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霍燕山點穴
-
2 # 譯澤
一個人的作品難免投射作者的生活,寄予作者的理想,甚至有人認為書中人物就是作者的化身。 赫連光光認為:在金庸創立的眾多武俠形象當中,最像他本人的形象就是張無忌。 一、金庸評張無忌: 張無忌的個性卻比較複雜,也比較軟弱。他較少英雄氣概,雖然寬厚大度,慷慨仁俠,豪氣干雲(其實他的俠氣最重,由於從小生長於冰火島,不知人世險惡,不會重視自己利益,因而能奮不顧身地助人),但不免也有缺點,或許,和我們普通人更加相似些……張無忌的一生卻總是受到別人的影響,被環境所支配,無法解脫束縛……張無忌一生只重視別人的好處,寬恕(甚至根本忘了)別人的缺點。 張無忌的性恪之中,似乎少了一些英雄豪傑之氣,但他於這個“俠”字,卻發揮得很充分。“俠”是並非為了追求自己(包括自己國家、自己團體、自己親友)的利益而去做義所當為的事,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俠士是不顧一切(不顧自己的生命、利益、名譽)、便去做了。 二、融化貫通: 金庸和張無忌的一大共同點都是“融化貫通”: 張無忌集乾坤大挪移、龍爪手、七傷拳、太極拳等眾多絕學於一身。 金庸集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及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於一身。 三、感情歸屬: 張無忌最後的結局是帶著趙敏歸隱。 金庸最後也是攜自己的第三任夫人過起了隱逸的生活。 在感情的走向和選擇上,張無忌和金庸也如出一轍。 四、成長類似: 張無忌早年可謂受盡了折磨。從小在地理環境惡劣的冰火島長大,長大後還總是差點就被整死。 金庸早年也算是命運多舛,翻開這位蓋世俠客的年表,早年很是不順,因為畫諷刺漫畫被學校開除過,想當外交官的理想也沒有實現。直到成為專欄作家開始,命運才有了轉機,直到創辦《明報》之後,才開始蒸蒸日上。 五、情懷共融 張無忌對趙敏說"倘若大家不殺人,和和氣氣、親親愛愛的都做朋友,豈不是好?我不想報仇殺人,也盼別人也不要殺人害人。” 金庸的情懷其實也是“以和為貴”,這不僅僅是在張無忌身上有所表現,在很多其他作品中都有表現,如《射鵰》中丘處機勸成吉思汗“不殺”,其實也是“和氣”所至。 綜合以上種種,赫連光光認為,在金庸創造的所有武俠人物當中,最像他本人的就是張無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無忌就是金庸的一個化身。
-
3 # 行者米哥
金庸最像田歸農。田歸農,是金庸小說《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中的反派人物,關外天龍門北宗掌門。在江湖上頗有名氣,英俊瀟灑, 風流蘊藉,曾和苗家掌門“金面佛”苗人鳳的妻子南蘭有過一段感情。但實在是沒有什麼大作為,為人陰險毒辣,為得到藏寶圖不折手段多次設計毒害苗人鳳,終被苗人鳳廢去一身武功後自盡
-
4 # 西楚霸王你是誰
我覺得金庸本人的才智和性格和他筆下的張無忌最為接近。
首先,明教教主張無忌性格為人忠厚,俠肝義膽,重情重義,樂於助人,一生中貴人很多,人們大多願意幫助他,都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這正是中國古代人都認可的傳統正派的形象。跟金庸老先生本人的性格非常相似!
其次,明教教主張無忌自幼天資聰穎,才智過人,膽識過人,每次明教遇到困難,都是他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幫助明教和眾人脫險!眾人對他的才智與膽識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這正跟金庸老先生本人非常相似,金庸老先生才思敏捷,創作出很多的優秀作品,人們無不稱讚老先生的才智。
所以金庸老先生本人的才智與性格和他筆下的張無忌最為接近!
-
5 # 郭松楊
郭靖是金庸理想的自我,楊過是金庸幻想的自我,張無忌是金庸自己認為的真實自我。細讀《金庸傳》你可以發現金老爺子這幾種性格的顯現。
小說中的具體人物和金大俠完全相似的是沒有的。形象上可以參照段正淳,金大俠是按照自己的模樣描寫的,而且段正淳的性格和行為也是金大俠自己的意淫
-
6 # 農人花千谷
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1948年移居香港。於2018年10月30日仙逝,從此,江湖已遠!
