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4日,盟軍的作戰行動猶如“熱刀切黃油”一般順利,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攻入安特衛普;布萊德雷的第12集團軍群也攻入到法國東北部的埃納河。盟軍的前鋒已逼近德軍的齊菲格防線,進入德國境內指日可待。
但隨著盟軍戰線的拉長,物資補給的消耗與日俱增,為了保證下一階段的作戰行動,盟軍不得不停頓一段時間用來囤積物資。以擅長突擊的巴頓因為缺乏油料而著急上火,更讓他氣憤的是,油料優先供給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這是為什麼呢?
自西西里島戰役後,巴頓摧枯拉朽的作戰風格和驕人戰績,完全把蒙哥馬利的風頭蓋了過去。尤其是諾曼底登陸後,巴頓的部隊居然3個月推進800公里,“逼著”一向謹慎的蒙哥馬利一手策劃了“市場花園行動”,試圖突出英軍的地位。
首先,西線盟軍停滯不前的時候,東線的蘇軍已攻入波蘭並建立了橋頭堡,有一舉攻入德國境內的意圖。從政治影響的角度看,誰先進入德國境內,對於戰後的利益分配就有更多的話語權。蒙哥馬利自然想獲得第一個進入德國本土的殊榮。
其次,這次行動的策劃、主攻都由英軍執行。在他看來,儘管在綜合國力方面比不上美國,但軍事上的成就有助於維持“歐洲老大”的地位。因此,必須在戰爭快結束前壓一下美國人的氣勢,將英國的地位再次擺在主導的位置,是眼下重要的事情。
更為有效的是,這次行動是西線盟軍有效突破德軍防線的大規模戰役,它將整合盟軍所有的資源,英國人想要的一切都將優先考慮。也就是說,巴頓的第3集團軍只得“按兵不動”,因為緊張的燃油都給了蒙哥馬利,難怪巴頓要破口大罵“該死的英國人”。
“市場行動”在德軍防線後方投放的3個空降師遭到“滅頂之災”,3.5萬人的空降部隊損失1.7萬人;“花園行動”以英軍第30軍為先鋒沿“69號公路”攻擊前進,遭到德軍的頑強阻擊,一天只推進了6公里,被稱為“地獄公路”。
蒙哥馬利精心設計的一次行動被打成了一場爛賬,成為二戰中最失敗的一次進攻,將英國人慾藉此戰撈取更大利益的想法徹底破滅。而蒙哥馬利真實的技、戰術水平也暴露無遺,成為巴頓等人恥笑的話題。
為了保證蒙哥馬利的“市場花園行動”得以順利實施,物資補給優先考慮蒙哥馬利,尤其是燃油,致使巴頓的第3集團軍不得不停止進攻5天。就是這5天,讓德軍在齊菲格防線上集結了近50萬部隊,指揮防禦的是戰功卓著的龍德施泰德。
此人是德國國防軍“容克集團”中聲望很高的一位老將軍,在進攻波蘭、蘇聯的戰役中取得過驕人的戰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最能幹的指揮官。也正是他,讓一路高歌猛進的巴頓第一次嚐到了進攻不利的滋味。
一是,第3集團軍的正面是德軍的第1集團軍,這支部隊幾乎參加了二戰期間的所有戰役,作戰經驗豐富,以堅韌凶悍著稱。巴頓的第一天進攻就遭到了迎頭痛擊,全線受阻,只前進了幾公里,第二天的效果更差,甚至被趕回了出發地;
二是,讓巴頓沮喪的是,龍德施泰德的部隊不僅會防守,而且在他沒有想到的地方發起了反衝鋒,打得美軍措手不及,紛紛後撤。儘管巴頓組織兵力遏制德軍的進攻,但德軍的反攻還是粉碎了巴頓試圖突破齊格菲防線的戰術計劃。
更讓巴頓驚訝的是,似乎龍德施泰德的防禦是專門針對他似的,大批的德軍都集中在第3集團軍的正面。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廝殺,並形成了拉鋸戰。從這點看,巴頓倡導的進攻戰術也是有弱點的,碰上“旗鼓相當”的對手也是沒有效果的。
讓布萊德雷高興的是,由於巴頓的猛烈進攻,吸引了大量的德軍,從而造成齊菲格防線一些地段的兵力空虛。他隨即命令第1集團軍發起攻擊,突破防線,進入德國境內。這一舉動產生了積極效果,巴頓也擇機再次發起進攻,扭轉了局勢。
