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靜坡
-
2 # 長青松74
蘇軾:江成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蘇軾悼念亡妻的詩。蘇軾在妻亡十年中衰老了很多。這一夜和亡妻相逢,給他帶來了深刻難忘的悲傷,反映了蘇軾真摯的感情而作。
-
3 # 遠方之夢境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一首雙調七十字的江城子。宋人之前《江城子》一律為單調35字,蘇軾也是這種雙調的創始人,所以有上下兩闋共生共存,不同的意象集結,賦予了這首詞更加廣闊的想象表達空間。
據史載,王弗是蘇軾的結髮妻子,二八佳人,知書達禮,豆冠年華便嫁給了蘇軾為妻。蘇軾出生於書香門第,也是官臣世家。十九歲便迎娶了王弗,郎才女貌,青春年華,自是其樂融融,親如魚水。可嘆自古紅顏多薄命,二十七歲正值嘉年之期的王弗突染疾病嗚乎。這也給正值壯年奔波仕途的蘇軾留下了終身的痛。
王弗病故後蘇軾尊崇父命把她葬於自己的生母墳旁,從這點也看出王弗的賢淑達禮,己深得蘇家人的敬重,蘇軾為了追憶王弗的一往情深,解鬢披髮,素衣執鎬,親手在墳山岡上種下了雪松三萬株,以陪伴和紀念死去的王弗,這種執意的深情表達方式,也成了後世千古流傳的恩愛典故。
該詞寫於熙寧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時值詩人與當朝權貴王安石因政見分岐不合被貶謫至密州做官。己屆不惑之年四十歲的蘇軾被迫背井離鄉,離家千里謀生。此時距結髮妻子病故剛好十年,仕途不順,異鄉的困頓,所有的這些不如意,都在正月二十日這天祭祀亡妻的日子爆發,於是寫下了這首《江城子》(又名:村意遠)
十年生死兩茫茫,十年是個量詞,也是個動詞,用時間來印證歲月,用生死來話別思念,你在陰間過的如何?我的陽塵是否如意?因為隔著生死冥界我們全然不知。詩詞起句就倍感蒼涼透心,哀傷肅穆,十年對亡妻思念的積攢傾瀉而出,問天問地問自己的"兩茫茫", 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命運無法掌控的一腔幽怨,也為全詩的哀傷情調奠定了傷感的基調。
不思量,自難忘。那種早已沁入骨髓的愛,不用刻意去想,它都會時時湧上心頭,無法忘懷。短短的兩個三句式,襯應和託舉了首句對亡妻的思念並沒有隨時間減弱和忘掉,反而越發強烈,到了如影隨形,不思自來的地步。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此句短短九個字,直指詩人失去妻子的痛點,雖然陰陽兩隔,但我天天都想與你敘述前塵舊事,無奈相隔千里,即使有千言萬語,也無法時時對你訴說,從詞語中也間接的表明了王弗確實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摯愛,無所替代(雖然詩人又續了弦,納了妾)而淒涼二字,也寫盡了詩人在失去妻子後,這十年曆經的生活坎坷和辛酸歷程。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包裹著上句淒涼二字的意象,詩人也站在現實的立場上自嘲揣度:就算再有機會見到生前賢淑美麗的妻子,她還會認出我這個潦倒途窮,灰頭土臉的相公嗎?仕途上的不得意,時間在身體上的肆虐,屢遭遺貶的顛潰流離,詩人早已不是先前那個風流倜儻的文人騷客,這也是詩人在藉著思念悼念妻子之際,抒發和感慨自己的懷才不遇和命運多舛。讓人讀來倍感蒼涼悽婉,引人淚目。
夜來幽夢忽還鄉,此句轉承起合了上闋的情感抒發,忽然在夢中回到了家鄉。既然在現實中的願望無法滿足,那麼在夢境中我還是會回到家鄉,回到從前的美滿生活中。
小軒窗,正梳妝。朦朦朧朧的意境,亦真亦假的背景,透過軒窗,一個美麗的倩影,正在梳妝打扮,過去熟悉的夫妻生活,一下子躍然紙上。據文史雅趣:蘇軾的妻子王弗,是他老師王方的女兒,正值花冠年華的蘇軾,對老師這個愛女早已心懷愛慕之情,常常透過閣樓上的小軒窗偷瞄小小的王弗打扮梳妝,為了表達愛意,常偷偷的把王弗最喜歡的飛來鳳花,從窗外拋進去試探芳心,所以才對這段生活情景記憶猶新。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詩言志,詞達意,《江城子》之所以成為絕世名作。與詩人對生活場景的描述把控,情感抒發的意境再現能力緊密相關。詩人在此處透過虛實結合,把夢幻中的意境直接過渡到現實生活裡的假設中:就算兩人能再次相見,卻早已是物是人非,事過境遷,就算相對而坐,恐怕也無話可說,因為時間已改變了過去,不同的際遇也留下了不同的後果,相顧無言,既有相逢中的激動,也有分別時的痛苦,惟有淚千行,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如果男兒有淚了,而且是傾雨之淚,那要多深的痛,多強的愛憐,多麼深的委屈,多麼大的幽怨,才能形成這種無言淚千行的傷感畫面。一種生無可戀,無可奈何的宿命之感脫句而出,令人動容。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尾句的長短句組合,對整首詩詞作了總結式的補敘,以上的那一些都是美好的願望和夢境,最真切的不過是每年明月之夜在短松崗獨守亡妻的斷腸時光。短松岡?也就是埋葬有王弗的墳山岡,十年前蘇軾種下了三萬株雪松,如今正是長出短短松枝的時節。所以蘇軾臨時起意賦名為"短松岡”,長情短松,意境悽切,也表達了人生短暫,唯有明月高懸的深長意味。
