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鍛彰趣義

    一、《中國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說家》,略薩

    就像每一個青年詩人幾乎都會讀里爾克的《給青年詩人的信》一樣,每一個有志於從事小說創作的青年人,也都應該讀一讀1994年塞萬提斯獎、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秘魯作家略薩的這本《中國套盒》。

    這本書的美妙之處在於深入淺出,常讀常新,不論你出於創作的哪一個階段,讀它都會有收穫。略薩擅長用美妙的比喻講清楚小說技法的方方面面,而篇目的安排又非常巧妙,正好符合創作者動筆前應該仔細思考的幾個重點問題的邏輯順序,沒事兒翻翻目錄,也有助於理清思路。

    而略薩本人的閱讀範圍也非常“經典”,他頻繁地援引塞萬提斯、福樓拜、雨果、海明威、卡夫卡、福克納,又能從大師們的講述中生髮出新的觀點,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幽默、睿智、豐富,大師氣象。從為什麼而寫、小說家的核心能力到如何選擇敘事人稱、如何安排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他都教給你了,還能指望什麼呢?

    二、《故事》,麥基

    麥基的這本書,是寫給青年編劇的,但我讀完意外地發現,對於任何虛構寫作,麥基的理論都是試用的,不僅如此,他還能幫助你寫得更有畫面感,更有節奏,更吸引人。

    人物的驅動邏輯、故事的幾種經典結構、故事三角、情節轉換的方法、人物性格、人物弧光、如何塑造人物、什麼是激勵事件、什麼是幕間結構,什麼是故事發展的場景、情節、激勵問題、反轉、高潮……你能想到的寫作中的所有問題,麥基都有預設,也都給出了答案,而答案又總是靠譜的。豆瓣上幾千人給這本書打出了9.2的高分,總不可能一次瞎了這麼多人。

    他連怎麼給作品取名字都教給你了,還能指望什麼呢?

    三、《寫作這回事》,史蒂芬·金

    史蒂芬·金的好處就是,他不裝逼,所以他告訴你的原則,一目瞭然,易於執行,照著做就對了,連為什麼都不需要思考。

    書裡堪稱圭臬的金句就太多了,“通往地獄的路是用副詞鋪成的”、“初稿都是狗屎”、“如果有漏洞——我是說能看過去一輛半掛卡車那樣的漏洞,你再去改”、“閱讀在一個作家的生活就是他的創作核心”、“最有趣的情境通常可以用‘如果’問題假設一下:如果吸血鬼入侵了某個新英格蘭小鎮會發生什麼?”(這種假設馬伯庸經常做,祥瑞御免,他舉過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如果再沙漠正中發現了一噸黃金該怎麼辦?)……

    都是經驗之談,都是史蒂芬·金從兒時開始不停給《恐怖故事》投稿到拿到愛倫·坡大師獎——終身成就獎,四十多年創作生涯的積累,如果他還幫不了你,那就沒轍了。這本書最有趣的地方還在於,它是本自傳,史蒂芬·金的經歷會告訴你,再能寫、再會寫的人,創作過程中也充滿挫折,所以別灰心。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書,非常實用,可以用來解決寫作中的某一類或某幾類問題,比如不會寫人物,可以看看《經典人物原型45種》、《千面英雄》;不會描寫,可以看看《短篇小說寫作指南》,例子非常多;不知道自己是人物型還是情節型創作者,可以看看《情節與人物》;寫作時遇到了挫折,覺得自己非常喪,可以看看杜拉斯的《寫作》,你會發現,杜拉斯,也是這麼喪。

  • 2 # 筆架山來客

    寫小說,所謂的技巧,都不是很靠譜。唯一的辦法就是仔細多看幾篇經典著作!譬如,把 紅樓夢 認認真真地看個5遍,再選擇性地看兩三本經典名著,然後,再泛泛地涉獵其他部分名著,這樣保證能寫出一定水平的小說來!

    也就是所謂的技巧,就是認真看基本名著。優秀的名著多看幾遍!

