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倒翁

    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

    唐朝經過安史之亂長達八年破壞後,對唐朝統治是重創,對老百姓是沉重的苦難。安史之亂到唐德宗時才勉強平息,其中一部分被招安或投降將領成了唐朝的節度使,這些人割據稱霸一方,進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可以說唐朝逞現了四分五裂局面。

    由於連年戰亂,老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那些貴族大官僚地主兼併了大部分土地,到處都是地主的莊園,差不多一半的老百姓失去了土地,農民逃離家園,民不聊生,賣兒賣女賣妻子,吃樹葉挖野菜,挖不到野菜的只有等死。官府不管老百姓死活橫徵暴斂,老百姓只能賣青苗,賣青苗的錢還了不夠招待公差吃喝,還是沒錢交稅。官府連老百姓吃鹽喝茶住房都要交稅。那還有老百姓的活路啊,就像詩人杜荀鶴寫的巜山中寡婦》詩句描寫: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

    另一方面,統治階級過著窮奢極侈的生活。唐僖宗每月都要舉行十幾次的宴會,宮廷裡有很多歌童舞女,光樂工就有500人。他鬥雞走狗賞金數千上萬,出嫁一個女兒連傢俱上都襄滿寶石金銀。大官僚韋宙到處都是莊園,存谷七千堆,被稱積穀翁,宰相路巖的親信,大肆斂財,集聚的財物可供唐朝軍隊吃兩年。

    窮人活不下去只有造反。黃巢是個私鹽販子,粗通文墨。會擊劍騎射好結交。幾次考試不第。當時起義風起雲湧,先是裘甫起義被唐軍鎮壓,王仙芝起義,黃巢率領兄弟親戚加入了起義軍。王仙芝和黃巢兩人性格不合,王仙芝接受唐朝的招安想弄個官噹噹,黃巢不讓而且打了王仙芝,從此兩分裂。依黃巢的想法是想弄個節度使當管幾個州縣慢慢發展勢力,都沒有弄成,王仙芝後來戰死,黃巢做了起義軍的首領號稱黃王。起義軍曾經攻到山東浙江江西福建河南陝西,攻到廣州,黃巢想在廣東休整兩個月,起義軍要立即北上,黃巢同意了。然後起義軍進入湖北攻入陝西打破潼關,唐僖宗聞迅愴惶逃往四川,起義軍進入了長安。開始起義軍紀律嚴明受到老百姓歡迎,黃巢建立了大齊政權,任命尚讓當宰相,時間一長起義軍殺人如麻本性就暴露出來了,先是對老百姓很好,見唐官就殺,起義軍急於享樂殺人無節制,隨後唐軍就包圍了長安,由於糧草都是大問題,起義軍在唐軍的攻擊下撤離了長安,衝出包圍後起義軍又轉戰河南,圍攻陳州(河南淮陽)300餘日不下,黃巢帶著殘兵敗將逃往山東泰山虎狼谷,最後自殺身亡。

    起義軍正應了那句:其興也勃也,其亡也忽也。我認為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沒有一個穩固的根據地,基本上是流寇主義作戰,前面得後面失,狗熊掰捧子,最後剩一個,沒有一個穩定的核心班子,令不行,禁不止,沒有一個長遠戰略規劃,當然也不能說他們當時沒有一套計劃,只是不及時總結教訓。

    還有一個問題,在黃巢圍攻陳州長達300天,說黃巢是吃人魔王,以人肉為軍糧,成立了舂臼寨,把活人直接扔到臼中搗成肉漿,此事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都有紀載,但是疑問是,300天,十幾萬人,一天要吃掉二千人,那麼這個數字沒辦法算,需要有一支專門的隊伍去捉人,唐朝末年人們四處躲避戰亂,去那捉這麼多人啊!捉到了人,毛髮怎麼處理,肚子裡的糞便怎麼處理,總不能連毛髮糞便一起吃吧!這個事的可信度不高。

  • 2 # 鄉野玉姐姐

    建立大齊政權,改元金統。

    但是農民起義的弊端是:佔領長安後不思進取,縱情享樂。沒有及時追趕逃向四川的唐僖宗,沒有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結果沒過多久就被已休養生息的唐王朝打敗。最終敗死狼虎谷。

