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說豫見
-
2 # 萌萌媽媽董小華E
“一些媒體所傳內容實際是指1996年《教學大綱》頒佈後,為幫助教師瞭解歷史學界的一些觀點和看法,有關方面組織部分專家、學者編寫了《學習指導》作為參考,《學習指導》收集的是部分專家、學者個人對涉及歷史教學一些問題的看法,並不是《教學大綱》檔案本身的內容。”
顯然,岳飛的民族英雄之爭僅僅是某些學者的學術觀點而已,而這一版本的《學習指導》早已停止使用,之後的幾次改版都不再涉及岳飛的問題。同時,教育部的觀點是很明確的:
“自50年代以來,就不存在所謂重新定義岳飛是否是民族英雄的問題,實際上社會公眾對岳飛、文天祥這些歷史人物高尚的道德品質、民族氣節始終是歌頌和尊敬的,這一點也是我們進行中小學歷史教育時一直遵循的。”
岳飛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國家承認,全國人大提案透過的。
2013年,《人民日報》以專版形式隆重紀念民族英雄岳飛誕辰910週年。2015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嶽福洪發起《關於在中小學歷史教科書中恢復岳飛民族英雄歷史地位的建議》,岳飛民族英雄稱號爭議算是有了公斷,兩會囊括了中華民族的全部五十六個民族的代表,包括女真的後裔滿族,所以岳飛是中華民族英雄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教育部審定的2016人教版新歷史課本七年級(下冊)、北師大版新歷史課本七年級(下冊) ,在新的歷史教科書中,岳飛是“傑出的民族英雄”。 國家官方一直視為岳飛為民族英雄!從來沒有改變過!可以參考《人民日報》、《新華社》國家官方媒體對岳飛的新聞報道。
新中國成立後,對中華民族英雄的定義更加的具體。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上是這樣寫的: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的是中華民族英雄)
所以說新中國始肇之日,就已經把岳飛定義為中華民族的英雄!
其原由於下面這個理念:
在民族戰爭中,凡屬於非正義戰爭方面的人物,不論他立了怎樣的戰功,都不能稱為民族英雄,不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也不是本民族的英雄。這是因為,他們不僅給被壓迫民族帶來沉重的災難,而且使本民族的廣大人民也深受其害。他們所代表的僅僅是壓迫民族的統治者的私利,而不是本民族廣大人民的利益。他們的所作所為,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實際上只能起消極作用,這與其本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是不相符合的。例如金朝的軍事貴族完顏兀朮,就屬於這一類。反之,岳飛所反對的是民族壓迫,岳飛是中華民族英雄!
自從岳飛去世後的八百年以來,中國曆朝歷代都對岳飛做了充分的肯定!
1954年春天的清明節。毛澤東在背誦《滿江紅》時說:“岳飛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愛國英雄。女真族在北方建立了金國。隨著國力的增強,他們吞併宋朝的野心日益膨脹起來,並不斷肆無忌憚地侵襲和騷擾中原地區。面對國家山河破碎、百姓民不聊生,甚至生靈塗炭的悲慘景象,岳飛主動請纓提旅,率領英勇善戰的‘岳家軍’,殺得金人棄盔丟甲,聞風喪膽,真是英勇無比啊!”然後,毛澤東請王芳替他給嶽王墳獻個花圈。
2013年,岳飛誕辰910週年,《人民日報》以專版形式,隆重紀念民族英雄岳飛誕辰910週年,並以“民族精神世代傳承、偉大祖國繁榮富強”為副標題。
這也宣告了文化界和教育界極少數人費盡心機,竭力鼓譟了十餘年,妄圖寫進中小學教科書的“岳飛非民族英雄”陰謀,徹底破產。
-
3 # 華英雄說歷史
所謂民族英雄,是指在維護國家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捍衛民族尊嚴、反對外來侵略的戰爭中,獻出寶貴生命和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一代名將岳飛,理所當然、毫無疑問地屬於民族英雄,他精忠報國的英勇事蹟和卓越功績,廣為流傳併為後世所景仰。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河南安陽湯陰縣)。祖上世世代代是農民出身。岳飛出生時,有一大鳥像是鯤鵬,由屋頂鳴叫著疾飛而過,故取名岳飛,字鵬舉。是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著名四將之首。
