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看三國風雲

    曹操是梟雄,不是凡人,所以他能夠做其他人不敢也不願意做的事情,也因此能夠統一北方,把劉備逼到西南那個旮旯裡面去了,也把孫權困在江東無法出頭。

    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而曹操在張繡殺了自己的大兒子曹昂和愛將典韋之後,依然能夠接納其歸降,確實非一般人可以做到。

    反過來講,張繡幹了這樣的事情,為何還能得到曹操的尊重和重視呢?

    我們一起分析一下這段張繡和曹操之間的恩怨情仇的。

    張繡其人其事

    張繡是西涼軍張濟的侄子,而張濟在郭汜,李傕以及樊稠等人死了之後跑到關中混日子,可是關中各方勢力打來打去,地盤所剩無幾,好佔的被人佔去了,不好佔的也沒有油水。

    張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得不離開關中,那裡太窮,沒有糧食吃,只得出關中來到荊州地帶。這個時候的荊州老大是劉表,已經站穩腳跟。張濟想來搶地盤找糧食吃,侵犯了荊州本地地方勢力的利益,一言不合就開打。

    論野戰,荊州兵幹不過涼州軍,但是論守城攻城,涼州兵不行。果然,劉表見張濟軍英勇善戰,就守城不出,餓得受不了的張濟軍連夜攻城,結果張濟在城下被流矢所傷,一命嗚呼。

    劉表給張繡城池和糧食也不是沒有代價的,而是必須屯兵宛城,守著荊州的北大門,抗擊力量日益增長的曹操。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張繡答應了,從此成為劉表的守門將。

    淯水之戰擊敗曹操

    公元197年,也就是曹操迎接漢獻帝到許都後不久,發現在許都附近有一根刺,這個刺就是宛城張繡。處於對西涼軍不好的回憶,曹操認為需要先拔出這根刺,然後才好東征徐州滅呂布。

    曹操發動了第一次南征張繡,可是前軍推進到淯水的時候,張繡居然派人過來,要投降了。原本打算好好打一場的曹操有些興奮,立即同意了張繡的請求。

    容易得到的東西常常是不被人珍惜的,何況是戰場上的東西呢?仗還沒有打,張繡就投降了,這讓曹操有些看不起張繡,從心裡就沒有泛起尊重的念想。曹操既沒有封賞張繡,也沒有犒勞其部下,而是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用重金收買張繡的部下胡車兒,企圖把他拉到自己的麾下;第二件事就是非法佔有了張繡的嬸孃鄒氏。第一件事讓張繡感到曹操企圖分化部下,架空自己,第二件事讓張繡深受侮辱,不尊重人。

    這兩件事加在一起讓張繡深深明白曹操並沒有誠心接納自己,與其這樣窩囊的嫁過去,還不如奮起反抗,乾死曹操,重新在荊州立足。

    張繡投降曹操為何得到尊重呢?

    公元199年,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是一個值得記入歷史的年份,對於袁紹和曹操來說更是關乎生死存亡的一年。

    此時的袁紹已經決定大舉南下,為曹操準備了十萬大軍,包括一萬騎兵;而曹操為了對抗來勢洶洶的袁紹,更是連後方鄴城也無暇顧及,以傾城之兵駐守官渡,準備袁紹決一死戰。

    北方兩大集團屯以重兵,準備擼起袖子大幹一場,周圍的一些勢力也開始躁動起來,主動或者被動的捲入了這場決定北方主人的戰役中來。

    位於荊州的劉表和靠近許都的張繡同樣也深度捲入了這場戰役中。戰鬥還未正式開始,雙方就開始了激烈的外交攻勢。

    袁紹派人來拉攏處於荊州北方的張繡,許以厚利,希望張繡站在己方以攻擊曹操後方,但是在謀士賈詡的建議下,張繡依然決定投降曹操。

    此時的曹操非常高興,立即接受張繡的歸降,連自己的兒子被殺,大將典韋戰死的事情也忘得一乾二淨,像沒有發生一樣。

    曹操大擺酒宴,封張繡為揚武將軍,並且讓自己的兒子娶了張繡的女兒,成為親家。這一系列的操作拉近和張繡之間的關係,那麼張繡此時為何得到來曹操的尊重和接納呢?

    首先,形勢比人強。

    公元199年,北方形勢非常緊張,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一線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勝利的天平按照此時的實力對比來看是傾向袁紹,而曹操則處於劣勢。

    假如南方靠近許都的張繡倒向袁紹,這對於曹操來說不啻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張繡統領的西涼軍雖說不是天下無敵,但是其麾下的騎兵,在野戰狀態下,能夠撼動的人不多,除非曹操麾下的虎豹騎出動才有勝算的把握,可是好鋼需要用到刀刃上,豈可分兵呢?