    黃巢的兩首菊花詩託物言志。賦予菊花襯托農民起義軍的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 3 # 品牌張

    歷史書學到的黃巢比較簡單。

    他是唐末的著名起義領袖,後來起義失敗了。留下了一首“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著名詩歌。

    黃巢生活的唐朝末年,王朝已經衰敗,軍閥割據嚴重,人民生活困苦,經常有起義軍造反。  

    黃巢是鹽販子的後代,商人家庭自小給了他相對比較好的生活,也學過讀書騎射,文采尚可,不過科舉沒有考上過。黃巢最初是和王仙芝起義軍一起的,起義也很成功,但是王仙芝中了大唐的反間計,後兵敗被殺。於是黃巢聚攏著王仙芝餘部繼續起義。黃巢雖然在讀書上一直不得志,可是在起義作戰的方面老天非常眷顧,一路打下去,很快就佔領了從山東到廣東的大片地區,並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大齊政權。

    884年6月,農民軍退到山東,在萊蕪以北狼虎谷一戰中農民軍多數陣亡,黃巢自殺。

    黃巢的起義軍還是很厲害的,基本橫掃了大唐核心政權區域,但還是由於農民軍的侷限性,最終起義失敗。

    黃巢起義加速了唐朝的滅亡。

  • 4 # 黑白歷史說

    黃巢世代販賣私鹽,這在當時可是殺頭大罪,黃巢從小接觸的家族薰陶便也會有刀口上舔血,加上屢試不中後,不能為家族洗白,讓黃巢生出報復唐朝的心理。

    唐僖宗時,苛捐雜稅嚴重、貪官汙吏橫行,百姓生活水深火熱,災害頻繁,已有食樹皮的慘象發生。餓殍遍野。

    關東大旱,百姓苦不堪言,州官隱瞞不報,私鹽販子王仙芝起兵造反,次年黃巢投靠,回鄉募兵,數千之眾響應。迅速發展壯大到數十萬人。攻城略地,朝廷疲於應對。王仙芝被殺後,黃巢推為首領,號“沖天大將軍”攻佔二京,洛陽、長安。

    起義後期,黃巢漸露殘暴本性,動輒屠城,無辜百姓遭殃。更有食人為糧的慘劇,幾個月吃掉近30萬人,大失民心。

    不斷流竄作案的黃巢,沒有固定根據地,被唐軍四面圍堵。聲勢漸落。手下大將多有反叛,向唐軍投誠。黃巢被逼入虎狼谷,外甥林言見大勢已去,割其首,獻於唐軍。一說,黃巢假死逃脫,出家為僧。

  • 5 # 翊翊浩浩尉尉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該詩的氣勢上來說,相比古今帝王的作品,有過之而無不及;就該詩的喻意來說,無從比較,但給人一種萬事做絕的狠勁。整首詩給人的感覺,像一個心理極度陰暗又心狠手辣的人,在瘋狂地宣洩。該詩的作者就是打著為民除害、“天補平均”的旗號;卻生性嗜殺,殘忍到令人髮指黃巢。

    黃巢是唐末著名起義軍領袖,和朱元璋不同的是,黃巢是鹽販子的後代,商人家庭自小給了他相對比較好的生活,也學過讀書騎射,文采尚可,但是科舉一次都沒中過,於是黃巢覺得社會在針對自己,對於大唐王朝便由愛生恨了。

    唐朝末年,各地到處都是自然災害,糧食缺少,官府卻不肯放糧食給百姓,反而賦稅照收,一時間四處叫苦連天,百姓走投無門,黃巢便糾結起來一支隊伍,至於為什麼,自古以來鹽都是官營,暴利行業,黃巢家也是從政府嘴裡搶食的,多年來也有些積累,於是黃巢就帶著這批隊伍開始了他的造反路程。

    黃巢最初是和王仙芝勢力一起的,這次起義歷時很久,影響遍及全國,給本已經腐朽的大唐沉重一擊,但是王仙芝卻中了大唐的反間計,後兵敗被殺,於是黃巢聚攏著王仙芝餘部繼續起義。

    黃巢雖然在讀書上一直不得志,可是在起義作戰的方面老天非常眷顧,一路打下去,很快就佔領了從山東到廣東的大片地區,並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大齊政權。但由於起義軍多由農民組成,他們長期流動作戰,沒有穩定的後方,也缺乏穩定的補給來源和群眾基礎,最後還是失敗了。