岳飛不僅是民族英雄,他用短暫且輝煌的一生重新整理了民族英雄的新高度。不僅如此,他的豬隊友宋高宗和秦檜等人還用猥瑣的人格和卑劣的手段,讓精忠報國的岳飛綻放出更加耀眼奪目的光芒。少年時期的岳飛,為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自幼習武,善騎射,能左右開弓,精刀槍棍棒。且生有神力,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時人奇之。他還特別喜歡研習《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等書。
1122年(宣和四年),20歲的岳飛應募參軍,經過選拔,被任命為“敢戰士”中的一名分隊長,開始了他的軍戎生活。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岳飛請命前去除害。他帶領百騎騎兵,用伏兵之計,生擒二賊以歸。次年,岳飛父親去世,岳飛辭軍回鄉守節。
1126年(靖康元年),金軍圍困開封,欽宗命康王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徵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岳母再次勉勵岳飛從戎報國,刺背“盡忠報國”,岳飛牢記慈母教誨,再次投身抗金一線。岳飛在劉浩所部效力,因屢立戰功,升遷為武翼郎。徽欽二宗被擄後,趙構繼位。岳飛向宋高宗趙構上“千言書”,被宋高宗以“小臣越職,非所宜言”革除軍職、逐出軍營。
1127年八月,岳飛自行北上,奔赴抗金前線,經趙九齡推薦,投奔大名府招撫使張所,“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為統領,後又升為統制,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岳飛轉戰太行山區,多次襲擊金軍,生擒金將拓跋耶烏,刺死敵酋黑風大王,迫使金人暫時退卻。
1128年1月,金軍進犯孟州汜水關。宗澤即派岳飛為踏白使,在汜水關一帶擊敗金軍。8月,岳飛奉命駐守竹蘆渡,用疑兵之計打敗金軍,因功轉武功郎。1129年,岳飛因戰功突出,授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
1130年2月,金軍以舟師浮海,窮追高宗三百里未獲。岳飛率軍從宜興趕來截擊,四戰皆捷,擒女真萬戶少主孛堇等十一人。岳飛飛首次得到朝廷詔令嘉獎,命他配合韓世忠,從左翼進擊金軍,伺機恢復建康。
五月初,岳飛在牛頭山紮營,在夜間以百人敢死隊騷擾金軍,金軍傷亡甚大。金兀朮準備放棄建康,向北岸的宣化鎮渡江。岳飛飛領騎三百、步兵二千衝下牛頭山,大破金軍,進據新城。又追至靖安,消滅了未及渡江的金軍,斬金兵三千,擒軍官二十,一舉收復了建康(南京)。這是岳家軍的首次大規模戰役的勝利。
五月下旬,岳飛押解戰俘去越州,第一次覲見了宋高宗。他向朝廷上奏說: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兵固守。臣以為賊若渡江,必先二浙,江東、西地僻,亦恐重兵斷其歸路,非所向也。臣乞益兵守淮,拱護腹心。高宗看了飛的奏章,深以為是,遂改變張俊原議,並賜予飛金帶、馬鞍等物。
紹興元年至三年(1131—1133),岳飛先後平定了遊寇李成、張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亂,升任神武后軍統制。宋高宗賜御書“精忠岳飛”錦旗給飛,後又將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撥歸岳家軍,岳家軍兵力得到擴充。
紹興四年,岳飛收復襄陽六郡,震動了宋廷。高宗說:“朕雖素聞岳飛行軍極有紀律,未知能破敵如此。岳飛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成為宋開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
1135年(紹興五年),岳飛平定洞庭湖地區楊麼的叛亂,加檢校少保,進封武昌郡開國公,後又升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紹興六年,岳飛母親姚氏病逝,岳飛飛悲痛不已,目疾復發,他奏報朝廷,乞守三年終喪之制。
紹興六年,宋軍開始北伐,急召岳飛歸營。岳家軍兵分兩路,一舉收復河南、陝西大片土地。紹興七年,岳飛奉詔入朝覲見高宗,與高宗作《良馬對》,升官至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一日高宗把飛召至“寢閣”,向飛授命說:“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期間,岳飛向高宗提議立皇儲,遭高宗呵斥。
紹興八年,宋金議和,岳飛還軍鄂州。紹興十年,完顏兀朮廢除對宋和議,再度南侵。岳家軍與金兀朮在郾城北對陣,岳飛破金軍“鐵浮圖”和“柺子馬”,大勝金兀朮。隨後金兀朮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潁昌。岳家軍“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敗金軍,斬金軍五千餘人,俘士卒二千餘人、將官七十八人,獲馬三千餘匹,金軍退敗至開封。金兀朮發出感慨:“撼山易,憾岳家軍難!”岳飛也發出決戰宣言:“直搗黃龍府,與君痛飲耳!”
