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烽火野史
-
2 # 聊以自娛2
杜預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才,在統一東吳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儘管不會武藝,連騎馬都不精,但他善於謀劃,把握時機,在消滅東吳過程中,晉軍基本上都是按照他的戰略思路進行的。所以杜預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
杜預(222年-285年),字元凱,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西安)人,魏晉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曹魏散騎常侍杜恕之子。杜預雖然生長在官宦人家,但從小就喜歡博覽群書,勤於著述,對經濟、政治、曆法、法律、數學、史學和工程等學科都有研究。人們就給他起個“杜武庫”的綽號,稱讚他博學多才。
杜預的祖父杜畿,是魏尚書僕射。杜預的父親、幽州刺史杜恕由於和司馬懿不和,被幽禁至死,所以杜預長久不得提拔。司馬師死後,司馬昭嗣位,杜預娶司馬懿的女兒高陸公主為妻,杜預這才成了司馬昭的幕僚。不久當上尚書郎,並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豐樂亭侯。在職四年,轉為參相府軍事。杜預博學多所通曉,明於國家興廢之道,常說:“立德我可能做不到,立功立言還是可以做到的”。鄧艾、鍾會伐蜀時,杜預為鎮西長史。鍾會謀反後,鍾會的屬僚官佐大都被殺或流放,只有杜預靠自己的智慧得免於災禍,增加封邑一千一百五十戶。
杜預與車騎將軍賈充等制定律令,完成後,杜預為律令作了註解,並向皇帝做了彙報,皇帝對此很滿意。下詔將此律令與註解頒佈於天下。泰始年間(265~274),杜預任河南尹。認為京師是教化天下的基點,凡施政行文,推行大政方針應該由京師由近到遠輻射。為此,杜預受詔命制定了升降賞罰官吏的考核條例,釋出政令、推廣教化等。
泰始六年(270年)年初,匈奴侵擾隴右(今甘肅全境和新疆大部)。皇帝以杜預為安西軍司,晉武帝司馬炎任命石鑑為安西將軍。杜預為安西軍司、秦州刺史,領東羌校尉、輕車將軍。司隸校尉石鑑因為與杜預因有宿怨,素不對付。石鑑官報私仇,讓杜預只帶三百士兵、百匹戰騎的出擊。杜預識破石鑑的陰謀,不肯去送死。他頂撞石鑑:現在不適合孤軍深入,與鮮卑人作戰。要緊的是加緊糧草供應、增加兵源給養,春天草盛時在開戰不遲。因而陳述了“五不可、四不須”的意見。
石鑑大怒,上奏彈劾杜預,謊稱杜預擅自修飾城門官舍,截留軍需物資,致使軍隊睏乏,貽誤軍機等“罪行”。朝廷將杜預押送廷尉治罪。好在杜預娶妻公主,符合刑法中八種減刑的條件,判定以褫奪侯爵贖罪。沒有想到,隴右的戰事發展狀況與杜預分析策劃的完全一樣。石鑑在戰鬥中,被匈奴人打得慘敗,事實證明杜預的意見是正確的。所以,朝廷上下都佩服杜預有籌劃策略的才能。
泰始七年(271年)十一月,居住在山西地區的匈奴人在酋帥劉猛的帶領下武裝暴動。佔領幷州(晉陽、今太原)西部及河東、平陽一帶。皇帝啟用杜預以散侯的身份在宮中出謀劃策,不久又拜為度支尚書。杜預上奏,主張“立籍田、建安邊,論處軍國之要”。杜預等人設計製作排灌機械,修建興常平倉,“定谷價,計鹽運,訂考課”等制度。他總共提出了利國安民的建議有五十多條,都被皇帝採納。石鑑從軍中回京師,報功不實,被杜預揭發,因二人互相仇恨,相互爭吵,兩人都免了官。幾年之後,杜預再拜為度支尚書。
杜預以為時歷有差錯,與日晷度不合,建議修了《二元乾度歷》推行於世。杜預又以孟津渡口不安全,渡船常有翻沒的危險,請求在富平津建橋。朝中很多人反對,認為殷和周的都城都靠近孟津,歷代聖賢都不曾在此建橋,必然有不可建橋的道理。杜預主持修建的橋建成後,晉武帝司馬炎帶著百官到橋邊舉行宴會,對杜預祝酒說:“不是你,此橋是建不成的”。杜預答:“那是陛下英明,杜預等不過是施展微小的技能罷了”。咸寧四年(278)秋,大雨、蝗災相繼,杜預上疏救災方案。杜預在宮中七年,斟酌處理國家大事,不可勝數,受到朝野的讚美,由此稱其為“杜武庫”。這些事記載於《食貨志》。
