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看三國風雲
-
2 # 股海晨鐘
呂布誅殺董卓,當然不是因為美人計,況且貂蟬本身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歷史上並不存在。這件事有很多原因,其中既有涼州勢力與中原世族矛盾,也有涼州與幷州武裝集團的之間的對立,還有呂布與董卓之間個人的恩怨,這些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三國曆史上經典的一幕。
董卓拉攏中原世族失敗,動搖了其統治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準備武力剪除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遂喚董卓入朝增強實力。但是董卓還未到京城,何進就被宦官殺害,董卓遂併吞了何進的部曲和執金吾丁原所領之兵,從而掌握的京城政權。隨後董卓廢除少帝,立漢獻帝即位,且不久就殺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
《後漢書·董卓傳》記載:“ (董) 卓素聞天下同疾宜官誅殺忠良,及其在事,雖行無道,而猶忍性矯情,耀用群士。”
又載:“卓乃與司徒黃琬、司空楊彪,俱帶金夫釒質詣闕上書,追理陳蕃、竇武及諸黨人,以從人望。於是悉復蕃等爵位,擢用子孫。”
董卓在竊取中央政權後,拉攏中原的世族和名士來鞏固自己的政權,他積極處理黨錮,拉攏當時的名士,如黃琬,楊彪,皆位處三公,為當時中原的世族的代表人物;對著名文士蔡豈的“甚見敬重”,所謂“ 三日之間, 周曆三臺”。
儘管董卓做足了姿態,但是中原世家大族對於涼州出身的武人董卓,帶有普遍性的偏見,認為他是“羌胡之種”,“習於夷風”,從而不肯與之合作。加上董卓統治方式太過兇殘,則加速了他們背離,史言“虐刑濫罰, 睚眥必死, 群僚內外莫能自固”。在這樣一種人人自危的情況下, 他所擢用的世族名士們也大多不可能與他同心。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在袁紹號召下,關東發動討伐董卓的戰爭,中原的世族名士紛起反對董卓,標誌著董卓拉攏中原世族的努力歸於失敗。
並、涼武裝集團之間的衝突,催化了董卓的失敗關東討伐董卓雖然沒有取得成功,但動搖了他的統治,雖然與中原世族關係破裂,但不至於傷筋動骨,其失敗的關鍵是內部軍隊之間的衝突。
董卓進京後,拉攏利用呂布,殺死了丁原,吞併了幷州軍。董卓雖然與幷州軍的代表人物呂布情同父子,《三國志· 魏志· 呂布傳》載:“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但是涼州軍對於後加入的幷州軍並不信任,且幷州軍是被董卓採取陰謀手段兼併的,並不完全甘心受制於涼州軍團。其次,作為幷州軍代表的呂布深受董卓信任,也可能招來原涼州故將的妒忌。
據《後漢書·董卓傳》載:“明年,孫堅收合散卒,進屯梁縣之陽人。卓遣將胡軫、呂布攻之,布與軫不相能,軍中自驚恐,士卒散亂。堅追擊之,軫、布敗走。”
這裡胡軫和呂布之間的衝突,可以看出並,涼武裝集團之間矛盾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呂布殺死董卓之後,並、涼矛盾終於演化成公開的衝突。據《三國志· 魏書·呂布傳》載:“布自殺卓後,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後漢書·董卓傳》亦云:“(李)、(郭)汜等以王允、呂布殺董卓,故忿怒幷州人,幷州人其在軍者男女數百人,皆誅殺之。"可見呂布為代表的幷州勢力與涼州武裝之間的積怨之深。
當時朝堂中對董卓不滿的重臣如司徒王允等人,他們利用了這個矛盾。《三國志· 魏志· 呂布傳》記載:”司徒王允以( 呂) 布州里壯健,厚接納之。” 王允是太原祁縣人,太原郡屬於幷州,王允利用了這種同鄉關係,對呂布極力拉攏。目的很明顯,在於假呂布之手以除掉董卓。