全詞上下兩闋,透過虛實兩境的構築,再現和回顧了與亡妻生前恩愛有加的深厚感情,也藉助了詩中的意境,感嘆和抒發了自己仕途艱難,愚不得志的孤苦心態。過去的終不可再回來,夢究竟是夢,夢醒後面對的只會是更加的悽切與悲涼。整首悼亡詩一改蘇軾往日豪邁派詩風,寫的悽婉動人,催人淚下,不愧為悼亡詩中的翹楚之作。
2020年7月29日貴陽
-
4 # 作家桑妮
先將原詩奉上:
江城子
【北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賞析這闕詞之前,先了解下這闕詞的創作背景,如此才可更好地理解這詞要表達的。
創作背景:
那時蘇東坡十九歲,迎娶了年方十六歲的王弗。王弗貌美賢淑,且待親甚孝,如此兩人恩愛情深。只是,天妒紅顏,年僅二十七歲的王弗不幸去世,獨留蘇軾一人傷心在人間。這痛失吾愛的滋味,讓蘇軾難以承受,即便後來再娶了妻,王弗也始終被緊在了他的心口。對於王弗,多年來他都不敢提及,只到了十年忌,思緒崩潰,夢見愛妻王弗,如是寫下了這闕“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的被後世人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瞭解了這個創作背景,便可更深切地感應到蘇軾在這闕詞裡表現出的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了。
這是一闕蘇軾為悼亡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深情的詞。
上片寫了蘇軾對亡妻的最深沉的思念;下片則寫的是對亡妻王弗的執著不捨的深情。上寫實,下寫夢境,突出反襯出對王弗的深刻思念,將全闕詞的悲傷基調渲染濃墨開來。用白描、話家常,卻字字血淚肺腑鏤出,於自然、平淡裡盡現深刻的情意纏綿。如此,境界更高,情調更淒涼哀婉,令無數人讀之動容,為之動情。
附譯文:
生死隔絕的十年,彷彿是一個世紀,天上人間,自此世間再無彼此音訊。本來,剋制著自己不要去思念了,卻原來始終未曾忘記,她已成難忘記,再多的不去想念都成徒勞。
如今,她的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更沒了地方可以跟她訴說心中的淒涼悲傷。也罷,即便是相逢了也未嘗可以再相識,十年風霜沾染、四處奔波里,早已將我變成一個灰塵滿面、鬢髮如霜的人。
只是做夢不可阻擋。夜來深濃,它悄然入心頭,與依稀隱約裡回到了故鄉,恰見了她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美好的樣子。只是近不了身,得不了真正的相擁,唯兩人互相深情地望著彼此,而千言萬語也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料想此刻那長著小松樹的她的墳山上,正被明月照耀,那是自己思念她年年疼痛欲斷腸的地方。
-
5 # 一刻歷史拍案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寫這首詞的時候,蘇軾已過不惑之年,在夢中夢見自己早逝的妻子王弗。離別十年,感情不僅沒有淡化,反而愈加的濃烈。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死者對人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也是同樣的。恩愛夫妻,撒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十年。
蘇軾與妻子結婚的時候,妻子才十六歲,正值豆蔻年華,蘇軾也不過十九歲,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用說,妻子蕙質蘭心,夫妻感情和諧。這種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難以消除的。再加上蘇軾政治上比較失意,到密州後,又逢凶年,忙於處理政務,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維持的地步,思念起亡妻,就是感情之所至了。
-
6 # 城南舊事盡如煙
蘇軾在十九歲時,同十六歲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非常孝順,夫妻二人特別恩愛。可惜紅顏命薄,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宋熙寧八年,蘇軾來到密州,正月二十日,他做夢見到愛妻,於是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且傳誦千古的悼亡詞。用詞寫悼亡,是蘇軾以前還沒有人寫過。他的這首悼亡之作與前人相比別具特色。這首詞是“記夢”,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但雖說是“記夢”,其實只有下片五句是記夢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訴悲懷的,寫得真摯樸素,沉痛感人。
