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德哥在鄉村
-
2 # 金色的魚48477932
水稻赤枯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人,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植株 缺鋅、缺鉀及水稻根系發育不良等原因造成的,於水稻分孽初期始發,分孽盛期達到發病高峰。受害植株分孽少而小,老葉下垂黃化而心葉挺,稻杆弱。初期葉片略呈暗綠色或深綠色,葉尖端或葉脈附近產生赤褐色小斑,進一步發展成為鐵繡狀斑點,一般老葉先發生,根系發黃,紅褐色,白根及少。
-
3 # 流星看世間
水稻赤枯病的發生原因,多是由於營養失調所引起。缺鉀缺磷都可以形成赤枯病。發病株在酶的作用下,體內的多酚物被氧化與氨基酸形成褐色素物質,反映到|稻株外部。
赤枯病通常有以下三種類型:
一:缺鉀型;一般發生在插秧後3一4周,即分櫱盛期。在排水不良的低窪田塊或有機質多的稻田多有發生。由於有機質的分解,土壤呈過度還原狀態,氧氣不足,土壤內形成的有害物增多,大大削減鉀元素的吸收,從而使稻苗出現缺鉀症狀。
二:根部中毒型;多在插秧後一個月為發生盛期,在田地低窪,長期存水的地方,由於土壤內有機物體的分解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使稻株根部中毒,出現赤褐色,有黑根或爛根。最初葉片黃化,逐漸在葉肋周邊出現褐色斑點並擴大為全褐色,最後下部葉片枯死。
三:缺磷型;缺磷型赤枯病最典型症狀是先在植株下部葉片的葉尖先出現褐色小斑點,然後在逐漸擴大,由葉尖開始呈黃褐乾枯狀。而上兩種型別是先從葉片中肋處發病。病妹根部呈黃褐色,混有黑根,爛根。
根本的防治方法,就是要多施磷鉀肥,採用抗病性較強的品種,勤排水為土壤換氣增氧。
-
4 # 農業助手
前言
水稻赤枯病發生,一般與天氣、栽培條件、水稻本身生長狀態等都有關係,水稻赤枯病屬於一種生理性病害,引起因素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赤枯病發生原因水田本身嚴重缺鉀
這種水田一般是沙漏田、山田等,由於施用鉀肥少,加上土壤含蓄的鉀元素有限,造成水稻不夠獲得較好鉀元素補充,最終導致赤枯病發生。
水稻根系中毒引起
在一些深泥田,由於長期排水不暢,造成泥巴中含氧量不足,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含量增加,加上有些水稻栽植過深,造成赤枯病症狀。
低溫寡照誘發
低溫寡照,很可能引起水稻根系生長停滯,出現所謂僵苗現象,加上秧苗栽植過深的話,更加容易引起此症狀發生。
解決水稻赤枯病方案建議施用農家肥,改善土壤結構,加強肥水管理,重視鉀肥施用,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使用一定的鋅肥之類,以此活躍根系,打破僵苗等。對於已經出現水稻赤枯病症狀的,建議每畝施用10公斤鉀肥,適當曬一下田,然後施農藥時候可以噴施一些磷酸二氫鉀。
-
5 # 清江鶴
水稻赤枯病是水稻生理性病害。但凡能引起水稻生理性紊亂的營養元素失衡,氣候條件和生長環境不良等因素均能致水稻赤枯病發生。
分析致病原因之一:土壤缺磷鉀鋅等營養元素,不能滿足水稻對磷鉀鋅的營養需求。或雖然土壤中不缺磷鉀鋅等營養元素,但是由於土壤中氮磷鉀鈣等營養元素的失衡,影響了稻株對磷鉀鋅的有效吸收,導致水稻生理機能失調出現紊亂致病。這種情況多見於耕作層小於十公分的淺薄砂質田,"望天收"的傍田,酸性重的紅砂田,以及漏水田黃泥巴田。
這些田塊有機質少,磷鉀鋅缺乏。或土壤對這些營養元素溶解度低。水稻根系無法從土壤中吸取到磷鉀鋅或不能吸收有效磷鉀鋅致病。
屬於營養元素缺乏致病的水稻秧苗,葉色深綠葉片狹長,葉尖葉緣兩側有黃色或黃褐色鏽斑,檢查根部秧苗白根極少,側根鬚根不發或者發得很少。
分析致病原因之二:水稻的生長環境不良所致。屬於此種情況的多見於排灌不便的"落窩田","深泥腳田",成片串灌的"冷浸田",浮飄和青苔重的"重磷田",通氣不良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質綠肥或壓青田。
由於這類田塊各種原因致水稻田塊水溫低,通氣不良,所以抑制了水稻分櫱。以致在返青分櫱過程中難返青,稻直立,不分櫱,黑根黑頭稻根發臭。
分析致病原因之三:日均氣溫長時間低於十攝氏度光照不足,使水稻根系發育不良,吸肥能力差所致。也就是說前期的返青分櫱初期,遭遇了極端性的低溫氣候,達不到水稻正常分櫱的溫光條件,出現生理機能紊亂致病。
水稻赤枯病矯正的基本思路與策略:基本思路: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基礎上,根據致病原因有針對性地開展矯正防治。具體矯正策略:(1),對士質差的地塊多種綠肥還田,充分發揮土壤的潛在肥力。
