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973火星人
-
2 # 當代曹植
因為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賠款,不議和。骨氣大大的有。
但是,光有骨氣是沒有用的,還要有手段。
對待蒙古人,清朝比明朝多了一招和親,從此徹底解決北方邊患。
正是因為太有骨氣了,一把好牌被崇禎打的國破家亡。哪怕是還都南京,以淮河為界也好啊!可惜了大明這個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
-
3 # 千鳥朝鳳
中國古代的理學在南宋時期形成了最完善的思想學說,程朱理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的理念就是氣節,寧折不彎,寧死不屈。出現了像文天祥,陸秀夫等義士。這種思想在明朝時期繼續完善,忠,信,禮,義是當時文人義士的思想追求。明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硬核的朝代,包括漢,唐都只能望其項背上到皇帝,大臣,下到百姓,都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質的年代。那些涯山之後無中國的說辭根本沒有道理。明朝也是中國封建中對外族最硬氣的時期,象明太祖,明成祖把橫掃歐亞的蒙古統治者驅逐到大漠以北。徵高麗,命名為朝鮮,。徵安南,在今越南北部派設官員。即便是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也在瓦剌王也先面前不卑不亢,瓦剌以國王禮儀對待英宗,最後不得不送英宗返回。到明末,崇禎皇帝在女真族的皇太極和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夾擊中,寧可自殺也不投降不遷都。將領中,徐達,于謙,戚繼光,袁崇煥,史可法等都在對外戰爭中豪氣沖天。
歸根到底,是理學思想理念在這個朝代深深烙在人們的頭腦中,才使明朝君臣有超硬的骨氣。
-
4 # 曹老師xixi
我還是那句話,歷朝歷代都有硬骨頭,也都有軟骨頭,
就拿明朝說,明朝的軟骨頭還不夠多嗎?馬屁精牆頭草一抓一大堆,明末投降李自成的,投降滿清的,還用一一列舉嗎?
現在明粉太多了,有些人就是喜歡強調明朝多麼的威武,多麼有骨氣,來彰顯明朝就是華夏第一王朝,漢人的驕傲,一提到明朝,就高潮“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我都弄不明白了,明朝守的哪門的門呀,朱棣六入蒙古,北京以北早是明朝的勢力範圍了,後面雖然退居關內,但蒙古女真打明朝,還要繞那麼遠的路?君王死社稷更是可笑,除了崇禎,哪個是死在社稷上的呀。
我真的不明白明朝君臣超強的骨氣,從何而來,不可否認,朱元璋朱棣都是威武雄主,但是哪朝哪代的前幾任君主不是雄主呀(除了晉朝),後來玩蛐蛐的,嗑藥的,不上朝的,修仙的,劈木頭的叫超強骨氣?也不可否認,明朝有不少敢於和皇帝嗆的文臣,也有對敵寧死不屈的武將,但是哪朝哪代沒有?就是萬國群毆的清朝,也有好多這樣的文武大臣。
還有認為明朝杖刑,就充分的體現出明朝大臣不畏強權的的性格,是明朝骨氣的體現,這簡直就是一個偽命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要扒你褲子抽你,你不接受,你還能跑嗎?就像我被老師罰寫作業了,說明我有骨氣?我能不寫嗎?