開頭的三句,破空而來,真情直語,特別感人。“十年生死兩茫茫”生死相隔,亡者對生者是茫然無知了,而生者對亡者不也一樣嗎?恩愛的夫妻,撒手永訣,時間倏忽,一轉眼就是十年了。“不思量,自難忘”,人雖已經過世,但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懷啊!王弗逝世已經十年了,這十年間,作者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頗受壓制,心境很是壓抑;到密州後,又恰逢凶年,更要忙於處理政務,生活比較困苦,作者將“不思量”與“自難忘”並舉,利用這兩組看似矛盾的心態之間的張力,真實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內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觸動人心的日子裡,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聰慧明理的賢內助呢?於是便有了夢裡重逢,也顯得那麼真實自然。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想到愛妻英年早逝,至今連墳墓也遠隔千里,無法一起言語慰藉,話說得極為沉痛。其實即便墳墓近在身邊,生死相隔的裡兩人,又可以重現當年的美好嗎?這是穿越了生死界限的痴人言語,最大程度地表達了作者此時孤獨寂寞、淒涼無助而又急於向人訴說卻無人可以述說的情感。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又把生與死並列組合了起來,把死別後的自己種種遭遇,包括容顏蒼老,形體衰敗等等,才四十歲的蘇軾,已經“兩鬢如霜”了。兩人生死相隔已經十年,卻仍然要假設“縱使相逢”,這是一種非常絕望的、核對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無奈的,既表現了作者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把個人的變化做了形象的描繪,使這首詞的感人意義更加升華。
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開始記夢,“夜來幽夢忽還鄉。 ”重現了兩人曾共度的甜蜜歲月,故地重逢。“小軒窗,正梳妝。”亡者情態容貌,依稀猶似當年。這猶如結婚未久的少婦的形象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蘇軾以一個普通常見卻又難以忘懷的場景表達了對愛侶刻骨銘心的記憶。筆底恍惚間,並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暱,而是以為一種“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場景出現!這正是蘇東坡筆力奇崛的地方,可謂妙絕千古。正是此時“無言”,才顯的格外沉痛;正是因為“無言”,才勝過了人世間的任何言語; “此時無聲勝有聲”。生死離別後種的種種曲折遭逢,該從何說起?於是只有淚水才可以表達這種重逢時的無限感慨。
結尾三句,又從虛入實了。“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作者設想此時亡妻一個人在淒冷幽獨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謂用心良苦。在這裡作者設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最後這三句,意深而痛沉,令人回味無窮。特別是“明月夜,短松岡”二句,淒涼清幽獨,黯然魂銷。正所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
7 # 目西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詩將虛和實結合的非常緊密
先寫十年生死,千里孤墳。這是對現實的描述,接著筆鋒一轉,出現了幻想,這麼久沒見面,就算是見面了,你大概也不認得我了吧,歲月在我的臉上和兩鬢上留下的痕跡,當初是沒有的。
只從跟你分離,我強迫自己不想你,要忘記你,我以為十年的時間,能夠沖淡一切,悲傷。然而我錯了,昨夜我還是夢見了你。又轉入虛幻。
你還是那麼漂亮,坐在咱家的那個小樓前正在化妝,我站在你背後,透過那一面銅鏡,與你的目光相接,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能任由兩行老淚,如雨滾下。
醒來之後,我發現自己真的哭了,淚浸溼了被褥,我才知道,那裡能夠忘記呢,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再次寫實。
這樣虛虛實實,將一個頭腦已經不清晰,夢囈,痴呆的老頭形象展現出來。
最後用一部動漫《狐妖小紅娘》的臺詞做結尾吧。二二的,卻很好的表達了這個意思。
到了下輩子,你還能認得出我嗎?
