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濟州運河印象
-
2 # 我是雅惜媽媽
對於剛學會走路的小寶寶來說,摔倒似乎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被石子絆倒,走路自己被自己絆倒、被玩具絆倒...總之就是有各種各樣的摔倒方式。即使媽媽們再注意,也還是會有一些無法注意到的時刻,那麼怎麼處理摔倒後的寶寶,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
很多媽媽要問,寶寶摔倒後,我該扶呢,還是不扶?(在寶寶沒有受到傷害的前提下)這時,你的態度就會影響寶寶將來的性格。
1. 態度緊張,趕緊去扶
“寶寶沒事吧?摔得痛不痛!”這個時候,媽媽的緊張情緒會影響到寶寶,可能本來寶寶摔得並不痛,但是你緊張的態度會讓寶寶覺得“媽媽這麼緊張,我是不是摔得很嚴重?”於是,就開始了不停歇的嚎哭。
對寶寶性格的影響:
要知道,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受傷是在所難免的,只要沒有傷害到寶寶安全,家長其實沒必要這麼緊張,家長緊張責備的情緒會使寶寶心裡畏縮,以後做什麼都小心翼翼,影響寶寶受傷時的自我保護能力。
2. 假裝責怪物品
有些家長,寶寶摔倒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寶寶不哭哦,我們打它”,這樣子的行為就會讓寶寶覺得,我摔倒全都是因為其他原因,本來是我不應該摔倒的。
對寶寶性格的影響:
會使寶寶遇到阻礙自己的事情時就會覺得是別人的原因,大發脾氣,不會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一味地只會指責別人。
3. 不管摔成什麼樣都不扶
“自己起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受到挫折就要自己爬起來”這也是一部分家長的態度。這樣的家長肯定是為了讓孩子更獨立勇敢,但是,如果孩子已經請求了你的幫助,就要去幫一把啊。就得家長不僅自己不扶,也不讓別人去扶,必須讓孩子自己站起來,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他們都不會幫我”
對寶寶性格的影響:
這樣寶寶會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遇到事情後第一想法不是去請求父母幫助,而是自己解決或是請求別人幫助。長期的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會使寶寶形成冷漠、封閉在自己世界的性格。
那麼,寶寶摔倒了,你的正確做法應該是什麼?
1.拒絕過度緊張
可以關心的問一句,“寶寶還好嗎?”,溫和輕快的語氣,讓孩子覺得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摔跤並不可怕,媽媽也並不會因此生氣而責怪你。摔跤之後不主動去幫助,但在孩子求助時去幫助,這就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2. 保持淡定
家長首先要保持冷靜的心情,這樣寶寶才會受到感染,認為這是媽媽可以解決的問題,也就會隨之平靜下來。
3. 適時教導
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媽媽要告訴孩子,剛剛是怎麼摔倒的啊,可以幽默的模仿一下,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是什麼原因摔倒的,以後就會注意。
-
3 # e風萌寶
相信有寶寶的家長們都有這種體會,寶寶走路摔倒之後第一反應就是很緊張的去扶寶寶起來,看看有沒有摔傷之類的。
無意中我在《教育心理學》一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很多時候孩子摔倒了會哭,不見得是因為疼痛,更多是因為看到了家長過度緊張的反應,被這種焦慮的情緒感染,所以需要釋放情緒。”
