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小崔不抑鬱

    我們似乎很少有人能夠回憶起嬰兒期所發生的一些事情,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根本不記得。時至今日,還有許許多多的家長認為嬰兒沒有記憶,所以有些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去長輩或者同輩那裡寄養。或者是忙著操勞工作,出去旅行,不去陪伴孩子。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很多嬰兒在掌握了一個工具的使用方法或者是玩具的玩法之後,ta再看到這些小物件的時候,依然能夠使用這些小物件。嬰兒早年的記憶更多的都存在於ta的潛意識裡,這些早年的經驗也就成為了嬰兒性格組成部分的核心。而精神分析的理論重心也都在早年的經驗對人格的影響上。

    也許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狼孩”的故事,人類的嬰兒被狼群撫養長大,當這些孩子被找到的時候已經沒有辦法適應人類社會的生活了。由此可見,早年的環境對人一生的影響有多大了。

    這也是偉大的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理論架構初期的一些概念,當這些不能夠言說的東西埋藏在我們的無意識世界中的時候,身體就會以很多的症狀呈現出來。

    而直觀的說,嬰兒的早年經驗滿滿的都儲存在無意識世界中。

  • 2 # 貼心媽媽

    嬰兒的記憶遠比成人的記憶要好的多,好多重視早教的爸爸媽媽,不論孩子聽得懂,還是聽不懂。天天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給孩子讀兒歌!講故事!但是,孩子不可能一直規規距距的坐在那紋絲不動,過不了一會兒就去玩兒了。有的家長會在意你為什麼不好好聽我講呀,忽然有一天,咿呀學語的寶寶會在,媽媽說完上去的時候,不經意間蹦出幾個下句的字來。因此嬰兒是有記憶的。

  • 3 # 沫之雨兒

    嬰幼兒也會有一些記憶力,他們可以記住很多的事情,而且這種記憶力方面我們是不可以小覷的,能夠正確的去了解到了這些情況之後,或許你就會慢慢的觀察自己的孩子,這樣對於你更詳細的瞭解,以及其他的方面都會有更多的好處。

    有相關的研究人員,他們之前的時候,對於一些嬰兒的機率進行研究,然後就發現一年大左右的這些嬰兒,他們的整個記憶力大概是三分鐘,有的人甚至會更長,或者甚至有些人達到了幾個星期,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最初的時候,嬰兒能夠在三分鐘之後,就可以把你展示的東西拿出來,基本上這種機率已經達到了70%以上,而在一個星期之後,依然會有50%以上,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知道,嬰幼兒的這些劇裡面,其實在展示活動當中就能夠體現的非常的多。

    而且平時的時候我們還會發現,有一些嬰兒,她們會去模仿大人的動作,還有就是一些嬰兒會記住他們所看到的一些人或者事相關的事情,然後對各種不同的東西進行模仿,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發現,如果最初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來展示了一個他們沒有見過的玩具,那麼在把這個玩具拿走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再給他一個普通的玩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發現,他們的記憶力相對來說是比較長的,所以這一點可以證明,嬰兒還是有一定的記憶力,所以千萬不要忽視。

    很多的時候我們要知道,嬰兒的記憶力比我們想象當中的要長很多,在成功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在照顧寶寶的時候,可以儘量積極的去給寶寶展示一些東西,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只要保證安全的前提之下,可以不斷的去鍛鍊這種那麼接下來就會記憶的時間越來越長,這對嬰兒的成長來說,也會有更多的好,在整個做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真正的去了解到了這些實際的方面,能夠更好的去了解各個方面的事宜。

    從這些方面都可以知道,嬰兒是有一定的記憶力的,但是有太多的人其實忽視掉了這方面的東西,或者在整個認識的過程中,對於嬰兒的記憶力方面,沒有更好的去關注,那麼對於我們來說,其實都非常的不利。正確的去了解到的各個不同的方面,並且知道了他們的記憶力的一些情況,或許你會發現,對於我們來說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嬰兒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注,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的去了解,你會發現這對一個嬰兒的成長來說,有著更重要的作用。

  • 4 # 笨點點

    小嬰兒在出生以後,一般很多的技能,都是慢慢隨著長大,逐漸掌握和學會。比如記憶力,很多家長就不知道,嬰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會有記憶力,會對經歷過的事情,有所記憶。那麼,嬰兒什麼開始有記憶?