潁昌大捷後,岳家軍全線進擊,包圍開封。張憲與徐慶、李山等將領從臨潁縣率主力往東北方向進發,又擊敗五千金軍,追擊十五里。同時,王貴自潁昌府發兵,牛皋也率領左軍進軍,與
金兀朮對陣在朱仙鎮。岳家軍的前哨背嵬鐵騎在朱仙鎮與金兵交鋒,金軍竟全線崩潰。金兀朮放棄開封府,準備渡河北遁。就在岳飛準備乘勝追擊時,卻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牌班師詔,岳飛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紹興十一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準備重新與宋議和。宋廷乘機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岳飛、韓世忠二人。金兀朮在給秦檜的書信中說“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十一月初七,宋金“紹興和議”達成:由宋向金稱臣,將淮北土地全歸金國,每年貢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達命令:“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時年39歲。岳飛的供狀上只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宋史·岳飛傳》也對岳飛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
包括南宋末年的文天祥,也堪稱民族英雄。他以岳飛為師,讚歎岳飛道:嶽先生,我宋之呂尚也。建功樹績,載在史冊,千百世後,如見其生。至於筆法,若雲鶴遊天,群鴻戲海,尤足見干城之選,而兼文學之長,當吾世誰能及之。
毛主席也曾經高度讚揚岳飛:偉乎鵬舉盡義忠!他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英雄。
總結:文臣不貪財,武將不惜死,天下可太平。岳飛一生勤勉儉樸、嚴於律己、賞罰分明、英勇無敵、至忠至孝,大義凜然,戰功卓著,是南宋時期難得的中流砥柱,是那個至暗時代的良心和光明。然而現實很殘酷,岳飛時不逢時,沒有死在戰場的刀光劍影中,卻死在自己人卑鄙猥瑣的苟且裡,讓人無限的惋惜和感嘆。也正因為如此,岳飛盡忠報國的精神在扼腕嘆息中永世長存,岳飛的氣節名望在莫須有的罪名下更加高光閃亮。
岳飛從軍時,他的母親為他刺下“盡忠報國”四字,鼓舞了岳飛一生,影響了岳飛的一生,鞭策了岳飛一生。岳飛去世後,他的名字,他的精神,他的詩詞,也如同在後人心中刻下了萬世不朽的字,激勵和滋養著中華兒女為國家為民族不懼犧牲、不計榮辱、不懈奮鬥。
-
4 # 農夫山拳有點閒346
岳飛在抵禦從馬家渡過江的金軍時 被金軍打散,其時岳飛為連、營級下級軍官,在金軍渡江北還時,以遊擊方式襲擊了金軍。回軍後謀殺了相當於正規軍師長的老鄉劉經,兼併了劉經部眾壯大了隊伍,隨後又打敗了戚方,收降了部分降兵。受到張俊賞識推薦,被趙構任命為通泰鎮撫使,自此岳飛進入中高階將領行列,岳飛被判罪處死近四十年後,被他當年力主立儲的儲,當時的宋孝宗恢復了一個官職,定國軍節度使,並給予一個諡號武穆,承認岳飛作為一個武人對南宋的貢獻,但是並沒有對岳飛的罪名給予否認平反。兩百年後,朱元璋在反元鬥爭中,拿出岳飛做對元鬥爭工具、大加褒揚。自此之後,經過小說寫家的隨心所欲的編纂,又經過說書藝人的肆意編加,和廣泛傳播,岳飛成了神。以至以訛傳訛至今,
-
5 # 隴上老叟石漢青
民族英雄分狹義的與廣義的兩種型別,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更傾向於解釋為狹義的民族英雄。
狹義民族英雄是一個民族在 "反抗外來民族的侵略、壓迫的鬥爭中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物,其中包括在反抗鬥爭中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人"。
廣義的民族英雄是指。在和平年代,為本民族的繁榮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
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當時的金國也算是現在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就是金國統一了中國,也和滿清入關一樣,是華人自己的事兒,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是不符合歷史觀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點,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岳飛在當時那個歷史條件下,就是一個民族英雄!是值得我們世世代代銘記的大英雄!