    況且宛城在許都以南,對於曹操來說,前有官渡袁紹,後有張繡,腹背受敵,形勢即將更加險惡。再假如張繡在背後偷襲,那麼袁紹的盟友劉表豈會錯過這個更好的機會?俗話說,破鼓萬人捶,牆倒眾人推。一旦前線失利,迎接曹操的恐怕是覆滅的危險。

    因此,當曹操接到張繡願意來歸降的訊息的時候,考慮更多的不是自家殺子殺將的仇恨,而更多的是意外驚喜。

    在面臨全軍生死存亡之際,這點仇恨又算得了什麼呢?因此為了大局著想,曹操非常爽快的放下了個人仇怨,對張繡等人大肆封賞,完全把對方綁在自家戰車之上,並鞏固了雙方的關係。

    其次,張繡的武力。

    張繡第二次主動投降,獲得曹操的重視和尊重,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張繡以及其統帥的西涼軍非凡的戰力。

    曹操和張繡前後進行了兩次戰鬥:第一次是發生在公元197年的淯水之戰,張繡偷襲曹操,擊殺典韋以及其長子曹昂,導致曹操慘敗,差點喪命當場;第二次發生在公元198年,曹操再次南征張繡,結果在撤退的過程中遭受張繡的追擊而再遭失敗。

    這兩次對陣,讓曹操深切領會到張繡軍的勇猛和彪悍。假如官渡之戰有這樣的戰力加入,無疑是如虎添翼,因此曹操非常珍惜張繡的歸順,因而非常尊重張繡。

    從這裡可以看出,曹操尊重張繡,完全是張繡憑實力獲得。

    最後,千金買馬骨。

    當袁紹和曹操在官渡對峙的時候,曹操的總體實力處於下風,許多人預言曹操必敗,因此許多人暗中勾結袁紹,為未來鋪平道路。

    此時有張繡這樣一員猛將歸順,無疑極大的振奮了曹操的軍心,增強曹軍必勝的信念。特別是這樣一個帶有殺子殺愛將的人歸順,極大的提振全軍對曹操的信心。

    連這樣一個曾經傷害過曹操的人都可以接受,接納甚至招撫,那麼什麼樣的敵人不可以戰勝呢?曹操的這一操作,穩定了一些人的信心,因此當他們遭受袁紹利誘的時候,依然選擇站在曹操這一邊。

    另外一方面,曹操傾心接納,讓許多猶豫是否投降曹操的人下定了決心,比如在戰場臨陣投降的張郃等人,正是有這些前車之鑑,才有後來的順風順水,為曹操瓦解袁紹集團的勢力提供了千金買馬骨的效果。

    總而言之,公元199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對於曹操來說關乎全域性生死的時機。對於張繡來說,事尋找一顆巨大的保護傘的機會,錯過了就再也找不到。正是這個機緣巧合,張繡需要一顆大樹,而曹操需要一枝巨大的枝丫為其增強樹蔭,在雙方一拍即合的情況下,迅速的達成了戰略合作,從而為擊敗袁紹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因此,即使在殺死曹昂和典韋的情況下,張繡依然獲得曹操足夠的重視和尊重。

  • 2 # 木説歷史

    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點,張繡殺了典韋與曹昂的大仇,曹操自己有責任,這一點曹操是清楚的。曹操在晚年曾有過類似的悔過,曹操是知錯、改錯但不認錯的性格,因此在張繡再一次投降的時候曹操能夠大度的接納張繡是明白在張繡第一次降而復叛是有自己的問題的;

    第二點,張繡投降的時機極為重要,張繡第二次投降的時候恰是官渡之戰前夕,如果張繡不投降,那麼在袁紹與曹操的官渡之戰中,曹操很有可能陷入兩線作戰的危險境地,進一步講如果張繡投降了勢力更佔優勢的袁紹從後面襲擊曹操,那麼官渡之戰中失敗的很可能就是曹操了,這個時候張繡投降了曹操接觸了曹操的後顧之憂,曹操怎麼可能不重視,相比較喪子之痛、愛將之失,諸侯霸業的大局顯然更重要;

    第三點,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賈詡。不論在張繡的第一次投降還是第二次投降賈詡都是主要的建議者,而賈詡的智謀也是三國時代不可多得的人才,張繡的投降為曹操陣營帶來了軍隊的同事還有智謀人才,這都是曹操急需要的;

    第四點,名聲,張繡如果投降了得不到曹操的尊重或者曹操因為舊恨而殺了張繡,試問以後其他的軍閥還會投降曹操嗎,這也是曹操需要考慮的,哪怕曹操再恨現在也不能殺反而要更加的尊重才能引來天下歸心。

  • 3 # 南方鵬

    曹操連皇帝的老婆都敢殺,為何能善待殺子仇人張繡? 曹操不殺張繡甚至重用,正如他初期的收留劉備一樣,他不聽程昱的勸說殺劉備絕後患,明知此人很有可能成為心腹大患,還是容忍了,理由就像他所說的,殺一人而失天下人心,吾不為也。同樣,殺張繡而讓天下欲歸順的人望而卻步,也是不合算的。

    這件事到此本成一段佳話,以德報怨皆大歡喜,袁曹大戰,張繡也拼命衝殺,不能只憑人家一邊信任就想居高位無後患,多立功勳,升為破羌將軍。曹操借袁氏大敗,乘勢北伐烏桓,解除了北方的隱憂,在徵烏桓時,張繡病逝在途中。魏略有一則記載,說是曹丕因張繡害死了兄長曹昂,一直耿耿於懷,多次責罵他,張繡心知以後沒有好果子吃,就自殺了,這個說法後人多有反駁。