    首先,一般嬰兒從出生開始,就慢慢有記憶。剛開始嬰兒可能看到奶瓶就很開心,這個時候,就是因為嬰兒知道奶瓶就是用來吃奶用的,可以看出嬰兒是有記憶的。而在嬰兒兩個月的時候,對於運動和姿勢方面也有記憶,比如將嬰兒橫著抱的時候,可能就是要吃奶,這個時候,嬰兒就會停止哭泣。

    其次,在嬰兒三個月的時候,可能已經開始可以記人,比如看見媽媽的時候,就會很開心。嬰兒一週歲左右的時候,已經可以記住幾天的事情。當嬰兒在三歲以後,基本上可以記起幾周前的事物。

    另外,雖然嬰兒慢慢記憶力逐漸增強,但是很多事物,可能並不能明白什麼意思,因此這個時候,家長要注意,對嬰兒進行引導和說明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5 # 兒科醫生鮑秀蘭

    雖然已有研究者聲稱人類個體的記憶可以發生於胎兒時期,但胎兒期的記憶畢竟是極其有限的,也是被動的,而且只有透過無數次的反覆刺激以後,才可能在胎兒的頭腦中留下記憶的痕跡。因此,個體記憶的發展主要在出生以後。

    嬰兒記憶發展的基本情況是:

    1、出生頭1個月內能認奶瓶,餵奶前看見奶瓶就興奮和激動。

    2、5~6個月以後能認媽媽,見到媽媽時,眼睛發亮,注意集中,有時還會發出笑聲。

    3、1歲左右能認相隔幾天、十幾天、幾十天的事情。對於自己的父母,即使相隔半年或一年也能再認(但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裡一定要經常提到父母才行)。

    4、3歲左右能回憶幾個星期以前的事情。由於嬰兒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有限,理解能力還很低,所以嬰兒的記憶主要以無意記憶為主,但有意記憶已開始處於萌芽狀態,嬰兒已能按照成人的要求記住一些東西,如在成人的要求和指導下背誦一些簡短的古詩和兒歌,記住一些簡單的動作和記住把玩具放到原來的地方等。

    嬰兒的記憶能力和特點是早期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根據嬰兒的記憶特點,父母可以有意識地教嬰兒一些動作,如唱歌、跳舞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等。但必須記住的是,無論教孩子什麼東西,都必須在孩子情緒飽滿的時候,而且,要寓教於玩或遊戲之中,不能讓孩子感到是一種負擔,應該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

  • 6 # 芮媽媽陪你帶娃

    嬰兒是有記憶的,這是肯定的。

    至於幾個月能記住什麼,幾歲能記住什麼網上很多,但做參考就好,每個孩子情況不同,不可能有個固定的標準答案。而且人類在進化,現在出生的寶寶比我們這代聰明,也是必然的。

    我說說我的寶寶,大女兒三週歲,小女兒三個月,小女兒兩個月會認媽媽,看到我就會停止哭,現在三個月看到我和她爸爸就會笑。嬰兒的記憶有,是肯定的,但偏短暫,至於能記多久的事,因人而異。我大女兒能夠記起一週歲半左右的事,碰到熟悉的場景會刺激她的記憶。

    不用刻意的引導,順其自然,現在的孩子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優秀。記憶力也是。

  • 7 # 伊貝育兒園

    嬰兒肯定是有記憶的,寶媽們在平時帶寶寶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認為寶寶太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寶寶懂的很多。