我覺得寫得非常的好,不管事實是不是這樣,但大人的行為是影響寶寶的必定因素。
寶寶摔倒之後,由於大人的緊張和過度的關愛情緒,會是寶寶認為摔倒這樣一件事情是很重要的,摔倒了粑粑麻麻好像很害怕很擔心一樣?我剛才是不是經歷一件特別不好的事情呢?感覺好可怕…然後就開始哭起來。
如果寶寶摔倒之後,只要不是太大的問題,父母應該要淡定一點。本來摔倒只要不嚴重的話,本來就是一件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粑粑麻麻也要讓寶寶在心理知道,摔倒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那下一刻寶寶可能不會先想到哭,而是先想到我得先爬起來,畢竟躺在地上好不舒服。
照顧寶寶,並不是事無鉅細的呵護。在寶寶旁邊默默的關注寶寶的狀態,避免寶寶發生危險就行了,讓寶寶自己體驗新世界帶來的種種“神奇”也是很有必要的。
寶寶摔倒,大人在寶寶面前不要驚慌,也不要第一時間就衝過去抱起來,可以稍微暗中觀察一波嘛,也不要去假裝或者真的指責寶寶,雖然寶寶可能聽不懂,但是透過表情和口吻,寶寶不難發現是不好的東西,大人負面的情緒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不適,所以很多時候寶寶哭是必然的。
孩子的積極、樂觀、果斷和勇敢都是在很小的時候慢慢形成的。作為寶馬寶馬一定要正確的引導自己的寶寶。
-
4 # 夏依稀
孩子走路摔倒該不該扶
帶過小孩的都知道帶小孩有多辛苦,要擔心這個要擔心那個,身心俱疲。剛剛出生時,看他/她太小,都不敢抱他/她,生怕把他/她弄得哪裡不舒服了。會翻身了,你又開始擔心一不注意他/她會翻到床底下去。會坐了,怕坐太久對他/她的腰不好,這不敢那不好的。長牙齒了,開始流口水,你又擔心他/她哪不舒服了……晚上睡覺怕他/她著涼,怕他/她吐奶,怕他/她墜床,一個晚上都睡不好覺。
帶一個小孩真的太不容易了,這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媽媽們為了寶寶真的是費盡了心思,而爸爸呢?
我們切入正題,寶寶摔倒了要不要扶起來
首先要分一下情況,寶寶是已經會走路了還是剛學會走路,還是隻是在向你撒嬌。剛學會走路的寶寶,走路還不是太穩,他/她摔倒了你可以把他/她扶起來,,摔得厲害了疼的話他/她會哭,安慰一下他/她,輕輕的摔一跤,牽著他/她的手,慢慢的讓他/她跟著你手臂的力量起來,鼓勵一下他/她。
會走路的寶寶呢,你可以直接鼓勵他/她自己站起來,一般會走路了很穩了可以自己站起來的。如果他/她不願意自己站起來,那可以分為兩種原因,一種就是在向你撒嬌,對付這種呢,可以把他扶起來,滿足一下他/她的小要求,還有一種就是他/她覺得自己不能自己站起來,沒有信心,這個時候你要鼓勵他,給他/她信心,然後教他/她怎麼樣自己站起來。
其實不管怎麼樣,自己站起來也好,扶起來也好,只要他/她樂意就好啦,孩子需要你的時候就是這幾年,等他大了也不會這樣像你撒著嬌讓你扶起來的。你扶她只是一時的,你不在他/她身邊他/她照樣會自己一個人慢慢的爬起來的,不用擔心他/她會養成什麼依賴性,要鍛鍊他/她的獨立性。
你在,他/她才會撒嬌,你不在,你會發現他/她比你想象中更厲害。珍惜他依賴你的這段時光吧,也許會很辛苦,到以後你會發現,這恰恰是你作為父母,最幸福的時刻。
-
5 # LaLa隨語
寶寶走路摔倒後該不該扶?“不扶”,怎麼摔倒的就怎麼讓他自己爬起來。
寶寶剛學會走路的技能後,因為還小,走不穩,會經常不小心摔倒。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是“嚇”得立刻“跑”過去,一把抱起孩子,本來沒什麼感覺的孩子被家長這種突然的動作和表情嚇到了: 哇哇的就哭起來了。
另一種也是一臉的“驚嚇”立刻“飛奔”過去,抱起寶寶就哄: 乖,不哭,摔哪呢,摔疼了吧,媽媽(奶奶)幫你打它,讓它把你拌摔倒了,啪啪做勢打那個讓孩子摔倒的“它”。
不管哪種行為,我認為都不可取。
在孩子學會走路的新“技能”後,總會因為各種原因不小心摔倒,作為家長真的是“防不勝防”啊!
