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蔡強宜賓一成都專業拼車

    那是因為一般人都有這樣的天性:相對於“發現和宣揚別人的優點”來說,人們往往更樂於“揭發和宣揚別人的短處”。因為這樣就似乎能夠使自己顯得比別人更加“崇高”,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 2 # DIGITALFUTURE

    這裡的好事、壞事,均應指異於常態的事,既指發生在一個家庭,也指發生在一個團體等。

    雖然是異於常態的事,但一般來說,好事會多於壞事,好事更近於常態,不太引人注意,而壞事更超越常態,哪怕是稍微壞一點的事,人人也都不願發生,更具有刺激性。

    從被傳播一方來說,如果有好事希望人家知道,知道得再多也覺不夠,而壞事不希望人家知道,知道一點,就非常在意了,是一種反差心理。在生活中,可以發現一種現象,如果有了好事,榮耀的事,當事者轉彎抹角都想讓人知道,有了壞事,就要努力加以掩飾。所謂家醜不可外揚是也。

    從傳播一方來說,幸災樂禍,刺探隱私、尋求刺激等,都可以成為傳播的心理需求。

    從傳播學的角度說,好事大多構不上發生了什麼事的級別,而壞事則易達到這一級別,舉個簡單的例子。農村年年都有人建房,能建房是好事,雖然也是發生的事,但年年都有,大家不會在意,構不上傳播的級別,了不起知道有那麼回事就行了。但一旦房塌死人了,馬上就傳播開了。

    或者說,相對於房塌死人的事來說,安居和為安居進行的建房是常態,而房塌死人是非常態,所以就夠得上傳播學意義上的發生了什麼的級別了。

    早期的傳播學上有一句經典名言,叫“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狗咬人常有,人咬狗幾乎沒有,一旦發生,當然就是新聞了,說的應該也是這個意思。

  • 3 # 手機使用者55708439871

    人和其他動物的區別在於人有很強的觀察,接受,和傳播恩維。也就是俗稱獵奇,傳奇、喜妒心理。好事不出門人們認為是正常現象,不足為奇,也就沒了那份獵奇,傳奇和朋友分亨奇趣的興趣了。醜事就不一樣了,醜事方認為這是不光彩的事,儘量把知訊量縮小到最低最小。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醜事方越想掩蓋是實真相,人們就越覺奇怪,於是獵奇心作崇,隨著事情的真相瞭解越多。獵奇的心理得到滿足或者說獵奇的收穫。於是由獵奇變成了傳奇(即和朋友非議,嘲笑他人的失敗或過失)由於每個人不同程度地存在這種獵奇和傳奇心態,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千里之外諧知矣!個見

  • 4 # 何俊怡1

    好吧既然沒人回答我和題主來說段相聲吧~單口的~

    首先我不是心理學家,其次題主我們來給觀眾演示一下。從現在開始你是三姑,我叫六婆,我們是農村倆傻老孃們兒。今天農活幹完了恰巧碰到(住在隔壁嘛每天都恰好碰到)我們沒事來嘮嗑:

    三姑啊,聽說李家的兒子又考一百分了,真了不起啊!是啊六婆,聽說他們家夫妻關係還很好呢!兩口子對孩子的教育抓得很緊,兒子又聰明!對呀三姑,他隔壁老趙家閨女雖然學習成績為比不上,但人長的漂亮又勤快…

    有沒有可能這樣聊天啊!

    我們重來一遍。

    三姑啊,聽說李家兒子又考了一百分了。哎呀六婆,又是他們家老孃們跟你得瑟的吧,你說她一天到晚在外面打麻將,還跟村口那小王眉來眼去的,從沒看到她管過孩子,她還好意思…人啊,同人不同命,你看隔壁趙家那閨女,錢花進去老多,就是成績差,用我們家小孫子說悶悶墊底,沒辦法,笨呀,她爹媽就不聰明,要不是運氣好,廠子大了,怎麼就那麼有錢…