“市場花園行動”失敗後,蒙哥馬利似乎並沒有吸取多少教訓,依舊保持著我行我素的風格,不斷強調自己的重要性,相當一部分美軍被調配到該部,使得在第1集團軍和巴頓第3集團軍之間的阿登防區只有區區3個師在防守。
而巴頓對德軍的頑強也有了新的認識。在所有人持樂觀態度時,他將目光盯在了阿登山區,他敏感地意識到,德軍將在這裡有所動作。果不其然,1944年底德軍在阿登地區突然發起了反攻,盟軍毫無招架之力,紛紛後撤,更要命的是,此時的盟軍無兵可派。
布萊德雷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巴頓,在他們看來因為天寒地凍,以及德軍的反撲,盟軍士兵中普遍存在著士氣低落、厭戰的情緒,只有巴頓的第3 集團軍能完成馳援任務,儘管他的部隊在薩爾地區正在展開,但巴頓滿口答應,他有十足的信心。
一是,巴頓的部隊以嚴格的紀律出名,執行命令不打折扣,儘管困難重重,但對於士氣高漲的第3集團軍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巴頓的榜樣作用很有效果,並且常將士兵的利益放在首位,官兵們十分敬重他,願意聽他的指揮。
二是,巴頓的軍事指揮才能在美軍中有著“響噹噹”的地位,跟著他傷亡少、戰績多,官兵們也以此為傲,在作戰中往往表現出強悍的戰鬥力。簡單的說,他們相信巴頓的戰術指揮,跟著他能打勝仗。
重要的是,什麼樣的官帶出什麼樣的兵,愛出風頭的巴頓帶出的第3集團軍也有這樣秉性。在他們看來,越是困難,越是顯示自己能力的時候,關鍵時刻,上級第一時間想到他們,其實已是莫大的榮譽和日後對人“吹牛皮”的的資本。
巴頓的第3集團軍這架龐大的戰鬥機器高效地運轉起來,來了一個近90度的戰略大轉移,在冰天雪地裡有序的向巴斯托涅疾進,4天后就扭轉了不利局面,成為此次戰役的轉折點,巴頓和他的第3集團軍又一次創造了“巴頓神話”。
參考文獻:《巴頓》、《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4年9月4日,盟軍的作戰行動猶如“熱刀切黃油”一般順利,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攻入安特衛普;布萊德雷的第12集團軍群也攻入到法國東北部的埃納河。盟軍的前鋒已逼近德軍的齊菲格防線,進入德國境內指日可待。
但隨著盟軍戰線的拉長,物資補給的消耗與日俱增,為了保證下一階段的作戰行動,盟軍不得不停頓一段時間用來囤積物資。以擅長突擊的巴頓因為缺乏油料而著急上火,更讓他氣憤的是,油料優先供給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這是為什麼呢?
一向謹小慎微的蒙哥馬利要大膽進攻了。自西西里島戰役後,巴頓摧枯拉朽的作戰風格和驕人戰績,完全把蒙哥馬利的風頭蓋了過去。尤其是諾曼底登陸後,巴頓的部隊居然3個月推進800公里,“逼著”一向謹慎的蒙哥馬利一手策劃了“市場花園行動”,試圖突出英軍的地位。
首先,西線盟軍停滯不前的時候,東線的蘇軍已攻入波蘭並建立了橋頭堡,有一舉攻入德國境內的意圖。從政治影響的角度看,誰先進入德國境內,對於戰後的利益分配就有更多的話語權。蒙哥馬利自然想獲得第一個進入德國本土的殊榮。
其次,這次行動的策劃、主攻都由英軍執行。在他看來,儘管在綜合國力方面比不上美國,但軍事上的成就有助於維持“歐洲老大”的地位。因此,必須在戰爭快結束前壓一下美國人的氣勢,將英國的地位再次擺在主導的位置,是眼下重要的事情。
更為有效的是,這次行動是西線盟軍有效突破德軍防線的大規模戰役,它將整合盟軍所有的資源,英國人想要的一切都將優先考慮。也就是說,巴頓的第3集團軍只得“按兵不動”,因為緊張的燃油都給了蒙哥馬利,難怪巴頓要破口大罵“該死的英國人”。
“市場行動”在德軍防線後方投放的3個空降師遭到“滅頂之災”,3.5萬人的空降部隊損失1.7萬人;“花園行動”以英軍第30軍為先鋒沿“69號公路”攻擊前進,遭到德軍的頑強阻擊,一天只推進了6公里,被稱為“地獄公路”。