面對孩子一般的摔倒(走路時),家長無需理會,也不要太緊張,讓孩子自己爬起來,這能煅煉他的獨立性。
依賴性強的孩子摔倒後會哭鬧要求家長幫忙扶他起來,這也不要理會,應該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教他學會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早日擺脫依賴的習慣。
如果孩子不小心從高處摔下來(床上、沙發、椅子上),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及時的檢查孩子有無摔傷、摔腫,事後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有無嘔吐現象,只要發現與平時不一樣,應該及時送醫問診。
我小兒子剛學會走路時,也是會經常摔倒,我一般都裝做沒看到,他見我沒發現他摔倒,就自己爬起來了。
現在2歲半了,前段時間跟我後面走路把膝蓋摔破皮了也沒哭,只是追上來跟我說:媽媽,摔出血了。
未來是屬於孩子的,路也是要靠他們自己走的,家長要從小培訓孩子的獨立性、獨立思考能力、獨立克服困難能力…………,讓他們走出自己的路!
-
6 # 兒童故事集
經歷了頭幾個月精細養娃之後,我發現我後來養娃,真是越來越佛性了。
寶寶剛學走路的時候,基本上走幾步就摔一次,走幾步就摔一次,我早就看淡了摔跤這個問題。寶寶摔倒了,哇哇哭,我淡定的拿著手機,瞄了一眼,說,自己爬起來,寶寶真是棒棒噠。寶寶哭幾聲發現我不理他,自己也就爬起來,又去玩了。
其實寶寶有時候摔倒了, 他自己還沒怎麼樣呢,達人要是大呼小叫的撲過去扶他,他反而覺得受了莫大的委屈,才會大哭。要是大人很淡定,絕大部分孩子,摔倒自己爬起來,都是很容易可以做到的。
我家寶大概是十九個月的時候吧,我帶他去朋友家玩。我們出去玩的時候,寶寶自己開心的在小路上(當然,小路上是沒有任何車的)跑來跑去,突然摔了一跤,朋友緊張的過去要扶,我趕緊拉住,對寶寶說,沒事,自己爬起來。寶寶就自己爬起來,我又說,拍拍自己膝蓋上的土,自己用手拍了拍,就又跑開了。朋友都震驚了,說你就這麼帶孩子的,你家娃摔倒也不哭,真皮實。後來回家,我發現寶寶的膝蓋摔得都蹭破了一點點皮,因為當時天很暖和,寶寶穿的還是短褲,不過真的是一點沒哭。晚上我又誇了寶寶的表現,也不知道寶寶是不是還記得摔跤的事情。
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一定要拉緊寶寶的手,寶寶有時候跑起來,也不懂得看車,有車的時候特別危險。
除此之外,寶寶摔跤其實沒多大關係的,有時候是家長太緊張了而已。
當然了,寶寶摔跤了,是第一時間,最好家長彆著急去扶他,鼓勵他自己站起來。如果寶寶摔跤了,自己爬不起來,或哭的很厲害,家長要過去看看的,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自己站起來,也許孩子摔受傷了也不一定呢!
-
7 # YOUWAG
孩子摔倒,再也不敢輕易扶,扶不起?
前兩天下班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個熊孩子,爺爺在後面慢悠悠走著,他在前面歡呼雀躍,小孩5歲左右,非常活潑,任憑爺爺如何喊叫,全然不顧!
於是故事就發生了……
前面是一段下坡路,小孩子因為跑太快,一時剎不住腳,“撲通”一聲,摔倒在我面前,把我也嚇了一跳,作為一位新時代優秀青年,我的大腦沒做任何思考。
或許是好久沒做好事,那感覺就像“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叫給警察叔叔手裡邊”一樣,自豪感,喜悅感油然而生,原來一個男人的快樂,有時來得如此簡單!
可惜的是,當年脖子上耷拉著紅通通發皺紅領巾的少先隊員,在大馬路上再也撿不到一分錢了,因為馬雲爸爸讓整個杭州無錢可撿。而那個小學生,現在也長成叔叔啦!