(2),實行秸稈還田的地塊,要對秸稈進行充分的漚制。下基肥時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鋅硼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基肥質量。
(3),培育壯秧早施分孽肥,適時曬田淺水分櫱,淺水勤灌。
(4),低溫期間要勤灌水勤排放減小晝夜溫差。已經出現水稻赤枯病的地塊,要及時擱田追施速效性氮肥進行提苗,並結合田間病蟲害防治,適量配比一定量的葉面肥噴霧,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抗逆性,減少水稻赤枯病的發病機率。
回覆列表
水稻赤枯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水稻赤枯病,又稱缺鉀症、鐵鏽病,俗稱煞苗或者坐蔸。這種病多在水稻分櫱期開始發生,水稻分櫱盛期為病害發生高峰期。水稻赤枯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對水稻產量影響極大。
一:水稻赤枯病的症狀。水稻赤枯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和水稻秧苗質量差、稻株體內鉀含量不足有關。
水稻赤枯病多發生在有機肥料施用過多的水田,水稻分櫱初期始發。
赤枯病發生時,受害植株發僵,分蘗少而小,植株葉片葉尖發紅,葉脈兩旁產生赤褐色小斑並發展成赤褐色鐵鏽狀斑點。水稻植株底部老葉尖端最先產生斑點,並逐漸向上部葉片蔓延,最後全葉枯死。
二:水稻赤枯病的發病原因。水稻赤枯病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水稻生理性病害,發生很普遍,其共同特點是:根系生長不良,移栽後半個月病株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生長停滯,成為“僵苗”,赤枯病發生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①缺鉀:
多見於分櫱盛期,而且多發生在耕作層淺薄的沙土田,漏水田及紅黃壤水田,都以分櫱期氣溫聚降或田水冷影響鉀素吸收而導致。發病後水稻生長很慢、株形矮小;分櫱少甚至不分櫱;稻葉蒼老直立,好像叢生一樣;葉色暗綠失光澤;老葉發黃,赤斑並有大量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點或條斑,嚴重時整片葉子都呈赤褐色,看似像火燒狀。
②缺鋅。
多見於冷浸田、鏽水田、酸度小於5的砂土田、箐溝田。移栽後20天左右發病明顯,初期下部葉片沿中脈的葉肉組織呈綠色、外緣則淺綠或灰黃,後期葉片中部出現赤褐色斑點,上部葉片(新葉)細小直立,心葉淺綠略透明,但沿中脈綠色正常。
多發生於土壤有效磷含量低和土壤還原性強的稻田,或水溫、泥溫低的冷浸田、過水田。栽後病株生長明顯緩慢,莖葉狹細、直立並縱卷,葉色暗綠,並有燙色素,特別是葉尖1寸處變成蘭紫色(最重要的特徵),遠看猶如火燒(稱發紅),根黃褐色不長新根或新根極少且細。
④水稻根系中毒。
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還原性化學物質如二價鐵、硫化氫等毒素毒害稻根,降低其活力而發病。此型別多發生在深泥田、長期灌深水、通氣不良和施用過量未腐熟有機肥的田塊。這類田稻苗栽後難返青,或返青後稻苗直立,幾乎無分櫱,葉尖先向下褪綠,葉片中脈周邊黃化,並長出紅褐色黑斑,甚至腐爛,有類似臭雞蛋的氣味。
三: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措施。針對水稻赤枯病的發生原因,在防治措施上我們也要對症下藥。
①缺鉀時赤枯病的防治措施。加深耕作層,增施有機肥,鉀肥,發現病田,立即排幹、追施草木灰和鉀肥或用磷酸二氫鉀噴施(400——500克/畝),可迅速使秧苗恢復生長。
②缺鋅時赤枯病的防治措施。畝用200克硫酸鋅兌水噴施,同時可加400—500克磷酸二氫鉀,以栽後10—15天施用效果最佳。
④防止水稻根系中毒誘發赤枯病的防治措施。改良稻田土壤結構。加深土壤耕層,秸杆還田改良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通透性。加強稻田水肥管理。插秧返青後淺水灌溉,適時晾田,特別是進行秸杆還田的稻田要及時晾田通氣進體交換,排出田間有毒氣體。及時施用櫱肥、調節肥、穗肥,促進水稻早返青、早分櫱、早生快發,促進水稻根系健壯,減輕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