  • 3 # 做書

    什麼?小說也需要入門嗎?

    嗯哼,門是在的。

    雖然我們經常讀小說,但似乎很少真正的去思考小說是什麼,它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們為什麼要讀小說,特別是,當電影電視劇這些以生產故事見長的其他藝術形式風靡的背景下,我們為什麼還要閱讀小說,以及,該怎麼閱讀它。

    昨天推薦的《如何閱讀一本小說》給了我們一些建議和方法。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對小說這門藝術瞭解的更深入,這裡還有不少經典的關於小說的書,推薦給你(排名不分先後)。

    1.《小說面面觀》 E.M.福斯特

    在這本書裡,福斯特分別就小說的七個面——故事、人物、情節、幻想、預言、圖式和節奏——逐一進行了剖析和討論。小說大而無邊,抓住幾個角度進行分析闡述是最便利的讀方法,如果要做一番徹底的關於小說方方面面的考察,一本書顯然是不能承擔的。福斯特知道這點,他只談了七點。

    2.《悠遊小說林》艾柯

    艾柯將小說隱喻為森林,而我們閱讀小說,正如穿越森林。在這本書中,作者首先探討了小說之林的建造者——作者,和小說之林的穿越者——讀者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各自是怎樣達成默契的。然後,他又將話鋒轉入技術層面,討論“語言的迂迴”和“時間”概念在小說中所起的作用。最後,他著重探討了小說和現實的邊界,以及當有人把這種邊界模糊化之後會發生什麼。總而言之,博學的艾柯老師透過這六次講座帶領我們認識小說之林的各個方面,最後匯入我們為什麼要讀小說這個問題。

    3.《天真的和傷感的小說家》奧爾罕•帕默克

    與艾柯的《悠遊小說林》一樣,這本書的內容同樣來自於作者在哈佛大學諾頓講座所做的演講。不過,細看之下,它們的區別頗為明顯,艾柯的書籍更為理論化,而帕默克的這六講內容則以自身經驗為本,談論小說藝術和小說形式,以及他是怎樣理解它們的。

    4.《新千年文學備忘錄》 卡爾維諾

    卡爾維諾從輕逸、速度、精確、形象鮮明、內容多樣、開頭與結尾六個部分來分析小說,大量的例子不僅不會讓你感到學術枯燥,而且令人耳目一新。

    5.《小說稗類》 張大春

    把小說比作稗草,張大春以野路子來探究古典小說與現代小說之關係。

    6.《為什麼讀經典》 卡爾維諾

    關於什麼是經典,卡爾維諾說了太多讓人拍手的定義,而實際上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是對文學經典的導讀,從《ODYSSEY》到博爾赫斯。

    7.《小說的藝術》 戴維·洛奇

    有點像上課,每篇引用一到兩個小說片斷,在對文字作細讀分析的基礎上,展示了小說技巧的方方面面,是對小說理論或寫作小說有興趣的入門讀物。

    8.《小說的藝術》 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關於小說創作的理論性思考。“每部小說都在告訴讀者:‘生活比你想象的複雜’。”9.《中國套盒》 巴爾加斯·略薩本書是略薩關於小說的隨筆,寫給青年小說家的信。“文學抱負不是消遣,不是體育,具有排他性的獻身,是一件壓到一切的大事,是一種自由選擇的奴隸制——讓它的犧牲者(心甘情願的犧牲者)變成奴隸。”

    附:《如何閱讀一本小說》中托馬斯·福斯特開列的關於小說的書單,除去了我在上面提到過的書(並不是所有都在國內出版過):