    這就是人性。

    當然這關係到傳統社會資訊不發達的情況下,什麼樣的資訊更容易流通的問題。但我今天不想聊,我就是來說相聲的,雖然不好笑。

  • 5 # 趙聰的冥思錄

    這個現象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

    一、好事是當事人主動紕漏的,而壞事一般是由當事人身邊的人傳出來的

    這一點很好理解,大多數情況下做了好事的人,不會藏著掖著,當事人出於炫耀,或者出於證明自己的良好品行的目的會主動跟大家紕漏。這種情況下,事情是當事人主動說出的,小道訊息和謠言也沒有生長的空間。

    另一種情況,當事人做了壞事,會不會主動告訴大家他做了一件壞事。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捂住壞事情,不讓它敗露才是最優的策略。但是,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一個人做了壞事這個秘密,一旦被他身邊的人知道了,就會像病毒一樣的傳播。因為這是人的本性,當我們知道內幕的時候,我們傾向於把這個內幕分享給別人。這樣就會產生一種優越感:我是比你早知道這個事情的人,我比你懂得更多,我訊息靈通。

    人天生會編故事,訊息由一個人傳遞給下一個人的過程中,必然會被加上一些個人想象,以突出事情的嚴重性和離奇感,以利於傳播。久而久之,用不了多長時間,整個訊息就會傳的滿城風雨。

    二、人類共同的道德底線,不容許擊穿

    人類整體是在向一個更文明的程度進步。文明進步的標誌在於不斷拓展道德上限和不斷提高道德底線。

    當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的時候,這個人是在拓展道德上限,它值得大眾稱讚。但是,這件事畢竟是好事,它在推動人類的進步,那麼這件事就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它與主流價值觀是同向的,因而不會受到很多人的關注。

    但是,一個人做了一件壞事,觸碰到了道德的底線,大家就會很在意。因為這件事可能危害到每個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或者是嚴重的挑戰了大眾道德底線。比如,我們會很關心恐怖主義,這種事危害到每個人的生命安全。我們會很關心王寶強事件,因為這件事嚴重挑戰了我們的道德底線。我們關注事件,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譴責馬蓉,就是在形成一種道德壓力,來威懾那些有相同想法的人。

    以上。

  • 6 # 飛雪觀歷史

    這句話的意思是:“好的事情傳播的慢,壞的事情傳的又快又廣”。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好事不出門這句話有兩點:

    第一、好事可以從國家層面說,國家有一項新政策,這個政策有利於百姓生活福祉或者是撥款,而這個政策是一件好事,往往傳到地方需要層層管理,層層傳達,每一個級別單位都需要把政策吃透,這樣就延緩了事情的傳播速度。

    第二、好事可以從個人或者單位層面上解釋,例如某人買了彩票中了大獎,家裡人都會封閉訊息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而這件事屬於隱蔽性比較高的行為,基本傳播的不會太快。又或者某人在最困難的時候,別人借給了他錢,幫助他度過難關,被幫助的人認為這件事理所應當,沒有什麼好炫耀的。

    重點談談壞事傳千里這件事,有以下兩點:

    第一、壞事有一種一反常態的心理,還有尋求刺激的心理,窺探隱私心理,還有一種獲得心理刺激反常心理。例如清潔工清洗高樓外牆,很多人認為這是正常的事情,如果工人不小心摔了下來,死了!那麼這件事情馬上就會傳播出去了,因為很多人認為這件事不同尋常。

    第二、壞事有一種裂變的傳播原理,例如,在公路上兩車刮碰是件很正常的交通事故,然而幾輛車碰撞在一起,同時有很多人受傷,甚至還有幾個人當場死亡,當人們看到這場車禍,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總是想和不同的人分享,以達到心裡滿足感和刺激感,而被傳播的人又有強烈的好奇心,等他滿足好奇心之後,他又會把這個資訊傳遞給下一個人。

    @一飛沖天之雲飛雪但凡人們認為常態化的事物,關心度都是一顆平常心對待,認為這件事很正常,也就沒有必要講給別人聽了,一但發生的事情超出了常態化,人們就要透過各種途徑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播開來,這種好奇心自古有之,當代社會更是過猶不及。

