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周隨筆

    我說,《西遊記》堪稱一部偉大的科幻小說,老吳的偉大設想“龍宮”——深海空間站,就要在中國的深海建立了。

    01【深海空間站】

    深海空間站主要用於海洋科學探索,被喻為海洋裡的“天宮一號”,將實現深潛器和深海空間站對接。

    中國是繼美、法、俄、日後,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在陸、海、空、天四大空間,海洋是地球上遠未充分開發的資源寶庫。

    深海空間站代表了海洋領域的前沿核心技術,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生產力水平的重要標誌,將把人類活動空間移向深海。

    02【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是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整合研製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設計最大下潛深度為7000米級,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強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可在佔世界海洋麵積99.8%的廣闊海域中使用,對於我國開發利用深海的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資料來自於夸克瀏覽器並經編輯。

    /圖片來自於網路,感謝!/

  • 2 # 蛋科夫斯基

    空間站一般指的都是在近地軌道上執行的空間實驗室,所以深海空間站其實就是在海里面的,長期有人駐守的實驗室。

    這種實驗室的各項用途其實都可以對比天上的空間站,歸根結底都是拿來做實驗的。海底的環境和太空的環境,和我們平時活動的環境都有很大的區別。而且海底資源豐富,非常需要我們的探索。

    我國計劃在未來建成2500噸級的深海移動工作站,工作深度海下1000米。當然這個計劃和我們的太空空間站一樣,都是要分好幾步走的。首先要建個小的深海空間站放下去試試,然後再實驗補給等等技術,最終再搞個大的。

  • 3 # 江水趣談

    圖為我國深海空間站系統的第二步小型深海移動工作站模型

    最深將達到海底2500米,最大載員50人,可在水下“駐紮”兩個月。

    這是我國未來海底空間站的設計規劃,“空間站”可謂上得了太空,潛得了深海。

    日前,我國深海空間技術研發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以下簡稱“702所”),首次向公眾展示了他們最新研製成功的我國深海空間工作站系統,而702所,也是6月初在馬裡亞納海溝進行下潛7000米海試的我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的研發單位。

    亮相

    深海空間站載人下“五洋”

    2012年05月28日,在剛剛結束的北京科博會上,首次舉辦海洋科技展,設立了海洋科技展區,展示我國在海洋技術和海洋經濟領域的最新成就。

    衝著“蛟龍”的名號而去,卻不想有意外收穫。

    在陸海空天四大空間中,海洋是地球上遠未充分開發的資源寶庫。“下五洋捉鱉”具有不亞於“上九天攬月”的重要戰略意義。開發利用深海資源與探索研究深海科學是我國本世紀初必須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重要戰略方向。

    在這種大背景下,深海空間站技術逢時而出。深海空間站是一類不受海面惡劣風浪環境制約,可長週期、全天候在深海域直接操控作業工具與裝置,進行水下工程作業、資源探測與開發、海洋科學研究的載人深海運載裝備。

    深海空間站將與水面平臺(6000噸級母船,可拖帶工作站,支援其長期水下作業)、穿梭式多功能載人潛水器(往返於工作站與母船之間,具備輸送、維修、通訊、救生等功能)構成“一主兩輔”的三元深海作業體系。

    如天際空間站是航天領域的核心技術一樣,深海空間站代表了海洋領域的前沿核心技術,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

    對接國際自主研發

    與美俄處同一起跑線

    702所深海空間站主任設計師鬱榮接受法晚專訪時,詳細介紹了深海空間站從無到有的戰略體系。

    根據鬱榮介紹,從上世紀60年代起,美國和當時的蘇聯都陸陸續續完善了深海空間站體系。但那時,所有體系都出於冷戰思維,用來進行軍備競賽,較少涉及民用開發。

    2000年,俄羅斯公佈了本國深海空間站的民用建設,其針對性很單一,主要針對於北冰洋的石油開採。

    近些年,美國也對自己的深海空間站進行論證,相對而言弱化了軍事色彩,增加了民用體系。

    隨著和平和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後,我國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深海空間站的概念,旨在和平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已經建成的深海空間站試驗艇和正在建設的小型深海移動工作站都是我國自主研發。

    所以,從深海空間站的民用建設而言,我國和美俄處於同一起跑線,而且有後發優勢。

    一是上世紀90年代的工業水平在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後,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二是根據公開資訊,我國也從美俄兩國借鑑了一些成功經驗,少走了一些彎路。

