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物旅遊
-
2 # 出差的若水
你好,當時因為是夏天旺季時候去的,所以體驗感不是很好,最大的感受是:
1.熱,廈門的夏天也是熱爆了,沒有帶防護裝備,回來後面板黑了2個度
2.鬧,人實在太多啦,乘船去鼓浪嶼,都是人擠人的,小島上到處都是人,妥妥的看人頭
3.鮮,指的是海鮮
-
3 # 春雷後的閃電
參觀了鋼琴博物館,看到多世代的代表作鋼琴,心裡是震撼的,當走過小巷古建築,聽到傳出各種音樂的音符,遠看大海,島上的蔥蔥綠樹美景…最大的感受一這是一個奇妙的音樂島。
-
4 # 水瓶座小怡子
鼓浪嶼永遠都是人擠人,真的非常多人。因為人在福州,去廈門出差,或者帶朋友去鼓浪嶼的次數非常多,包括帶自己父母,妹妹去,可能這幾年數下來,去了不下10次吧,印象最深就是人從眾……
鼓浪嶼是座小島,前身是座漁民生活的村落,經過改造升級後,是非常閒適的一處所在,用世外桃源也不為過,但是名聲在外,就會帶來大量遊客,原本的閒適變得喧鬧,所以氣質發生了改變。所以從前年開始,鼓浪嶼上島有了限額一說。個人覺得這樣更能帶來遊玩的體驗感。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旅行,最好是在島上住一晚,感受夜風中的大海,聽聽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閒散的逛逛文藝小資的書店,喝一杯奶茶或者咖啡,慢生活才是鼓浪嶼的本質。最好是住老別墅這樣的酒店,設計風格非常復古和舒適,地理位置也非常不錯,出門去日光巖也不遠,早上睡個懶覺起來,看到陽光灑滿屋頂,看到臥在屋頂上的貓咪
-
5 # 伊輝997
來廈10幾年,去鼓浪嶼的次數不會超過5次,最近一次去應該也有10年了。除了第一次剛到廈門時,慕名主動而去,其餘的都是各種原因而登島。說實話,首次登島也沒有什麼太驚豔的感受,除了商業氣息濃厚和人從眾,至於什麼歷史人文,鋼琴之島的種種,可能是我太過淺薄,實在沒有感受,雖時隔多年。完全沒有再次登島遊覽的慾望。它對我實在沒有什麼吸引力,反而我去仙嶽山、土地公廟的次數要多得多得多。
-
6 # 憤怒小鳥397
如果一日遊就是人山人海、商業氣息太濃。如果能住一晚,晚上人少了,在島上酒吧聽聽音樂,散散步吹吹風,看看海對面的燈火闌珊也挺好。但是住兩天就足夠,時間長了真沒意思。
-
7 # 龍井茶葉虎跑水
碼頭上船人多,上船後只有站在視窗,來晚了,還擠不到視窗,也就看不到海景。
廈門的扶桑花隨處都能看到,尤以環島路旁多,鼓浪嶼也有些;還有那個風凰木還是樹?那種花也好看,火紅火紅的,晴光中分外醒目,鼓浪嶼上的鳳凰木配襯海景,礁石,挺漂亮的!