做好事,總會讓人怡然自得,心曠神怡,很感謝當年早期的啟蒙教育,讓我成為一個可以從細微之處發現快樂的人。不管社會如何變化,自我的尺度和準則永遠在那:
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然而7年前發生的一件事,至今歷歷在目,讓我對做好事的想法產生過動搖:
大概在高一的時候,我正昂首闊步在校園散步,前面一團紅通通的東西,躍入眼簾,我想那一定不是紅領巾。潛意識告訴我,那將會是個不得了的物件兒。
於是我一個箭步衝上去,走到近處才發現,原來是一堆紅色的紙,材質很硬,上面還有一個慈眉善目的老爺爺,他在衝我微笑,彷彿在說:“小夥子,快把你毛爺爺扶起來!”
當時現場人來人往,而且那個路段正是學校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不知為何,只有我發現了,可能聖賢書讀多了,他們走路只顧昂首挺胸,唯獨我“不恥下問”。
既然有緣,那毛爺爺你就跟我走吧。在我將那團紅色物質揣進兜裡之後,一個叫道德的傢伙立馬對我進行審判,它說:“這可是人家一個月的生活費啊,說不定還是個女生?”
那時候我們學校是封閉式教育,彈盡糧絕,每個月只能回家一次。一想到一個弱小的女生由於丟掉生活費,而在角落抽泣的場景時,我就心有不忍。
而且我做人的條條框框早就定死了,二話沒說,就跑到政教處,將錢交給了工作人員。他在接到錢的剎那,先是愣住,然後說了一句:“怎麼那麼多錢?”
我當時被做好事的標籤禁錮著,沒去想事態會如何發展。後來回想起來,才覺得自己真的很傻,茫茫校園,有1W多人,錢上面又沒有印記,長得都一樣。
那之後也從來沒聽過校園的失物招領廣播……
後來上班後,在上海呆過一段時間,地鐵站裡,大家對一張1元的紙幣視若無睹,踢來踢去,卻因誤把新年外灘高樓撒下的紅色傳單當人民幣,而發生踩踏事故。
自家的小孩跌倒了,父母或爺爺奶奶總會第一時間衝上去扶,表面上是做了一件好事,但結果的導向卻不盡人意,如同我上面所做的好事一樣,結局是不可控的。
因為我們的思維會固化,會被生活同化,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亦然,許多家長明知道早期教育對孩子有巨大好處,但就是遲遲不展開行動,在自己的圍城裡打轉。
小孩摔倒之後,扶與不扶,會產生不同的蝴蝶效應,有許多做法可能會超出我們常規的認知。在我們國家,就我親眼所見,熊孩子跌倒會發生以下場景:
1 小孩在摔倒後,大哭大鬧,家長在把孩子扶起後,僅安慰是不夠的。還要責問地板,對地板說:“都怪你,都怪你,讓我們家寶貝摔跟頭兒,打死你,打死你。”
這樣的行為很常見了,我幼兒園時,不知見過多少個與地板置氣的家長,換作現在,能拍多少個抖音段子了。
2 小孩在摔倒後,不哭也不鬧,一般路人是扶不起來的,非要家長親自扶,家長親自扶也不行,非要親親抱抱舉高高,小孩兒才肯罷休。
這樣的行為,就是小孩調皮的心理了,家長要根據情況,再決定要不要扶。給大家講一個明星孩子摔倒的例子。
張柏芝:兒子從哪摔倒,再從哪來一次!
