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生活百腦匯

    寶寶日夜顛倒怎麼辦

    寶寶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但有些寶寶總是白天睡得多,一到晚上就一點睡意都沒有。這讓媽媽非常頭疼,日夜顛倒不僅讓媽媽休息不好,第二天精神不濟,而且也影響寶寶的生長。

    寶寶身高除了與遺傳、營養、鍛鍊諸因素有關外,還與生長激素的分泌有重要關係。生長激素分泌過少,極有可能造成身材矮校而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其特定的節律,一般在22時至凌晨1時為分泌的高峰期。如果睡得太晚,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寶寶來說,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身高。

    其實新生兒之所以出現日夜顛倒的現象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過了那麼久不分晝夜的生活,出生後總得需要些時間來適應白天與夜間的現象,對此,媽媽要有耐心,其實只要過幾個禮拜寶寶就不會如此了。

    寶寶有自己獨特的生理時鐘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獨特的生理時鐘,一般新生兒每天的睡眠時間約16-18個小時,也就是成人的2倍多,而隨著年齡增長,每天睡眠時間會自然減少,3個月大約15個小時、6個月大約14個小時、1歲大約13個小時。

    由於寶寶的睡眠週期迴圈相當頻繁,所以睡眠時間在1天中被分成很多段,且淺睡和深睡會交替進行。隨著寶寶的成長,他的睡眠要求自然會有所改變。其中最大的改變是白天基本不用睡覺,因此他所需的總體睡眠時間會大幅減少。可是日夜顛倒跟明確日夜之間是存在著一個讓許多媽媽都十分煩惱的過渡階段的。

    心理+生理 兩大原因造成寶寶日夜顛倒

    造成寶寶夜晚哭鬧難眠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肚子餓和尿布溼,但其中也有可能是身體不適的表現,因此,當寶寶哭鬧不睡覺時,爸媽要先找出原因,才能做出最妥當的處理。

    生理及心理因素

    1、肚子餓

    寶寶的胃容量小,進食次數比較頻繁,如果寶寶半夜肚子餓,自然會哭鬧不止,此時喂寶寶喝奶若能緩解哭鬧狀況,那就應該沒有其它生理上的問題。

    2、尿布溼

    尿液跟糞便中含有尿素及尿酸等刺激性物質,容易造成寶寶小屁屁不適,所以若半夜尿布溼了,寶寶也會哭鬧不安。

    3、缺乏安全感

    有時候當寶寶看不到爸媽、突然被聲音驚嚇、感到寂寞而需要爸媽的關愛時,也會以哭鬧的方式來表達,希望引起爸媽的注意。

    4、白天已經睡飽

    有些寶寶白天睡得十分香甜,到了夜晚自然沒辦法入眠,雖然多數寶寶在吃飽、睡飽的狀態下,可以自得其樂地自己玩,但仍有部分的寶寶會覺得無聊,希望爸媽陪伴,所以就會哭鬧不止。

    身體不適或疾病因素

    1、腸絞痛

    腸絞痛的寶寶因為腹痛難耐,再加上還不會說話,只能以哭鬧來表達不舒服的感覺。腸絞痛的發生原因主要是腸蠕動不規則,當寶寶突然發作時,爸媽可給予熱敷和按摩,以減緩不適的症狀;如果真的嚴重影響到寶寶作息,可請醫師開立可消脹、調整腸道蠕動的藥物加以舒緩。

    2、脹氣

    寶寶脹氣的常見原因,包括了奶嘴孔的大小不合適、餵奶技巧不佳、拍打嗝的方式不對……。若寶寶出現脹氣的情形,會因為肚子不舒服而不斷哭鬧,此時建議爸媽可用手掌輕輕按摩寶寶的腹部,舒緩寶寶因脹氣所帶來的不適,如果情況無法改善,也可以請小兒科醫師開立藥物,幫助消除寶寶的脹氣。

    3、面板不適

    寶寶的面板非常細嫩,如果有被蚊蟲、昆蟲叮咬的傷口,或是因為尿布疹、異位性面板炎、溼疹,造成面板有紅腫、癢、痛的情形,都會讓寶寶非常不舒服。建議爸媽可詳加檢查寶寶的面板是否有異狀,去除讓寶寶不舒服的原因,或是帶寶寶就診,由醫師開立藥物做治療。

    4、胃腸道疾病

    若寶寶排便狀況不佳,或是好幾天沒有排便,都容易造成腹部不適的情形;甚至有時候因為腸胃發炎或消化不良,也會讓寶寶難以入睡。

    5、感染性疾病

    寶寶如果有發燒的現象,則可能是新生兒感染的問題,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感染器官為呼吸道、腸胃道、泌尿道、腦神經系統等。

    協助糾正寶寶日夜顛倒的五大法寶

    1、協助寶寶區分白天與黑夜

    協助寶寶建立白天與夜晚的觀念需要花一些時間,所以最好從小開始,建議爸媽在白天儘量讓家中保持明亮,並提供音樂、廣播等聲音;到了晚上不妨只開小燈,且儘量保持周遭環境的安靜,讓寶寶產生夜晚的認知,養成在夜晚就要睡覺的習慣,這樣即可逐漸將寶寶的生理時鐘調回正常。