上鼓浪嶼前,都吃過飯了,所以在鼓浪嶼轉一圈,就是走馬觀花看一下,導遊給每人發一付耳麥,通訊聯絡用的機子,一是聽他講解,二是擔心走失,便於聯絡,但真的用處不大,都是跟團走著,完了交回,單另收費。日光巖,由於不在遊項之列,因此不能遊覽,只有在沙灘那兒,用長焦機遠拍。鼓浪嶼的商業門面也是沿街招呼,生意看似亦行。
上面有些歷史建築,大抵也就百餘年的,中西合璧,年輕人拍照的較多,有小清新之感,
轉到後來,下雨了,開始不大,後來漸漸大了起來,多虧帶著摺疊傘可以遮雨,可雨愈下愈大,在大雨到暴雨之間,第一次在沿海市遇到傾盆大雨了,遊人紛紛跑向碼頭,趕快乘船離嶼,沒帶傘的人,無論什麼身份的人,被雨澆的渾身溼透了,六月份天氣,哈哈,只當洗澡了!人多還是排隊,擠到剪票口附近棚子裡,才暫時免受雨澆,擠不到的人,就蹭前後麵人打傘的光,雨太大了,傘上流下的雨水,澆到老頭兒胖肚子短袖衫上,他也沒辦法,澆透也是白受。
趁著交夾的風雨,跑進船倉,……一會兒就靠岸了,出了碼頭,雨停了。又開始在另一處碼頭等船,晚上有“鷺江夜遊”的活動。
-
8 # 亮點liangpoint
鼓浪嶼真是個迷人的小島,是外地朋友廈門旅遊首選的地方,島上有人流無車馬,漫步其中偶爾有鋼琴聲悠揚入耳,是名副其實的琴島。
有人會說鼓浪嶼島上就是人從眾,到處都是人頭,那我要告訴你,是你走錯地方了。只要避開人流量很大的主幹道,往旁邊的分岔小道走,就會發現那些安靜而美好的小街小巷。小小的島嶼不用擔心迷路,不經意的拐角說不定就有驚喜。
鼓浪嶼能夠成為熱門景點必定有它的理由。到了晚上,白天的遊客離島,那才是鼓浪嶼最迷人的時候。島上遍佈的酒店和民宿很多,各種價格等級都有,並不是都很貴,選一家看著順眼的住下,鼓浪嶼島不大隨便走走,夜晚的安靜很容易讓你聽到鋼琴聲。清早大批遊客還沒上島的時候,海邊散步再好不過,再安靜的海灘還能拍出專享的美照。
鼓浪嶼的輪渡船票一般是緊張的,最好提前網上購票。當場購買的話通常要排隊等很長時間,建議你提前網上購票。
-
9 # 廈門的頭頭
對於遊客只是意義上的網紅點,拍照留存 說明你來過的地方,沒有特色。但對於本地人來說 偶爾的鼓浪嶼遊玩 是情懷。
-
10 # 農民工大方哥
鼓浪嶼是個迷人的小島,也是全國最熱門的5A級景點,今年上了熱榜第一名,鼓浪嶼,這個名字是非常的響亮,名字也非常的吸引人,島上的風景更吸引人
節假日人是最多的,特別是國慶節上去的人是最多的,一天都十幾萬,是鼓浪嶼這個名字吸引了你們 ,還是島上的風景吸引了你們?
在廈門鼓浪嶼旅遊的感受,在島上逛了一圈,才感覺到那裡的風景是最優美的,是非常吸引人的,拿著照相機隨便一拍都是一張最完美的照片
建築展示著鼓浪嶼的歷史和故事,又是構成鼓浪嶼美的一部分,他們散發著神秘的味道和生活的氣息,上面的宅子,你見它的頂,精美的雕刻,當年擁有它的人的繁榮,上面有古老的建築物
鼓浪嶼的景點,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國際科技藝術館,海天堂構,海底世界,鄭成功像,來到廈門都要去登日光巖,可見日光巖的老大氣派
-
11 # 廈門所見所聞
首先想要說的是,題目有錯別字,是"廈門"不是“夏門”。
廈門鼓浪嶼
在廈門,我也會去鼓浪嶼旅行畢業後就來到廈門,一直很喜歡廈門這座城市,我每天上班都會經過鷺江道,也會望一望幾百米遠外隔江的鼓浪嶼。這些年去鼓浪嶼的次數不多,但是每次去鼓浪嶼都是帶著遊玩的心態去的。
多年前,第一次去鼓浪嶼,跟著朋友瞎逛,對於鼓浪嶼瞭解不深,也沒太大的概念。後來畢業後再來鼓浪嶼,就已經是把自己當成半個廈門人,經常給來廈門遊玩的朋友或者同學帶路,當導遊。
廈門鼓浪嶼一角落
在有時候,也會一個人上島閒逛,去找素材,一邊當旅遊,一邊收集素材運營自媒體。當年和一個同學,繞著不足2平方公里的鼓浪嶼四周走了一圈,花了2個小時,再後來,和兩個小學同學特意到鼓浪嶼溜達,把我們自己當成遊客,到處走到處看。
廈門鼓浪嶼