    起義之初,黃巢和他的義軍可謂愛民如子,甚至因此獲得“率土大將軍”的美稱,這種情形一直維持到他攻陷長安。唐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五日下午,當黃巢前鋒未受到任何抵抗,順利進入長安城時,唐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文武官員數十人至灞上迎接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義軍將士皆披髮,束以紅綾,身穿錦袍,手執兵器,簇擁黃巢而行。而黃巢則乘坐黃金肩輿,威風凜凜地招搖過市。“甲騎如流,輜重塞塗,千里絡繹不絕”。對唐末酷政已忍無可忍的長安市民夾道歡迎黃巢和他的起義軍,黃巢們也被當時的氣氛感動得涕淚縱橫。黃巢的副將尚讓一再告諭市民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義軍將士在街道上每遇到貧民,“往往施與之”,很有幾分“黃巢來了不納糧”的意思。以至民間甚至編出“正月十五掛紅燈”,“端午時節插艾草”的故事來褒頌黃巢和他的起義軍。

    但是,從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黃巢進入太清宮,並於翌日,在含元殿登上皇帝寶座,建國號“大齊”,建元為金統起,作為分界線,黃巢和他的起義軍就此變質了。黃巢幾乎全盤接收了唐末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封其妻為皇后,尚讓、趙璋等為宰相,鄭漢璋為御史中丞,皮日休為翰林學士,孟楷、蓋洪等為尚書左、右僕射兼軍容使。並下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則官復原職。可見,大齊是由農民軍文武官員與唐朝官員混合而成的一個政權機構。農民軍憎恨官吏,對唐宗室、公卿士族實行嚴厲的鎮壓政策,“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唐宰相及左僕射、右僕射、太子少師等藏匿民間,被義軍搜出後“皆殺之”,連投降黃巢的左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因匿公卿於夾壁牆中,事發後亦被殺。黃巢這時露出了他“我花開後百花殺”血腥的崢嶸面目。他的起義軍,則開始像強盜一樣在長安街頭殺人越貨,搶男霸女。或許他們本來就是明火執仗,肆意妄為的強盜。在黃巢的統治下,老百姓連基本的農耕作業都已無法進行下去,相當一部分地區出現了“赤地千里”的景象。

    隨之而來,黃巢的本性也開始以一種極端的方式顯露出來。有人題詩譏諷黃巢當了皇帝后,開始變得昏庸殘暴。黃巢立刻組織人去查其作者,但是沒有查出來,於是黃巢索性把長安城中三千多無辜的儒生砍了頭;隨著唐軍的反攻,長安被唐軍佔領。但沒幾天又被黃巢奪了回來,對於長安的失而復得,黃巢卻大光其火,他將之前的那次失利歸罪於普通的長安平民,這個曾經被長安市民夾道歡迎的“率土大將軍”,舉起屠刀,血洗長安,將城中八萬餘名男丁殺戮殆盡。當黃巢於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四月再次被趕出長安後,率部出藍田入商洛山。五月,黃巢派左軍中尉孟楷為先鋒進攻蔡州(湖北棗陽),唐節度使秦宗權戰敗後投降齊軍,孟楷隨即由蔡州移師轉攻陳州(今河南淮陽)。

    陳州刺史趙犨是唐朝的著名將領,本人多次參加過圍剿黃巢的戰鬥,是大齊軍隊的夙敵。趙犨擔任陳州刺史後,就對部下說過:“黃巢若不死在長安,必定向東走,陳州是他必經之路,不可不防。”看得出,他剛上任就已預見到黃巢的失敗,並進行了相應的部署。孟楷剛入陳州境內,趙犨趁其不備,果斷出擊,齊軍大敗,孟楷被俘。趙犨為表示與黃巢絕不妥協的決心,命人將孟楷斬首。孟楷是最早追隨黃巢起義的重要將領,素為黃巢寵信。黃巢異常悲憤,立即與秦宗權合軍將陳州團團圍住,並“掘塹五重,百道攻之”,大有不拿下陳州決不罷休之勢。

