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想更多地瞭解臺灣的眷村文化,求推薦
3
回覆列表
  • 1 # Dissapper157646097

    1.電影:《竹籬笆外的春天》就是描寫眷村的知名電影了。

    2.關於歷史文化(此段為網上資料僅供參考哈!):談到眷村,就不能不提從這裡走出來的名人。政治人物中,宋楚瑜是最出名的一個。另據瞭解,璩美鳳當時還和鳳凰衛視知名主持人吳小莉住在同一個眷村,兩人是同學。眷村出來的演藝界人士就更多了,李立群、劉德凱和胡慧中,鄧麗君、楊德昌、林青霞、任賢齊、焦恩俊和周渝民等都在眷村生活過。鄧麗君父親在軍中工作,剛到臺灣時隨著部隊到處遷移,後來搬到屏東眷村,鄧麗君就是在那裡度過童年時光的。任賢齊幾年前還創作了一首《老張的歌》,獻給父親和臺灣老兵們。

    眷村的文化也提供了大量寫作素材,白先勇的小說裡經常出現眷村。此外,朱天心、苦苓等臺灣文人也紛紛發表作品,描寫眷村人在“原鄉”與“現實”之間的掙扎。

  • 2 # 自然社會人

    眷村就是外省人剛到臺灣形成的聚居區,因為開始只准備短住,所以房子大都比較簡易,後來時間長了自己會利用屋前屋後的空地做一些加蓋,人也越聚越多,就形成了村落,因為大都是軍人過去的,沒有土地,很多沒有什麼專長,退伍後就沒了經濟來源,所以後來眷村裡面做什麼行業的都有,大多收入水平不高,直到臺灣經濟起飛之後,有些人發了財才離開,慢慢的也就消失了,現在只剩下幾個,臺北好像有保留一個供人們參觀

  • 3 # 臺美大小事

    臺灣的眷村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是為了安置那些被迫自中國大陸各省遷徙至臺灣的民國部隊及其眷屬而興建的房舍。而眷村文化則是這個特殊群體在跟隨時代發展與融入臺灣社會後,慢慢沉澱下來的精神產物,是一種臺灣特有的居住區域、生活型態下的族群文化。

    在眷村長大的小孩,他們既有從父輩那裡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也有融入臺灣社會後的新思潮,許多眷村子弟透過自身努力在臺灣演藝界、媒體和文化界以及政壇闖出一片天空,並將富有特色的眷村文化發揚光大。

    隨著臺灣社會的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眷村面臨著拆除改建的命運,許多眷村子弟抱持著對過去生活的緬懷,創作出大量文學作品與影視劇。其中影響最大,聲名遠播最廣的當屬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與名導演賴聲川合力推出的舞臺劇——《寶島一村》。

    《寶島一村》訴說的是一個龐大多元卻又被歸為同一族群的人們,從離家到想家到認同這裡就是家的一段歷程。那些原本只是打算暫時在臺灣落腳的戰後新移民,卻在建造的村子裡落地生根,孕育第二代、第三代,發展出獨特眷村文化。這部劇成功塑造了第一代思鄉、盼回鄉的“眷村人”和第二代在臺灣出生、土地認同概念逐漸轉變的“眷村子弟”,透過笑淚交替和心酸詼諧,回顧了臺灣最珍貴的族群融合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三的學生該如何護理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