  • 7 # 飄1962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全人類的通病,最起碼,這是中國人的通病。一是具有興災樂禍的心理,你做了善事,他會說誰做誰得;倘你遇上乞丐而不施,他就會嚼舌頭半趟街,說你為富不仁等等。二是好奇窺視獵奇心作祟,也可以說是人的陰暗心裡。魯迅先生在《而已集》“小雜感”一篇裡說:“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如果說這是中國人之劣根性,亦不為過,就像小報、某些自媒體一樣,一聽說馬蓉出軌了,立馬連篇累牘跟風報道,吊絲們也不吵吵什麼“正能量”了。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是老祖宗的話。倘若我們這些庸人沒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事就會少很多。不過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誰都想吸粉成為達人,估計好事也能出門,壞事傳千里萬里也都稀鬆平常了。我現在恨的是自己遇不上什麼“好事”或“壞事”,否則,我的粉絲也不致於才200多人……

    老祖宗又說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候,好事也變壞事,壞事也變好事,就像一把雙刃劍,正面是好事,背面是壞事,可是劍一翻過去呢?就如許可馨,她罵國辱民,對她來說現在已是壞事,可是對我們吃瓜群眾來說這是好事啊,我們能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在某個環節出問題了……

  • 8 # 低頭吻沵唇142524563

    從我不多的的經歷來看,“好事不出門,孬事傳千里”和大部分人的“見不得別人好”、“看熱鬧”的心理有很大關係。

    在單位、農村等人多口雜的地方,這種現象表現得尤為明顯,很多人把知道別人的囧事,當成是自己訊息靈通的體現,把別人的囧事當成一種談資,所以對“好事不出門,孬事傳千里”這種現象,只要細心點,隨處都可以出現。

    針對這種現象,無力改變,就只能適應,俗話說:存在即合理。誰沒有那麼一點孬事,我們對此只能報以一笑而過,不悲不忿,坐看雲捲雲舒。

  • 9 # 快樂人生166747061

    謝謝邀請!“好事不出門,孬事傳千里“,確實如此。俗語說得好;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落井下石的人多,扶持相幫的人少。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密切關係。有些人專門背後竄聯搞是非,小題大作的誹謗他人聲譽。這些不為奇!本來就沒什麼大問題,傳話者千姿百態,說得天花地墜。好象牛拉屎一樣,東拉一堆,西拉一堆,結果臭整片難矣。這種稱為市井小人,在社會成不了大氣候,做不了大事情的。一等人談智慧,二等人講事情,三等人說是非也。君子人前慎之於言,小人面前私之為利。所以說,是非日日有,不聽自然無。人言可謂亦!謝謝!

  • 10 # 使用者老三逢

    謝請,

    好事不出門,孬事傳千里,這是民間流傳的一句古言,說明了在人生大千世界裡的的自然現象。

    因為老人家常拿這兩句古言來提示告戒下一代的孩子,從小教養要學好人品,杜絕偷,騙,說謊的行為,一但幹錯了事,身邊的和鄰里的人會傳出去的,外界人傳人是很快的一種現象,這很自然的邏輯。

    所以說,要注重未成年的人品教養是關心下一代的人生關健。

    好事不出門這句話,說的也很實際,很有道理的邏輯,因為,人都有一個自身安全的一個防範心理,比如有個能掙錢的好機會,但不知有沒有把握,於是就保密起來了,待到成功了,才敢向親朋友說說,未成功之前是不會向外界的人士告明的,這一心理狀態,也是符合每個正常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本身的榮譽,誠實的一個良好品行,謂之好事不出門的道理。

    分析到此畄步,讓更多的友友,共同談討人生大智慧,共同學習創造文明。

  • 11 # 老蛇正宗

    當事人還矇在鼓裡,而背後卻已經是別人,餐後睡前的談資了。這種現象,在以前七、八十年代,鄉下的農村較為普遍。據傳,我老家農村(改革開放前,生產隊記工分,分糧吃的時期),有這麼個人,喜歡晚上坐在不易被發現的地方,觀察“夜景”:看到男一號XX進入女一號XX家,待到天快亮了才離開。男二號XX咋天出去二、三個小時,揹回來一筐紅薯,肯定是偷生產隊的啦……如此種種,盡在他的撐握之中。

    有的時候,他酒多了,話多了,會將所見的第一手材料,透露給他的好友女XXX,這時候女XXX如獲珍寶,馬上交頭接耳傳達出去,雖然僅對十來人說:“……叔,這話我僅對你說,你千萬別傳給別人”。可不到一傍晚,整個村都知道了,而且個個都是“千萬別對人說”。

    這就是好事不出門,孬事傳千里呢,早年沒有電視機,人們不愛管閒事的話,叫他們到哪去找樂子呀!這孬事傳來傳去,倒是樂事一樁!