    參展現場

    在展位的最顯眼處,擺放的是小型深海移動工作站模型,該工作站外形類似一艘小型潛艇,只有細心的人彎腰仔細看,才能看到為何叫“工作站”:它是有人在操控的。

    在小型深海移動工作站的後方,還擺放著一個小傢伙:已經設計完成的小型深海空間站試驗艇模型。

    該試驗艇現已研製並製造完成,工作潛深150米,生命支援時間72小時,總長13.1米,乘載員6人。

    解讀

    淺水作業試驗挺成功

    鬱榮介紹,深海空間站主站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小型深海空間站試驗艇的研製。該試驗艇2009年開始工程研製,2012年開始試驗。

    鬱榮表示,該試驗艇是進行深海空間站主要功能演示以及部分關鍵技術驗證的原理樣機。

    試驗艇搭載有水下起吊裝置、中型ROV(水下機器人作業系統)等水下作業裝備,可執行水下起吊、水下取樣等淺海作業任務。

    鬱榮透露,“目前已經進行72小時水下航行試驗、水下起吊、布放試驗、海底觀測試驗、海底取樣試驗,達到預定設計目標。”

    背景連結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是我國深海空間技術的發起單位和技術牽頭單位,主要經營深海空間站技術需求論證和建設規劃,並重點負責深海空間站主站的設計研究工作。

    水下工作站可協同工作

    正在研製的小型深海移動工作站是我國深海空間站系統的第二步,整個工作站分為相對獨立的模組。工作站自身搭載有多種作業潛水器和作業工具,這些作業潛水器和作業工具可以互相配合,協同作業,提升了作業能力,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比如在某海域安裝一個水底採油樹,如果用傳統的ROV,要不停地在水面和水下來回穿梭,大部分時間耗費在路上。如果是多種作業工具同時作戰,下去一次全部幹完,打樁的、挖坑的,各司其職,一次性完成,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鬱榮介紹。

    同時,載人艙也較以往有所擴大,“在這方面,試驗艇和空間站的差別就是QQ和加長林肯的不同。”鬱榮打了個形象的比喻,人員居住舒適性大為提高。室內還可以進行裝修,食品、淡水也充足,甚至可以在水下洗澡。

    鬱榮同時表示,未來,我國將建成工作深度約1500-2500米的深海空間站。目前該空間站還在理論研究階段,可在水下逗留60天,最大載員50人,有望使用核動力。

  • 4 # 科學探秘頻道

    上天入地一直是神話人物才具有的本領,而科技發展到了現在,人們已經基本實現了上天,入地則被深海探索所取代。

    大海是生命誕生的地方,被譽為母親之海。海洋中存在著巨量的資源,而深海一直是人們未能很好涉足的地方,探索深海的意義不必探索外太空小。但是,深海巨大的壓力使我們很難直接下潛到底,一個人如果下潛到1000米,將收到10000000Pa的壓力,這意味著,一平方米將受到一千萬牛的力,即一平方米有一百萬公斤重的東西壓著(一百萬公斤=一千噸),這個人將會被直接壓扁。

    所以深海探索必須製造特殊的裝置才能低抗壓力,而深海空間站就是一類可以低於強大海洋壓力的裝置,就像空間站一樣,能夠給生活在裡面的人提高必要的生存保障。

  • 5 # 陌唯罄

    深海空間站是主要用於進行海洋科學探索,被喻為海洋裡的“天宮一號”。

    深海空間站的外形類似一艘小型潛艇,250噸級,長度在22米左右,寬度接近7米,高度在8米左右。未來的空間站,就好比把地面的房間搬到了水下,在狹小的空間儘可能把各種功能都考慮到。2012年5月23日“深海空間站”——小型深海移動工作站模型在北京科博會上首次亮相。

    2013年11月3日,中國首個實驗型深海移動工作站已完成總裝,正在進行除錯,並將於近期開展水池試驗。

    該工作站計劃“十二五”期間研製完成。它可以長週期、全天候地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進行作業,成為開發利用深海資源、開展深海科學研究的有力平臺。

    2012年5月23日,第15屆北京科博會主題展覽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開展,本屆主題展覽以“凝聚創新智慧、做強實體經濟”為主題,其中首次設立了海洋科技展區,旨在全面展示中國在海洋技術和海洋經濟領域的最新成就,促進藍色國土開發與和平利用。

