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光派
-
2 # L0222
你這麼活100歲,起碼條件是從小到壽終基本沒有什麼病,小毛病可能有一點,另外你先輩有活100歲的先例嗎?這就叫基因,壽長的人好象一臺進口機器一樣,磨:損小不容易壞。
-
3 # 了生脫死lqh
要想長壽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把心裡的所有煩惱先去除,心裡空了,靜了煩惱就會消失,煩惱不見了,整個生命就會脫胎換骨,全然一新,那麼健康長壽就是一定的。
但如果僅僅從吃的用的等方法上下手的話恐怕是捨本求末,徒勞無功。因為歷代的帝王將相,達官顯貴,包括什麼養生專家,哪個不想做百歲人瑞呢!但又有幾人能活到百歲。境由心生,相由心轉,如果能真正理解了這句話,勝過所有的保養方法。
-
4 # 閆老大16
我已經80多歲了,我就想活到一百歲。我的態度是,每天讀書看報和上網。每天鍛鍊身體。每天在網上寫短文章。每天鍛鍊身體,我相信我可以活100歲。我非常關心國際形勢,特別是關心美國的疫情。我認為我這樣生活下去,就可能活100歲。
-
5 # 生命之源0663
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大家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目前能活到百歲以上的老人不多,但隨著時間推移,百歲以上的老人會逐步增加。其實人活著不但要長壽,還要有生命質量,活得開心有意義。
影響壽命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以下五點:遺傳基因、性格脾氣、生活環境、生活習慣、心情心態。遺傳基因無法更改,上天給予的。性格脾氣一旦形成也非常難改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生活環境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就是針對自然災害,自然災害對人的影響較難控制,社會環境包括生活條件、環境汙染、公共安全、工作環境、社會壓力、醫療條件等,是可以透過改善而加以控制。生活習慣因人而異,包括喝酒、抽菸、賭博、熬夜、運動、飲食習慣等,這個是很重要的,可以控制的因素。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心情和心態。經過統計調查,百歲老人長壽共同的因素就是心情好心態好,不愁不操心。心情好就是了解自己,做自己喜歡和擅長之事,不和他人做任何攀比。心態好首先就是有知識,有主見,善於動腦筋,遇事不亂,不和人計較,其次是保持一個善良的心,並一直要有年輕人的心態,知足常樂,沒有任何心理障礙。
健康是生命的本錢,希望大家擁有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長命百歲不是夢。
-
6 # 青春之歌一1942
按摩,跑步,減食,樂觀是父親活到97歲的八字經。
父親97年沒曾有過病,十分注重保養身體。跑步,按摩,減食,樂觀是我家養生經,是父親創造的,並由我繼承發展著,我今年79歲,繼承了父親的養生經,又有了新發展。
按摩:父親從我記事時就聽說他天天按摩腹部,臨睡前,早起前都各按摩一百次。我近十一年每天按摩手與腳2一6小時。
跑步,父親73歲開始跑步,每天跑步3公里,92歲改為太極拳。我60歲開始跑步,每天八公里,己堅持20年。
減食,父親一生八分飽,我從60歲開始減食,現在每天主食180克,蔬果500克,魚肉蛋100克?
禾觀,父親一生樂觀,不計較大小事,我從不煩惱,不發脾氣,無怨氣。
父蘭97歲去進沒有活到百歲,我將發揚父親精種,再接再勵。
-
7 # 泥嚎10327
人怎麼能活100歲之久遠,首先人要有何樂觀的心態,平常心,吃什麼不是太重要,人活著就是精氣神,精氣神弱了,會減少人的壽命,睡眠很重要,休息好了,才能滋補身體各個器官機能。
在一個是運動是必不可少的,有句老話說的好,生命在於運動,只要還能動就動動。
我同學的爺爺活到104歲,94歲時還能做飯,看書,寫字都沒有問題,之前有和她聊過天,她對吃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平常家裡粗茶淡飯,沒有刻意去養生,去做保養,因為她們那個年代還不具備養生,做保養條件,能吃飽飯就不錯了,餓肚子那是經常的事情,瞭解以後發現這位爺爺心態特別好,家裡所有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參與的,孩子們的事情自己去解決,有多大的事情也不去操心,也不往心裡去,平時出去走走,和鄰居們閒聊一陣,這就是每天大概的生活狀態,看著很普通,心態決定一切,要想活的久還要質量好,心態很重要,你心態好也能活的久。
回覆列表
活到100歲,聽起來很難,事實上隨著經濟和公共衛生的發展,這個群體(百歲左右)正在壯大。