所以看歷史,一定要客觀的去看,現在地攤網文,腦殘粉絲太多,他們一葉障目,狗屁不通,不僅不客觀,而且還及其誇大,什麼叫超強骨氣,我真是捂臉無語。
-
5 # 歷來都會意
中國的歷史上有很多的封建王朝,但是許多人都對明朝非常的推崇,覺得那是一個非常有氣節的朝代,在明朝有一句最有名氣的話,那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然而明朝君臣達成這一超然骨氣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先祖皇帝的性格。
明朝的開國皇帝我們都知道是朱元璋,為明朝打下盛世基礎的是朱棣,這父子兩誰都不是省油的燈,而且都是脾氣比較倔的,所以他們從來不會說要透過和親、議和這些方式去委曲求全,他們覺得這些事情都是非常屈辱的事情。對於後世子孫來說,誰也不想開這個先河,成為愧對祖先愧對子孫的第一人。
二、理學的興起。
理學的發展雖然存在唯物與唯心,天欲與人慾,三綱五常等不同方面有著不同意見的辯駁,但理學當中給人們傳達的精神觀念都是統一的,就是做人要寧折不彎,必須要有骨氣和尊嚴,所以對於像漢朝一樣,將國家的安危寄託在女人身上,這是讓明朝的君臣都看不起的,更是把和親當成了恥辱。這些都塑造了整個明朝的性格特徵:重視主觀意志,注重氣節道德,自我調節。凸現人性。
三、宋朝影響太大。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宋朝和親賠款歷歷在目,下場卻是讓人唏噓,所以一直以來,明朝主戰派雖然沒在朝堂上佔主要聲音,但是主和的卻也幾乎沒有,因為主和氣節道德關乎全身,前朝丁度跟賈似道的罵名誰也不想揹負,稍有不慎就成了千古罪人。這樣的威壓下,誰又敢輕易主和呢?
由於以上幾個原因,明朝的政策也顯得剛硬,在明朝快要滅亡之時,還能打的荷蘭賠款,無愧於後世給大明冠上“剛明”之稱。
-
6 # 位卑未敢忘憂國
大明祖訓:“大明朝從令往後,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
-
7 # 葉飄刀
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
為什麼說明朝對外強硬,雖然有時候這個一味強硬並不是好事,但明朝當時總結宋朝被滅的關鍵,就是認為宋朝對外太過於妥協了。所以明朝採取了截然相反的策略。
明朝對外,直到崇禎吊死,都沒有出現任何割地、賠款、和親的舉措。
強如漢唐也有和親之舉,宋更是年年歲幣,至於清朝割地、賠款就不說了。
土木堡之變,哪怕皇帝被俘,明朝也沒有簽下城下之盟。
明朝的土地,可以被佔領,但沒有被割讓的。明朝的財富可以被劫掠,沒有自己拱手送人的。
雖然明朝未必真的如何好,但如果說對外的骨氣,絕對是第一的。
-
8 # 月淡風清
首先,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的強勢王朝!
這種歷史性格的培養跟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所說的一樣,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傳統,傳統是什麼?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傳統和性格是由這支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迭,這支部隊靈魂永在。毫無疑問明太祖朱元璋就是這個王朝的魂,他的子孫一直遵循著。無論遇到土木堡之變,也先拉著明英宗朱祁鎮這個皇帝來回跑要贖金,還是明武宗朱厚照荒淫無道,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明武宗大事上從不怠慢,穩朝局的“殺劉瑾”,定邊防的“應州大捷”,這就是一個王朝的使命傳承,歷史傳承!!!!
明英宗朱祁鎮
明武宗朱厚照
-
9 # H說扒道
因為他們都忘了崇禎窮途末路時身邊沒有一個大臣追隨,最後陪著上煤山殉國的是個太監。 而在此之前投降多爾袞的大明臣子早已不計其數。
-
10 # 歷史的天空好精彩11
一根筋有啥好佩服的。明朝的政治是黑暗政治。中央高度集權,科舉制實行八股,導致文人都去頌揚聖人之言,別的方面差的要命。文字獄其實在朱元璋時代就有了。法制方面也倒退了,恢復了多種野蠻的刑罰。實行大規模的恐怖政治,錦衣衛、東西廠,特務橫行天下。實行禁海政策,把形勢一片大好的海洋貿易白白斷送了。對文人不收稅,導致後期官商勾結,造成國家財政的極度窘迫,間接促成了國家的滅亡。這樣的朝代有什麼好佩服的。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騙局,假命題。只能說明有極少部分的忠臣,而大部份卻是奸臣。作為明統治階級代表的知識分子,早已腐敗,將小集團的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以“東林黨”為主要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