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錢真理

    當我第一次寫《晶科能源 - 被遺忘的光伏龍頭,十倍的潛力股 》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是懷疑的。

    從發文至今,晶科雖然漲了40%,我相信,很少人會真正相信,晶科能源會是一隻十倍股。

    最近,光伏股票在A股很熱,很多分析師都紛紛看好隆基,通威,這突然讓我想起就是去年這個時候,去光伏企業調研,卻沒有分析師,只有我和幾位買方的朋友。

    而今,我想再談談晶科,為什麼我仍然認為是一隻10倍股。

    I. 最優秀的企業

    首先,我想說的是,目前來看,晶科仍然是全世界光伏企業裡面最優秀的企業,是屬於行業的龍頭公司,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有詳細的闡述。

    這裡,我想補充的一點是,在過去一年中,單晶替代多晶這一波浪潮裡,每家一線光伏公司的佈局。

    隆基股份:可以說,單晶替代多晶就是隆基促成的,從整個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到整個市場宣傳,再到堅決的資本市場運作及產能擴張,隆基幾乎是做的無可挑剔。而單晶較多晶的技術分析,我在 隆基股份:50萬創業,押注單晶,匠人之心,終成單項冠軍 裡面也清楚的向大家闡明瞭單晶較多晶的優勢,而隆基就是一家純單晶的公司,毫無疑問,隆基就是這次浪潮的引領者與最大受益者。

    注:大家不要忘了的一點是隆基由於一直鑽研單晶,在技術突破之前,其實隆基在整個市場的體量是偏小的,或者說,在多晶處於絕對優勢的時候,隆基並不是主流廠商。

    晶科能源:晶科在2016年之前,大部分都是多晶元件,而當晶科看到了這一波單晶替代多晶的浪潮時,在2016年年底就決心投產單晶,可以說戰略眼光與執行力都是極佳。目前,晶科到年底8Gw的矽片產能中,就有4Gw是單晶,而在2018年,晶科有可能會把單晶擴大到6Gw。

    天合光能:天合由於私有化退市,我並不知道目前其單晶的佈局,但我從天合與隆基合作,在2017年初投產5Gw單晶鑄錠,也依稀可以看出其對單晶的佈局。

    晶澳太陽能:由於晶澳的矽片環節比較少,到17年底為3Gw左右,而其單晶目前產能為1-1.5Gw。晶澳一直沒有擴矽片,而是在電池片上產能較大,這也是晶澳的一個特點。

    阿特斯太陽能:阿特斯是在這一次單晶浪潮中,行動較為緩慢的。阿特斯開始真正投資單晶,是在2017年的4月份,足足比晶科晚了半年。

    保利協鑫:可以說,保利協鑫由於其多晶的歷史包袱太重,至今仍然堅守著多晶。如果這一波單晶浪潮持續,保利協鑫會變得十分被動。

    注:這裡不寫通威,是因為通威沒有元件與矽片。

    透過上述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隆基引領的單晶的這一波浪潮,晶科的戰略佈局都是走在其他一線廠商的前面,並且執行力極強,對單晶的擴產也最堅決,而這也印證了,晶科是目前光伏公司裡,最優秀的企業。

    II. 全球光伏市場

    其次,我想再談談全球的光伏市場,未來會是怎麼樣一個情況。雖然有券商對僅僅中國市場,做出了很勇敢的預測,並且預言2020年僅僅中國市場的新增裝機量就會超過200Gw:

    這裡,我不想做具體的預測,我認為我們需要看到兩個大的趨勢:

    未來全球的用電量是增長還是下降?

    我們先看過去:

    過去16年間,全世界用電量都是不斷增加,年增幅為2.98%。

    而未來將會是什麼樣的時代呢?我在 下一個二兩,浪潮之巔 裡說道,未來將會是萬物互聯,萬物智慧的時代,而對電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這裡還包括我們已經看到的電動車的逐漸普及。

    另一方面,現在全世界還有約十多億人沒有電,佔全球總數約20%。以非洲為例,9億人口中,僅有3億人是有電的。這部分的強需求,也會隨著能源價格的下跌而逐漸滿足。

    所以,未來的用電量肯定也是逐漸增加,並且,增速也會超過之前的用電量增速。

    未來光伏在能源結構佔比會提升嗎?