    2013年11月3日,中國首個實驗型深海移動工作站已完成總裝,該工作站外形類似一艘小型潛艇,但工作潛深遠大於一般的軍用潛艇,可達1500米;採用電池動力,可在水下連續逗留15—18晝夜,水下航速4節,最大載員12人,正常排水量260噸級,長24米,可攜帶多種水下機器人(ROV)、大型多功能作業機械手、重型水下起吊裝置等。

    該工作站研製成功後,可為中國深水油氣田開發、海洋觀測網路建設與執行維護、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深海作業裝備。它將與水面平臺(6000噸級母船,可拖帶工作站,支援其長期水下作業)、穿梭式多功能載人潛水器(往返於工作站與母船之間,具備輸送、維修、通訊、救生等功能)構成“一主兩輔”的三元深海作業體系。

    深海技術也可兼顧國防。不管是攻擊還是防禦,都可利用海底基地擴大探測能力。深潛科技能力的發展對國防有很大好處。未來若也能在1000、2000米的深海開發旅遊專案,則深海空間站發展前景將更為廣闊。

    中船重工702所所長翁震平表示:2013年這個35噸級的實驗平臺主要用於驗證、演示深海工作站具有哪些功能,下一步中船重工還將建造300噸級的實驗型深海工作站,而我們最終的目標是研製出1500噸級和2500噸級的深海移動工作站。

    根據中國深海空間站的“三步走”計劃,目前第一步小型深海空間站試驗艇的研製已經完成;第二步小型深海移動工作站的研製正在進行中,計劃“十二五”末完成;第三步可以水下逗留時間60天的未來型深海空間站,則還在理論研究階段。

    正在研製的小型深海移動工作站是中國深海空間站系統的第二步,整個工作站分為相對獨立的模組。工作站自身搭載有多種作業潛水器和作業工具,這些作業潛水器和作業工具可以互相配合,協同作業,提升了作業能力,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中國未來深海空間站總體技術方案包括工作潛深1000米,自持力60晝夜;總長60.2米、型深9.7米、型寬15.8米;正常排水量2600噸,人員編制33人;裝備核動力系統;以模組化結構形式攜帶AUV/ROV等多類作業裝備。

    中船重工702所高階工程師邱中梁介紹:“這個實驗平臺底部裝載著水下機器人,平臺潛到海底後,駕駛人員可以釋放機器人,遙控其進行獨立航行作業。機器人最遠可離開平臺100米,工作深度最大可達1500米,可以完成一些物體的抓取和布放工作。

    中國是繼美、法、俄、日後,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 6 # 北京大劉

    科技部曝光了一些國家級戰略科研專案,其中一項是深海空間站,什麼叫深海空間站?你如何理解?這樣的課題很新也特別有意思,我特別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與讀者分享。

    人類目前對深海的瞭解遠比不上對太空的瞭解到的程度,是因為人類真正掌控深海潛航技術要比用望遠鏡觀測星空不知道晚了多少年。目前,美國,中國,俄羅斯,法國,日本等科技大國強國都投入巨資發展深海科技,因為在深海不僅蘊含至少上百個千萬噸級以上石油資源,還擁有極豐富的稀有礦藏,極大量的深海生物資源,可燃冰,而且海水富含氘氘元素等等。所以二十一世紀也被稱為海洋世紀,誰真正擁有深海,難就擁有世界。

    中國十三五規劃中,未來五年大力發展的專案第二個就是深海工作站,也稱深海空間站。中國已經在科研實踐的蛟龍號七千米級深海空間站己全球領先。上面這幾段話我想己基本說清楚了什麼叫深海空間站。

    我個人對中國深海空間站技術研究的重大戰略的理解,拿出來說清楚,供讀者參考。

    第一個層面的含義∴中國深海空間站,它是本世紀形成最具中國特色的深海工業體系當前開始的構建科技框架與支撐,也標誌中國在深海科技和海洋工業體系(或叫深海工業體系)己經主導和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深海空間站實踐研究,對深海床石油,可燃冰,稀有礦產,氘氚元素等,都有實質性研究,並可燃冰已試驗開採。所以從這個層面看,中國十三五規劃的深海空間站專案,會在今後三十年時間或更長時間,相當有重大應用!也為中國今後發展奠定基石。

    第二個層面∵中國深海空間站專案會大力推進深海生物資源實現實質性大量級應用工程,奠定科學技術基礎和開拓應用路經。深海生物資源在沒有科學普杳前沒有被人類認知,也沒有應用。深海空間站專案有可能開拓新的深海生物資源人類應用的路經。另一項可能開始在深海生命科學研究,也會實踐了生命科學深海環境的研究新途經。與此同時,也會推進海洋生物養殖技術大發展,為中國也同時為世界各國提供生物需求新技術,服務人民生活需求。