張柏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照顧孩子,就是要給孩子愛和安全感,但有時候自己會很冷靜,比如在對待孩子摔倒這件事上。”
“lucas走路摔倒了,我一定不會去扶他起來,鼓勵他像男子漢那樣自己爬起來。”張柏芝會對孩子說:“兒子不要哭,你一哭媽媽就聽不清你說什麼了,告訴媽媽,為什麼會摔倒?”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她會帶著兒子原路再走一遍,並且告訴兒子,這次沒有摔倒,是因為認真走了,下次只要認真走路,就不會摔倒。
“我這樣做,是為了兒子再遇到不順的事情時,不會從別處找原因,而是從自身找,並且學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
其實教育孩子,要糅合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你一定要相信,你所做的任何事,說的任何話,都會以成長印記的形式,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
小優並不是鼓勵家長不去扶摔倒的孩子,只是一定要把握一個分寸,這時候,恰恰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
而且,在孩子摔倒後,如果第一時間就跑過去扶,還有可能發生意外事件。有過一點醫療常識的人都知道,一定要先檢查孩子是否傷到了?嚴重不嚴重?
對情況有個基本瞭解,再過去扶,否則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家長在扶孩子起來這件事上,要學會自己把握,寓教於行永遠是教育的最好方式,你們學到了嗎?
每天一個精彩育兒故事
內容來自公優巨星
·END·
優巨星
優巨星是一個讓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的平臺
一起加入優巨星成長大家庭吧,更多免費教育資源,育兒經驗,育兒小故事,敬請期待!
-
8 # 媽咪蜜語
先確認環境安全,再坦然“束手旁觀”,比如若是孩子在人流如織的商場裡趴在了地上,那爹媽還是麻利地把他抄起來吧,避免發生安全問題。環境確實安全,可以等孩子自己爬起來,很多時候孩子摔倒了會哭,不見得是因為疼痛,更多是因為看到了家長過度緊張的反應,被這種焦慮的情緒感染,所以需要釋放情緒。
我都是在寶寶摔倒時是一副無所謂的表情,她可能就也開始相信,這件事沒什麼大不了的,撲街後爬起來繼續走就好了。而反過來,如果她每次摔倒,我都表現得緊張、焦急又心痛,撲上去把她抱起來,再噓寒問暖一番,那麼稀罕自然會建立一種認知:我剛才一定經歷了一件特別倒黴的事,你看我媽都嚇成這樣了,摔倒原來這麼可怕!我這麼慘,好委屈,好心塞,唔哇……
-
9 # 動媽育兒
寶寶走路摔倒,第一時間不是扶起,而是觀察寶寶的反應。而對寶寶摔倒的問題,家長有常見的兩種錯誤做法:
錯誤一:衝地面發脾氣
很多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們為了安慰寶寶不哭,會一邊打地面、踩地面、一邊罵“誰讓你絆倒我們了,讓你絆倒我們寶寶,打你”
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有情緒負債,覺得自己跌倒完全是地面的錯誤。
錯誤二:衝孩子發脾氣
罵孩子“活該!讓你自己不小心!”
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有負罪感,會每次都覺得“我不小心”
其實,當孩子摔倒的時候,家長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動,也不要說話,就讓他自己站起來。看他實在站不起來,家長再去溫柔的問問他“是不是哪裡痛了,或者哪裡不舒服”
-
10 # 氿申
寶寶開始自己走路了,學習過程中跌倒也比較長態,老人們常說孩子是“跌大”的。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馬上去扶起來?還是要是情況定的,如果摔倒的地方人流或車流大,那必須馬上扶起來,但建議不要多說什麼,比如摔痛了嗎,這地不好,這石頭壞等等我們以為的安慰的話。
如果周圍環境安全(比如在家中)那還是先假裝沒注意到,繼續自己的事同時悄悄觀察一下孩子的情況,一般來說摔痛了會哭,那在過去看看孩子是否摔傷了,如果受傷了要及時處理傷口;如果沒有,可以扶起來,跟孩子說看摔跤是會痛的,下次可要小心了。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自己爬起來了,繼續自己的玩耍根本沒有注意到自己摔倒的事,那就不要提醒孩子了,讓他繼續自己的事,不過還是要觀察一下孩子是否受傷。
一般來說,孩子都是在跌倒爬起來中長大的,孩子知道要靠自己爬起來,摔倒會痛,那他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才會摔倒的更少些。
-
11 # 小魚仔兒的快樂海
如果大人確定寶寶摔的不要緊,就不要去扶。
這樣做的目的好處就是,
一,避免孩子出現依賴心理。成長中以後會嬌滴滴,什麼都等著大人來幫他。二,讓寶寶明白,自己的路自己要小心走。摔倒不可怕,哪兒跌倒哪兒爬起來。哭是沒用的。四,養成堅強不嬌慣的習慣。五,讓寶寶懂得,有些事只能靠自己。每人一定要去幫你。家長要怎麼做呢?