    平時我們應該像給小朋友說話那樣經常性的和寶寶聊天,刺激寶寶的聽覺,同時寶寶會記住你的發音,久而久之,寶寶聽到你的聲音以後就會有安全感和親切感,這對寶寶大腦發育和學習說話很有幫助。

    再有就是教給寶寶認識不同的事物和顏色,這對寶寶早期接受不同形狀和顏色的事物很有幫助,使寶寶形成空間感和色彩感。

    針對不用年齡段的寶寶,慢慢教給他一些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動作,寶寶慢慢會記住,然後去模仿一些動作,有助於寶寶的身體協調和大腦發育。

    所以,我們一定要正視寶寶的記憶力,把他當做一個小大人來看待。

  • 8 # 父母之道Parenting

    嬰兒是有記憶的,即使是剛出生兩個月的寶寶,他們也能辨認出熟悉的面孔和聲音,尤其是那些他們每天都能看到聽到的。新生兒在出生時就能識別母親的聲音,母乳餵養的嬰兒一週後就能識別媽媽的氣味。儘管與記憶具體事物的特定細節有很大不同,但這種認識是嬰兒記憶發展的初跡。

    嬰兒的識別記憶(延遲或分開一段時間後再次識別見過的人和物體)會在他出生的第一年顯著增長。實驗表明,3個月大的嬰兒可以記住1至6天前給他們看過的圖片或玩具。

    當寶寶長到9個月大,他能夠記住更具體的資訊,比如他的玩具放在家裡什麼地方等資訊。另外此時的寶寶還能夠模仿一週前看過的動作。

    這些技能表明嬰兒是有記憶能力的(短期記憶)。短期記憶在寶寶出生早期就出現了,並在4到10個月大的時候得到迅速發展。直到孩子長到14-18個月大時,他才會對特定事物或事件產生持久有意識的記憶。

    由於嬰兒大腦發育不完全,早期的短期記憶限制可能有助於嬰兒處理他們每天接收到的大量資訊,利於他們成長。弗洛伊德認為,嬰兒時期的記憶會轉化為潛意識。因此在嬰兒時期,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關注,為健康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礎。

  • 9 # 福州旅遊指南

    嬰兒是有記憶的。曾經看過報道有一部分人的記憶可以追溯到胎兒時期。有媽媽問過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做什麼,孩子說有一個小寶寶和自己一起玩。這位媽媽當時就淚崩了,因為孩子確實有個雙胞胎妹妹,只是出生不久後就夭折了。還有個小孩說,媽媽肚子裡面都是水;感覺自己被拴住;裡面黑得難受,總聽到媽媽的說話聲。說明胎兒是記憶的。

    事實上,人類大腦的記憶能力是與大腦發育不同階段的進展相互匹配的。孕7個月大的胎寶寶大腦其記憶能力已經飛速發展。孕8個月的胎兒期大腦能力已經與新生兒類似。

    嬰兒寶寶的記憶力體現在:

    一:比如看到奶瓶寶寶會很興奮。因為寶寶記住這個東西是不會讓自己餓肚子的。

    二:嬰兒寶寶會認識媽媽、爸爸以及經常照顧他的人,看到他們過來兩眼放光還會對他們笑,說明寶寶記住了家人對他的善意,讓寶寶感到興奮放心。

    三:動作,氣味,味覺或者溫度的多次重複,都會讓嬰兒寶寶記住。比如泡奶粉時,寶寶的深情和平時是有很大差別的。

    所以說嬰兒是有記憶的,只是嬰兒時期的大腦還在進一步發育,所以很多人嬰兒時期的記憶沒能儲存到成年。

  • 10 # 光芒四濺的暱稱

    寶寶在年齡不斷增長過程中,不僅身體的器官功能都在持續不停的生長髮育,大腦思維方式、觀察能力、記憶力也都在不停的完善,但是不同寶寶的記憶力卻容易出現一些差異。

    那麼,嬰兒多大有記憶力呢?