蒙哥馬利精心設計的一次行動被打成了一場爛賬,成為二戰中最失敗的一次進攻,將英國人慾藉此戰撈取更大利益的想法徹底破滅。而蒙哥馬利真實的技、戰術水平也暴露無遺,成為巴頓等人恥笑的話題。
巴頓遇上龍德施泰德,勝利也不再是輕鬆的事。為了保證蒙哥馬利的“市場花園行動”得以順利實施,物資補給優先考慮蒙哥馬利,尤其是燃油,致使巴頓的第3集團軍不得不停止進攻5天。就是這5天,讓德軍在齊菲格防線上集結了近50萬部隊,指揮防禦的是戰功卓著的龍德施泰德。
此人是德國國防軍“容克集團”中聲望很高的一位老將軍,在進攻波蘭、蘇聯的戰役中取得過驕人的戰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最能幹的指揮官。也正是他,讓一路高歌猛進的巴頓第一次嚐到了進攻不利的滋味。
一是,第3集團軍的正面是德軍的第1集團軍,這支部隊幾乎參加了二戰期間的所有戰役,作戰經驗豐富,以堅韌凶悍著稱。巴頓的第一天進攻就遭到了迎頭痛擊,全線受阻,只前進了幾公里,第二天的效果更差,甚至被趕回了出發地;
二是,讓巴頓沮喪的是,龍德施泰德的部隊不僅會防守,而且在他沒有想到的地方發起了反衝鋒,打得美軍措手不及,紛紛後撤。儘管巴頓組織兵力遏制德軍的進攻,但德軍的反攻還是粉碎了巴頓試圖突破齊格菲防線的戰術計劃。
更讓巴頓驚訝的是,似乎龍德施泰德的防禦是專門針對他似的,大批的德軍都集中在第3集團軍的正面。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廝殺,並形成了拉鋸戰。從這點看,巴頓倡導的進攻戰術也是有弱點的,碰上“旗鼓相當”的對手也是沒有效果的。
讓布萊德雷高興的是,由於巴頓的猛烈進攻,吸引了大量的德軍,從而造成齊菲格防線一些地段的兵力空虛。他隨即命令第1集團軍發起攻擊,突破防線,進入德國境內。這一舉動產生了積極效果,巴頓也擇機再次發起進攻,扭轉了局勢。
決戰阿登,巴頓部隊臨危受命。“市場花園行動”失敗後,蒙哥馬利似乎並沒有吸取多少教訓,依舊保持著我行我素的風格,不斷強調自己的重要性,相當一部分美軍被調配到該部,使得在第1集團軍和巴頓第3集團軍之間的阿登防區只有區區3個師在防守。
而巴頓對德軍的頑強也有了新的認識。在所有人持樂觀態度時,他將目光盯在了阿登山區,他敏感地意識到,德軍將在這裡有所動作。果不其然,1944年底德軍在阿登地區突然發起了反攻,盟軍毫無招架之力,紛紛後撤,更要命的是,此時的盟軍無兵可派。
布萊德雷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巴頓,在他們看來因為天寒地凍,以及德軍的反撲,盟軍士兵中普遍存在著士氣低落、厭戰的情緒,只有巴頓的第3 集團軍能完成馳援任務,儘管他的部隊在薩爾地區正在展開,但巴頓滿口答應,他有十足的信心。
一是,巴頓的部隊以嚴格的紀律出名,執行命令不打折扣,儘管困難重重,但對於士氣高漲的第3集團軍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巴頓的榜樣作用很有效果,並且常將士兵的利益放在首位,官兵們十分敬重他,願意聽他的指揮。
二是,巴頓的軍事指揮才能在美軍中有著“響噹噹”的地位,跟著他傷亡少、戰績多,官兵們也以此為傲,在作戰中往往表現出強悍的戰鬥力。簡單的說,他們相信巴頓的戰術指揮,跟著他能打勝仗。
重要的是,什麼樣的官帶出什麼樣的兵,愛出風頭的巴頓帶出的第3集團軍也有這樣秉性。在他們看來,越是困難,越是顯示自己能力的時候,關鍵時刻,上級第一時間想到他們,其實已是莫大的榮譽和日後對人“吹牛皮”的的資本。
巴頓的第3集團軍這架龐大的戰鬥機器高效地運轉起來,來了一個近90度的戰略大轉移,在冰天雪地裡有序的向巴斯托涅疾進,4天后就扭轉了不利局面,成為此次戰役的轉折點,巴頓和他的第3集團軍又一次創造了“巴頓神話”。
參考文獻:《巴頓》、《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