廈門鼓浪嶼,很文藝浪漫的一座小島從大山長大,在鼓浪嶼,我可以看到無敵海景,甚是喜歡,能感受到浪漫的味道,鼓浪嶼擁有300多座風貌建築,都是接近百年曆史,中西結合,很有韻味,保留了鼓浪嶼的文化氣息,感受到了文藝。
2021年,作為廈門本地資訊作者,我將花一點多次,去更詳細接觸、瞭解鼓浪嶼的點點滴滴,接下來會帶大家更深入這座不普通的小島。
-
12 # 力夫2
我一年都要去鼓浪嶼3-4次,解開鼓浪嶼的方式,讓自己迷失於鼓浪嶼的街巷子裡,不問東西,不經意的邂逅一座座讀過的老別墅,在老別墅的院子喝一壺茶或者咖啡,讓時間靜止下來。
鼓浪嶼是一種毫無目的性的信步,需要和這裡貓一樣的閒情和好奇,
-
13 # 非凡私旅
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種鼓浪嶼
有人說,廈門,就像是一座風姿綽約的“海上花園”。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再加上四季如春的氣候、僑鄉風情、閩臺習俗、海濱美食、異國建築……
如果再避開暑假和假節日,這樣的廈門簡直太誘人了。
文藝範兒!
若說中國最文藝的城市,廈門一定榜上有名。
這裡是文藝青年的必打卡地,連空氣中都瀰漫著文藝氣息。
鼓浪嶼慵懶而迷人。
石板路,老巷子,色彩鮮豔的歐式洋房,秀麗怡人的環鼓海岸風景線,還有那些精緻纖巧的小店……
那一瞬間,真不知自己是在何時,何處。
迷路,原本是件很讓人討厭的事情。
可在鼓浪嶼上,連迷路都很美好。
轉角處偶遇慵懶的小貓,牆沿上開著從院子裡探出來的三角梅,老人們三三兩兩地坐在路邊裡聊天納涼……
真想就這樣迷失在鼓浪嶼的巷子裡,讓時光從身邊悄悄流淌。
-
14 # 奢華樸實
鼓浪嶼之前和女兒一起去過一次,因為是跟團沒有住在島上,玩的也很倉促2017年又一次來鼓浪嶼是自由行住在島上,感覺很不錯哦,早晨起來看日出晚上看日落然後漫步在鼓浪嶼的海邊坐在露天的酒吧街上好一個心情呀,按照地圖慢慢的走下來3天走遍了每個大街小巷。
-
15 # 窮塗末路
廈門鼓浪嶼充滿了文化和文藝氣息,氣息裡有著濃濃的復古風格,夜的鼓浪嶼彰顯著熱烈的人間煙火,在這人間煙火的薰陶下,整個鼓浪嶼上文化和文藝氣息與生活氣息交融在一起,讓人感覺到一種心情的境界。鼓浪嶼的建築,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據說過去的鼓浪嶼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聚集著富豪貴族的"大世界",當你參觀完菽莊花園後,你就不會懷疑所謂的"大世界"人生了。鼓浪嶼的建築充滿了歐美東南亞的風格,這便是鼓浪嶼給予旅行人的一種特別的感受。
廈門鼓浪嶼給我最大的感受,除了文化文藝建築風格,還有就是,汽車、腳踏車、摩托車基本都看不到,好牛掰的那種感覺。感慨自己的生活被被車水馬龍的俗世佔滿,被高樓大廈所壓抑,鼓浪嶼讓我感受到了靜謐安詳。 夜遊鼓浪嶼隔著淺灣,看著海對面廈門的霓虹閃爍,彷彿自己置身世外桃源。
登上鼓浪嶼莫名的就會在腦海中浮現出《鼓浪嶼之波》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嶼遙對著臺灣島,臺灣是我家鄉登上日光巖眺望,只見雲海蒼蒼。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母親生我在臺灣島,基隆港把我滋養。我緊緊偎依著老水手,聽他講海龍王。那迷人的故事吸引我,他娓娓的話語記心上,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
-
16 # 天上的小胖熊
淡季11月去的,住雙子座康萊德,島上住紅館,非常好!清晨沒有遊客的曰光巖,又靜又美,就是吃的,不對胃口,太淡,量太少,扁食和魚丸,好吃!但面線,花生湯還有沙茶麵不好吃!