年輕的時候!我也是個武俠迷!金庸先生的大作,我幾乎一一拜讀過。他的十五部小說可用兩句詩來概括: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分別是《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雪山飛孤》《鴛鴦刀》《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倚天屠龍記》《連城訣》《無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越女劍》。
其實金庸先生將自己價值觀,人生觀,融入到小說的主角上。不同的年齡段對社會的認知不同也透過小說反聵出來。《倚天屠龍記》寫父子之義,《笑傲江湖》寫英雄夢,令狐沖英雄出少年。《天龍八部》中的蕭峰可謂是頂天立地的英雄豪傑,突際也從側面反映金庸先生的英雄豪傑夢。
-
7 # 易合國學講堂
本人覺得更像風清揚,因為風清揚對令狐沖的武功教誨和嶽不群對令狐沖的武功教誨是截然不同的,風清揚對令狐沖人生的教誨更為精妙,更合令狐沖的脾氣。這一回的傳劍是實實在在是的傳劍,風清揚的一劍中竟有三百六十種變化,這種武功是不是真是至高無上的呢?但風清揚傳劍術與令狐沖,卻有另一種高人境界,做學問方法。“劍術之道,講究如行雲流水,任意所至”,學問之道,其實亦是如此。就這麼靈犀一點,福至心靈,令狐沖隨手一戳,就將名動江湖的“萬里獨行”田伯光輕易點翻在地。恭喜令狐師兄,學得無上法門。
回覆列表
在金庸創立的眾多武俠形象當中,最像他本人的形象就是張無忌。 一、不解“明”緣: 赫連光光一直認為金庸創造的《明報》,與張無忌接管的“明教”,同有一個“明”字,絕非巧合。 六大幫派圍攻明教挑戰光明頂,就是金庸創立明報之初所面對的局面。而後號令天下,群雄敬仰,活脫脫是一個金庸成功之後的寫照。 考據如下:金庸創立《明報》過程: 1959年,離開長城電影公司,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曆35年,期間又創辦《明報月刊》《明報週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金庸任董事長期間,《明報》成為香港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報》。其對中國時局的預測和分析,是其它報紙不能比擬的。《明報月刊》則是華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對大中華關懷,深受全世界華人好評。 金庸評張無忌: 張無忌的個性卻比較複雜,也比較軟弱。他較少英雄氣概,雖然寬厚大度,慷慨仁俠,豪氣干雲(其實他的俠氣最重,由於從小生長於冰火島,不知人世險惡,不會重視自己利益,因而能奮不顧身地助人),但不免也有缺點,或許,和我們普通人更加相似些……張無忌的一生卻總是受到別人的影響,被環境所支配,無法解脫束縛……張無忌一生只重視別人的好處,寬恕(甚至根本忘了)別人的缺點,像張無忌這樣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終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領袖……張無忌不是好領袖,但可以做我們的好朋友,事實上,這部書情感的重點不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張三丰和張翠山之間、謝遜和張無忌之間父子般的摯愛。 一九七七·三月(作品後記) 張無忌的性恪之中,似乎少了一些英雄豪傑之氣,但他於這個“俠”字,卻發揮得很充分。“俠”是並非為了追求自己(包括自己國家、自己團體、自己親友)的利益而去做義所當為的事,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俠士是不顧一切(不顧自己的生命、利益、名譽)、不接受任何代價而去追求正義,趙匡胤千里送京娘,卻堅持拒絕美麗的京娘委身,因為他覺得如果他接受了,他的義舉便有了代價,就不是高尚的俠義行為。西方社會中較少這種價值觀念,西方人常覺上帝(或教會)吩咐這樣做,便去做了,中國人的觀念是,自己良心覺得應當這樣做,便去做了,未必是求來生較好,未必是為了免得在地獄中受苦。武俠小說的最高原則,是宣揚俠義精神。英雄往往是為自己而做,俠士卻通常是為別人而做,有了代價,便少了俠氣。張無忌甘受滅絕師太三掌,在光明頂上奮身而擋六大派,不是求名,不是逞勇,只是覺得“應該做”,所以他決不會去和朱元璋爭做皇帝。 二○○三·七月(作品後記) “不是求名,不是逞勇,只是覺得應該做”,這樣的話,赫連光光以為不僅僅是對張無忌的評論了,簡直就是金庸對自己行事原則和俠氣的詮釋。 二、融化貫通: 金庸和張無忌的一大共同點都是“融化貫通”: 張無忌集乾坤大挪移、龍爪手、七傷拳、太極拳等眾多絕學於一身。 金庸集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及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於一身。 三、感情歸屬: 張無忌最後的結局是帶著趙敏歸隱。 金庸最後也是攜自己的第三任夫人過起了隱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