    就目前來看,光伏僅佔光伏發電量的1%:

    而目前我們看到,光伏在全世界很多地方已經平價上網,比如中東,印度,而在中國,我預計也會在2020年前後達到平價上網。

    這樣有競爭力的光伏能源價格,勢必會讓光伏未來成為新增裝機量的第一,而其實,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日前發表《可再生能源容量統計2017》報告,一方面,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新增裝機容量161GW,比2015年增長8.7%,創歷史最高紀錄,另一方面,太陽能新增裝機達到71GW,而風電新增裝機為51GW,這是2013年以來光伏新增裝機首次超過風電。

    這就意味著,未來每年新增裝機量會在電力需求增多下會不斷變多,而光伏的份額會不斷上升。

    彭博預測,在2040年光伏和風能將成為主導能源之一,佔全球發電總裝機的32%,而光伏應該會佔到全球能源供給的15%以上。

    III. 晶科的利潤

    談完晶科的戰略與未來的光伏市場,我再談一下利潤的問題。

    其實投資就是投資行業與企業,相信企業未來能夠為股東賺取利潤。

    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你說晶科是光伏龍頭,但為什麼晶科上半年的利潤僅有1個億,而隆基這樣的公司盈利能力卻是12億(隆基前三季度利潤22億)?

    這裡,最核心的問題便是,隆基主要的盈利來自於其單晶矽片。據隆基的報告稱,其矽片的毛利率在33%左右,而晶科的毛利率在11%左右,這其實意味著目前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利潤都在上游。

    但我想問的是,這樣的利潤分佈合理嗎?

    現在,我們看到,由於上游存有"暴利",很多企業紛紛擴產,以多晶矽為例,我們看到三家中國公司紛紛擴產,通威和東方希望的產能預計都會達到12萬噸,成為世界第一,而過去國內第一的保利協鑫(即江蘇中能)預計產能將會達到10萬噸。

    如果上述三家企業的擴產計劃都能實現,則這三家的產能一共將達到32萬噸,相當於2016年全球多晶矽產量的84%。

    這樣的暴利真的可以持續嗎?經濟學常識告訴我,這是很難持續的。

    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其實就是一個:

    光伏產業鏈正常的利潤到底應該如何分配?

    其實,我們稍微拉長一點看,整個產業鏈,就會比較清楚: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2014-2016Q3之前,晶科的毛利率都是維持在20%,而上游(這裡以大全為例)的毛利率波動較大,但基本是維持在25%左右。

    那為什麼在2016Q3之後,晶科的毛利率就一直下滑,而上游的毛利率突然暴增呢?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2016年630搶裝潮之後,整個市場突然預冷,導致元件價格大跌,對於晶科這樣的企業,其在2016年底的時候往往就需要將2017年的很多訂單簽下,所以其價格在2017年就會比較偏低。

    而在2017年,始料未及的時候,整個光伏需求又再次爆發,導致上游原材料價格高漲,而對於晶科這樣的元件廠商來說,一方面很多元件價格是在2016最悲觀的時候確定,另一方面又需要面對上漲的原材料,所以其毛利率大幅下降。

    但這樣的情況,並不會長久。

    我們看到,目前一方面上游積極擴產,等這些產能一旦釋放,上游勢必將會有價格戰,而另一方面,下游目前11%左右的毛利,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沒有利潤,這也會導致很多下游玩家的退出。

    這樣的上游一增,下游一減,這會逐漸使得晶科這樣的企業,毛利率回覆到20%左右的正常水平。

    在我看來,未來20%左右的正常毛利水平,對晶科來說,其淨利潤會在7% - 10%左右,如果對應其每年300億的銷售額,其淨利潤就會在20-30億。如果市場給予晶科20倍的PE估值,其市值將會在400 - 600億, 即是一隻10倍股。