  • 4 # 文蹤旅跡

    張繡殺了曹操的兒子曹昂和大將典韋,曹操棄利重義,反倒對張繡高看一眼。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說說這件事情。

    常言道:“天下紛紛,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那個烽火戰亂不休的年代,一代梟雄曹操為何善待有殺子之仇的張繡呢?這背後有著什麼樣的隱情?我們今天順著歷史的線索來一探究竟。

    首先,我們先來捋一捋曹操和張繡結下的疙瘩——殺子之仇。說道這件事這就必須提到著名戰役——宛城之戰。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率軍討伐佔據宛城的張繡,張繡率部降曹。曹操擺酒宴邀請張繡等人一併參加。但宴請張繡的過程並不輕鬆,因為大將典韋始終持著大斧站在曹操身後,還時不時“舉斧迫視”。酒桌子上張繡本來就心裡很不暢快,他不敢仰視曹操。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曹操對張繡的嫂子鄒夫人一見鍾情。不久,就想辦法把她納為小妾。又加上曹操利用黃金等貴重財物拉攏張繡的心腹胡車兒。這一切讓張繡的心裡猶如打翻了五味瓶——羞辱、憤怒、猜忌像波濤一樣在張繡心中激盪。

    曹操是明白人,他知道張繡心懷不滿。沒多久,他對張繡動了殺意。但是訊息很快洩露了,張繡先下手為強——起兵反曹。張繡奇襲曹營,臂力過人的曹操愛將——典韋戰死,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慘死在張繡的利刃之下。他們保護曹操躲過了這場劫難。

    在這次戰役中,曹操損失慘重。他失去了一員忠誠驍勇的大將,還痛失愛子,就連他的夫人——衛夫人也與他分道揚鑣。曹操心頭充滿了怨恨。

    那麼,曹操為什麼不殺了張繡以解心頭之恨呢?

    我們順著時間來梳理一下當時的情形。

    宛城之戰後,張繡重新和劉表結成聯盟。但謀士賈詡陳述利弊、積極獻言,在建安四年(199)張繡重新降曹。

    既然張繡來了,面對錯綜複雜的局勢,曹操不得不籠絡各路人馬為自己所用。曹操用超常的氣度化解前嫌,他不僅執著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還和張繡結成了兒女親家——讓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女兒。

    成就大事者往往能夠容難容之事。曹操的過人之處正在於智謀長遠、不計前嫌。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大軍開始南下。曹、袁大軍的對峙已經迫在眉睫。由於張繡駐軍的位置較為重要,曹、袁雙方都有拉攏之意。

    張繡夾在中間,如何是好?

    這時候謀士賈詡提議“不如跟著曹操幹。”

    一是袁強曹弱;二是我和他素有仇怨,怎麼能投靠他呢?一聽賈詡的建議,張繡立即目瞪口呆。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跟著他可以贏得人心,這是第一個原因。袁紹兵強馬壯,不在乎我們這一點人馬;而曹操人手單薄,我們投靠過去,他會很是高興,這是第二個原因。凡是古往今來成就大事業的人都能明志四海、緩釋私怨、棄利重義,這是第三個原因。

    賈詡如此這般的陳述,堅定了張繡投奔曹操的決心。

    果然,曹操對張繡高看一眼。張繡對曹操一心無二。

    在官渡之戰中,張繡立下了汗馬功勞,成就了歷史上一段很是光彩的君臣佳話。

    有意思的是,歷史似乎把曹操和張繡之間從前的仇恨留給了曹操的後人。

    張繡到底是怎麼死亡的?一直有人猜測是曹操之子曹丕乾的。

    建安十二年(207年),張繡死於隨曹操征討烏桓的途中,諡為定侯,其子張泉襲爵,封長樂衛尉。但後來也沒有善終,捲進了謀反事件,有人認為是同夥所為。

    倘若張繡與其子的死亡都與曹操後人有關的話,那還真是人性的不幸呢。而真相到底如何,還留待人們研究。

    我們說,曹操之所以善待有殺子之仇的張繡,是因為形勢的需要。他有一統天下的雄才大略,而當時迫切需要的是對抗強敵袁紹。曹操是一個能夠搞五湖四海的人物,他不能因為張繡殺了自己兒子就把私仇置於心頭。

    在理智和情感的天平上,砝碼始終傾向理智那邊。曹操舍小利、求大義——他讓殺子仇人為己所用。

    這就是曹操的人格魅力。

  • 5 # 亭殿閣

    在評書大師張國良所著《評話三國》中,張繡有一個很響亮的稱號:北地槍王。書中說張繡是張任、趙雲的師兄,師從東漢末年著名的武術大師童貫,童貫交給了張繡出神入化的槍術,張繡因此被稱為“北地槍王”,當然在歷史上,張繡並沒有“北地槍王”的稱號。