一,有的寶寶摔倒後,第一反應就是哭。保持摔倒的原姿勢,抬頭盯著大人的眼睛哭,等著去抱他。這時大人可以朝著孩子微笑。鼓勵孩子自己起來。起來後再抱抱並大聲表揚,寶寶真勇敢!二,摔倒後沒有動靜的寶寶就可以裝作沒看見。若無其事,寶寶看大人沒反應沒看見,自己也就悄悄起來了。該幹嘛幹嘛。所以寶寶從小也都是會察言觀色的。很聰明。父母們不能小看他們,很小就得和寶寶“鬥智鬥勇”的哦。
-
12 # 元寶爸爸聊育兒
寶寶走路摔倒了,作為家長,要不要上去扶起來,估計這樣的問題確實令很多家長難以抉擇。
有人說,人家國外的家長做的很好,孩子摔倒了絕對不能扶,讓他自己爬起來,以此來培養孩子堅強的、獨立的性格,不能過度依賴父母。我曾經在超市門口看到一對父子,約3歲的孩子不小心絆倒了,趴在地上哭,父親站的遠遠的喊:”自己爬起來,小男孩,摔一下,就哭成這樣,不象個男子漢“,孩子在地上磨嘰了好久,家長就是不過去扶一下,我當時真的冒出這是不是親爹的想法。
其實,對於扶不扶的問題,不能機械的對待,孩子摔倒了,視情況而定,不能像過路人一樣,無視孩子的需要。
我家元寶的情況是這樣的,一般情況下,他摔倒了會自己爬起來,並笑著說:唉喲,摔倒了,但如果孩子摔的很重,哭聲很大,一般就是已經達到孩子疼痛的極限了,我會立即跑上前抱起孩子,安慰他,並幫他吹吹受傷的地方,讓孩子儘快緩解疼痛和給孩子適當的心理安慰。
在扶不扶孩子起來的這個問題上,家長可以遵循以下三點原則。
不要糾結扶還是不扶,而是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摔倒後,心理上會經歷驚嚇、尷尬的過程,這些情緒和心理需要家長及時進行疏導,如果家長不聞不問,孩子會變得沮喪和失望。這時候,家長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自己站起來,即使孩子自己站起來了,也要關心他有沒有摔到哪,現在還疼不疼,然後再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而不是任由孩子哭也不扶,以為是鍛鍊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其實只會增加孩子的挫敗感。
適時的給孩子講方法,讓孩子吸取教訓有一次,我帶元寶下去踩單車,要經過一個減速帶,孩子沒有繞開它,而是斜著騎過去,結果小車車失去了平衡,孩子摔了下來,當時摔的挺重,孩子的一隻腳被壓在單車下面,蹭破了皮,元寶大哭起來,我趕忙跑上前,把單車挪開,把孩子抱在懷裡安慰受到驚嚇的元寶,孩子漸漸不哭了。我把單車扶好,告訴元寶該怎麼正確、保持平穩地過這個減速帶,後來,孩子試了幾次,掌握了方法,以後再沒有出現摔倒的情況。
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聰明的多,該解釋該提醒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能偷懶,也不能生硬的拒絕,雖然你陪不了他一輩子,但你教會他的東西能。
增強孩子的應變和活動能力,讓孩子正確處理“跌倒”我們大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從高處跳下來時,要向前趴,兩手撐地,而不是向後仰,要護住人體的重要部位,我們的孩子確是不懂的,需要我們平時加強訓練。
平時加強孩子平衡木、盪鞦韆、玩攀巖、爬樹等活動,鍛鍊孩子的活動能力,讓他們的骨骼和應變能力得到提升,在跌倒後自然知道怎麼處理,而不是透過哭來尋求父母的幫助了。
