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放射科楊大夫

    對於磁共振檢查有無輻射的問題,其實很多人模稜兩可。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磁共振檢查是有輻射的!

    看到這個簡單的回答,大家肯定會鄙視楊大夫,都說磁共振安全,您卻在這裡信口開河。

    且聽我娓娓道來。

    磁共振即MR,曾用名核磁共振,很多人簡稱之為“核磁”,裡面的核字,讓大家浮想聯翩,因為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談“核”色變,讓你首先聯想到的就是原子彈爆炸,福島核電站的洩露等,因此遇見“核磁”檢查,很多人就認為有輻射,對身體有害,其實此“核”非彼“核”。 “核磁”是指帶有正電荷的磁性原子核自旋產生的磁場。磁共振的原理就是一個人為製造的磁場,人體躺在裡面,然後經過一系列的射頻脈衝(RF)激發、採集、轉換訊號,最終得到影象。

    所以在進行核磁檢查的時候,人體是要受到射頻激發的,這種射頻是有輻射的,但這種輻射相當於手機的那種輻射。因此核磁是有輻射的,只不過這種輻射是一種非電離輻射,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現做核磁的那點輻射對人體有啥危害(有的高場強的MR,在做檢查時,可因射頻脈衝能量沉積,導致身體發熱,所以高熱的病人不能做高場強MR,請放心,體溫正常的您可順道做一個熱療,不單獨收費,而且絕不會讓您燒壞)。設想一下,做個核磁最多1小時,而手機放在您的身邊有多久呢?您把手機放在耳邊煲電話粥,一煲就是一兩個鐘頭,或者男同志把手機放褲兜裡,離睪丸那麼近,10幾個小時放在那裡,您都擔心過輻射損傷嗎?現在醫院臨床使用的最高為3.0T的核磁,而7T的核磁都很快用到臨床了,不用擔心這種安全和輻射問題。

    有了非電離輻射,就有電離輻射,其實電離輻射才是本問題的核心。

    跟MR不同,X線,CT的輻射為“電離輻射”。

    日常進行的X線平片和CT檢查,都是用X線進行成像。當X射線穿透人體時,與體內物質作用產生“次級粒子”,使物質電離,這一現象稱為電離輻射。過量的X線照射能導致生物細胞的抑制、損傷甚至壞死(生物效應),這就是大家平常所恐懼的輻射損傷,但只要掌握它的特性併合理應用,X線並不那麼可怕,我們完全可以揚長避短,使其為人類服務。

    臨床上,超聲和MRI兩種檢查都沒有電離輻射,對妊娠期女性影響較小。無論在人類還是動物實驗中,都沒有實際的證據可以證實MRI對胎兒有致畸情況。美國放射學會推薦孕初期女性可以進行MRI檢查。但儘量避免使用釓對比劑(就是所謂增強MRI掃描)。如果是在餵奶,增強掃描使用了釓對比劑後,不必中止母乳餵養。水溶性的釓排入乳汁很有限,每天只有少於血管內的0.04%的釓會排到乳汁中。而胎兒只會從母體中吸收小於1%的釓。雖然理論上釓分泌到乳汁中會對胎兒造成傷害,但是並沒有真實案例報道,因此進行過釓檢查後不需中斷母乳餵養。

  • 2 # 方言講史

    謝謝邀請,核磁共振是磁場成像,沒有放射性;CT是X-ray,是有輻射的。 核磁共振 基本原理: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衝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衝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訊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體外的接受器收錄,經電子計算機處理獲得影象,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由於它徹底擺脫了電離輻射對人體的損害,又有引數多,資訊量大,可多方位成像,以及對軟組織有高分辨力等突出的特點,從它一問世便引起各方面學者的重視,無論是裝置的改進、軟體的更新及升級,還是對全身各部位器官的診斷作用的研究,發展相當快,目前已經成熟,被廣泛用於臨床疾病的診斷,對有些病變成為必不可少的檢查方法。

  • 3 # 骨科小黑鍋

    所以想要掃出好的磁共振影象,那必然要選擇人體中原子數最多的氫原子了!

    人體全身的氫原子平時毫無秩序雜亂無章的群魔亂舞,空間360°無死角亂撞,因為其自身的轉動可以產生微弱磁場(就跟地球自轉產生磁場的原理一樣),又因為各個方向都有磁場所以相互抵消,我們叫“磁化向量抵消”,所以正常來說人體是不表現出磁性的(不信你拿塊鐵試試能不能吸得住?)。【就如一群等待著升國旗的幼兒園小孩子一樣,國歌奏響之前,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想幹啥就幹啥,你完全猜不到】

    當人體的外界給予一個強磁場的時候(比如說做磁共振的時候),氫原子雖然還是在亂動,但是已經逐漸被磁場所吸引,方向上已經逐漸與磁場保持一致性了。“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個時候的人體才開始有了磁性。【就好像此時幼兒園校長廣播發話了“全體小朋友注意了,準備升國旗啦”---此時的小朋友們雖然還在亂動,但是身體已經基本都朝向了國旗,就等著國歌奏起!】