    歷史上的張繡,雖然沒有“北地槍王”的威名,但是他卻以區區一郡之力,害死曹操愛將典韋、長子曹彰、侄子曹安民,險些要了曹操的命,最終卻得到善終,也算是聞名三國了。張繡是驃騎將軍張濟的侄子,自幼跟隨張濟在軍旅生活,建安元年,張繡隨張濟自關中進軍荊州,進攻劉表,張濟在南陽郡穰城與劉表交戰之時,不幸中流矢而死,張濟臨終之前,將軍隊託付給張繡,張繡率領張濟的殘部,退出穰城。然而劉表卻沒有乘機消滅張繡,而是派人去弔唁張濟,安撫張繡,張繡對此感恩涕零,決定歸順劉表,劉表讓他依然統領原部隊,駐守在宛城(南陽郡治),作為劉表北方的屏障,替劉表抵禦外敵。從這個安排可以看出來,劉表無意進取中原,只想割據江南自保而已,假如是曹操,肯定會乘機收編張繡的軍隊,然後給張繡安排個閒職,而不是讓張繡得以割據宛城。劉表想利用張繡抵禦來自中原的侵襲,卻也阻斷了自身進取中原之路徑。

    劉表原本以為,自己對張繡如此仁義,張繡應該會全心全力為自己所用,然而在利益面前,哪有什麼情義可言?一年之前還對劉表感恩涕零,信誓旦旦的說要誓死效忠劉表的張繡,僅僅一年以後,就背叛了收留他的劉表。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劉表,張繡居然舉宛城之眾投降曹操,使得曹操得以兵不血刃奪取荊州南陽郡,接下來便可直接威脅荊州郡治襄陽,然而曹操納了張濟之妻鄒夫人,引起張繡不滿,曹操聽說了張繡不滿,準備殺掉張繡,惱羞成怒的張繡決定先下手為強,在賈詡的建議下,率軍突襲曹操,幸虧有愛將典韋拼死護衛,曹操差點就死在宛城,張繡率軍繼續追擊曹操直到穰城,曹操與曹彰換馬才得以脫險,而曹彰則死在穰城,張繡繼續追擊曹操被擊退,於是退守穰城,張繡又表示歸順劉表,劉表不計前嫌,再次接納了他。

    建安三年,曹操再次南征,包圍了穰城,但是袁紹意圖乘機襲擊許都,於是曹操率軍撤退回防許都,劉表派出軍隊增援張繡,與張繡組成聯軍意圖切斷曹軍退路,然而曹操大破張繡、劉表聯軍,劉表軍只好放棄追擊曹軍,率眾撤退,但是張繡依然不願意放棄打敗曹操這一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在劉表撤軍以後,不顧賈詡勸阻,堅持繼續追擊曹軍。張繡追擊曹軍失敗,準備撤退。然而賈詡這時候卻勸說張繡追擊曹操,於是張繡追上曹軍,成功擊敗了曹操的後衛部隊,但是曹軍主力已經成功撤退。以區區一郡之兵,居然敢直接和曹軍主力決戰,還兩度取得勝利,放眼漢末三國時期,也只有張繡有這勇氣了。

    建安四年,在官渡之戰前夕,曹操為了穩定後方,向張繡示好。同時袁紹想讓張繡襲擊曹操後方,也向張繡示好。張繡最終接受賈詡的建議,率眾再度投降曹操。張繡其實挺對不起劉表的,劉表兩度接納張繡,換來的是張繡兩次的背叛。張繡隨曹操出征,先後參與了官渡之戰,南皮之戰等戰役,多有立功。

    據《魏略》記載,張繡是被曹丕因為不滿他殺死自己的哥哥,逼迫他自殺的,但是《三國志》中,張繡卻早在4年之前病逝。筆者認為《三國志》的可信度是要高於《魏略》的。

    參考文獻:

    《三國志》

  • 6 # 豹眼看歷史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張魯降曹的故事,好有一比啊。

    我在寫作《史上男女那些事兒---張繡的嬸嬸》就說過,張繡因為曹操納了其嬸嬸感覺受了侮辱,於是反叛。其原因絕非這麼簡單,在這裡再詳細說說 。

    01

    張魯降曹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親率10萬大軍,西征漢中,抵達陽平關。張魯想要投降曹操。但張魯弟弟張衛不聽,率領數萬人馬,堅守陽平關,為曹操所破。張魯聞訊就想磕頭投降。張魯的功曹閻圃獻計說:“如今您被迫謁見,肯定得不到曹公的重用,不如先到樸胡去抵抗一陣,然後再向他獻禮稱臣,這樣才會得到曹公的重用。”

    張魯於是率軍前往巴中。臨行前左右的人想將倉庫裡面的寶物全部焚燬,張魯說:“我已有歸順朝廷的意願,只是曹公尚不知曉。今天我們離開,不過是避開鋒芒,並沒有別的意圖。寶貨倉庫應歸國家所有,不能毀壞。”於是,將寶物都妥善藏好才離去。

    曹操到達南鄭後,對張魯的行為大加讚賞。知道張魯早有歸順之意,所以派人前去慰問。張魯帶著全家謁見曹操,曹操以客禮相待,任命張魯為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食邑一萬戶。

    曹操將張魯和他的家屬帶回鄴城,封他的五個兒子及閻圃等人為列侯。還讓自己的兒子曹宇娶了張魯的女兒為妻,以示親近。

    02

    張繡降而反叛

    張繡(?-207年),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驃騎將軍張濟的從子。東漢末年割據宛城(今河南南陽)的軍閥、軍事家,漢末群雄之一。初隨張濟征伐,張濟死後與劉表聯合。後降曹操,因不滿其言行而突襲曹操,復與劉表連和。官渡之戰前夕,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參加官渡之戰,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在北征烏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說為曹丕逼死),諡定侯。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到達淯水。張繡想投降,就派賈詡前去致意。曹操就想留下賈詡。賈詡對曹操說:“當年勸說李傕郭祀進攻長安,殺死王允,那是不得已的事,但讓世人詬病,現在張繡對我是言聽計從,不好離他而去。”