    1、不同寶寶出現記憶力的時間是不同的,這個不進來自於寶寶本身的遺傳基因和發育情況,也喝父母的引導方式等有綜合的關係,比如說很多寶寶都是從父母開始叫自己的名字逐漸的產生記憶的,這個過程的時間長短也是不同的,但是大多是從段時間記憶開始的。

    2、大部分寶寶的短暫記憶是從7個月之前開始,這個時候寶寶會對吃飯食物的味道有記憶,然後會對媽媽身上的味道非常敏感,這些都是最初的記憶能力,然後才會逐漸的出現將記憶的時間拉長,但是這個時間,每個寶寶的年齡會有所不同。

    3、很多寶寶會在4個月以後,逐漸開始接觸一些早教用品,這時候的父母也都會開始不斷的引導寶寶們開始識別動物、認識食物開始,從這時候,寶寶的記憶力開始不斷的發育,但是產生長時間的記憶,可能還要根據寶寶3歲以後,父母的引導和啟蒙方式有關係。

  • 11 # 墨仔媽媽育兒

    很多人都會說孩子3歲之前什麼都記不住,是沒有記憶的,但是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嬰兒是有記憶的,只不過記憶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1、自傳式記憶

    寶寶在剛出生幾周以後,兒童就會有一些基本形式的記憶,

    首先會出現再認記憶,比如,寶寶可以辨認出媽媽的聲音、認得媽媽的臉。

    接下來會出現回憶,比如寶寶會因為找不到媽媽而大哭,也能去找不見了的東西,也可以模仿一個簡單的動作。

    2、通用記憶

    開始於2歲左右,產生一個指令碼,指令碼包括多次出現的情景,有助於孩子知道該做什麼和怎麼做。

    3、情景記憶

    3歲兒童可以回憶1年前或更早的時候去過的動物園的詳細情形,也能更清楚的記得新發生的事情。

    所以,3歲前的孩子並不是沒有記憶力,但是為什麼人們記不清出生那兩年以及以後兩三年的事情呢?

    因為有個現象叫“嬰兒期遺忘”,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貌似現在還沒有很確定的定論,目前存在著很多觀點:比如因為大腦機制尚未成熟、早期記憶的碎片化特點、自我概念的缺失等等。

    那麼,在兒童早期記憶的時候,家長可以透過幫助孩子回憶過去來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心理學家認為:記憶這種認知技能起源於與父母的互動,是透過與父母共同參與的描述所建立的,並且是由成人支援兒童描述過去時間所產生的。

    所以,家長可以這麼做:

    1、多與寶寶聊天

    多和寶寶就當下的活動進行聊天,家長給寶寶描述當下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寶寶,這是動物園,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獅子,獅子很兇猛,獅子愛吃肉。。。。

    2、多和寶寶回憶過去

    2歲左右的寶寶就有指令碼記憶了,可以經常和孩子回憶過去,利用提問的方式,比如去過動物園以後回來:寶寶,我們昨天去了哪裡啊?看見了什麼動物?

    這種方式,對於寶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是非常有用的,因為語言能夠幫助兒童儲存資訊。

  • 12 # Yugis揪揪媽媽

    嬰兒有記憶

    以前大家一直以為人在3-4歲以前,是記不住任何事情的。其實不然。小嬰兒是有記憶的,只不過跟長大後的記憶方式不一樣。大多數人在3歲前的感官發育都逐漸成熟,會記住那時的所有“感覺”。所以那時候也是爸爸媽媽跟孩子建立親密親子關係的關鍵時期。

    除了“感覺”之外,孩子也會有很多小時候對於環境對於事件的各種記憶。只不過這些記憶如果再後來沒有得到強化,長大後就可能會慢慢淡化和忘記。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不記得小時候的事情的原因。

    (圖為我家揪揪)