-
6 # 神兵利劍1
岳飛當然是民族英雄,雖然被滿清汙名化和漢奸詆譭過。一首“滿江紅”述盡忠魂和民族大義。
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歌;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那些抵毀和汙衊在這鐵骨忠魂的內心獨白下,是何等膚淺和愚昧。民族大義永存,民族氣節永存,民族英雄永存!!!
-
7 # 天門觀雪
提問的不好,岳飛是國家英雄,而不是民族英雄。南宋的統治包括了苗壯等民族,宋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漢族的國家,岳飛是為了國家而戰,所以是國家英雄。金在當時是外族外國的政權,對宋的戰爭是侵略,岳飛參加的是衛國戰爭,不能因為後世女直融入漢族就否定了當時南宋的衛國戰爭。不能因為你現在掙三千,就去說你爺爺解放前掙十塊大洋是貧窮,你的三千比不過當時的十塊大洋,現在所謂的融合,比不了當日抗金抗元時的悲壯。
-
8 # 善良的瘦馬
岳飛民族英雄的稱謂從2003年從課本中消失,主要還是從民族團結的角度去考慮的。
中國的歷史,從某種角度上看其實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歷史,漢匈爭霸、五胡十六國等等,直至最近的滿清王朝,無疑都在中原民族與北方民族的爭鬥中一步一步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大融合。在今天看來,類似於打“內戰”,不過是爭奪天下霸主而已,故不提“民族”二字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我們認為,是不是民族英雄,主要體現的是一種抗擊外敵入侵,為整個民族生存發展捨生忘死的精神。這放在任何時代,都是一種正能量,能激發整個國家民族的鬥志,這種精神需要大力弘揚。
說到民族團結,是不是該給在特定歷史時期賣國求榮的石敬瑭、秦檜、洪承疇等平反了呢?肯定是不行的,不管任何時候,他們代表的都是一種令人不恥的行為,如果這些人都能翻案,只能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他們永遠都只能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9 # 行雲流水33647200
我個人認為:說岳飛是民族英雄有點欠妥當,應當是國家英雄才恰到好處,因為當時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所以,不能狹隘認定岳飛是漢族的英雄而是多民族的英雄,多民族的英雄即國家英雄。岳飛率領岳家軍是為國家抗擊侵略而戰,是為國家收復失地而戰,是為洗雪國家在靖康二年遭受的恥辱而戰,是為宋華人民能安居樂業的生活而戰,雖然岳飛沒有說出“明犯我大宋者,雖遠必誅”豪言壯語,但他以實際行動來證明了“犯我大宋者,雖遠必誅”。另外從岳飛詞中看到岳飛一心為國雪恥之心可撼日月“怒髮衝冠,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悢,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來收拾舊河山,朝金闕。”所以說,岳飛當為國家英雄。
同時代的金國統帥完顏兀朮也認為岳飛是英雄豪傑並且由衷的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由此可見,完顏兀朮都在崇拜岳飛,這是嶽帥人格魅力。
現代有些人,說什麼亂七八糟的東東,我感覺這些不如封建時代康乾,康乾兩帝路過武穆廟尚切一拜,現代某些人可能出生的時候腦袋被夾了有點弱智,抑或腰也被夾了軟骨了。
千古英雄,不能任賊羞辱。國家英雄,不能任賊汙衊。中華民族鋼鐵脊樑,不能任奸人汙陷。是中華人民都應站出來為維護我們的國家英雄而努力吧!國家英雄萬歲!
-
10 # 雲水間808
國難思良將,自古英雄順時而起!岳飛生長在國破家亡的危難之時,“二聖”被擄山河破碎,大廈將傾之時!岳飛橫空出世,在主帥杜充降金之時,自領本部小分隊,據常州、兵出牛頭山,金陵塵兵大敗金兀朮;使南宋小朝廷得以在臨安延喘,後收復洞庭水妖大王楊麼後渡江北上三戰三捿光復襄陽諸郡兵鋒直指中原!而後北伐中原,誅仙鎮大捿,金兀朮的看家精銳柺子馬、鐵浮屠消耗待盡,就在岳飛要展全功之時,十二道金牌調岳飛,真是十年之功,毀於一旦!試問在漢民族屢屢受挫於遊牧民族鐵騎旋風時!又有幾個名將在遊牧民族最擅長的野戰中重創而殲滅之?“風波亭”之殤,趙構自毀長城!華人空留餘恨!權臣在內!大將安能建功於外乎?