晉武帝司馬炎秘密制訂了滅吳計劃,朝廷中的一些實力派人物賈充、荀勖等持不同意見,只有杜預、羊祜、張華與武帝意見相合。咸寧四年(278年),司馬炎想讓羊祜帶病出徵,沒有想到羊祜不久就去世了。羊祜病重時,推薦杜預代替自己的職務。晉武帝任命杜預為徵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賜給追鋒車、第二駙馬。杜預到任後,修繕甲兵,選拔一支精銳軍隊,襲擊並大破吳國西陵督張政的軍隊。張政是吳國名將,很有軍事才能,佔據要害地方,由於沒有把失敗受損的實情報告給吳主孫皓。杜預便利用“離間計”,向晉廷上表,把俘獲的吳軍歸還給東吳,逼迫孫皓換將。孫皓果然大怒,把張政召回東吳。派武昌監劉憲代替張政。所以杜預大軍臨吳境時,吳國因將帥變換,軍隊混亂。
杜預安排妥當以後,請示伐吳的時間。武帝答覆待明年大舉伐吳,杜預認為:“吳賊已窮於計謀,力不能東西兩全,必先護上流,盡力保住夏口以東,以苟延殘喘,沒有理由把更多的兵力調到西境,讓國都空虛。如等到日後,天時人事變化無常,臣恐那時會更加困難。到時候能不能攻取東吳就難說了”。由於朝臣阻梗 ,司馬炎遲遲不予答覆,杜預三次上疏,憤怒地批評反對派既不顧國家利益,又怕別人立功的陰暗心理和可恥行徑。杜預還向司馬炎指出,由於我們要攻打孫吳的訊息已經洩露,孫吳如果採取相應的對策,那必將給我們攻取孫吳的戰爭帶來許多新的困難。張華也建議:“陛下聖明神武,朝野清靜,國富兵強,號令如一。吳主荒婬驕奢而暴虐,殺害賢能。當今伐吳,不費功夫即可成功”。武帝這才答應了杜預的伐吳計劃。
咸寧五年(279年)十一月,晉武帝調集大軍二十多萬,兵分六路,水陸齊進,大舉進攻東吳。杜預在這次戰爭中並沒有擔任主帥,晉武帝只是任命他為西線指揮,具體任務是取江陵、佔荊州,並且在荊州地區負責調遣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師。
太康元年(280)正月,杜預陳兵於江陵,派遣參軍範顯、尹林、鄧圭、襄陽太守周奇等率兵沿江西上,連克數城。杜預又派牙門將管定、周旨、伍巢等率領八百名精壯計程車卒去偷襲江南的樂鄉。他們在夜幕的掩護之下,神不知鬼不覺地渡過長江。按照杜預的計謀,一方面在山上到處點火,樹立旗幟,虛張聲勢;一方面分兵襲擊樂鄉附近的各個要害地區。這樣一來,把樂鄉城裡的吳軍都督孫歆嚇得坐臥不安,各處的吳軍也人心惶惶,不敢隨意行動。接著,杜預的這支人馬就埋伏在樂鄉城外,等待時機攻城。正巧,這時候有一支吳軍從江岸返回樂鄉;杜預的將士就喬裝打扮,混雜在吳軍的隊伍裡溜進城裡,活捉了吳軍都督孫歆。杜預設計巧取樂鄉,使部下將士十分欽佩,說:“主帥用計謀打仗,真是以一當萬啊”!
王濬上表說得了孫歆的頭,沒有想到杜預將活的孫歆送到京師,洛陽人把這件事當成了大笑話。各路將領聚會商量滅吳之事,有人說:“已有百年經歷的吳寇,難於一下子滅掉。當今酷暑即將到來,將會有雨澇,生瘟疫,應等到冬天大舉進攻”。杜預認為:“昔日樂毅藉助於濟西一戰而打敗強齊,今我軍威已振,譬如破竹竿,劈開數節之後,其餘就會迎刃而解,不須再廢力了”。戰事果然像杜預說的那樣,所過城邑,無不束手投降。
孫皓平定後,杜預率師凱旋,因功晉爵為當陽縣侯。杜預屢次向皇帝陳述自己家世和任職,以為武將不是自己所長,請求退職。晉武帝沒有答應。杜預任為: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因而勤於講武,建立學校,江漢人民無不懷念其德,教化廣被萬里。開鑿山洞,設定關隘,派兵屯守要害之地,以維護鞏固太平形勢。
杜預在荊州興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其中,在整修前代河渠的基礎上,他引滍水、淯水兩江之水入田,使一萬餘頃農田受益。為了使屯田和普通民田均能得到灌溉,杜預又把水渠按照地段標上界石。杜預開鑿了從揚口到巴陵的運河一萬餘里,使夏水和沅、湘兩水直接溝通,既解決了長江的排洪問題,又改善了荊州南北間的漕運。杜預的政績,受到了當地人民的讚揚,親切地稱他為“杜父”,說他:“後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
杜預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太康五年閏十二月(285年初),杜預被徵調到中央政府任司隸校尉,途中行至鄧縣,突然病故,終年六十三歲,司馬炎甚為哀悼,追贈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成侯”。
-
3 # 狐說歷史w
杜預
是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字元凱,西安人(古時叫京兆杜陵)。西晉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學者。在朝中擔任過很多官職,而且都是大官,比如尚書郎、河南尹、安西軍司等等,也是滅吳的統帥之一。也寫過一些很有影響的書,死後更是加官進爵。