    趙犨剛任刺史之時,就一直不斷地修築城塹,積蓄糧草,繕治兵器,在黃巢到來之前,就採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將方圓六十里內的居民遷入城中,同時募集大批勇士,由其弟和兒子分頭統領,加固城防。趙犨對陳州保衛戰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細緻和到位,因此,黃巢攻打陳州受到了很大的挫折。黃巢見自己帶著幾十萬大軍,卻連小小的陳州都攻不下來,非常生氣,乾脆在陳州城下紮起營寨不走了。竟在陳州城下建起一座類似於皇宮的“八仙營”,並設定了百官曹屬,“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結果,黃巢圍困陳州長達三百多天,卻始終沒能攻破陳州。而唐廷卻不斷調動軍隊,開始了對黃巢的圍剿。

    黃巢在陳州遇到的最大問題不是來自唐軍的進攻,而是沒有糧食。他是在唐軍的進攻下敗出長安的,不可能帶有多少糧食。趙犨在他到來之前就採取堅壁清野,也沒有給他留下糧食。而他手上有著一支幾十萬的大軍,這支軍隊人吃馬嚼,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可是這裡沒有糧食,那麼,他們吃什麼呢?黃巢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吃人。黃巢的軍隊把人抓來,活生生地放入石臼裡,然後像舂米一樣,用巨碓把人碾成肉泥,以此來填飽士兵們的肚子。在圍困陳州的三百多個日夜裡,黃巢動用了數百個這樣的巨型殺人機器,同時開工,流水作業,日夜不停。活生生地把大批無辜鄉民,無論男女,不分老幼,悉數納入巨舂,頃刻碾為肉糜。陳州四周的老百姓都被吃光了,為擴大活人供應的來源,又“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汴、曹、徐、兗等數十州,鹹被其毒”。

    於是,這支曾經被稱為“義軍”的黃巢軍隊,成了一群吃人惡魔。據最保守估計,黃巢軍隊在這段時間至少吃掉了三十萬人。這種吃人不吐骨頭,以人肉充當軍糧的行徑,其野蠻兇殘程度,確實冠絕古今。黃巢和起義軍的惡行,也註定了他的最終失敗。

    在唐軍的合圍下,黃巢慘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十五日,眾叛親離的黃巢,被其外甥林言,殺於泰山狼虎谷(今山東萊蕪西南)。黃巢自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起義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被殺,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據不完全統計,有八百萬人(其中大部分為普通老百姓)死在他和他軍隊的屠刀之下,原來人口稠密的中原大地,又變成赤地千里,荒無人煙了。由此可見,一次暴烈的革命,不但不能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反而屠殺了人類文明。

  • 6 # 鄭桂軍zgj

    黃巢的結局,《舊唐書》載:“至虎狼谷,巢將林言斬巢及二弟鄴、揆等七人首,並妻子皆送徐州。”

    《新唐書》記載的黃巢結局有了故事情節:“六月,時溥遣將陳景瑜與尚讓追戰虎狼谷,巢計蹙,謂林言曰: ‘我欲討國奸臣,洗滌朝廷,事成不退,亦誤矣。若取吾首獻天子,可得富貴,勿為他人利。’言、巢出也,不忍。巢乃自刎,不殊,言因斬之,及兄存、弟鄴、揆、欽、秉、萬通、思厚,並殺其妻子,悉函首,將詣溥。而太原博野軍殺言,與巢首俱上溥。”

    林言是黃巢的外甥,如果《新唐書》的記載是真實的。這個外甥忒不仗義,跟著舅舅打天下,舅舅臨死還想著讓他割自己首級獻給天子博得富貴。他裝出不忍的樣子,黃巢自刎可能手軟未成,他便馬上斬黃巢,並殺了人家弟兄七個還有妻、子,割下人頭獻給官軍。他卻沒有博得富貴,落了個被官軍殺掉。

    但是,黃巢真的被殺了嗎?