-
8 # 月光侃歷史
這首詞是一首悼亡詞,是蘇軾在妻子王弗死後十年所寫。
王弗和蘇軾夫妻二人可以說的上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了。她是進士王方之女,知書達禮,十六歲就與蘇軾成親。有著名的幕後聽言的故事。她成親後常年伴隨蘇軾讀書,蘇軾有錯誤的時候,她就在旁邊提醒。但奈何紅顏薄命,她只活了27歲,在宋神宗治平二年也就是1065年就病逝了,與蘇軾育有一子。
蘇軾曾在她的墓誌銘中寫道:二人琴瑟和諧十年有一。在亡妻去世十年後,在密州夢見王弗於是寫下了這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
9 # 彭翔原創短影片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意思就是,妻子已經去世多年,自己沒有刻意懷念,卻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想起往事。這說明了蘇軾對妻子的感情已經刻骨銘心。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意思是,想起遠在千里孤墳裡的亡妻,此時心中的淒涼,卻無處傾訴。這說明了蘇軾心中的無比孤獨。
-
10 # 雲淡風清1883506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說起蘇軾的這首宋詞名篇,相信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蘇軾為悼念亡妻王弗而作的。作為蘇軾的結髮妻子,王弗在蘇軾心中自然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王弗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16歲的王弗嫁給了19歲的蘇軾為妻,她細心地將蘇軾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生於進士之家的王弗為人“敏而靜”,雖然才識過人,性格文靜,卻從不張揚。
蘇軾喜歡讀書,她就靜靜地陪著,並不多言。但當他讀書碰到困難時,王弗卻能在旁及時地提醒,這時蘇軾才發現王弗竟也是個學識淵博的人。
除了學識豐富之外,王弗對識人也很有一套。每次朋友來時,王弗便立在屏風後面聽他們交談,等朋友離開後,她再根據客人剛才說的話,對來客的人品進行點評,開始蘇軾還是持懷疑的態度,但後來的事實證明,王弗每次的點評精準無比。
王弗在蘇軾的生活中,不僅僅扮演著妻子的角色,還象是一位母親,小心翼翼地看護著孩童般純真的蘇軾。這使我想起了楊絳先生與錢鍾書相濡以沫六十年,賭書潑茶的愛情故事。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王弗卒於京師,留下幼子蘇邁。”此時距他們成婚僅十年,王弗紅顏薄命,死時只有二十七歲,留給蘇軾無盡的傷痛。這首詞就是蘇軾自然的真情流露,最容易深深地打動人。
-
11 # 貧僧假裝有文化
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開始慢慢出現“悼亡詩”。一直到北宋的蘇軾,但是蘇軾的這首悼亡詩的表現藝術卻極具特色,這首詞寫的是“記夢”,並且明確的寫出了做夢的日子。但是其實在詞中體現的夢境只有下片五句,其他的都是直抒胸臆,訴說悲懷,感情真摯質樸,陣痛感人。
這首詞的來源不必多說,我來賞析一下詞句。開頭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語,感人至深。原本恩愛的夫妻,卻撒手永訣,人雖雲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卻自難忘懷,直至現在想起,更是覺得人天永隔,痛楚至極;到密州後,卻忙於處理政務,生活上極其困苦,適逢亡妻十年忌辰,觸動心絃。往事的鏡頭默然來到心間,這種夢,真實而自然,淒涼無助而又急於向人訴說的情感令人感動。緊接著又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個人的種種憂憤囊括其中。這種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使詞的意義更深一層。
詞的下片真正進入了夢境,作者在夢中回到了故鄉。在那裡,與愛侶相聚、重逢,描繪了樸實、感人又美好的場景,用這種夢境表達了妻子在自己心中永恆的形象。結尾三句,卻又落回到現實中來,設想痛苦,寓自己的悼念之情。
這首詞,意深,痛巨,餘音嫋嫋,令人回味。
-
12 # 情感中轉站
這首詞寫給誰?答案是作者元配:王弗。
王弗是誰?王弗是蘇軾第一位妻子,在王弗眼裡,老公是位大才子,可又不諳世情!
