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蔣9686667863
-
2 # 瓷都公安
西夏,是党項人李元昊在公元1038年建立的王朝。
党項族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於西羌族的一支,大概發源於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一帶。到了漢朝時,羌族大量內遷到河隴及關中一帶,逐漸形成了著名的“党項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為強盛。另外一種說法,拓跋氏是鮮卑族的後裔,李元昊就自稱是鮮卑後代。
不管怎麼樣,反正強盛時的西夏佔領了河套地區和現在的蒙古、新疆部分地區,使得當時蒙古各遊牧部落備受欺凌。那時的蒙古還處在最原始的部落社會,連弱小的女真族都不如。
等到蒙古的鐵騎可以縱橫天下,幾乎無敵手的時候,偏偏在攻打西夏的國都興慶府(今銀川市)遇到了麻煩,遇到了他們的頑強抵抗。成吉思汗先後發起了六次猛烈進攻,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結果都無功而返。公元1226年,蒙古鐵騎再次發動了進攻,這一次更為慘烈,就連成吉思汗本人都被一箭射死。
一直到了第二年,西夏的城樓上才豎起蒙古的大旗,西夏皇族乃至党項全族盡數被滅,西夏亡。
對於這樣一個對手,蒙古人心中有著揮之不去的仇恨和難以忘卻的慘痛記憶,給他們修史,怎麼可能?就讓他們成為一個歷史的背影,見鬼去吧。
此為其一,再來看其二。那就是西夏自己不修史,所存的史料極為有限。
西夏王朝的文化建設有一個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隻看眼前,多次休整莫高窟,是為弘揚佛教文化,造就西夏文字,是為翻譯儒家文化等,從來沒有為前朝修史的計劃。有人說西夏沒有前朝的歷史,其實不然。
比如,唐朝時,中央政府多在党項族聚集地設立“羈縻州”進行管理,有功的党項部落酋長會被任命為刺史或是其他官職。後來黃巢起義,唐王要求全國勤王。党項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後被封為夏國公,賜姓李,有領地,有兵權。按照封建體制來看,這就是一個具備社稷功能的小國家。
再比如,五代十國時期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權等等。這些歷史都應該由西夏王朝來修撰,以傳承党項人的歷史文化。但是李元昊沒有,或許他根本就沒想到這點。
當時西夏設有兩個文學機構,一是蕃字院,二是漢字院。可這兩個機構也不注重記錄當時的歷史,主要職責就是把儒家的文化用他們自己的文字給翻譯出來。《宋史·夏國傳》是這樣記載的:“元昊自制蕃書,命野利仁榮演繹之,成十二卷,字型方整,類八分書,書頗繁複,教國人記事用蕃書。”
如果您讀過蒙古人所修的“夏國傳”,就會發現,不管是啥都是“模糊”的。所選的資料,多是宋朝遺留下來的和他們的來往文書、時人筆記,然後再去猜測時間、事件的經過而成的,更多是想當然。不過對於西夏的滅亡倒是記得很詳細,因為這是他們一手導致的。
至於後來的明朝,是漢家正統,眼裡只有大宋王朝,他們連蒙元都懶得記錄,開口閉口就是“韃子”如何如何,又豈會想到為區區200年的西夏去修史?滿清就更不用說,主修的是《明史》,所以西夏王朝只能永遠成為歷史中的一道模糊背影了。
-
3 # 談古論金
這個問題最主要的核心是正統問題,西夏曆史資料和文獻的缺乏並非主要原因。
就在金朝亡國的當年,蒙古太宗六年(1234)九月十五日,在東平府幾位金朝遺民的一次聚會當中,有關宋遼金對峙時代正統歸屬的爭議這一個相當敏感的問題就出現了:
“金有中原百餘年,將來國史何如?”或曰:“金於《宋史》中,亦猶劉、石、苻、姚一載記爾。”在座的燕山人修端對此頗不以為然,遂針對這種觀點闡明瞭他的三史正統論:
遼自唐末保有北方,又非篡奪,復承晉統,加之世數、名位遠兼五季,與前宋相次,而終當為《北史》。宋太祖受周禪,平江南,收西蜀,白溝迤南,悉臣於宋,傳至靖康,當為《宋史》。金太祖破遼克宋,帝有中原百餘年,當為《北史》。自建炎之後,中國非宋所有,宜為《南宋史》。自元世祖忽必烈時期開始,元朝政府就屢次動議修撰宋遼金三史,但都因為正朔義例之爭而不得不擱置。其間的主要分歧仍舊是自金朝亡國之時起就已產生的兩種對立觀點:究竟應當獨尊宋為正統呢?還是應當將宋與遼金視為南北朝呢?甚至連當時的科舉考試都涉及到了這個問題,元朝的某一次鄉試策問提到:
趙宋立國三百餘年,遼金二氏與之終始。……廷議將並纂三氏之書,為不刊之典。左氏、史遷之體裁何所法?凡例正朔之予奪何以辨?諸君子其悉著於篇,用備採擇。可見這是元朝政府和士人都非常關心的一個重要話題。
後來元代著名學者、詩人虞集提出了一個迴避這一敏感爭議話題的設想:
間與同列議三史之不得成,蓋互以分合論正統,莫克有定。今當三家各為書,各盡其言而核實之,使其事不廢可也,乃若議論則以俟來者。對虞集這一宋遼金三史各自成書的辦法,大家頗以為然,所以後來史館中的這一決策,並非脫脫空穴來風的發明,而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和基礎。
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脫脫最終採納了這種意見。《庚申外史》捲上雲:
先是諸儒議論三國正統,久不決。至是脫脫獨斷曰:“三國各與正統,各系其年號。”議者遂息。脫脫的這個“獨斷”,當時一錘定音,但爭議也很大,後來不同意見更層出不窮,但是,正如前述,這並非脫脫首創,而之前的這一觀點也不是和稀泥,因為早在唐朝時期,就透過同時修《北史》《南史》,同時承認了北朝和南朝均具有正統地位,這也是有先例的。
西夏建國後採取靈活多變的外交政策,合縱連橫,也不妨稱臣服軟,所以西夏先後接受遼、宋、金的封號,無論是西平王、夏國公還是別的稱號,西夏皇帝在理論上算是遼、宋、金的臣下,所以西夏並沒有正統的地位,不在上述疑問之中,西夏從體例上也以夏國傳等出現在元代官修正史之中,而沒有單獨為西夏修史。
-
4 # 我是神仙君
因為西夏規模小,影響力差,除了兩宋周邊各個勢力都可以吊打,而且最重要的是成吉思汗死於西夏征服戰爭,因此記仇的脫脫不給西夏正統地位,後代的明清按照歷史慣例,延續了脫脫的看法。
-
5 # 靜夜史
這個問題不夠嚴謹。
蒙古人不是沒有編纂《西夏史》,而是沒有單獨的《西夏史》。事實上,蒙古人編寫的《西夏史》附在《遼史》、《金史》和《宋史》之後,是為《夏本紀》。
那麼,為什麼沒有給西夏單獨修史呢?“靜Yes”認為有以下原因:
1、蒙古在西夏磕了一臉血
西夏雖小,可不要貪杯喲!
如果成吉思汗知道這句話,應該不會著急把西夏一口吃下去。
為了消滅西夏,數十萬蒙古大軍先後發動6次戰役,均沒有達到徹底將西夏從地圖上抹去的既定目標。
而西夏之所以能夠滅亡,竟是因為一場天災。1226年,西夏境內發生大地震,山河崩裂,日月無光。一時間西夏饑民遍地,餓殍遍野。這時的蒙古軍隊才趁機發起了對西夏的滅國之戰。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場天災,西夏真的可以熬死成吉思汗。
所以,這個讓成吉思汗無可奈何以及讓蒙古人臉面無光的西夏,必定會被蒙古人所痛恨。
再加上野史上傳得沸沸揚揚的成吉思汗被西夏末代王妃害死的事情,更讓蒙古和西夏尖銳對立。
所以,成吉思汗去世後,蒙古人秘不發喪,對西夏君臣進行了屠殺,對西夏党項人展開了瘋狂的報復,對西夏文明進行了徹底的毀壞。
當西夏被徹底抹去痕跡,蒙古人給西夏故地起了一個詩意的名字,叫做“寧夏”。
所以,一個被蒙古人毀掉的文明,再讓它去修史,簡直就是打蒙古人的臉。
2、西夏規格太低,沒資格被修史
兩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在這個區域內,遼宋金體量相當,難分高下,所以元朝修史官脫脫經過論證,將遼金宋作為三個獨立的王朝,統統算作中國的正統王朝。
而西夏,對不起,太小了。
西夏的體量,和遼金宋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他的體量和西南的大理差不多。既然西夏可以被修史,那麼大理也應該被修史,西州回鶻和黑汗也應該被修史,你想累死元朝修史官嗎?