他雖出生官宦人家,但卻不是浮誇子弟。從小酷愛讀書,對各方面的書都有研究,別人給他起了個“杜武庫”的綽號,稱讚他的博學,就像武器庫一樣無所不有。
進入仕途更是表現卓越,與司馬昭的妹妹高陸公主成親,伐蜀時和鍾會一路,但鍾會犯事兒,他卻憑藉智慧倖免於難,反而有功被增封一千戶。也很具有正義感,他同情鄧艾的遭遇,是少數要求為鄧艾申冤的將領之一。
為晉朝的法律做出來很大的貢獻,雖然主持的官員是賈充,但實際上是他擔擔負最繁重的工作,全部晉律的註解都是他完成的。
後來朝廷腐敗,他也向晉武帝司馬炎建議實行考課制度,但司馬炎沒有同意,如果按照杜預的建議來執行,那晉朝應該又是一種結局。
更有石鑑這樣的小人上司處處和他作對,讓他的很多有建樹思想不能得以發揮,在任上,他向晉武帝提出過五十多項治國治軍的建議,還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橋,還做科學發明,治理水患也頗有建樹,可以看出他在很多領域都遊刃有餘。
他雖然不會武功,連騎馬都不會,但謀略過人,在滅吳的戰爭中,正是他的堅持才最後讓晉武帝下定決心。這次戰爭也是中國史上一次重要的戰爭,他結束了漢末三國以來的分裂割據狀態,使中國重新一統。杜預在這次戰爭中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功績是非常突出的。
儒將中很出色的一位,無論行軍打仗,亦或治理國家,都不遜色歷史中的任何一位
-
4 # 宇宙的塵埃27551
提起西晉時期的杜預,他可是一位大名人。(222年一一285年)字元凱,今陝西西安人。從小博覽群書,對軍事,經濟,政治,曆法,法律,教學,史學和土木工程都有研究。因為他博學多才,人頌外號"杜武庫"。曾經但任過曹魏時期尚書郎,西晉河南尹,安西軍司,秦州刺史,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等職。是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他是明代之前唯一躋身文廟和武廟之人。公元227年,司馬炎伐吳,任命杜預為鎮南大將軍。杜預雖不善騎馬射箭,但確足智多謀,用兵如神。他使用離間計,讓吳主孫皓臨陣換帥,使吳軍人心換散。然後將計就計,勢如破竹,長驅直入,不到三個月,就消滅了吳國。在杜預擔任度支尚書一職時,曾經說服司馬炎取消討伐判軍劉猛的念頭,大力發展經濟,"以農為本"的基本國策。並提議將各地官府飼養的幾萬頭牛,在農忙季節,以合適的價格租給無牛的農戶使用,不僅可以為政府收取租金,而且還可以節省購買飼料的開支,解放了生產力。他向朝廷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治理水患的方案,得到批准後,親自作具體安排,使這些往年水患之地變成了造福於明的富庶之地。他建議朝廷增設常平倉,用於儲備糧食和平抑糧價。並建議把食鹽的生產,運輸和銷售的權力收歸國有。這些建議的實施,有力的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因為他愛看《左傳》,被稱為"《左傳》狂人",他寫的《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一書,是對《左傳》註解流傳最早的版本。杜預還參與了晉朝律法的修訂,承擔了《晉律》編纂的主要工作,進行了大量的司法解釋。他精通曆法天文。當他發現當時通行的歷法存在偏差,經過計算,糾正了其中的錯誤,修訂了《二元乾度歷》通行於世。杜預還主持建造了一座黃河大橋,解決了洛陽的交通問題。由此可見,杜預確實是一位文武雙全,功勳卓著的能人。他的後代,唐代著名詩人杜甫也曾寫了一篇《祭遠祖當陽君文》來紀念他的先祖一一杜預。
回覆列表
杜預是文武全才,治國安民、眼光謀略和領兵能力都是一流的。
治國安民能力方面,從他任秦州刺史領東羌校尉、長期擔任度支尚書(現在財政部部長)等經歷看可以出水平很高、有知己的想法,既能安定一方、又可以在中央擔任一方面主官,要知道要當好度支尚書是要很有水平的。
從謀略和領兵能力看,從他主張的對東吳策略和滅吳之戰中的表現看應該差不多能達到荀攸、鍾會等人水平。
自身武力上看,只能與郭嘉這種比比了,史書上說他連騎馬都不會,射箭的技術也很糟糕。
從文學成就上看,杜預在經學上很有造詣,著有《春秋左氏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可以畢竟鄭玄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