    這個時候,我們在磁場裡面透過射頻線圈加入一個個射頻脈衝(無線電波),那麼磁場裡面跟脈衝頻率相同的氫原子就會產生共振(能量從一個震動的物體傳到另外一個物體,後者擁有跟前者一致的頻率震動,比如說兩個音叉),同時由於人體不同的組織由於氫原子含量不同,能量不同可分為高能及低能氫原子(佔絕大部分),透過共振使低能原子變為高能原子,高能原子則改變很小,當無線電波結束時,原子慢慢恢復原來的運動,這個時候就有源源不斷的訊號發出來,透過接收器轉變為數字訊號就可以顯示出來人體的影象了。【就比如國歌這個射頻脈衝響起,本來很活躍的小孩子還是那麼活躍,不怎麼活躍的小孩子因為國歌給了他無限能量也變得活躍起來,在小孩子活躍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得到這個小孩子的基本資訊,一個一個小孩子不同的能量鼓舞致使最終所有小孩子的資訊圖就被描繪出來了,此時拍張照片就是磁共振的一個斷層】

    光有一個斷層還不夠,這組成的只是一幅二維影象,簡單來說就是隻有X軸跟Y軸,而人體之所以叫做三維解剖,比二維多的一維就是多了一個Z軸,磁共振檢查時一般使用了打個軸向上的三個磁場,透過Z軸上磁場的不同即可確定一個平面,即是我們平時磁共振上看到的一張一張的圖片。【這就相當於一棟高樓大廈,每一層都有一群小孩子排成四方隊,樓高就是我們的Z軸,四方隊的排就是X軸,列就是Y軸,當你具體到說10樓第2排第3個的時候,就可以具體定位到你指定的小孩子,讓樓裡的每一個小孩子唱國歌,你就可以得到整個解剖結構的影象了】

    簡單粗暴的說完磁共振的原理你應該有大致的瞭解了,磁共振對人體有輻射嗎?

    答案不是絕對的,有少量輻射,但可以忽略不計!

    現實中很多人看到“核”字就談虎色變,第一印象就想到核輻射!看完上面的原理我們可以知道核磁共振的“核”子主要指的是氫原子(具體來說是氫質子,原子核的意思),“核磁”是指氫質子自旋而產生的磁場,“共振”即是射頻線圈發出無線電波引起磁場內氫原子共振以達到現象的作用。

    無線電波?WIFI嗎?差不多吧!

    做個核磁共振受到的輻射也就跟玩手機接收的輻射差不多,你玩手機的時候有考慮過這麼多嗎?

  • 4 # 兒童骨科姚京輝醫生

    核磁,核輻射嗎?很恐怖的一個名字。就算我是醫生,在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的時候,也被嚇了一大跳。後來慢慢才知道,原來他這個和核和輻射的核不是一碼事。

    與醫生交朋友,讓大家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

    說白了,核磁共振的檢查方式就是利用電磁波來顯示體內液體當中的氫離子。就好像你的手機所輻射出來的電磁波一樣對人體是沒有明確害處的。大家會說手機也存在輻射呀,對孩子也可能產生影響呀。其實你做一次核磁共振的電磁波影響也就比你拿著手機玩一整天所受到的電磁波影響大不了多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現代人整天整天,整月整月,整年整年的玩手機,從來不考慮它的影響。

    做核磁共振的時候,有一點會讓人不舒服,時間比較長,然後人在裡面會有噪音,這種噪音容易導致一些膽小的人產生幽閉綜合症。就像是一個人睡在陌生房子的被窩裡,旁邊機器響會有點恐懼一樣。絕大部分的人不會有這樣的。

    一般的核磁共振價格都在500到1600之間。這個與當地的定價和機器的先進等級有一定的關係。

  • 5 # 骨科王健醫生

    從嚴格的物理學定義上來說,核磁共振檢查也會對人體產生一定強度的輻射,但是這種輻射並不是通俗意義上患者所說的x射線輻射、核能輻射等等,這種輻射對人體產生的負面影響較小。

    所謂的核磁共振檢查,是指人工創造一個可以控制的磁場,被測試者處於磁場正中心,透過向人體發出各種不同脈衝的射頻,基於正電荷在磁場中產生的電磁效應,測試者可以收集到不同的電訊號,將其轉換成影象就可以清晰的判斷患者的體內情況。

    也就是說,在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的時候,人體是一定要受到射頻刺激的,這種射頻具有一定強度的輻射,這是傳統物理學意義的定義。從實際角度出發,這種射頻的輻射強度,基本上相當於手機輻射,是非電離輻射的一種。

    核磁共振檢查中有一種特殊的型別,被稱之為高場強核磁共振,這種測試方式使用的射頻脈衝能量會在人體內沉積,使患者產生較為明顯的熱感,部分患者還可能會出現低熱的症狀。為避免熱效應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高熱病人不能進行高場強核磁共振檢測。這種核磁共振檢查使用的射頻對人體產生的輻射會略大一些,但是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基本相當於做一次紅外線理療,不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患者擔心的輻射多指類似於C光檢測、CT檢測中接收到的電離輻射。這種測試方式會將射線穿透人體,在這個過程中患者體內物質會發生一定的化學轉化,甚至出現一定程度的電離,因此這種輻射被稱之為電離輻射。

    照射強度較大、頻率較高的射線,就會使人體的電離頻率較高,容易抑制很多細胞的活性,甚至會提高細胞的癌變機率。通常情況下,建議患者每年做電離輻射檢查不要超過三次,間隔時間最好在半年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圖書出版行業有哪些常用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