再者,西夏除了夏景宗李元昊短暫稱帝后,剩下的時間,西夏最高統治者叫做“國主”,並向宋遼金稱臣,這完全就是一個附屬國的地位,元朝有必要給它修史嗎?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西夏太小了,地位太低了,所以才會被忽視,被忽略。
明朝民間倒是有人給西夏修過國史,但是官方不予承認,所以白搭。於是,今天的《二十四史》中沒有《西夏史》的身影!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
6 # 猴格大人
元朝人為什麼不給西夏修專門史?有人認為是因為元人不認識西夏文,還有人認為鐵木真死於夏人之手,這等深仇大恨怎麼會給他們修史呢?絕不能修,亡其國必亡其史嘛!這些揣測在蠻大人看來簡直不足為之辯。
元人為何不給夏國修史,這個問題從乾嘉以來,一直被學者們猜測,卻並沒有結論。他們給遼、宋、金三國都修了專門史,唯獨撇開西夏,看上去好像明顯對西夏有歧視和偏見。但認真想想,始終偏居一隅的西夏真的有必要修專門史麼?他夠資格麼?他能和遼夏金相提並論麼?沒有。無他,誰讓你認人家為宗主國呢?誰讓你接受人家冊封你為國主呢?你自己都把你定位到藩屬的位置上,憑什麼苛求後人給你一個藩屬國修專門史,如果是個傳承百年的藩屬國都修專門史,我們都不止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了,藩屬國按照修史慣例,給一個外國列傳足矣。
在蒙古對夏戰爭中,所向披靡的蒙古人遭到史無前例的頑強抵抗,也受到了慘痛的代價,因此蒙古人對西夏人的仇視情緒也特別重,對西夏人下手也就特別狠,所到之處屠這個字眼是經常看到的,在慘烈的屠殺劫掠之下,文化必然也會殃及池魚遭受不可挽回的摧毀,一些典籍均毀於戰火。
俄國探險隊在黑水城發現那麼多西夏文獻,竟然沒有實錄、國史之類史籍,歷史著作私人記史也極其少見,俄華人因此疑惑:是西夏人對歷史不感興趣?還是他們只收藏佛教典籍呢?從番漢合時掌中珠等文獻所記載的西夏官職看,根本不見起居注、起居郎、時政記、著作郎、實錄院等等修史的官職。
從這些可以推測夏人沒有修史的習慣,不重視修史,官府不重視,連民間也沒有人修史,可見這是他們的習慣,甚至影響到後裔,入元后的夏遺民餘闕、斡玉倫徒等,可都是大文人吧,還參與遼宋金的三史編修,他們都沒有想起為自己的民族留下一部史書?
可見夏人真的不主張修史,沒有修史的習慣,以至於元人修夏國列傳時,竟沒有夏國史料引用。
綜上可知,為什麼沒有專門的西夏史,第一因為夏華人沒有修史的習慣,元人沒有可引用的史料。第二,西夏亡國時,西夏文化遭受摧殘,文獻典籍都毀於一旦。第三,西夏作為割據一隅的藩屬國的確沒有資格有專門史。所以,才沒有專門的西夏史存在。
-
7 # 大弟909
西方人懂得尊重人,知道人的價值與尊嚴,以此為信念,雖然互為敵人,生死相搏而信念不改。拿破倫兵敗德國二戰國破家亡,而拿破崙與德國將領倍受戰勝國國家與其人民的尊敬敬仰讚揚。而成吉思汗滅西夏遇到頑強抵抗,前所未有屢攻不下,成吉思汗至死也未能拿下西夏,但死前囑咐後人滅亡西夏後再滅亡金與南宋的戰略規劃。元為金遼宋寫史是仿照漢族文化傳統,而西夏誓死不屈不撓與成吉思汗奮戰到底則不受漢族文化傳統所肯定,否定了西夏誓死不屈不撓抵抗,就是徹底滅亡也要奮戰到底的精神,當然己經接受漢族文化的蒙古人忽必烈不可能為西夏寫史讚揚肯定敬仰西夏人。
回覆列表
謝邀。這問題有點難,為此,特查了一下史籍。元代確修了前朝宋,金,遼的史,但還是有區別的。糾正一下,元代不是沒修西夏史,是修了的。但不把西夏作為中國的一個朝代,而是作為外國修史的,與高麗,交趾等同納入外國史。貶低之意明顯。我個人認為:是西夏讓元的老祖宗成吉思汗受傷而死,記恨西夏,故意把他們列入聲教不至的外邦蠻夷的。再說元怎麼修《宋史》,《金史》及《遼史》的。元對以上三者還是有區別的。元修遼史,未按太史公司馬遷創立的體制,即帝王史為"本紀",諸侯史為"世家",餘者為"列傳"。他們把遼代視為中華的一個朝代替其修史,但降半級,為遼帝王修史冠為"紀"。還算不錯的。但他們把金代奉為中華正朔,是與宋代並列的朝代,比照南北朝的北魏。蓋因元先代金,再代宋,自身又出身異族卻承華夏正朔之故。說白了,都是現實的政治考量。他們要讓中華大地各族,尤其是漢族知道:他們也同歷史上的北魏,北周,隋,唐,宋一樣,是真命天子。朱明代元,也承認了元為正朔,正兒八經地修了《元史》。由此就可理解,我們不能把滿清視為外族了,否則,麻煩大了。大到什麼程度,能耐心讀完拙文的,肯定想象得出,在此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