    賈詡是天下第一“毒士”,絕不是省油的燈。他知道張繡成不了大事,也清楚曹操雄才偉略。但張繡不發一槍一箭就率軍投降,曹操很輕視他,沒有啥封賞。又見曹操謀士眾多,自己恐怕一時也混不出頭來。

    回來之後,就動了心思。恰巧曹操納娶了張繡的嬸嬸,賈詡趁機獻計張繡反叛。曹操措手不及,倉皇逃竄。結果,其長子曹昂,侄子曹建民,勇士典韋全部戰死,張繡的嬸嬸鄒氏也死在混亂之中。

    以後曹操多次征討張繡,互有勝負,一時不能徹底解決張繡的問題。這是賈詡在討價還價,其目的就是想讓張繡賣個好價錢。

    03

    張繡降曹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準備進攻許都。於是派遣使者想聯合張繡和劉表夾擊曹操。袁紹也知道賈詡是個很角色,還專門給他去信示好。張繡準備答應,可在一旁的賈詡先開口啦,說“回去告訴你家主公,兄弟都不能相容,還能容得下天下的國士嗎?”

    賈詡對張繡說:“袁紹不能容人,而曹操卻有三大優勢: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

    當曹操與袁紹官渡決戰的關鍵時刻,賈詡勸說張繡投降曹操。

    張繡接受了賈詡的建議,率眾投降。曹操解除了後顧之憂,並且張繡還協助曹操參加了對袁紹的決戰。

    就在曹操與袁紹對峙官渡的初期,徐州的劉備反叛了,曹操當機立斷,親自率兵東擊劉備,解除後患。

    從劉備與張繡的一叛一降,就能體會曹操的心境。由此也看出賈詡的老辣之處。

    選擇這個時機,投降曹操,的確是給張繡討要了一個好價錢。

    張繡到達後,曹操牽著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十分親密。封張繡為揚武將軍,併為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跟對待張魯的投降一樣,是如法炮製。

    曹操親自接見賈詡,握著他的手說:“使我的信譽揚名天下的人就是你啊!”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由於當時冀州還為袁紹所佔,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

    之後,張繡,賈詡跟隨曹操北征南戰,混的相當不錯。

  • 7 # 青峰山女史

    原因張繡旁邊謀士賈詡已經分析過了:三國志賈詡傳裡就有兩人有關此事對話: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第二:袁紹強,曹操弱...第三:曹操有霸王之志,自然會放下私怨,給天下人面前作個榜樣。果然事情按賈詡如預料,曹操放下私怨,厚待了張繡。

  • 8 # 生活問道

    說到與曹操為敵後又歸降曹操的,絕不止張秀一個。但是可以把歸降演繹的這麼藝術的,除了張秀沒有第二人選。

    簡單一句話:張秀是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式、選擇了一個正確的人。

    正確的方式:做敵人,就要打出價值

    張濟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攻打穰城時戰死,由張秀接管了他的部隊。雖然叔叔張濟是被劉表所殺,但感恩於劉表的愛才,張秀依舊選擇依附於劉表,幫他駐守穰城。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第一次攻打劉表,首先面對的就是張秀。張秀的謀士賈詡勸說歸降曹操,得到了張秀的同意。

    但是由於曹操行為不檢點,寵幸了張秀的嬸嬸,並暗中想要收買張秀大將胡車兒,繼而除掉張秀。結果張秀在賈詡的謀劃下先發制人,打敗曹操,並且殺死了曹操的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有古之惡來之稱的大將典韋。

    這次的降而又反,不但重創了曹操勢力,讓曹操南下的計劃受挫,同時高調展示了張秀和賈詡的能力。

    一年後,也就是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再一次攻打張秀。

    此時的張秀由於和曹操結怨,又一次依附於劉表麾下。但是張秀和劉表的聯軍仍舊敗於曹操手下。

    由於袁紹襲擊許都,曹操被迫退兵回援。張繡和劉表不聽賈詡的勸說追擊曹操,結果大敗而回。

    大敗而回的張劉聯軍正在為失利而懊惱的時候,卻被賈詡力主再一次追擊曹軍。劉表沒有聽從賈詡的建議,張秀獨自追擊曹軍後衛部隊,果然大獲全勝。

    這一次反敗為勝對日後張秀能再次歸降曹操至關重要。

    張秀作戰中展示了高超的個人能力;賈詡在指揮上運籌帷幄,得到張秀的完全信任;曹操不但欣賞張秀,更欣賞賈詡。

    第二次作戰,表面上只是一場交鋒,實際上是雙方真正瞭解對方的平臺。

    正確的時間:

    對於袁紹的率先發難,由不得曹操逃避。

    這場戰爭早晚是要到來的,曹操要想完成自己統一寰宇的夢想就必須要擊敗袁紹。

    曹操與袁紹,都知道這是一場不允許失敗的決戰,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有可能影響整個戰局,因此,擁有一定實力的張秀的態度就顯得至關重要。