    第三個層面∵深海空間站可應用於軍事科技,也是建設第一流強大海軍必要的和必須的軍事戰略技術。中國要建立深海工業體系,形成海洋工業產業鏈和海洋生物養殖和生命科學產業鏈,需要一個強大的海軍構建中國自己的深海安全體系,因此這一層面,深海空間站也應當有可能的更好的科技支撐。目前中國深海空間站技術水平是全球領先和引領階段,今後深海空間站會是融鹽堆動力系統,理論上可擁有更長時間深海潛航能力,深海靜態深潛能力,再加上中國量子雷達等,我們期待的主導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中國科技,會在十年內推進中國深海工業體系和深海生物養殖體系及深海生命科學工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建設者,貢獻者!謝謝各位讀本文,並誠墾希望求實評論。

  • 7 # 科技和生活

    說起空間站,我們都會想到國際空間站和中國的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已經於7月19日受控墜毀於南太平洋,不過中國正在開展下一代真正的空間站的生產建造工作,預估明年將發射下一代空間站的核心艙“天和一號”,到2022年,下一代空間站將初步建成。

    其實在建造太空空間站之外,中國還有個“深海空間站”計劃,“蛟龍號”深海潛水器設計師崔維成2017年底的時候曾表示,中國已經透過蛟龍號深潛器獲得了大量海洋深潛經驗,新的萬米級深海作業型潛水器也正在研製,明年(2020年)中國或將會進行萬米級海洋深潛試驗,之後中國則可能要建造一個常年有人駐守的潛深達2500米的“深海空間站”。

    早先媒體報道這座深海空間站外形類似一艘小型潛艇,250噸級,長度在22米左右,寬度接近7米,高度在8米左右。其實早在2012年5月23日,“深海空間站”——小型深海移動工作站模型曾在北京科博會上首次亮相。2013年11月3日的時候,媒體報道其已經完成總裝,但是後來沒了下文,所以該計劃應該有所改變,不過鑑於美俄等國家都曾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實驗,中國應該也不會放棄,預估明年將有新一代深潛器問世,接著就是深海空間站了,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將對於中國進行海底勘探、海底地形測繪和海底礦產開採,以及深潛型潛艇的研製等諸多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技術幫助。

    深海空間站之外,目前中國也正在建造一個深地實驗室(部分已建成),它可以稱得上是“深地空間站”了,就在昨天(7月20日),被叫做“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的啟動儀式在四川雅礱江錦屏山隧道舉行,這是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專案,它由清華大學和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建設,是中國首個、世界最深的極深地下實驗室,被命名為“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 。

    這個世界最深的“深地空間站”有多深呢?它上面的岩層厚達2400米,足以遮蔽掉絕大多數的宇宙射線,即便如此,這個實驗室裡又搭建了很複雜的遮蔽系統去遮蔽掉環境裡的貝塔射線和伽馬射線,對於外面的空間環境,這座實驗室中就像是一個十分封閉的“世外桃源”,說白了,這座深地空間站實際上就是一個利用自然界的岩石和人為遮蔽系統創造出來的一個極低輻射空間環境。專家稱如果在錦屏地下實驗室山頂上有1億個宇宙射線粒子的話,那麼它在穿透岩石層的時候會逐步損失掉,在經過人為遮蔽系統,最後能達到地下實驗室空間的將只剩下1個。

    那麼“深地空間站”有什麼用呢?其實這個專案面向的是超越當前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新粒子和新物理的重大基礎學科前沿研究,在這個“空間站”中將可以開展暗物質直接探測實驗、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實驗、恆星演化、核天體物理領域的關鍵核素合成過程,以及探究極深地下近零宇宙射線本底條件下的各類基礎前沿領域的探測新機理、新方法、新技術等。總之,在這座實驗室中,我們將可以發展極低輻射本底遮蔽新方法與新技術,為中國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領域的重大基礎前沿物理學問題研究提供平臺支撐。