結束語:只要不是安全事故,摔跤就不是誰的錯,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父母正確的處理方式,不僅能促進寶寶運動、情緒管理、風險評估等能力發展,也能幫助寶寶養成勇敢、獨立的性格。
回覆列表
案例
一位叫小瑛的媽媽在廚房做飯,孩子浩浩在床上玩拼圖,當浩浩去撿掉在地上的拼圖時,一不小心跌落。小瑛聞聲趕忙到臥室,發現兒子後背有青紫的淤血。因擔心寶寶出事,便立馬抱起寶寶趕往醫院。殊不知,一場厄運降臨在這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醫生表示,本來浩浩因掉床摔傷了的脊柱是可以治好的,但由於其媽媽 立馬抱起寶寶 的舉動,致使寶寶高位截癱,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立馬抱起摔倒寶寶的危害有:
( 1 )破壞細節。不能準確描述摔倒時的情況,就醫時會產生出不必要的檢查,花費更多診費。
( 2 )二次傷害。假如寶寶出現骨折或其他損傷情況,立馬抱起只會加重病情。
( 3 )耽誤病情。有的寶寶摔倒,被無法準確判斷病情的家長用奶或擁抱哄過之後,會停止哭鬧,讓家長誤以為沒事,後繼出現異常情況時再送往醫院,則為時已晚。
大多數的孩子都有因登梯爬高摔傷的經歷。孩子摔倒後,許多家長焦急地抱著孩子摸摸這,摸摸那,擔心會摔壞了腦袋。其實家長只要掌握一些醫學知識,就不必過於驚慌,造成“二次傷害”。
♦ 寶寶摔倒後應該怎麼辦
秘訣就是: 觀察20秒鐘左右 !這20秒可不是讓你單純放任哭鬧哦~是讓你觀察摔倒位置和距離、可能摔傷或骨折的部位、是否有活動性出血(需及時按壓式止血)以及行動障礙等。確認無問題後,才可抱起。
♦ 那麼,孩子突然跌傷,家長要從哪幾個方面注意觀察呢?
首先,要觀察是否在摔傷後幾分鐘或幾小時內出現昏迷,發生意識障礙,如:煩躁不安、尖聲驚叫、陣陣哭鬧等。若有昏迷,應注意觀察昏迷時間的長短、深度,這可反應出腦損傷的程度。
其次,要觀察瞳孔,因為瞳孔的大小和對光反應的變化可反映出大腦的損害程度。如:若兩側瞳孔有對稱性縮小,光反應還存在,往往說明可能有腦蛛網膜下腔出血;若一側瞳孔縮小,則應注意顱底損傷的可能;若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說明有腦疝的可能;若兩側瞳孔大小變化無常,光反應消失,提示有腦幹損傷的可能;若發現兩側瞳孔都散大,且對光反應均消失,說明病情已很嚴重了,要馬上送醫院。
要觀察有無頭痛、噁心、嘔吐以及呼吸是否規則、體溫是否升高、血壓是否正常。
觀察四肢活動是否出現異常,如:四肢強直或抽搐、肌肉震顫、躁動不安等。
觀察步態是否穩定,有無異常,如:不能獨立行走、行走跌跤、肢體癱瘓等。
還要觀察鼻腔、耳道是否有血流出,若有血流出,不可堵塞鼻腔和耳道,不得用力擤鼻和咳嗽,因為這時硬腦膜可能破裂,顱腔與外界相通,使得腦脊液混同血液一起流入耳道和鼻腔,如若堵塞鼻腔、耳道,流出時被汙染的腦脊液就會反流顱內,造成顱內感染。
總之,頭部是腦之所在地,腦是人體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下連脊髓,主宰著人的感覺、運動和思維活動。因此,年輕的父母們對於孩子突然發生的意外,不能忽視,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以便對每種情況採取適當的措施,為早期的診治創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