    我的兒時記憶

    在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在外婆家裡住了2年。我對那時有少量記憶片段。我記得那時外婆家的房子是2層樓的木製老式住房,中間有個天井。這個記憶後來跟我媽媽確認過,我沒記錯。在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我爸爸把撿到的流浪小奶貓帶回家養,所以我那會兒對貓咪還有一些記憶,我一直記得貓咪在那個老房子裡,一會兒跳到走廊欄杆上,一會兒又在樓梯上。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我很喜歡小動物的原因之一。

    2歲以後記憶就更豐富了,那時跟奶奶一起住,我記得家裡住平房,有個很高的門檻,我經常趴在門檻裡面朝外面望著院子裡其它小孩。還記得臥室和客廳之間有一扇窗。實際上我們在那個房子裡只住了一年,但我卻記得這些。這些記憶是碎片化的,不是一整個故事,但是我總能記得很多片段,並且我的這些記憶後來都跟爸媽證實過,都是很正確的記憶。

    寫在最後

    孩子對小時候生活的環境、發生的事情都有一定記憶,只是比較碎片化,如果爸媽們希望孩子記得一些東西,可以在孩子3歲以後慢慢跟他/她提起小時候的事情,讓他/她的記憶得到強化,以後就很難忘記了。當然孩子記得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多陪陪孩子,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這幾年,多陪陪孩子。

    爸媽們一定不要覺得孩子小時候記不得什麼事情,就忽略對孩子的陪伴。其實兒時的親子記憶是非常深刻的,關乎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親情的感覺會伴隨孩子一輩子。

  • 13 # 暢讀讀後感

    哈哈,嬰兒當然有記憶了,而且特別聰明。大約兩個月左右,他們還會給人打標籤,誰是餵養人,誰愛跟他們玩兒,誰無關緊要。我們在關注著寶寶的同時,其實寶寶也在關注著我們。

  • 14 # 搖頭肉丸子

    不僅嬰兒有記憶,胎兒都有。

    我懷孕八個月左右,肚臍眼右側一點點的地方磕到了桌子角,當時感覺摸摸肚子說對不起,因為那是我兒子每天活動最頻繁的區域,你猜怎麼著,接下去的至少兩天裡,我兒子躲開了,再也不去那個地方玩兒了,肚臍周圍變得軟軟的癟癟的,後來我又摸著肚子道了歉,這才回去了。

    如果沒有記憶他是不會因為記得在那裡受過傷,就逃跑的。

  • 15 # 桃樂虎&一湯一飯

    你曾經也是四處亂竄,嚎嚎大哭的小屁孩,我知道,這讓你難以置信是吧?因為兒時的事情你可能已全然忘卻。

    嬰兒時期的你,很可能還沒有記憶,大腦空洞洞的。腦海中僅存的事情也很模糊。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童年失憶症”,這是成長畢竟之路,有些人在記憶方面的確更擅長,然而總的來說我們都不是那麼擅長記憶,但是為何嬰兒時期的記憶是如此難以保留呢?

    人們認為,從我們呱呱墜地之時就是記憶形成之日,甚至有可能更早。然而研究表明,小孩子並沒有形成永久記憶,二唯有形成永久記憶,他們成年之後才能回憶起小時候的經歷。

    我們直到4到7歲才會開始擁有半永久性記憶,我們通常為能記憶某些發生在4到7歲之間重要的事情,但在4歲啥都記不住。事實上在一次試驗中,研究者告訴那些4到7歲之間的小孩子一些他們兩年前的確幹過或說過的事情,但是所有孩子都不記得他們曾幹過或說過。大部分孩子甚至說道“這不是我乾的!是別人!”