    這三個“空間站”也可以說是分佈於海陸天空三個方面了。綜合來看,中國下一代太空空間站、“深海空間站”和“深地空間站”都將在建造技術水準上瞄準世界領先,也都將具備完善的物理實驗綜合條件,因為今後世界在太空、深海和深地相關學科的研究中心,這些科學基礎設施的建造,也將推動中國在這些領域中的科學技術的大踏步前進,並且吸引國內外頂尖學者前來中國開展前沿物理實驗,同時有利於中國開展國際性的科學合作,做一些科學方面的大事情和得到大收穫,進一步促進中國的科技強國夢。

  • 8 # AUTUYG

    深海空間站,

    是以太空站科技技術與潛水艇技術相結合而設計建造的水下組合拼裝實驗室,甚至水下城市。

    日本對這項技術很熱衷。

  • 9 # 貓先生內涵科普

    瞭解“深海空間站”的意義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現在人類對於“深海”熟悉程度的事實。

    簡單的說吧,人類算得上現代的深海探索開始於1930年,直到今天,我們的對於深海的認識,並不比九十年前,進步多少。如果單從繪製地圖的詳細程度比較,人類對於深海的理解,甚至不如火星。

    屈指可數的深海探測記錄

    地球,準確的來說,應該是一個水球,我們地球上總共有13億立方公里的水,這顆行星60%的表面都是深度在1.6公里以上的海洋。如果同學們要了解這個海底世界到底有什麼,最好的方法,就是潛入其中,親眼去看看。

    1960年1月23日,美國探險家唐納德·沃爾什和雅克·皮卡爾,和美國海軍達成了協議,並獲得了軍方的支援,他們登上特里亞斯特號,在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潛到了10916米的深度,這個過程耗時4個小時,創下了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自他們那次下潛後,時間整整過了52年,直到2012年,終於有一個人再一次到達了當年兩位探險家下潛到的那個深度:10916米。這個人就是好萊塢導演詹姆斯·卡梅隆。2012年3月26日,卡梅隆實現了自己童年的夢想,獨自一人駕駛“深海挑戰者號”,花了2小時36分鐘,到達了地球最深的海底。

    除此之外,再無第四人有此經歷。

    與之可以形成對比的是,在同樣的半個世紀裡面,登上過月球的人數,是12個人。

    成也美國,敗也美國

    為什麼美國在1960年已經完成了深海的探索,卻又將這項壯舉擱置了半個世紀呢?

    因為深海潛水遭到了當時負責這個專案的海軍中將,海曼•G•里科弗的堅決反對。他掌握著當時美國海軍部的財政大權。第一次深海探索,唐納德·沃爾什和雅克·皮卡爾,只是非常吃驚的發現,碰著底部時,仍然會有受驚的比目魚出現,但是他們根本沒有照相裝置,連記錄這似乎僅有成果的機會都沒有留住。

    所以,認真的海軍中將認為水下探索是浪費資源,他還特別指出海軍,並不是個研究機構。其實那時候,美國正在與蘇聯全力以赴的比拼太空旅行競賽,面對這樣的二選一,是把人送上月球,或者繼續去深海悄無聲息的體驗一把,美國毫無疑問的選擇了前者。

    海洋深處的誘惑

    海面1000米之下就屬於深海,Sunny無法到達那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發現,深海海底並非一片死寂。特別引人注意的是,海洋深處隱藏有可以被稱為“未來新能源”的可燃冰,它們廣泛分佈於水深大於300米的海底沉積物或寒冷的永久凍土中,已探明的海底可燃冰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

    這個理由,就足以驅使我們重回海洋深處了。

    中國的逆襲——深海空間站

    深海空間站是在載人潛水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居住型深海作業平臺。它可以把地面的房間“搬”到水下,讓科學家可以在深海的空間中儘可能把生活起居、實驗甚至娛樂等各種功能都整合在一起,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匆匆一瞥就得馬上離開。

    根據中國的公開材料,我們實施深海空間站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實驗平臺主要用於驗證、演示深海工作站具有哪些功能,目前已經完成了小型深海空間站試驗艇的研製工作。

    第二步,計劃研製的深海移動工作站正在穩步推進,最終目標是研製可以水下逗留60天、具有1500噸級和2500噸級兩種型別的未來型深海移動空間站。

    第三步,深海空間站建設完成並實現對接。

    這一切如果順利開展的話,中國將是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於3500米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結語

    掌握強大的深海作業能力已成為21世紀海洋強國的戰略取向,而深海空間站無疑是一個最最佳化的考慮和選擇。

    正如毛主席說,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九洋捉鱉。總比修些高樓大廈更實用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等數學和初等數學自學書籍有哪些?有什麼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