    最後,我想說的是,最近繼天合私有化之後,晶澳也私有化從美股退市,足見國內光伏企業對在美國的低估值的不堪忍受。而對於晶科來說,由於其晶科電力已經分拆,準備回A股上市,其短期內,並不存在私有化的動機。同時,一旦晶科的利潤開始回暖釋放,我相信,美國的投資者也一定會給晶科這樣的公司,一個合理的估值。

    而對於很多人所說的美國投資者不看光伏製造業公司,其實很多機構投資人並不像我們想象的有遠見。他們往往也著眼於利潤,而利潤一旦釋放,這群機構投資者也會趨勢若騖。

    像美股的以色列的逆變器公司,SolarEdge一樣,今年業績大幅增長,也同樣收到投資者的追捧,其股價也從底部上漲250%。

  • 2 # 太陽能光伏情

    關於晶科能源,我來說點我們普通工薪階層關心的。我從15年進的晶科能源,到現在也有三年多了,晶矽事業部,元件事業部我都呆過。因此我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晶科能源強是強在元件端,晶科能源的矽片並不強,不管是多晶矽還是單晶矽。元件的全球出貨量現在連續三年排在全球第一,並且主要是出口國外。像什麼,馬來西亞,南非等都有建廠,並且今年還要在美國建廠。

    01 排名

    晶科能源到底好不好?其實之前我一直不認為他有多好。可能我瞭解的不深,這次531光伏新政危機出來後,很多人都看到了晶科能源的全球戰略眼光。企業知名度和形象也一下子拔高了好多。但是我始終有個感覺,晶科能源連續三年全球排名第一了,為什麼我的工資還是這麼低呢?晶科能源的排名第一,對我們這些工廠工作的工人來說,有什麼好處呢?只是個名義罷了。可能,就是保證不失業,不用像其他一些公司一樣,擔心付不出工資,要去討薪。

    不可否認,晶科能源作為企業,它是成功的。至少目前比很多公司好。

    02 福利

    之前看過一句話,說是評價一個公司好不好,就看他每月什麼時候發工資。那你知道晶科能源每月什麼時候發工資嗎?每月25號發的,並且逢星期六星期天星期一還不發。那只有往後拖,不會提前。年終獎也只有一個月的月薪,三天的年假。其實從福利上來說,我認為晶科能源並沒有做到有多好。

    03 技術

    晶科能源不是一家技術主導型公司,不管是矽片技術還是元件技術,因為我兩個事業部都呆過,所以我清楚。他這邊的技術都是落後於行業中的其他公司,等其他公司都成熟之後,才開始接手做。不能說是抄襲,但是缺乏創新。於是有很多技術人才其實都更喜歡去江蘇那些光伏大廠。晶科能源留不住技術型人才。這不但是我的感覺,整個光伏行業其實都有這種感覺。

    比如元件半片封裝技術,其實很多公司都可以做到,技術上沒有問題,是因為損耗實在是太大,返修率很高,30%多。於是很多公司都不做,不能量產,但是晶科卻可以一直做下去,並且量產,商用。還是犧牲利潤,以達到佔有市場的目的。

    04 管理

    管理,我是真沒體驗到。因為我們這邊組建事業部,副Quattroporte開早會都是直接開口罵的。沒有想象中的什麼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卓越的領導才能賦予它Quattroporte的魅力。也可能製造業本身整體素質就偏低,不懂得什麼藝術的管理。以我目前的身份只能接觸到事業部副Quattroporte,在上面一級的就不知道了,可能我們的ceo,我們的董事長戰略眼光比較強。

    我不是說身在福中不知福,也不是圍城效應。只是我很清楚的知道企業的發展好壞,對我們這些底層的人來說,沒那麼大影響力。晶科能源,也不像外面吹得好到什麼程度,也就是這個樣子。況且晶科能源也才上市十幾年的時間,真正評價一個企業,至少得50年吧。現在說他有多好,還為時尚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應該自己帶還是老人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