  • 12 # 陳哥影音

    這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勞動人民在積年累月的人際交流中得出的結論。它說的是當你在某件事上做得好了或者是有啥成績了,不容易在朋友圈裡或是村裡傳開,不容易成為人們在茶餘飯後議論的話題。反之,如果你把啥事給辦歪了,或者把話給說歪了,倒很容易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並且傳的很遠。這句話也從側面反應出了人們對這種現象的不滿。

    我們這有一個故事,姑娘出嫁孃家去了很多人,開席喝酒的時候8個人圍坐一席,其中孃家4個婆家4個。孃家人算是客人,婆家人算是陪客避免不了要勸客人多喝點。有一個客人本身愛喝酒,平時在家自己還喝呢,這時他就不喝了。其實他並不是真的不喝,他在等陪客的人勸說他,陪客的人勸了一次他不喝,後來又勸一次他還是說不喝,第三次陪客說;‘今天是新娘新郎的大好日子咱們齊喝一杯,祝新娘新郎白頭偕老’,他還是說;‘我不會喝酒’。作罷酒席回家的路上他說了一句‘今天沒喝到酒,板過火了’,引起大家鬨笑。在一段時間裡這句話成了人們開口必說的話題,一說就是‘某某喝酒,板過火了’,在我們當地是家喻戶曉,老幼皆知。見說後來這句話都出口到了日本。那是日本的一個訪問團來到石家莊,當時有我們這的一個人,翻譯給了日本人。

    你有了好事,辦了漂亮的事或者說了兩句漂亮話,人們就不再提起來了,或是敷衍的說上一句‘不錯,應該那樣’算是了事。

  • 13 # 楊思引

    我認為與一些人的不良品性,思想態度有關,就等著看別人的笑話,唯恐天下不亂,巴望著別人整出點事,拿來當話頭。別人好,又眼紅,隻字不提。別人不好,見人就講。所以就變成了,好事不出門,孬事傳萬里。

  • 14 # 池中游

    不請自來:人言可謂,常言常說好事不出門,孬事行萬里,自古以來都有它的淵源。

    你瞧某家人在哪兒偷東西,某家在哪兒騙錢進班房嘍!看著別人不對,訴著別人的錯到處傳,一傳十…,到處傳遍,現又是網路發展迅速年代,就像新聞(醜事)傳遍整個微信群,雖不敢當面訴講,見你像瘟神。有點將不真傳謠是真,使真實變換虛假,某家人是瘋子,他(她)咋地咋…有鹽有味,這傳言害人,傳言中若真實,還有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嗎?何必不想,假如是自己家人呢?你還會如此囂張氣焰的傳頌著別人歌謠嗎?

    好事不出門:有明擺(明顯丶擺著事實)被人見著或當事人享受著不顧生命來救起自己孩或財產損失時,時間漫長,誰還會清楚記得那一瞬間消失生命情景。有人丟掉貴重物品,別人重回東西時,記得是誰拾嗎?誰還會在閒時去向傳揚醜聞那樣積極。

    祖輩們流下這些口頭饞是有它內在道理,沒有不透風的強,紙能包住火嗎?歲月流逝,道理都懂,可這好事不出門(很少人知,傳頌少或不想傳揚讓更多人知道),孬事就是閒聊中,聚會中最愛聽的閒言碎語與話題怎會不傳萬里呢