-
17 # 清風徐來20201112
鼓浪嶼是廈門的一張名片,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鼓浪嶼是國家五A級景區,到了廈門必去鼓浪嶼。我對鼓浪嶼的最大感受,就是遍佈全島的各色建築。
1840年以後,殖民統治者選中鼓浪嶼這塊風水寶地,依山而建的離宮別館,有美國領事館、英國領事館、日本領事館、匯豐銀行公館、天主教堂等異國風情建築。還有外華人設計或仿西式建築的海天堂構、楊家園、八卦樓、番婆樓、觀海別墅、怡園等建築。這些風格各異、各具特色的建築,依山傍海,錯落有致地掩隱於高大樹林之中,堪稱“萬國建築博物館”。
到了鼓浪嶼,上了全島最高處——日光巖,可遠眺浩淼海面那邊的金門島,彷彿《鼓浪嶼之波》迴響在耳畔。
鼓浪嶼是浪漫之島,這裡靜謐而浪漫,是情侶喃喃細語,談情說愛的地方。
遊覽鼓浪嶼,不能急,要在海風椰韻中,徜徉於林間小徑,慢慢行,慢慢賞、慢慢品,這樣才能感受到鼓浪嶼的真諦和魅力所在。
-
18 # 南洋北語
說來慚愧,去鼓浪嶼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今日的鼓浪嶼可能與昔日的鼓浪嶼己不可同日而語。但當年的鼓浪嶼給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記得剛從輪渡上岸,便被眼前這美麗的小島所驚詫。從未見過這麼清新潔淨的地方。新鋪的整齊乾淨的島路環繞著蔥翠的山盤旋。山不太高,卻花團錦簇,草青樹密,鬱郁蒼蒼。山下只有一排賣旅遊品的攤位,但幾乎無人光顧。而我們這一行人是早上登島的第一批遊客,所以人不多。大家三三兩兩好不自在。島上空氣清新,夾著特有的草木和海水混合的氣味,沁人心脾。我們很訝異於島上競無一個島民,也不見任何車輛。導遊說,這是因為島上有規定,任何人都不能駕車上島。當年,即使鄧小平老人來了也照樣遵守島規,下車步行上島。島上的山隱蔽在茂密的草樹間,爛漫的山花從山縫的泥土中鑽出來,與周邊一叢叢茂密的碧草點綴著上山的道路。沒覺得走多久,就到了頂峰的日光巖。攀上日光巖才讓人感受到了天的寥闊高遠和海的深邃無涯。站在日光巖,放眼四周是一望無際的藍色的大海。天水相連,雄偉壯闊。遠處點點滴滴的黑點是正在徐徐緩行的漁船。而人們爭相遙尋的遠處的小島據說是還在臺灣控制下的大擔,二擔。海上霧氣濛濛,其實也只能看到一個輪廓。金門,馬祖根本不知在何方。站在這海島最高階不由想起曹操的詩句“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聽著遠處悠悠傳來的《鼓浪嶼之波》,望著海那邊離散多年的島嶼不禁生出些許帳然,心中不免祝福著祖國的強大,祈禱著國家的早日統一。由此,又想起了曾經為國家統一做出貢獻的鄭成功。而他的紀念公園恰恰就在山這邊。沿著曲折,寧靜,遊人罕至的山間小路,走過山邊那一幢幢建築風格各異的年代久遠的洋房,彷彿穿梭在歷史的時光隧道。當你在萬花叢中眼前一亮時,會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花草樹木盛開的大花園。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銅像正屹立在那裡眺望遠方。此刻,你會感到十分震撼,也會感慨萬千。你會感到美麗的鼓浪嶼給你的心靈做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淨化。