試問岳飛不是民族英雄?誰是?
-
11 # 朕說
對於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們也無法去改變每個人的看法,而在宋朝,岳飛是民族英雄,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關於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我們可以從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去判定,且看下文分析:
1103年,岳飛出生於,河南的一個普通農戶家庭。據說岳飛出生的那天,他家破屋頂上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所以他爸給他其取名,岳飛,字鵬舉。
岳飛不僅是個愛讀書的學霸,四書五經不在話下,而且還天生神力,挽弓三百宋斤,腰弩八石“時人奇之”。
1122年,大宋老是被遼欺負,終於忍無可忍,決定聯金滅遼,20歲的岳飛應募參軍,後來父親病故,岳飛回家守孝,兩年後岳飛迫於生計,再次投戎,卻跟了個較菜的軍隊,軍隊很快被打散,岳飛逃回了老家,看到了父老鄉親慘遭屠殺,內心悲痛,毅然決定第三次從軍!
有了信念支撐的岳飛,在戰場上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和金軍交手了13次,每戰皆捷。
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陷宋都城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北宋就此滅亡,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恥”!
北宋滅亡,南宋上線,宋高宗趙構即位,然而膽小鬼趙構,和他爹宋徽宗、他哥宋欽宗一樣,登基不久就打算南逃。
時年25歲的岳飛,正在前線打仗,得知訊息,心急如焚,不顧自己官職低微,向宋高宗趙構上書數千言,然而換來的卻是“小臣越職,非所宜言”,不僅革除岳飛的軍職和軍籍,還將他逐出軍營。
趙構剝奪了岳飛的軍職,但卻撼動不了岳飛愛國的心!
很快岳飛跳槽到,抗金名將宗澤手下從零開始,在宗澤的領導下,岳飛在抗金戰場上越戰越勇,一路立功升遷,身邊還聚集了一群生死相隨的小弟——岳家軍。
岳家軍有多強?連金兵統領都不得不驚歎
1130年,27歲的岳飛帶著岳家軍,大破金兵,收復了被佔領的建康(現南京),連宋高宗都對岳飛刮目相看,賜御書“精忠岳飛”的錦旗!
1134年,岳飛率領岳家軍揮師北伐,僅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就收復了六郡之地,岳飛所到之處,金兵望風而逃。
“昔我強彼弱,今我弱彼強”——《金史》
1140年,岳飛率十萬大軍第四次北伐,打得金兵潰不成軍,收復中原,勝利在望,然而此時趙構和姦臣秦檜,卻擔心岳家軍強大起來,對政權構成威脅,一天之內竟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回朝。
江北百姓哭聲震野,岳飛潸然淚下,仰天長嘆。
岳飛回到臨安,北方前線無人支援,金兵再次攻取了宋軍收復之地,然而此時,宋高宗趙構及奸相秦儈卻在密謀和金稱臣求和,而議和的條件是岳飛必死!
“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
很快,秦檜誣陷岳飛勾結金人謀反,以莫須有的罪名送岳飛下獄,無論秦檜用盡手段,都不能使岳飛屈招一字。
1142年1月7日,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秘密殺害,岳飛含冤而死,年僅39歲,岳飛的供狀上只留下八字絕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千百年前,岳飛一生戎馬,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同胞,不惜犧牲自己乃至親人的性命,奉獻自己所能奉獻的一切,千百年後,依然還有人為了所謂的民族和諧,要求宋人蒙漢一家親,來詆譭民族英烈。
任何一個國家的尊嚴,都是靠戰場上打出來的!
中國歷史上,正是有岳飛這樣的英雄存在,成了民族的信仰,成了民族的力量,英雄永遠為後人所紀念,壞人永遠為後人所唾棄!
-
12 # 瀟湘夜雨l
岳飛不光是民族英雄,而且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女真人是塞外胡人,有自己文化語言風俗習性。
當他們對中華文明侵略征服的時候,你們覺得應該守護女真人的文化,還是應該守護中華的文化。
毫無意義應該守護中華的文化,也就是守護中華文明。
守護女真人文化的是女真人的民族英雄。
豈能容忍胡人對中華文明的破壞?
