主要為厥陰頭痛,頭後部疼痛主要太陽頭痛。不同範圍的頭痛,和他所歸屬的經絡相關,所以在針灸或者推拿的時候選擇的穴位也不痛,尤其是在我們遠端配穴的時候,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經絡的穴位。
比如我們太陽頭痛,主要選擇的穴位有:天柱,風府,啞門,或者頸夾脊穴,在配合遠端太陽經的穴位進行治療。
少陽疼痛選穴:風池,曲鬢,率谷,天衝,肩井等等,配合遠端少陽經的穴位:丘墟,外關+足臨泣(八脈交會穴主要治療少陽疼痛的組穴)。
厥陰疼痛主要選用的有:百會,四神聰等,再配合遠端厥陰經的穴位,太沖,三陰交等。
陽明頭痛的選穴,太陽,印堂,神庭等,配合遠端陽明經的穴位,合谷,厲兌等。
頭痛的選穴還是要關注患者的一個證型,兼顧患者的體質,舌脈象。總的一句話就是辨證論治。而不是盲目的選用穴位。
-
9 # 小荷醫典
頭疼止疼按什麼穴位
治療頭疼取穴應注意辨證論治,針對不同病因引起的頭疼選擇不同的穴位。頭疼止疼的常用的穴位有百會、風池、太陽等。建議患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操作,頭痛嚴重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病因,對因治療。
①外感頭痛,取穴可以選擇百會、太陽、風池、合谷,同時隨症、隨證配穴,前頭痛加印堂,偏頭痛加外關,後頭痛加天柱,頭頂痛加四神聰。風熱頭痛加曲池、大椎、肩井;風寒頭痛加風門、攢竹、肺俞;風溼頭痛加頭維、陰陵泉。②內傷頭痛,若為肝陽頭痛,取百會、風池、太沖、太溪,若有口苦、脅痛可加陽陵泉;肝腎陰虛導致的頭痛可取百會、肝俞、腎俞、三陰交、太沖;氣血虧虛導致的頭痛可選上星、百會、血海、足三里、三陰交;痰濁上擾引起的頭痛可選頭維、太陽、豐隆、陰陵泉,翳風;瘀血頭痛可取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陰交。
本內容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針灸科 主任醫師 杜琳稽核
點這裡,檢視醫生回答詳情
回覆列表
頭項尋列缺,列缺穴首當其衝。風池穴非常好用,百會穴頭痛很管用,你是哪種頭疼?偏頭痛還是整個頭痛。揉頸椎對高血壓引起的頭疼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