    此前張秀在兩次對曹操的作戰中的英勇表現,引起了袁紹的重視。畢竟,能夠以一己之力兩敗曹操的,除了呂布,也就只有張秀了。

    袁紹對於召降張秀充滿信心。

    首先是自己實力強勁,兵精糧足,聲名顯赫,張秀選擇自己是良禽擇木而棲。其次是張秀與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無論如何,張秀都不可能投降曹操。

    不出袁紹所料,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在曹袁決戰前夕,成為了張秀為自己選擇陣營的最正確的時間。

    最正確的時間莫過於最需要的時候。

    建安二年和三年的兩次戰鬥,在曹操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輕慢張秀,曹操雖然損失慘重,但並不以張秀為重,只是對自己的行為深感懊悔。

    第二次對張秀的先勝後敗,則讓曹操從全新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這個對手,包括張秀的謀士賈詡。

    但是官渡之前對於張秀的爭奪,即便是曹操都不認為張秀會再次來歸降與他。

    這就是賈詡高於常人的能力最好的詮釋。

    袁紹的使者前來勸降張秀,張秀也在猶豫不決的時候,賈詡果斷拒絕袁紹的“好意”,對袁紹的使者說:“袁紹連自己的親兄弟都容不下,又怎麼可以容忍外人。”並趕走了使者。

    對於賈詡投降曹操的建議,張秀充滿疑慮和不安。畢竟他和曹操之間屬於不共戴天之仇。

    賈詡為張秀分析了曹操和袁紹的特點,最後總結“袁紹勢強,降之必不受重用;曹操勢弱,正是用人之際。袁紹用人不以才能重用;曹操任人為能。袁紹妒賢嫉能,曹操任人唯賢。”

    由於之前賈詡算無遺策,張秀最終聽從賈詡建議,歸降曹操。

    跟對正確的人:

    果然,曹操對於張秀的到來喜出望外。對於第一次張秀的降而又反,曹操也表示了是自己的錯誤導致的。

    為了表示對張秀的信任,曹操並沒有把張秀做為下屬看待,而是以諸侯之禮相迎。

    首先讓自己的兒子曹均迎娶了張秀的女兒,並請旨封張秀為“揚武將軍”;其次在次年的官渡之戰中,根據張秀的戰功,封張秀為“破羌將軍”;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張秀在擊潰袁譚之後,被曹操請旨封邑兩千戶,這在曹操所有將領中絕無僅有的。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張秀在跟隨曹操征討烏桓途中身故。和他一同去世的還有曹操手下第一謀士郭嘉。

    很多人都猜測張秀是被曹丕恐嚇而死,當然,也僅限於猜測。張秀死後被封諡號:“定候”。無論如何,張秀在歸降曹操後,人生也達到了巔峰。從這一點來看,張秀真正做到了“良禽擇木而棲”。

    張秀在賈詡的幫助下,用並不佔優勢的一手普通牌面,打出了一手漂亮的牌局。其中賈詡功不可沒,更重要的是張秀識人如炬,用人不疑的特點,這一點,和曹操簡直是不謀而合。

    在曹操和張秀身上,真正體現出了“英雄惺惺相惜”。

  • 9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講一個關於劉邦為什麼要封他最痛恨的雍齒為候的故事。

    劉邦奪取天下後,有一天,在宮殿前看到群臣圍坐在一起,不知道在議論什麼?於是劉邦問身邊的張良,他們在議論什麼?張良看了一眼,對劉邦說:他們在議論謀反。

    劉邦一聽,嚇了一大跳,對張良說:天下剛剛平定,為何會謀反?張良說:陛下以布衣起家,做到天子,受封的都是身邊親密的人,現在朝中在統計戰功,如果所有人分封,那麼天下的土地肯定不夠,很多人擔心自已不能受封,又怕陛下追究平常的過失,因此聚集在一起商議謀反。

    劉邦問:那怎麼辦?張良回答:陛下最恨誰?您最恨誰就封誰為候,如果連陛下最恨的人都受封了,那麼其他人自然會安心了。於是劉備聽從張良的建議,封雍齒為候,群臣看到連劉邦最恨的人都能封候,於是就不再憂慮了。

    劉邦身為皇帝,尚且為了安穩群臣之心,也要做自已不喜歡乾的事,封自已最痛恨的人為候,劉邦是個政治人物,考慮問題就是從政治角度來考慮的,看似違反常理的事情,劉邦也不得不做,而雍齒的受封就成了劉邦籠絡群臣的榜樣和招牌。

    同樣的道理,曹操為什麼要重視和尊重張繡?因為張繡是曹操籠絡天下人心來降最好的榜樣和招牌,你想啊,曹操連殺子仇人都能重視和尊重,那麼天下還有什麼人不能重視和尊重呢?

    曹操重視和尊重張繡這個殺子仇人的目的就是昭告天下人,你們趕緊來投靠我曹操吧,你們看我曹操是何等的心胸寬廣,連殺子仇人也不計較,什麼三教九流,各方勢力,也無論你是否得罪過我曹操,現在都不計較,都來投靠吧!我曹操可是非常寬宏大量的啊!