蘇軾並不確定王弗讀沒讀過書,有一次,蘇軾記不起書中的內容,王弗卻在一旁告訴他,原來,蘇軾讀,王弗都在一旁,蘇軾讀過的,她也讀一遍,卻又不表露出來。
蘇軾前往鳳翔為官,王弗跟從,除了生活上照顧,王弗更全方位提醒老公。
比如,王弗常說:離開父親了,你做事可要更謹慎。
家裡來客,王弗會在屏風後聽蘇軾和客人談話,待客人走後,王弗就給蘇軾分析:這人,專揀你愛聽的說,不可深交!
有一次,蘇軾在住處發現寶物,正欲開啟,王弗輕描淡寫道:婆母若在,定不讓挖。想起母親的教誨,蘇軾滿臉羞愧,從此不再挖寶。
王弗識人的能力,遠遠超過蘇軾,所以,蘇軾不僅折服老婆的才華和賢惠,更從情感上和生活上完全信賴她!王弗既是蘇軾的妻子,又彷彿是慈祥的母親,更是精神導師。
然而好景不長,兩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王弗在27歲那年不幸病逝,這種打擊,讓心靈上長不大的蘇軾痛不欲生,寫下了這首悼亡詞。
-
13 # o十一二o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是北宋文學最高水平的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詩、詞、書、畫在歷史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蘇東坡雕塑
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主流文學看做是“小道”,不入流,怡情怡興之作,登不得大雅之堂。雖然之前有柳永耗費一生,大力推進詞體的發展和影響,但“詞”的文學地位依舊沒有大的改觀。
直到蘇軾,這種狀況才得到了大的改觀。他認為“詞是詩之後裔”,詩詞應當同源,並常常將詩詞相提並論,以為詩詞雖然形式各異,但它們的表現功能和本質則沒有大的區別,為詞向詩靠攏、相互滲透提供了理論支援,從人們的認識和觀念上徹底改變了詩尊詞卑的現狀。
並且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豔科”的囹吾絕境,開創並光大了“豪放詞派”的門楣,使詞走向了更加廣闊的天地。因此使詞的文學地位得到了提高,脫離了音樂附屬物的侷限,成為了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欣賞一下下面這首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這首《江城子》就是蘇軾的諸多代表作之一。是一首前無古人的悼亡詞,開創了悼亡入詞的先河。
文章能說理,這不算好,能動情,這才是高。詩詞也一樣。蘇軾作為文章大家,自是深諳此道。所以,這首《江城子》寫的情真意切,讓讀者在第一句就和作者一起陷入一種哀思,實在不愧是文豪手筆,也絕對不是那個沒有經歷而強說愁的人能用辭藻堆砌出來的。
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生死兩茫茫”。王弗16歲嫁給蘇軾,27歲去世,兩個人整整生活了十二年,這十二年間的點點滴滴,和王弗去世後的十年滄桑歲月,以及作者心中的思念……,所有的千言萬語,以及夢中未來得及訴說的全部,都化作起首這一句。痛徹心扉,卻又無淚可流。只這一句,雖明白如話,卻勝卻美文無數。
“不思量,自難忘”。詩人和亡妻的感情,早已經融入到身體中、血脈裡,哪裡還需要刻意的思念和回憶呢?那十二年的每一寸時光,都仿似刻在了心上一般,根本就無法忘懷。我就是活著的你,你便如已經死去的我,縱使十年歲月,生死兩隔,在我心裡,我們依舊沒有分隔。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只是苦了你啊!我把你葬在家鄉,和我遠隔千里。你在那裡孤零零的。生死茫茫,我們再也無法像從前那樣說話聊天,你那裡該是怎麼樣的一種孤單呢?我也無法和你傾訴你走後這十年的滄桑。
緊接著,“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不過,就算是我們再偶然相逢,你大概也不會再認出我來了。我已經早不是當年意氣風發、器宇軒昂的樣子了。這十年歲月倥傯,霜發華鬢,滄桑滿面,轉眼就年屆不惑。這些欲哭無淚,欲訴無聲的歲月消磨,那裡還能保持當年的模樣呢!