岳飛不是民族英雄是什麼!!!
-
13 # 舊瓶裝佳釀
岳飛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岳飛是英雄這一點無可辯駁,但關鍵在於他到底是抗金英雄還是民族英雄,這一點現在一直都有爭議。
許多人說岳飛的敵人是金軍,是女真族,也就是今天的滿族,是我們中華民族內部矛盾,因此不能算作民族英雄,只能是抗金英雄。
這個觀點特別可笑,如果按照這個觀點來看,宋金對峙的時候,岳飛應該提著酒肉去金軍與他們開懷痛飲,罷兵言和,因為800年後我們是一家人嘛。自然應該忘卻金軍制造靖康之難,將中原變成人間地獄的罪行,都是一家人嘛,有啥不能原諒的?
百度上對民族英雄的定義:民族英雄是指維護國家領土、領海、領空主權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在歷次反侵略戰爭中,獻出寶貴生命和作出傑出貢獻的仁人志士。看歷史人物要聯絡他當時的處境,當時傳統的中華文明正在遭受滅頂之災,是岳飛這樣的英雄站出來抵抗侵略,挽救我們的民族和國家於危亡之中,讓金華人知道,宋華人不是孬種,不是想欺負就能欺負的。
這樣維護民族尊嚴、保家衛國的人跟後世的戚繼光、鄭成功又有什麼太大的差異?難道就因為岳飛抵抗的女真現在跟我們一個民族、戚繼光和鄭成功抵抗的人今天不跟我們一個國家的,就不給岳飛民族英雄的讚譽?他們在不同的時代,完成的是類似的使命,決不能讓英雄蒙羞。
-
14 # 利劍擱
對歷史人物,特別是已經固定格式的知名歷史人物,不應吹毛求疵。歷史的角度看岳飛就是民族英雄。看今天的中華一統,就是抗金名將。無論怎麼定義,都是因抗擊金人而得名。
當年,孫中山不也提出了“驅逐韃虜,復我中華”。何為韃虜?就是歷史上漢人對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民族如蒙古族、滿族等的蔑稱。 清末同盟會曾有“驅逐韃虜”等綱領,民國後放棄該口號轉為“五族共和”。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也屬於華人, 才認識到這個說法是不恰當的,有違憲法中的民族團結精神,所以這個詞在解放之後就禁止使用,因為‘’韃虜‘’有輕蔑少數民族的成分。
而稱岳飛是民族英雄,並沒有輕蔑滿人的意思,歷史上兩族之間發生戰爭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歷史上民族之間發生戰爭,所誕生的英雄就叫民族英雄。而現代人理解岳飛是民族英雄,一定要了解歷史,瞭解朝代背景。不要拿歷史人物的稱呼,與民國後的多民族大中華相提並論……
歷史的每一個階段,都有相應的大事件,都有相應的文化……我們要尊重歷史,在歷史的氛圍裡研究各個時期的特定文化……
回覆列表
首先說,岳飛肯定是民族英雄,這個民族是漢民族,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否定。中華民族是現代才有的概念,不能拿現代的概念去框古人的行為,更要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問題。
一個民族遇到外敵侵略時,最大的民族利益就是就是生存。有的人選擇抗爭,有的人選擇投降,有的人選擇逃亡,個人在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各有各的條件,各有各的理由,我們都無法苛責。但一個民族是必須有人要拿起刀槍的與敵人幹起來的,哪怕是抗爭而死,這些人就是民族的脊樑。如果這樣的人不是英雄,誰是英雄?
就算國家最高統治者決策要議和,也是因為能戰才能和,如不能戰,亦不能和。就算是必殺岳飛才能議和,也不能掩蓋岳飛作為民族英雄的光輝。 誠然岳飛有種種缺點乃至錯誤,比如桀驁不馴、妄言立儲、救援不力等等,這都不是否認岳飛成為民族英雄的理由。岳飛始終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一個至關重要的抗金將領,一個敵人畏懼的角色,有岳飛在還我河山就有希望,有岳飛在敵人就永遠不能安臥,都不能小覷漢民族的鬥爭精神。
千百年來,岳飛始終作為民族的一面旗幟,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為國鬥爭,為國犧牲,死而後已,這也是漢民族歷經苦難而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如果岳飛不能作為民族英雄,漢民族的脊樑就徹底彎了!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失敗的,一個有了英雄而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