董卓與呂布的個人恩怨, 成為導火索隨著並,涼武裝之間衝突的加深,呂布和董卓之間也慢慢出現了裂痕。據《三國志· 魏書· 呂布傳》載:“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可見其之間親如父子的關係早已不復存在。
加上當時呂布與董卓的一名侍女私通,怕被發覺,董卓殘忍的性格和作風,使得呂布越發感到不安。史書記載:“卓常使布守中,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順便說一句,這個侍女就是《三國演義》中貂蟬的原型,但她本是相國董卓的婢妾,與司徒王允並無關係。
兩人關係的破裂,最終導致了呂布被同是幷州人的王允所利用,親手殺死了董卓。
董卓統治殘暴,拉攏中原世族失敗並將其推向了對立面,動搖了其統治;隱藏在董卓軍隊內部的並、涼之間矛盾,催化了董卓的失敗;而呂布與董卓關係的破裂,則成為導火索。呂布誅殺董卓,是這一切矛盾的最終結果。
-
3 # 長河泱泱訪古今
這個問題可以兩個角度去看,一為演義,一為正史。
三國演義中呂布確是中了王允的“美人計”而殺掉董卓的,但是正史上,王允離間呂布與董卓跟貂蟬的“美人計”就沒有丁點關係了。
貂蟬是中國史上四大美女之一,世人皆知,但是正史上卻沒有記載,只是存在於民間傳說中,是否確有其人就不得而知了。
一、演義中的“美人計”奸賊董卓奉旨進京勤王,廢少帝立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持朝政,為所欲為。司徒王允對東漢可謂一片忠心,對董卓惱怒至極,恨不得生啖其肉。王允苦思冥想,無計可施之際,看到了侍女貂蟬,於是心生一“美人計”。王允先把貂蟬暗裡許以呂布,在明裡獻給董卓,貂蟬在二人之間周旋,使得二人神魂顛倒。
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之際,入董卓府中見貂蟬,並約在鳳儀亭相會,貂蟬故意哭訴被霸佔之苦,惹得呂布大怒。碰巧董卓回府,見後大怒,搶過方天畫戟刺殺呂布,呂布忍氣逃走,從此兩人互生怨恨,這時王允便說服呂布,誅殺了董卓。
二、正史中的“離間計”歷史背景同演義中描述的一致,那王允沒有了貂蟬的支援,是如何拉攏策反呂布的呢?我認為應該是三方面原因:
1、王允與呂布是同鄉
呂布是從幷州起家,下屬多為幷州人,遭到董卓的核心集團-涼州人氏排擠打壓,對董卓頗有不滿。王允正是透過這一層同鄉的關係,經常同呂布飲酒,一步步結好呂布。
2、董卓與呂布互相猜忌
呂布雖然一直深受重用,但是董卓為人暴戾無常,發起怒來非打即罵,甚至還有幾次都要殺了呂布。再加上呂布正值年少,勾搭上了董卓的侍婢,呂布一直提心吊膽,怕被董卓知道後殺他。
王允也是捉住了他們二人之間關係失和,遊說呂布許以高官爵位,珠寶美女,就這樣策反了呂布。
3、董卓與王允的名聲相比
董卓把持政權期間,無惡不作,人神共憤,相反司徒王允賢名遠播,誅殺董卓乃是順應人心,呂布在王允的離間下,毫不猶豫的棄暗投明,誅殺了董卓。
以上可見,不管是演義,還是正史,呂布反叛並誅殺董卓都是一致的,呂布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吧!
泱泱文脈承古今,不復繁華五千年!
-
4 # 故紙匯
白門樓上,呂布求劉備向曹操美言,希望曹操不殺自己,自己會為曹操建功立業。
大耳賊卻對曹操說:“你忘了丁原和董卓了嗎?”
一下子打動了曹操,送了呂布的性命。
雖然劉備是為了自己才向曹操這樣說的,但劉備實際也說出了一個真相,那就是呂布這個人是不甘當下屬的。
呂布先是丁原的手下和義子,董卓一拉攏,就為了點利益殺了丁原,毫無道義。
劉備好心收留了無處可去的呂布,呂布居然反客為主搶了劉備的徐州。
呂布就是個不顧信義,只看利益的小人。這種人的人品有問題,絕不肯安安靜靜做個臣子為主公賣命。
這樣的人,即使沒有反間計,早晚和董卓也會鬧翻。
回覆列表
既然歷史中並沒有貂蟬這個人,那麼何談呂布是為了貂蟬而殺董卓呢?這是小說《三國演義》的穿鑿附會之說,不值一提,那麼回到主題上來,呂布既然不是因為中了王允的美人計,他為何要殺董卓呢?