    曹操是一個標準的政治人物,不要用道德人倫的觀點去看曹操的行為,必須用政治觀點去評價曹操,曹操重視和尊重張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張繡投降的時機非常好。

    當然了,張繡投降曹操,起決定因素的是賈詡,是賈詡勸說張繡投降曹操的,而且時機把握得非常好。

    張繡是在官渡之戰的初期投降曹操的,當時曹操正在官渡前線與袁紹對峙,大戰一觸即發,當時的形勢是袁紹強,曹操弱,曹操在前方與袁紹打仗時,還得防備自已的後方其它勢力的攻擊,因為曹操不能陷入兩線作戰的情況。

    在曹操的東南方有孫策盤踞的江東六郡,在西南方有張繡和劉表佔據的宛城和荊州,在西邊還有馬超和韓遂割據的關中和涼州,而張繡恰好在曹操最需要的時機投降,簡直是火中送炭一般幫助曹操解除了一個後顧之憂,曹操能不重視和尊重嗎?

    當時袁紹的使者前來勸說張繡投降,張繡想同意,但是賈詡直接就拒絕了袁紹的使者,並且賈詡也給張繡解釋了為什麼要投降曹操的三個原因:

    1、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

    2、曹操勢力弱於袁紹,更容易引起重視。

    3、曹操志向遠大,肯定能夠不計前嫌。

    袁紹使者來勸降張繡的時候,曹操都沒有派使者來,反而是張繡在賈詡的勸說下主動投降曹操,明顯是賈詡看透了曹操,連賈詡都猜透了曹操這個政治人物的心思,也就不難理解曹操為什麼要重視要尊重張繡了。

    曹操是怎麼重視和尊重張繡的呢?

    1、與張繡結成兒女親家,曹操讓自已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

    2、曹操封張繡為揚武將軍,之後不斷升遷,第二年升為破羌將軍;

    別小看這兩個官職,揚武將軍算起來是四品的雜號將軍,歷史上劉秀和李傕都曾擔任過揚武將軍。破羌將軍則是專門為張繡設定的,要知道當時的于禁才是偏將軍,張遼是裨將軍,夏侯惇還沒有將軍職,在官職上張繡是較高的。

    3、曹操給張繡增加食邑,公元205年,張繡的食邑已經是2000戶,什麼概念?曹操手下食邑最高、最親近信任的大將夏侯惇當時只有1800戶,張遼只有800戶,于禁1200戶,曹仁直到210年才1500戶,由此可見張繡的食邑在當時算是最高了。

  • 10 # 史學達人

    曹操對張繡確實不錯,畢竟張繡在殺了曹操的愛子曹昂和愛將典韋之後,曹操還能對他既往不咎和平相處,就曹操這胸懷,在當時真的無人能比,他能夠成為那個時代最為傑出的人,也不是偶然事件。

    當然了曹操不殺張繡,最為主要的是,當時自己的力量比較小,不管是芝麻還是綠豆,他都需要爭取,只有爭取了邊緣的小部隊,才能壯大自己的隊伍,才能和當時強大的袁紹想抗衡。

    當然了張繡的命運也沒有那麼好,畢竟曹操不殺張繡,不代表曹操的兒子曹丕不殺張繡。

    到了曹丕掌權的時候,他就開始秋後算賬了,曹丕對張繡殺了自己的哥哥曹昂的事件耿耿於懷,最後曹丕就逼迫張繡,讓張繡自殺了。

    那麼問題來了,當初張繡為何要殺曹昂和典韋呢?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張繡和曹操之間的戰爭了。曹操來討伐張繡,張繡因為勢力比較小,他覺得和曹操打仗自己肯定會輸。

    所以,在謀士賈詡的勸說下,張繡就投降了曹操。

    可是,曹操這個人有個臭毛病,就是他每次攻佔一座城池,就會搶人家的女人。這不是曹操把張繡的嬸嬸給搶走了嗎。

    張繡覺得這件事曹操做的讓他很沒面子,我投降了你,沒想到你這樣羞辱於我。張繡咽不下這口惡氣去。

    索性,他就讓賈詡給他出了一個主意,這個主意就是出其不意,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本來曹操覺得張繡已經投降了自己的,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投降自己的張繡會偷襲自己。

    當張繡帶領著自己的人在曹軍裡反抗的時候,曹操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兵敗如山倒了。這時候曹操的性命也是岌岌可危了,正是因為曹昂、典韋用自己的性命,換了曹操逃跑的機會,所以,曹操才死裡逃生了。

    就這樣張繡和曹操結下了樑子,兩個人勢如水火。

    可是,到了曹操和袁紹打官渡之戰的時候,這時候曹操急需要擴張自己的隊伍。張繡也面臨著選擇,他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該投降曹操,還是投降袁紹。本來他覺得自己和曹操結下了仇怨,自己應該投靠袁紹。

    但是,賈詡告訴張繡,一定要投靠曹操。

    張繡有點不明白了,他問賈詡,我和曹操有殺子之仇,若是我這時候投靠他,不是自尋死路嗎?

