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瀟灑哥2019
-
2 # 菜巴斤
在古代沒有太先進的種植技術,做到反季的蔬菜水果,主要考驗的是冷藏技術。古代國家有一套採冰、貢冰、藏冰、賜冰的制度, 保證祭祀以及皇宮、王室、高官顯貴等夏天消暑的需用。先秦時即有冬季冰壯之時藏冰於凌室,待仲春之月開冰取用的記載,《周禮》說,“凌人掌冰”,《詩經》 說,“鑿冰沖沖”。按照周禮的編制,管理藏冰的凌人,有下士12人,府2人,史2人,胥8人,徒80人。按照《詩經》的歌詠,那“鑿冰沖沖”的工作,實際 上就是在冬天採掘和儲藏冰塊,為統治者來年的消暑而未雨綢繆。
-
3 # 歷史哈哈哈
1.早在中國漢朝年間,中國古人就首創了古代版的溫室大棚。不但能在室內生火種菜,還能透過溫室裡挖掘火道加熱土壤,管保蔬菜在寒風中茁壯成長。唐朝時更有了冬天用溫泉澆灌蔬菜的新技術。但這一類“溫室大棚”,雖說能種出蔬菜,產量卻十分低,成本更是十分昂貴。產出的蔬菜,基本是貴族專享。
2.而從元朝開始,中國農民有了新型種菜創意:用高粱杆做成“風帳”,把菜地在冬天裡圈起來,菜地上鋪滿馬糞保溫,就可在冬天裡大面積耕種蔬菜。明清時火炕火道技術發展,幾種技術結合起來,就有了更大面積的“火室”,能在北方嚴冬種出各種蔬果。
3.而另一個古代傳統工藝,卻讓平民百姓們能在北方冬天,儘可能嚐到更多的新奇蔬菜:黃化蔬菜技術。
4.黃化蔬菜,即利用植物生長中的“黃化現象”原理,令一些蔬菜避開光合作用,變成發黃的“黃化蔬菜”,以方便四季供應。比起古代“貧民不能辦”的溫室大棚蔬菜來,價格更低的黃化蔬菜,唐宋時就已在北方風靡。最常見的當屬黃豆芽,古時叫做“黃卷”,這種“黃化蔬菜”三國時還是名貴藥材,北宋時就已變成家常菜。以《東京夢華錄》的形容說:汴京城的冬天裡,大街小巷都有小販叫賣黃豆芽。
5.而在中國有著三千年食用歷史的韭菜,一直到唐朝時,依然還是冬季珍品蔬菜,“黃化蔬菜”技術也自然跟進,把韭菜軟化栽培,就成了“黃化”版的“韭黃”,唐宋年間就已普及。蘇東坡名句“青蒿黃韭試春盤”,就是指吃韭黃。以元朝《王禎農書》記載,元朝農民已經懂得在地下室裡,用加熱地溫和遮光的辦法培植韭黃,效果常常“比常時韭易利數倍”。這種傳統栽培工藝,至今還在沿用。
回覆列表
至少在漢唐時期,我國就已有了反季節蔬菜。
據《資治通鑑》載,東漢安帝六年(公元112年)春,正月十一日,皇帝下了一道詔書,曰:“凡供薦新味,多非其節,或鬱養強熟,或穿掘萌芽,味無所至,而夭折生長,豈所以順時育物乎。傳曰:非其時不食。自當奉祠陵廟及給御者,皆須時乃上。 ”意思是說,現在凡是進獻來的新鮮美味,大多數都不符合時令季節。或是在土室中用燻悶的手段使其強行成熟;或是掘地挖土使其提前發芽,還未長成熟就採摘。美味沒有得到,植物卻夭折了,這難道是順應天時、養育萬物之理嗎?《傳》說:“不合時節的東西不吃。 ”從現在起,凡是供奉祖廟陵園和給天子供應的,都應按時令季節進獻。
自此詔書下達後,朝廷一共下令減少23種貢品。詔書中所謂的“鬱養強熟”實際就是在土室之中生火,讓室內溫度達到一定的合適溫度,從而(強行)使所植果蔬生長成熟。這種“強熟”的東西因沒有自然長成的味道好,所以皇帝禁止下面進獻上來。從原理上講,古時運用的這種種植蔬菜法和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溫室栽培技術,其本質是相同的,只是設施有所不同而已。
又據《資治通鑑》卷198載:“庚辰,過易州境,司馬陳元璹使民於地室蓄火種蔬而進之。 ”這則史料說的是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十一月十六日,唐太宗領兵徵高麗,回軍途中經過易州(今河北易縣),易州司馬陳元璹讓人在地下用火燒增溫來種植蔬菜進奉給皇上。十一月份在北方正是寒冬天氣,此時能種出新鮮蔬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確實不容易。據說,這些“反季節蔬菜”的種植方法是這樣的:先置一土室,土室可分兩層,下層為火煻,用以燒火,從而使土室上層有一定的溫度,類似於農家之火炕,土室另一層蓄土種菜。此法也是透過人為創造一定溫度的方式來控制蔬菜的生長。
漢、唐之際,還沒有發明塑膠布,自然無塑膠大棚之說,但那時人們已開始使用現代人的溫室栽培技術原理來種植反季節蔬菜,這充分證明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