    臭名昭著的神經學家,心理學創始人西格蒙·佛洛依德認為“是我們抑制著兒童時期最早的記憶”因為在這期間的記憶都充滿了冠以性心理的內容。那些令人煩擾內容即使成年人,也無法駕馭。

    但是到了今天,那個理論已近沒有說服力了。然而最近新的理論誕生了。這些理論力求徹底地解釋神秘兒時記憶喪失現象。第一種理論是,嬰兒時期的大腦沒有發展完全,大腦有兩部分對新記憶的形成必不可少,分別是海馬體和大腦顳葉內側。這兩個部分在一週歲時就已經形成得很完整了。然而大腦的另一個部位,叫做前額葉皮質則要二十出頭才能完全形成,人們普遍認為,前額葉皮質是負責生成情景記憶的部位。情景記憶就是真實事件的記憶,能夠記憶發生了何事,發生的地點,以及發生的大概事件,這是後來大腦才能掌控的能力。在這之前,大腦只能記憶那些我們學習過的能力和一些淺顯的事物,例如物品和人臉。

    在嬰兒時期,我們不能賦予這些事物情感,所以這些事物就不能轉變為真實的事件,於是這些事情就難以回憶了。

    還有一個理論可以解釋此現象,嬰兒沒有語言能力,我們也沒有語言。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沒有語言就不能夠用詞語來指代記憶。比如說回想一下你搬進新房子的那天,你很可能會想起那天與眾不同的方方面面。比如房子有六扇窗和一道藍色的門,而且是你坐著一輛紅色小車來到新家的。如果將嬰兒代入與這一模一樣的情境中來,他卻不能用話語來形容這個事件,因為嬰兒不知道窗和門是什麼東西,更不用說如何描述這些事物了。所以嘛,嬰兒不能把語言和記憶聯絡起來。而成人則一刻不停的在腦中形成這些聯絡。

    心理學家認為透過這種方式把語言和記憶聯絡起來,可以幫助大腦更高效地整理和儲存記憶。所以,要是我們能用語言來描述一樣東西或一件事,那麼大腦就更有可能好多年都不會忘。一般的孩子滿四周歲時,詞彙量大約為5000個,這就足夠用來描述大部分物體和事件了。即使那些描述都相當簡單,卻無傷大雅,對於記憶這個油罐來說還是添了不少燃料。而把詞語和記憶聯絡起來的這一過程會被進一步強化。因為我們學習一門語言時,就能利用這門語言向他人描述所見所聞。每當我們複述過往的事情,以後就能更容易地回憶起這件事。

    這就是為什麼祖先經常跟你講同一個故事,說他年輕時怎麼怎麼樣講了一百多遍,而且每次見到他,都會給你不厭其煩的講著。因為他們已經講了很多遍,忘記這個故事對他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這個理論的確站得住腳,也被廣泛地看做是解釋,我們為什麼不記得幼兒時的生活最有力的一種解釋。然而有一項嶄新的證據,或許可以完整的解釋這一現象,我們都清楚科學家多麼熱衷於用老鼠做實驗來得到答案,這一問題也不列外。在一次試驗中,科學家控制著老鼠大腦生成新細胞的速度,他們發現當放慢老鼠生成新細胞的速度時,老鼠就能過形成更牢固更清晰的記憶,而且很容易地回憶事情,於此相反的是當加快老鼠大腦生成新細胞的速度時,老鼠卻更加健忘,記憶也更加模糊了。所以大腦儲存新記憶的能力是有限的,這就意味著新細胞產生後要是沒有剩下的空間,就得要覆蓋舊的記憶。所以如果出現新腦細胞,而且沒有多餘的空位的話,大腦就會篩選出沒有用的可被遺忘的記憶並將它們刪除,以此來為新記憶騰出空間。

    原因有兩個,第一兒時大腦正以驚人的速度生長著,那時候的我們學習和成長速度比任何時候都要快,這就需要大腦騰出更多的空間留給新的記憶和學到新的能力,其次大腦把那些嬰兒時期的大多記憶歸為“不重要”,因為說白了你並不需要記住那些你在花園裡四腳爬爬,千方百計摘鬱金香的時光,所以嘛嬰兒時期所形成得記憶呢,在成長中出現了新的記憶新技能之後這些是首先要被拋棄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茶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