小軒窗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昨天晚上,我夢見自己忽然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鄉,我們的家還是老樣子,一點也沒有變。你還坐在窗前,細細的為我裝扮你那美麗的容顏。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在夢裡,我們四目相對,只是不停的流淚。是呵,生離死別已經十年,我對你日思夜想,終於見到你了,可這千言萬語,如何開頭呢?你想必也是一樣,當年的少年郎君,卻成了今日這般“塵滿面,鬢如霜”的模樣,你豈能不驚不痛?如此莫名驚痛,你又能說什麼呢?只能“淚千行”。何況我們本就是一體,雖然陰陽兩隔,但怎麼能隔得住我們的似海深情呢!我知你知我,你知我知你,還需要說什麼呢?只是深深的悲傷,我們不能相伴相隨,那就讓淚水肆意的流吧,把這些年的思念、委屈、痛苦 、哀傷,全都哭出來吧。
明月夜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夢終有醒來的時候,眼前已經沒有了你的模樣,這心裡的痛,何止是肝腸寸斷吶!我算是知道了,這個世上,假如還有能讓我如此痛苦悲傷和思念的地方,那就一定是每一次想到你,想到你孤零零的墳地,想到千里之外的那座小山崗吧。
讀罷此詞,良久不能心靜。不是讀者心不靜,而是詞的餘韻未消、餘味未斷。
這首詞是東坡先生在密州知州的任上寫的,距離他的家鄉遠隔千里,非常不滿意朝廷對自己的這次外遷。在這種如同遭受流放一般的感受裡,在唸及亡妻,確實是怎一個“痛”字了得。東坡先生能把這種感情寫的猶如親臨,實在不愧是一代文宗大豪。
回覆列表
這首江城子是蘇軾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全詞如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十九歲時與時年十六歲的王弗結為夫妻。當時由於是父母包辦,蘇軾還曾以為會不合心意,還偷偷地去看過王弗,當時蘇軾已經名滿家鄉。王弗不僅容貌俏麗,而且才情並茂。二人結婚以後,伉儷情深,恩愛有加。王弗相夫教子、持家有方,還能在事業、學問方面與蘇軾探討。蘇軾博學善辯,見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滔滔不絕如綿綿江水,毫無防人之心,王弗時常提醒蘇軾。後來蘇軾屢遭小人算計,也與性格有關。
二人夫妻感情雖好,然王弗二十七歲就因病而亡。王弗著實放心不下蘇軾臨死之時又將妹妹王閏之嫁與蘇軾,代自己照料他。
這首詞寫於蘇軾被貶密州之時,一日夢見亡妻,作了這首詞,成為以詞悼亡第一人。
詞上闋寫思念之情,想到愛妻,芳年早逝,感慨萬千,十年了,雖然不去刻意想念但是又怎麼能忘記呢?可是遠隔千里,難得回去祭拜。想到自己已經鬢如霜染,就是見了,恐怕也不敢相認了吧。感情真摯,令人讀之淚流。
下闋寫夢境,彷彿又看見愛妻在窗前正在梳妝,還是舊模樣。分別後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無法說起啊,還是不說了吧只有
淚千行。以後日子恐怕常常會夢見你,夢見你所在的那片長滿松樹的山崗。
蘇軾把對亡妻的思念、不捨與感情都寫在了這首詞裡了,千百年後讓人讀來依然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