    米哈伊爾·巴赫金,《對話的想象》(1981,寫於20世紀30年代)。與其他所有批評家相比,對建構20世紀後期和21世紀初期的敘事學術語,巴赫金做出了最大的貢獻。約翰·巴斯,《星期五的書》(1984)和《更多的星期五》(1995)。在星期五,巴斯不寫小說。這些文章涉及大量小說家感興趣的題目,都是在星期五寫的。它們聰明、溫暖、充滿熱情,並且很有教益。羅蘭·巴特,《作者之死》(1967)、《文字的愉悅》(1972)、《寫作的零度》(1968)。巴特是我最喜愛的文學“內奸”,大膽、有趣、頑皮並且睿智,儘管這些品質並不總能同時呈現。他喜歡激勵讀者去反應。《文字的愉悅》提出了“情慾閱讀”,驚人、有趣而簡潔。在一篇批評文章裡,你還能要求更多嗎?韋恩·布斯,《小說修辭學》(1963)。標準的偉大經典之一,研究了小說的運作,最早探討了“隱含作者”這一概念。約翰·福爾斯,《蟲洞》(1998),福爾斯的散文、評論和零星寫作的選集,書裡充滿了如何寫小說以及關於基本小說技巧的真知灼見。約翰·加德納,《論道德小說》(1978)、《小說的藝術》(1983)、《如何成為小說家》(1983)。第一本書充滿了戰鬥性,因為攻擊了很多同輩,引起很多關注,第二本是他的創意寫作課本,第三本則對體裁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也提出了對小說技巧的偉大見解。威廉·H.加斯,《小說與生活中的人物》(1970)、《詞語裡的世界》(1978)、《詞語之家》(1984)。第一本書提出了“元小說”。加斯是語言和形式方面的哲學家,同時也是小說家,他的見解既深厚又詳盡。亨利·詹姆斯,《小說的藝術》(1884)。最早的關於小說的嚴肅思考之一,在英語文學中第一次明確宣告小說這一體裁在藝術中佔有一席之地。傑羅姆·克林科維茲,《自我顯現的詞語:小說作為語言,或者語言作為小說》(1984)、《美國小說實踐:從霍桑到當代作家》(1980)。據我所知,克林科維茲是唯一一個擁有一支棒球隊的批評家,他的興趣傾向於相容幷包,儘管他最擅長分析後現代實驗主義。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1992)、《寫作實踐》(1997)、《意識與小說》(2003)。洛奇是個小說家和成績斐然的學院派,而且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學院小說寫得最好的小說家。他的《小說的藝術》,曾在報紙上連載了五十二週,會是你讀到的最好的小說入門書。珀西·盧伯克,《小說技巧》(1921),一個詹姆斯的追隨者。盧伯克早年寫了一篇關於小說的文章,它在現代主義小說家中引起的敵意,以及它對他們的正面影響,都對日後有重要影響。它對詹姆斯的辯護,比大師本人說得還要好。《巴黎評論》。從1952年開始的訪談,第一個訪談物件是海明威,採訪者是小年輕喬治·普林頓。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和其他人物,都提供了關於寫作藝術方方面面的見解。多年來,很多訪談被收整合書,成為《寫作的作家》系列。最近,大部分採訪在網上都可以讀到。弗蘭欣·普羅絲,《像作家那樣去閱讀》(2006)。這本書也很適合讀者。普羅絲在書中探討了很多技術層面的事情,同時也對自己那類頗具吸引力的小說進行了辯護。阿蘭·羅伯-格里耶《為了一種新小說》(1963)。由先驅所寫的反小說聖經。因為他呼喚的變革,傳統小說家恨他入骨。羅伯特·斯格勒斯,《講故事的人》(1967),後來修訂更新為《虛構症和元小說》。揭示了二戰後小說在創意和敘事上的巨大改變,他聲稱它們顛覆和擴充套件了對小說形式的傳統期待。羅伯特·斯格勒斯和羅伯特·凱洛格,《敘事的本性》(1966)。敘事理論的試金石之一,用一些令人驚訝的評論揭示了小說的構成元素,例如,它認為照相拍攝的選擇性,實際上讓電影比戲劇更接近於敘事。很理論,也很好懂。簡·斯邁利,《看小說的十三種方法》(2005)。斯邁利寫過各種型別的小說,而她對小說的思考也很寬泛,從寫作一直到閱讀,探討閱讀如何讓兩個思想互相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岳飛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和抗金英雄,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