呂布誅殺董卓的事情,需要從當時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呂布和董卓之間的矛盾。呂布和董卓之間曾經有過蜜月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倆人從誓為父子,逐步到心生間隙,以至刀刃相見的地步。
呂布對於董卓的怨恨從兩件事情可以管中窺豹:
第一件事就是董卓性格暴躁。董卓對於麾下部將士卒輕則打罵,重則擊殺,呂布也不例外。呂布曾經無意犯了一個小錯,被董卓知道後,董卓在毫無警示的情況下,拿起小戟向呂布擲去,要不是呂布身手敏捷,早被董卓刺死。
這事發生後,董卓也道歉了,但是給了呂布很大的震撼,心裡有著極大的陰影,對董卓也不再那麼相信。
第二件事就是呂布和董卓的侍妾私通。董卓在京城內外殺人太多,唯恐有刺客來報復,就讓呂布到府邸保護,後來又讓呂布進入內室守衛安全。內室裡面住著董卓的許多侍妾,而董卓常常忙碌無暇顧及這些侍妾的感受,這就給予呂布和某個侍妾以機會,特別是呂布長時間沒有回去和妻子相聚,遇到董卓美貌的侍妾,一時把持不住。
呂布對於自己和董卓侍妾私通的行為感到非常害怕,以他對董卓瞭解,一旦對方知道了這事情,肯定是饒不了自己,由此呂布日夜驚懼不安。
這兩件事時刻糾纏著呂布,一方面需要警惕董卓無厘頭的暴脾氣,另外一方面唯恐私情被暴露,讓呂布產生了對董卓極大的怨恨和恐懼。
第二,呂布和西涼軍之間的矛盾呂布原本是丁原的部下,屬於幷州軍,丁原被殺之後,呂布帶著原來的幷州軍加入了董卓的西涼軍。雖說董卓待呂布如兒子,給予來了很好的待遇,可是在實際權力上是非常吝嗇,並沒有給予呂布更多的兵馬。
在討伐關東聯軍的過程中,董卓更是讓呂布隸屬大將胡珍麾下,接受西涼軍的節制,而胡珍同樣脾氣暴躁,不把以呂布為首的幷州軍當一回,動輒呵斥,這讓幷州軍非常不滿,以至在和孫堅對戰的時候消極怠工,甚至故意呼喊,以至涼州軍大將華雄被殺,導致討伐軍一敗再敗。
討伐關東軍的失敗讓西涼軍和幷州軍之間的矛盾更深,從而導致董卓不得不把呂布從前線撤回,調到府內充當侍衛,守衛安全。
西涼軍對於幷州軍的打壓,讓呂布非常不滿,可是無奈深受董卓的壓制,以至心生不滿也無所適從。
第三,局勢不利於董卓集團在討伐關東集團過程中,雖然徐榮等人擊敗了曹操,也擊敗了袁紹的盟友王匡,但是沒有對關東集團產生根本性的傷害,而且在在迎擊孫堅的過程中,損失了大將華雄,導致西涼軍士氣低下,幾次接戰,連戰敗北,無力應付對方更大規模的攻擊。
在朝廷內部依然潛伏著倒董的勢力,這就導致董卓不得不選擇遷都來避關東聯軍的鋒芒。
董卓雖然遷都了,但是外部的壓力依然沒有改變,內部反董勢力依然存在,這讓董卓壓力巨大,即使殺戮無數,依然是殺不勝殺,這就讓呂布等人倍感迷茫。
在內外局勢不利的情況,這讓呂布等人感到氣餒,就有了尋找新的靠山的想法。
第四,呂布性格缺陷說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這個放在呂布的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呂布身上表露出一個致命性格決定著他以後的人生走向。
這個性格就是見利忘義,這個性格放在任何朝代都不受人待見。雖然在和平年代,不過受人唾罵而已,但是放在戰火紛亂的三國時代,一味的見利忘義,則無法安身立命。
在誅殺董卓之前,呂布就犯了兩次巨大的錯誤:
一次就是接受董卓的利誘,誅殺親厚自己的幷州刺史丁原。
那個戰亂時代,人才投來投去的並不少見,但是親自誅殺自己的主上,並且還是針對對自己有恩的人,就更加少見。
另外一件事就是私通董卓的侍妾。私通主上的侍妾在古代也是大逆不道之罪,為世人所不齒的行為,而呂布在這方面也是犯了大忌。
呂布兩次嚴重的錯誤無疑充分的表露出他嚴重的性格缺陷,而這個性格缺陷非常容易被潛在的對手王允所抓住。
不怕對手強悍,就怕對手沒有缺陷。人稱飛將軍的呂布在戰場上確實英勇無敵,可惜他這一性格缺陷屢次被對手抓住,從而不斷為人所利用,被引誘誅殺了董卓,這就為他人生新增另外一個汙點。
第五,王允和呂布私人關係融洽王允深受董卓的信賴,除了王允和董卓同屬邊人的關係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作為世家大族的王允一直非常配合董卓的遷都計劃,為遷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王允配合董卓一切行動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希望打入董卓集團的內部,取得他的信任,從內部入手擊敗董卓。
王允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從董卓集團的內部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這人就是呂布。在一番操作之下,王允成為呂布無話不談的哥們,甚至連他和董卓之間的秘史也被王允一一套出來了,這就為王允引誘呂布打下了基礎。
王允在充分了解了呂布的處境以及性格之後,進一步利用了呂布的性格缺陷,引誘其作為內應,從而順利的誅殺了董卓。
王允悉心準備,變成了呂布的私人朋友。假如沒有王允和呂布之間融洽的私人關係,要想說動呂布也並非易事。
由此可見,呂布誅殺董卓,並非是中了王允的美人計,而是王允充分的利用了呂布的性格缺陷,以及呂布當時面臨的不利局面,促成了這場扭轉局勢的刺殺,導致東漢末年的動亂進入了另外一個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