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耕耘荷

    農曆三月三古傳是上巳節,又傳說是黃帝的誕辰日。

    老家有句古謠:“三月三,薺菜開花賽牡丹”。

    這一天,我們那裡大人孩子齊出動,挎上竹籃,手拿剷刀滿地遍野地戳薺菜、找小野蒜。小的時候,就愛吃炒薺菜和小野蒜米粉粑粑,那個甜香味是城裡人嘗不到的。長大後才知道薺菜和小野蒜早上了《本草綱目》,是一味很了不起的中草藥。

  • 2 # 書香墨染文學

    昨天三月三,是壯族很隆重的節日。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廣西各地政府和民間取消重大活動,禁止扎堆掃墓,禁止聚集舉辦活動,以安全為主,相對往年比較冷清。我們村本定於昨天舉辦廟會,搞歌圩(唱山歌),村兩委的幹部到各家宣傳疫情的防控工作,歌圩只能作罷,聚餐也是不允許的。聽老家的伯父說昨天收到了隊長打包帶來的美食,原來是鄉親們不放棄祭祀活動,只派了幾個人參加祭祀,分發食物。有土豬肉,五色糯米,豬血腸,紅雞蛋等等,但沒有吃麵條的風俗。不同的民族和地方,農曆三月三的風俗也會存在差異,這就得了解三月三的來源了。

    三月三在我國算不上一個隆重的節日,在廣西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節日,但也並不是壯族特有的節日,它是一個多民族的節日。 這一天是壯族祖先布洛陀的誕辰,起初是為了紀念布洛陀,沿襲至今,也成為壯族人民祭祀祖宗的日子,同時也融入了“劉三姐”民族元素,已成為壯族的情人節。此外,貴州侗族、海南黎族、湘西苗族,都以三月三作為自己的情人節。

    早在春秋時期,農曆三月初三,又稱“上巳節”。《論語》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晉以後,上巳節又定為三月三,後代沿襲。至唐代,上巳節逐漸淡化。

      

    如今,壯族過三月三大多是趕歌圩(壯族民歌),青年男女們對歌、拋繡球,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另外,三月三這天,還蒸有五色糯米飯艾餈粑、粉蒸肉、黑糯米酒等特色食品。

    很多民俗隨著時間和人情的淡化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誠然,有些鄉土陋習確實應該糾正,但能傳達民間傳統習俗的民族特色文化音符應被傳承和發揚。待明年的三月春光明媚,春暖花開之時,歡迎各地的朋友走訪廣西,感受壯鄉的風土人情,感受不一樣的地域文化。

     

      

     

  • 3 # 今月寫吧

    題主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有首兒歌唱得好:“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在我的家鄉湖南永州,三月三這一天,吃地菜花煮雞蛋,是必不可少的功課。這地菜花也有講究,三月三當天早上採摘的最好,要連根撥起,去掉雜草洗淨泥沙,用砂鍋慢火煮20-30分鐘為佳。

    老輩人說,吃了地菜花煮的雞蛋,保你一年不腦昏頭痛。其實,地菜花是一種可食用的野菜,有很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可以清火、祛風溼。

    農曆三月初三又稱“上巳節”,是黃帝軒轅的誕辰。相傳在上古時代,伏羲和女媧摶土造人,繁衍人類他們與黃帝軒轅等一同被尊為漢族“人祖”。這是一個值得全體漢族人銘記的日子。

    農曆三月三,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神話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在參加完蟠桃會後西王母分發給眾神的仙丹,才身不由己飛上月宮的。

    農曆三月三日,還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全國各地的道觀會在這一天舉行盛大法會。

    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人們大多會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等。早在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就將每年的三月三定為廣西民族藝術節。壯族對三月三的重視程度勝過農曆春節,在節日期間,壯族兒女吃五色糯米飯,舉辦各種民俗活動,趕歌圩、搭歌棚,青年男女對歌談情,載歌載舞。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等42位文人、學士及社會各界賢達,相聚在浙江山陰的蘭亭,他們喝酒寫詩發表政見,最後歸攏為蘭亭集,並推舉王羲之作序。由此,催生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這是發生在三月三日最著名的文壇雅事。

    與三月三有關的詩詞作品也有很多,比如白居易的這首《三月三日》

    暮春風景初三日,流世光陰半百年。

    欲作閒遊無好伴,半江惆悵卻回船。

    比如杜甫的這首《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兩首詩有借景抒情,也有借時令節氣詠懷,但重點傳遞的還是,三月三是一個以娛樂休閒為主的節日。不管是穿著錦衣華服的女子,還是不修邊幅的小夥,外出踏青遊玩,逛吃逛吃是永恆的主題。

  • 4 # 娑婆一過客

    由來:名醫華佗有天採藥時偶遇大雨,便在一老者家中避雨。見老者因頭痛痛苦難熬,便採來一把薺菜,囑咐老者用薺菜煮雞蛋吃。老者吃了3個雞蛋後便痊癒了。還有一種說法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漢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用吃雞蛋的方式紀念祖先,並希望沾點靈氣。

  • 5 # 坐忘以明

    我生長在江南。很可惜,在我的記憶中,從小就沒有三月三節日和風俗的記憶。我們有很多古時的風俗消失了,有些是糟粕,但三月三是該被重拾的趣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潮牌的設計師都是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