    2、合理控制寶寶白天的睡覺時間

    可以嘗試限制寶寶白天的睡覺時間,一次不要超過3—4小時。如果不容易弄醒寶寶,可以幫寶寶脫掉衣服,撫弄寶寶的臉,或是搔寶寶的腳心。等寶寶稍微清醒時,可用說話或把玩具拿到他的視野範圍內的方法,進一步刺激寶寶的反應。下午五六點鐘後,不要讓寶寶睡覺。當寶寶午覺醒來時,一定逗引他多玩一會兒。

    白天的時候,房間裡的光線要儘量明亮一些。保持房間裡面一直有聲音,可以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給寶寶固定的睡眠暗示,每次睡眠前都做相同的事情,做完就讓寶寶睡在床上。

    3、睡前一個小時給寶寶沐浴

    沐浴時間最好改在睡前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前,如此可使寶寶放鬆心情,易於入睡。

    4、哄寶寶入睡

    抱著寶寶輕晃也是哄寶寶入睡的一個好方法,很多媽媽都會使用哦。值得注意的是媽媽的抱姿一定要正確,而且晃的幅度不能過大,輕晃即可。

    5、給寶寶要睡覺的提示

    可以選擇放一些輕柔的音樂幫助寶寶睡眠,不要懷疑小寶寶的聽覺能力,他們一生下來就會對聲音有反應哦,所以讓寶寶聽音樂是一個不錯的哄睡方法。

    白天讓他有固定的運動量; 睡前都做同一件事情,當作是暖身操”;如果有6個月大,放可愛的洋娃娃在他身邊;輕輕晃動搖籃或搖椅,使寶寶放鬆自己;睡前讓他聽些輕音樂或搖籃曲;室內燈光要柔和,可幫他轉換心情;睡前用長布裹著他,讓他有安全感。

    健康提示:寶寶十點前睡最好

    有不少寶寶也跟著媽媽一起貪黑,三四歲的寶寶也經常晚上11時多才睡覺。專家提醒媽媽注意:自己夜生活的習慣可能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寶寶,而寶寶保持健康的入睡時間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據統計,我國0-歲寶寶每天睡眠時間比美國同齡人平均少1個小時,原因之一是父母鐘情夜生活。有些家庭讓寶寶早睡了,可是大人不注意自己的動作幅度,或房子隔音效果不好,寶寶即使早早躺在床上,仍不能進入睡眠狀態。22時到次日凌晨1時是生長激素分泌高峰期,若錯過這段時間細胞新陳代謝將受到影響,因此媽媽應儘量讓孩子在22點前睡覺。

    培養良好的生活規律很重要

    新生兒一日之內90%的時間處於睡眠,覺醒時間總共才2—3小時,新生兒不斷地進行著睡眠——覺醒週期,以每30-60分鐘迴圈一次。

    此週期包括六個狀態:深睡、淺睡、瞌睡、安靜覺醒、活動覺醒及哭。

    當新生兒覺醒不哭時,他會在一定的規律下運動,約1分25秒完全沒有活動,緊跟著會突然發生運動。當新生兒處於活動覺醒狀態時,每1-2分鐘連續發生著活動——安靜週期。

    當今科學家們正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以揭示新生兒外表上似乎無目的運動的複雜性。最近的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一幅奇妙的圖畫,新生兒的運動不再被認為是隨意的和無意義的了。

    新生兒的生物鐘是怎樣的?

    生物鐘支配運動 。我們發現,新生兒的運動不是反射性的,他們對一個環境刺激的反應有時表現為驚跳或抖動。更確切地說,新生兒的這些臂和腿的自發性活動有一個內在的節律,揭示出在每一個新生兒腦記憶體在著一個支配運動的物質,它是神經組織的一部分,我們稱它為生物鐘”。

    那麼這些節律的發生究竟有多早並發展到何種程度呢?心理學家魯伯脫松發現,早在妊娠20周時,胎兒已有同樣的自發性運動。說明在生命早期就存在著臂和腿的大量活動。

    對每一個新生兒來說,運動量的變化是輕微的,一些新生兒活動較多,一些則較少。而運動的範圍較廣,需要特殊的攝像機才能及時觀察這些活動。如果你在肉眼下不能看到你自己的寶寶有節律的運動,你也不要感到失望。只要你耐心仔細地觀察,我們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觀察到這種節律確實存在。

  • 2 # 嘟嘟媽成長記

    這是個需要慢慢改變的。白天增加寶寶活動的時間,多陪他說說話,聽聽兒歌,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帶寶寶出門看看外面的環境。睡覺的時候,不要刻意製造黑暗的環境,正常的室內光線就可以,不要刻意保持安靜,要有正常的生活中的聲音,但不要聲音過大影響到寶寶,比如說話可以低聲。晚上睡覺一般情況不要開燈,小夜燈也儘量不要一直開,需要的時候再開,寶寶睡醒後,儘量不去逗寶寶,輕輕安撫,讓他安靜的玩一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聲閱讀是否比默讀更優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