    當時流行於陝西、河南的民間傳說,都以為黃巢並未被殺,最後逃遁而去,當了和尚。兩宋時人筆記野史,也多有此說。

    譬如宋朝淳祐年間羅大經的筆記《鶴林玉露·卷二·盜賊脫身》記載:“自古盜賊,如黃巢、儂智高,敗績之後,皆能脫身自免。巢髡髮為僧,題詩自贊,有‵鐵衣著盡著僧衣′之句”。

    其他宋人野史筆記持此說的還有很多,但最能與羅大經說印證的是《全唐詩》收有黃巢詩三首,第三首《自題像》的小標題記:“陶谷《五代亂離紀》雲:巢敗後為僧,依張全義於洛陽。曾繪像題詩,人見像,識其為巢雲。”

    《自題像》詩:記得當年草上飛,

    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

    獨倚欄杆看落暉。

    詩寫得蠻有意味。但瀏覽過全唐詩或熟讀元稹詩的,可就看出端倪來了。南宋趙與時早早地道破了此詩的真相。

    看看元稹的《智度詩二首》其一:

    四十年前馬上飛,

    功名藏盡擁禪衣。

    石榴樹下擒生處,

    獨自閒行獨自歸。

    其二

    三陷思明三突圍,

    鐵衣拋盡衲禪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

    閒憑欄干望落暉。

    元稹作詩在前。黃巢的詩是高仿元稹的?還是後人偽作黃巢詩又高仿元稹?至今無實證能說出個道道。

    黃巢到底是戰敗被殺,還是全身而退,隱名到寺廟為僧至死?歷史的疑雲還得靠後人能發現鐵證來撥雲見日。    

  • 7 # 撈瓶打醬油

    提到黃巢此人,大部分學過歷史的人想必都不會太過陌生,沒錯,他就是唐代赫赫有名的農民起義軍將領。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黃巢這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吧。他真的如我們學生時代歷史課本里描述的那般正氣凜然、功勳卓著嗎?

    首先,先讓我們來講一講黃巢是誰?雖然我們知道此人號稱農民起義軍領袖,其實他本身卻並非農民。黃巢出身富足,家裡以販賣私鹽為生,幼時他善騎射、精箭術,粗通文墨,略有詩才,然而卻在應進士科時屢試不中、名落孫山,這或許也給他後來揭竿反抗朝廷而起埋下了人生伏筆。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乾符元年,全國各地連年發生水旱災,顆粒無收,餓殍滿地。但此時唐朝廷不但不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反而“用兵不息,賦斂愈急”,於是濮陽的私鹽販子王仙芝與尚君長等聚眾數千人,於長垣縣揭竿而起,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王仙芝起義”。

    黃巢此人生性喜歡動亂,此時恰逢“王仙芝起義”,於是他與子侄8人集合千人共同加入了“王仙芝起義”的隊伍。隨後在乾符三年七月,跟隨隊伍轉戰中原;乾符四年王仙芝被唐朝廷擒殺後,黃巢自立為王,直至公元881年,黃巢率領起義軍攻陷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

    長安百姓們以為救星來了,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才是他們真正噩夢的開始。黃巢軍隊入城以後,開始到處搜刮百姓錢糧,強盜的本來面目顯露無疑。

    但是最恐怖的遠遠不止這個,而是至今仍被傳之於口的“黃巢吃人”事件。說的就是黃巢及其軍隊將流亡的百姓抓來,放入石臼裡,然後像舂米一樣,用巨碓把人碾成肉泥,以此來填飽士兵們的肚子,這些事情被僥倖存活下來的百姓傳播出去,流傳至今,令人想來不寒而慄。

    公元882年至883年,黃巢被各方諸侯討伐後大敗,佯裝逃跑後於夜間偷襲回長安城,再次敗退後忍無可忍下令屠城,此處在《舊唐書》中也有相關歷史記載。可見無辜百姓死傷之慘烈,而長安這座擁有著一千五百多年建築史、百萬人口之多的古城也一炬成灰。

    至於最後黃巢的結局,《舊唐書》裡記載他是自刎而死,也有人傳言他落髮為憎、隱居避世,但不管是怎樣的結局,顯然與我們小時候歷史課本中的對他的正面評價“打擊了唐王朝的黑暗統治”的時代偉人形象有著天壤之別。

  • 8 # 聰明的小龍女

    唐末風雲人物、也是亂世梟雄之一黃巢,不滿唐朝統治而起兵作亂,自號沖天大將軍,一度強大一時。可惜後來兵敗野狼谷,最後結局有兩種說法,一是兵敗身死,二是假死出家為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孩子的虧欠該如何去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