  • 15 # 喀秋莎61589681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我們每個人關注別人親朋好友同學,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弄不好全地球人都會知曉,而別人可能也會關注著你,這就是互相關注。有的人可能被關注度頻率會很高。為什麼說好事不出門,孬事傳千里?這個民間諺語在中國已流傳很廣。因為一個人做一件好事,是做為人的底線,做人要厚道,人們視為正常舉手之勞,大家都這麼做所以不會誇的。逢人邊說的人,才會被人恥笑自己也覺得難為情了,所以好事不出門。孬事傳千里,是指一個人做了出格丟人的事,不管你有意無意,違反做人的例如過去男女偷情,私奔,強姦偷盜等會被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一直傳到很遠地方,也芝麻大的事,經過傳播放大到西瓜大。這也許是你做了十件好事沒人知曉不出名,如果做了一件錯事壞事可能會身敗名裂,這也是中國的另一個比喻人人吐口唾沫也能把你淹沒。另一層意思,多做好事,莫做壞事。好事不出門,孬事傳千里。此話通俗,寓意深刻。

  • 16 # 周志強22

    人們的獵奇心使然,個人不太認同人性本惡一說。壞事之所以是壞事,是因為我們不希望他發生,更不希望發生在自己身上,由此,對壞事本身帶有一點擔心,害怕。但是,一旦發生在別人身上,我們就會莫可名狀的發自本能的關注,以此來告誡自我,幹萬要小心,因為在意,所以深刻,於是與人交往時傳播速度就快。

    我們很多人都有切身體會,因為懼怕死亡,便對虛擬的鬼神也有所畏懼,正因這樣,反而使得膽小的人更喜歡看驚悚影片,即便後面嚇得要死。

    新聞媒體講噱頭,以此來吸引讀者,其中大部分均是我們所謂的壞事,否則便無受眾群體或群體數量偏少。

    而好事,基本不具備以上特性。

    上述只是相對論點而非絕對,舉例說,假使現實中真發生外星人入侵地球,被人類超能英雄擊敗。我想這事一定傳播很快,但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前半句為壞,後半句為好。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7 # 追夢樂享人生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出自《增廣賢文·上集》

    解釋: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又快又廣。

    引發熱議的社會輿論中,負面新聞佔了大多數,某明星出軌、某官員賄賂、某名人吸毒被捕……

    那麼,為什麼“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呢?心理學上有以下四種解釋:

    1、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獲取心理平衡。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生活中遭受的坎坷與不順,使得我們深陷沮喪、焦慮。而傳播壞事可以讓我們在與他人比較中寬慰自身,恢復心理平衡。

    透過說他人壞話來貶低他人、抬高自身,以此證明其他人不如自己;藉助談論別處的負面事件來襯托自己的生活,似乎自己過得還不算太糟糕……由此,我們便能獲得某種心理優越感。

    2、傳播壞事成為負面情緒的宣洩口。

    生活的重負讓我們累積了眾多負面情緒,卻有時迫於外界場合難以宣洩。而傳播壞事,則為我們淤積已久的負面情緒提供了一處宣洩口。在傳播流言時,我們會將自己生活中的消極情緒帶入,對他人形象的詆譭破壞、對社會負面事件的圍攻謾罵,都能讓我們藉此宣洩心中淤積的壞情緒,換得一時的快感。這些都有報復社會,報復個人的變態心理。

    3、傳播壞事讓人更容易融入圈子。

    流言八卦是人們有共同感興趣的談資,讓人更容易融入某一圈子,促進社交關係。

    這種人更可怕,拿別人的缺點當成自己的墊腳石,甚至添油加醋,無中生有,無線擴大一些事。

    4、對窺探私密事件的渴求。

    壞事通常更“勁爆”,是此前不為人知的、當事人極力想要隱瞞的秘密,而人們通常對窺探私密事件有種隱秘的渴求。醜聞的揭發,將曾經被藏在地下的秘密公佈於光天化日之下,滿足了獵奇者對秘聞的窺探欲。

    這種人儼然一副說好聽的“包打聽”,難聽的“多家子”,“少不了”的醜惡嘴角,恨全天下不亂。管理學有種現象叫“黑箱現象”,就是滿足了某些人的偷窺心理。

  • 18 # 閃光的墨跡

    因為好事是高興,說也可以,不說呢就自已高興,而不壞事;孬事是對心裡上的不平靜,是氣憤的願言,是一種心上的壓力感,無法平衡,含著報怨的心態,所以就留下了好事不出門,孬事傳萬里的格言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選擇合適的鐳射切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