    賈詡說這個時候,你若是投降曹操,他不但不會殺你,而且還會重用你。你想呀,此刻正是曹操用人之際。他和袁紹比,本來力量就很小。

    你若是這時候去投靠曹操,就如同雪中送炭一般,他怎麼可能會對你興師問罪呢?相反若是你選擇去投靠袁紹,就你手裡這些人馬,袁紹根本就不會把你當一回事。再說了曹操和袁紹之間的戰役,當然是曹操屬於正義之戰,因為曹操手裡有漢獻帝。

    在皇帝和謀逆之臣當中選擇,當然了是選擁有皇帝的曹操這邊呀。

    張繡一聽賈詡給他分析的頭頭是道,所以,他就投降了曹操。

    到了賈詡到了曹操這裡來的時候,曹操果然視張繡為上賓。曹操自始至終就是很敬重賈詡的,不過,到了曹丕的時候,他不但逼死了張繡還把張繡的家給滅了族。

    不過,張繡投降了曹操,賈詡是收益最大的一個人,畢竟他的才能很高,張繡投降了曹操,賈詡就成了曹操的謀士,為曹操這種大咖服務,當然比為張繡這種小兵小將服務好的多了。

  • 11 # 初心如舊

    張繡殺了曹昂和典韋,為啥還能被曹操接受?

    這個最主要的,應該是為了拉攏賈詡。賈詡號稱三國最“毒”謀士,非常厲害,多次幫助張繡以弱勝強,絕處逢生,曹操早就多次領教,極想拉來為己所用。賈詡最牛逼的“毒計”,有這麼幾次 :

    一是成功讓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由逃犯華麗轉身為中央高官。初平三年(192),王允設計殺掉董卓,派呂布、李肅等帶兵五萬,前往郿塢,查抄董卓家產、人口。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聽說董卓被殺,呂布馬上要來,趕緊帶上殘部,連夜逃回涼州。後來四人又派人上表,請求赦免原來罪行,但被王允拒絕。李傕喪氣地說,那隻好各自逃生,能否躲過,就看各人運氣。賈詡說,不如製造謠言,煽動人們造反,然後把那些人收編,加上本部人馬,殺上長安,如果順利,說不定能幹成大事。退一步說,即使失敗了,那時再跑也不晚。李傕覺得有理。採納賈詡計策,後來一路順風,打敗了大名鼎鼎的呂布,控制了皇帝,李傕被封車騎將軍,池陽侯;郭汜被封后將軍,美陽侯。李、郭、張、樊操縱朝政達四年之久。

    二是為張繡選擇了正確的投奔物件。大約建安四年末到建安五年初(199-200),袁紹給張繡伸出橄欖枝,封官許願給好處,那時,袁紹十分強大,曹操雖然控制著漢獻帝,但二者實力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張繡見袁紹招降,就想順勢倒向袁紹。賈詡卻建議張繡,再投曹操。要知道,這距張繡在宛城,先降後叛,殺掉曹操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才兩年多一點。張繡猶豫彷徨,但賈詡一番分析說,袁紹強大,我們這點力量投奔,不會得到重視。而且,袁紹目光短淺,色厲內荏,以後必被曹操所滅,如投袁紹,受一次屈辱,將來再投曹操,要受二次屈辱。曹操弱小,去投奔絕對不會記仇。張繡遵照執行,果然,多半年以後,曹操就在官渡大敗袁紹。

    三是離間馬超韓遂,大破馬超。建安十六年(211) 馬超韓遂聯合作戰,曾經攻佔關中門戶潼關,打得曹操割須棄袍,曹操多次嘗試,屢屢失敗,無處著手。賈詡獻計:用離間計,曹操採用故意塗抹,言語含混,給韓遂一封書信,引發馬超懷疑,進而致馬、韓內訌,自相殘殺,曹操乘機專打馬超,一舉把馬超打得逃望西涼,雖然幾年後,馬超又東山再起,但已是昨日黃花,只用駐節長安的夏侯淵,稍稍配合楊阜,就讓馬超再逃漢中,不久,再次投降劉備。為曹操順利佔領關中,奠定了勝基礎。

    四是賈詡具有司馬懿眼光,曹操即將離世前,因為曹丕、曹植爭奪儲君,曹操自己拿不定主意,徵詢賈詡意見。這既是機會,也是非常危險的對話。君不見,多少參與冊立太子的,下場有多慘?比如,著名民族英雄岳飛,雖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但賈詡的應對,堪稱巧妙又牛逼。

    曹操屏退左右,認真地問 : 賈先生,孤欲立世子,曹丕、曹植當立誰?賈詡一副愛搭不理,啥也不說,曹操耐著性子,等了好一會,沒有動靜,終於耐不住,再問一句 :“賈先生問你話呢?”,賈詡這才答道 : “丞相下問,正有所思,故不能即答,望訖恕罪”!曹操本不想問那些,但賈詡竟敢以所想的事,耽誤丞相問話,曹操經不住好奇,又問 :“啥事這麼重要”?賈詡答覆說 :“正在思考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之事耳”!曹操一聽大笑,頓時明白了,不久就冊立曹丕為王世子。

    曹丕即位後,便立即給予厚報,封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進爵魏壽鄉候。賈詡於77歲高壽去世後,王朗為御史大夫。幾個月後,逼漢獻帝禪讓,曹丕成了大魏國皇帝,改元黃初,直到黃初四年(223),賈詡去世。壽七十三歲,連司馬懿也相形見絀。(804)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不愛吃飯,如何提高孩子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