-
19 # 叮叮楊柳
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物價又比較高,人擠人,很多時候又被擠得觀賞不到美景,比較失望。只能去一次,不會再去的景點。
回覆列表
廈門,在這場旅行歸來時,留給給我的印象這是一座極其複雜而又充滿不可調和的矛盾的城市。一方面,是誕生於大自然的最真實的那種恬淡、平和與寧靜,另一方面又被商業化氣息充斥著的滿滿的喧囂、熱鬧和吵雜。
在鼓浪嶼島上住上一晚,早點起來爬山到日光巖去看日出,日光灑滿整個海面,或者早些起來出門,流連於各個小巷,看各種風格的建築,看低飛的燕子,看含笑低垂的三角梅在風中搖曳生姿,感受迎面吹拂而來的帶著鹹味的風,看著上了年紀的老人在路邊談笑,一切都是那樣的恬淡而悠閒,是那樣地祥和而寧靜,這樣的狀態讓人感動,甚至感動到想哭。
這不正是尋常的日子裡我們所欠缺的並且用心留意過的畫面嗎?凡俗之間的生活都太過於忙碌和匆忙乘坐前往“鼓浪嶼”的小船,用自己的畫筆還有鏡頭去慢慢的記錄下這一段漫長而又深刻的記憶。是否會下一個轉角的地方又會遇到什麼樣的驚喜呢?也帶著心中的憧憬登上了這座貓的島嶼。鼓浪嶼這個地方的道路上是一塊又一塊的石板鋪成的,街道也不是很寬,兩邊的間距大概也只有六米左右,但是一路走過來卻絲毫沒有感覺到路中的擁擠,穿過了一條又一條交錯的小巷,如果沒有出現特殊情況的話,應該是迷路了。
不過心中覺得也是無所謂了,今天的時間就是用來迷失的,為了可以找到更美的景色,記錄下自己心中的那片地方,所以繼續沿著道路出發了。鼓浪嶼原來是清靜的小島,小島上的民風淳樸,呈現的是慢生活和小清新的生活方式,吸引著不少的中外遊客前往,在這裡融歷史人文自然景觀於一體,成為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慢慢的走在小道上,旁邊兒盡是熙熙攘攘的遊客和人群,走進一個小小的窄巷子,人群少了很多。裡面可以看到有在窗外曬衣服的人家,這裡也不像是一個清新的小島,更像是一處原生態的生活空間,少了幾分小編我所向往的浪漫,又多了一絲生活的氣息,如此的接地氣,怎麼可以讓小編我不愛上這個平易近人的熟悉感呢!
到了晚上,你很難想象,早上所見到的那一個印象深刻的島嶼變得如此得熱鬧而喧譁,擠滿了人,擠滿了各種聲音。各種叫賣聲,各種音樂聲,各種高呼聲,各種說話的人,各種移動的小吃,各種燻人耳鼻的油煙和令人作嘔的味道,各種顏色的垃圾和足跡,完全是另一幅景象。我甚至不敢去相信這就是之前我深深喜愛上的那個風景曼妙的地方,眨眼間完全換了一副尊容,假如把這個城市比喻做人,“靜若處子,動若脫兔”這個成語或許都不足以形容,就像一個極其優雅恬靜的撐著紙油傘一般的淡淡的女子,轉眼間變成一個放浪形骸狂傲不羈的濃妝豔抹的蕩婦一樣,這種角色的變換是如此地鮮明以至於讓我的視覺上有一種強烈的衝擊。
或許這兩個風貌的形象也都只是這個城市複雜而矛盾的兩個賣點罷了,人們過度執著於其中的一個面貌,而忽視了原本這兩者之間是相互依存又不可協調的一個整體,這裡的靜和鬧,都是構成這個城市的框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