要達到健康的100歲是有難度的從半個世紀前開始,科學家們就對百歲老人做起了研究,想要解開他們的“秘密”,把他們與普通人的差異用一些經驗的、統計的東西表述出來,指導人們的生活實踐,以期更多人健康活到一百歲。
科研人員發現,百歲老人的第一大區別在基因上。
這說出來有點喪氣,但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同樣的城市,百歲老人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比普通家庭更容易活到超長年齡(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學院的Nir Barzilai教授曾說,這個機率是平凡家庭的20倍)。
經數十年研究後,APOE、核纖層蛋白基因、WRN、FOXO3A等長壽基因被確定,與老人們活到超長壽命有關。
長壽基因的突變,讓這些老人老的更慢,更容易健康活至超高年齡。但長壽基因研究,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下,對我們平常百姓的參考意義不大,長壽老人的生活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首先是飲食
2005年美國《國家地理》刊登了作家Dan Buettner的文章《藍色地帶,長壽的秘密》。此文由作者和其團隊多年考察地球上長壽老人最密集的地區後寫成。
Dan認為,世界上最最最容易出現百歲老人的地區是:日本沖繩(這個很有名了,沖繩的大宜味村是日本第一長壽村),義大利撒丁島,希臘伊卡里亞,美國加州洛馬林達市安息日會,以及哥斯大黎加尼科亞半島。
這五個地方被Dan稱為“藍色地帶(Blue Zone)”,它們的居民飲食都挺有特點的,可以給我們參考:
沖繩地區的飲食多偏好蔬菜、魚類、大豆等,總體熱量比日本其他地區要低11%左右,所以相當於終身生活在沖繩的居民進行著輕微的熱量限制(Calorie Restriction)。此外這裡的老人喜歡太極拳等健康運動,每天都下地幹活,從不因為年齡增大而依賴子女。曾有老年醫學的專家對此進行分析,認為“不刻意運動,但每天都保持勞動”也是百歲老人的長壽原因之一。義大利撒丁島和希臘伊卡里亞的居民,飲食上可能主要得益於地中海膳食方案,並且他們喜歡小酌紅酒(飲酒危害千萬條,益處可能就一兩條,而且前提是很少量飲酒,因此,並不推薦模仿他們飲酒!),但是不喝酒可能活得更久......目前世界最長壽老人可能就不是日本的奶奶田中健了 。此外伊卡里亞居民很多為宗教信徒(希臘東正教徒),全年宗教禁食節日非常多,這些間歇性的禁食可能對身體健康也做出了貢獻。洛馬琳達的安息日會成員們是非常嚴格的基督教徒,他們自己把健康長壽因素歸功於嚴格素食,同事Dan推測,信徒們常因為宗教信仰舉辦各種社群活動,保持著良好的人際交流和組織關係,可能也有助於健康。哥斯大黎加尼科亞半島的居民以豆類和玉米餅為主食,人們定期從事體力勞動(直到老年),並具有充滿活力、動力的生活價值觀,本地人成為Plan de Vida。除了上述提到的,這些藍色地帶其實總體都具有多食堅果、蔬菜、豆類、全穀物等富含優質蛋白和膳食纖維的食物。且他們不喜歡加工/精加工食品,偏愛食材本來的味道。
除了飲食,另一個重要的建議是心態
這點我們可以參考沖繩島。沖繩的長壽老人一直到八九十,也不喜歡依賴子女,他們每天都活動身體(或在地裡幹活),並且以自己具備獨立生活能力為傲。
在城市中,在我們普通人眼裡,7、80的老人就是瓷器,磕著碰著都要命了,怎麼可能讓他們下田幹活?但事實上,越是不在意“我老了”這件事,似乎越能健康長壽。
這種不服老的心態在沖繩大宜味村(日本最有名長壽村)體現的淋漓盡致。在村口的石碑上,刻著這樣一段文字:“年紀70,不過是小孩;年過80,也不過是青年;90歲的時候,即便是上天在召喚,我也要要求他們等我到100歲。我們年紀越大,越精力旺盛,也不會依賴子女。如果追求長壽秘訣的人們光臨我們村,我們便會傳授這自然的惠澤與長壽的秘訣。”(摘自書籍《敢不敢活到100歲》【韓】樸尚哲 著)
這不僅是什麼性格樂觀,而是非常積極的自我評估:我沒有老,我不會老,我能應付各種問題!
城市中忙碌的我們,似乎各種價值都用工作、財富、資源分配來被評估,要擁有長壽老人的這種意識,不僅需要努力保持身體健康,讓自己有勞動力,社會的集體意識也要做出改變。
年齡一直是被歧視的符號,大齡讓資源的天平向我們對面傾斜,降低我們的意義感和價值感,很多老人甚至會在60-70歲覺得自己沒有用處,因而想不通、抑鬱、生無可戀。
《柳葉刀》在2010年的一篇文章就說到:20世紀是財富重新分配的世紀,21世紀將是工作重新分配的世紀,由於環境變好,大家的平均壽命會增加,工作、家庭、享樂或許可以真的平衡。我們應摒棄大齡=無用的舊觀念,對自己的老年生活抱有積極、美好的期待,這不是唯心主義,積極的生活態度必然對健康、壽命有著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