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家長們進行批評和糾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同樣是接受著父母的批評,為什麼有的孩子能夠做到越挫越勇和不斷進步,而有的孩子變的唯唯諾諾、缺乏自信呢?
3
回覆列表
  • 1 # 遇見你遇到晴天

    其實根本問題出在家長的教育方法上。很多家長經常吼聲怨氣的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我怎麼不去說別人,你怎麼還聽不進去?”本來孩子被批評時就不高興再揣著一肚子火更是什麼都聽不進去。。。。。。

    那麼父母批評孩子時注意些什麼呢?總體來講有三點:

    1、就事論事 不傷害人格

    家長們不可總是用“你怎麼那麼不爭氣!”“你怎麼那麼笨,講那麼多遍都記不住”…… 這些都是典型的將孩子某些行為表現的不足上升到人格自尊的缺陷並加以批評打擊,先從本質上否定孩子,又希望孩子能有改進的動力,本身就是矛盾的,孩子不接受很正常!

    要知道,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他們本身是沒有錯的,而他們的錯只是在於做錯了某件事。如果總是針對孩子本身進行批評,很可能讓他們漸漸喪失信心。

    在批評孩子時可以用“這件事你這樣處理有些不妥”,“你可以做的更好”等中性或帶有積極性的話語。當孩子犯錯後,赤裸裸的責罵無法改變任何事情,而家長應該做的是讓孩子明白並且下次能做的更好!

    2、擯棄碎碎念 避免發洩情緒

    很多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其實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比如“寫作業不要聽音樂,就你這學習態度以後也別想考大學。”這是父母在生氣;“在外面玩了兩個小時還不回來,你是故意氣我是吧!”這是在表達憤怒;“我怎麼這麼倒黴,遇見你這麼不聽話的孩子!”這是父母在抱怨。

    這些話對孩子改正錯誤沒有絲毫幫助,只是單純的發洩。孩子接受到的資訊不是哪方面不對,應該怎麼做,接受到的只是父母暴躁的情緒,這樣的狀態下孩子可能越來越逆反,抵抗或者忍耐壓抑。然而負面情緒會激發更多的負面情緒,建議家長們不妨先平復自己的情緒,再簡短明瞭的表達自己的態度。

    3、注意批評時間

    不要在飯前睡前,也不要在公眾場合當眾批評孩子,注意維護孩子的自尊,批評是點到為止,切忌翻舊賬!

    有些家長看到這裡可能還是覺得還不夠具體,那麼當孩子發生錯誤,我們如何有效表達自己的態度不傷害孩子自尊,並且孩子能接受批評知道自己日後如何改正呢!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具體的批評五步法。

    第一步

    表揚人批評事;

    第二步

    陳述事件;

    第三步

    表達心情;

    第四步

    讓孩子自己說出感受和想法;

    第五步

    正面確認它。

    舉個

    例子

    你的孩子下午6點放學,應該6點20到家,結果7點10分才回來。6點40的時候,你給老師打了個電話,老師告訴你說6點鐘準時放學了。結果孩子7點10分一進來,你問孩子,怎麼這麼晚才回來?孩子說,老師今天補課了,所以放學晚了。

    應用批評五步法,感受一下:

    首先是孩子無論發生任何問題,你做的第一步都是“表揚人批評事”,媽媽知道你是一個非常誠實的孩子。

    第二步“陳述事件”,你6點鐘就放學了,我給你們老師打過電話,你應該平時6點20就回來但是你今天7點10才回來,你一定有一些不好意思告訴媽媽的理由和原因,是不是?

    第三步“表達心情”,你知道嗎?你回來晚媽媽很著急,你回來又撒謊,媽媽心裡面為你很生氣,然後反問孩子,能告訴媽媽嗎,到底是為什麼?我相信我能理解。

    第四步“讓孩子自己說出感受和想法”,“媽媽是這樣的,放學以後小明家裡買了一隻貓,我特想去看看,結果我去看的時候我覺得貓很可愛,我就多玩了一會。當我看錶的時候已經都6點50了,我就趕緊跑回來了,我又害怕您罵我,我就說老師補習了。”

    第五呢“正面確認它”,媽媽就知道,一定不會是因為別的事情,孩子,以後去同學家玩媽媽是同意的。但是要提前給媽媽打聲招呼,不要讓媽媽太著急了,好嗎?

    OK,學會了嗎?這是個公式,你只要依著這個方式,批評一個孩子儘量不要超過一分鐘,慢慢練習,相信你會越來越智慧的!

  • 2 # rainbowzhong75

    沒有誰會心甘情願的挨批。家長的批評就更得講究技巧。

    孩子做錯事,往往其實是他們的行為觸動了我們內心中不能接受的某種東西,也許是情緒,也許是塵封的不愉快記憶……所以作為家長要記住,不是孩子惹我們生氣的,沒人能讓我們生氣,只有我們自己。所以要把自己當時的情緒和孩子錯誤的行為先區分一下。理清自己的情緒是什麼!

    理清了情緒,才能和孩子平心靜氣的分析家長的感受。其實和孩子談感受就夠了,孩子雖小,但是對於感受的理解力是很強的。當你表達生氣、失落、沮喪等一系列感受,而不去評價孩子對錯的時候,孩子接收到的不是指責,而是學習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而且是沒有傷害的一種方式。所以第二點是:談感受,不批判!

    第三,問緣由。孩子做每一件事也都會有他們的理由。儘管可能在大人看來是很奇怪的理由,但孩子就是會那樣去思考問題。比如為什麼把熱湯倒進花盆?是因為熱湯有營養,花喝了可以長得更好,開花更美!所以孩子不是有意搗亂,而是他們的理解力就在那裡!不要用成年人處理事情的角度去看待一個孩子!

    第四,表達愛!不管孩子的行為如何,犯了什麼錯誤,家長都是愛孩子的。我們愛的不是表現,而是孩子本身!

  • 3 # 飛燁媽媽

    講個故事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做校長時,兩個男孩子打架,在磚頭落下一剎那被陶行知校長攔下,然後讓扔磚頭的男孩到校長室,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可是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而我卻遲到了。”男生驚疑地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裡,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

    男生更驚疑了。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男生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如果我們為人師為人父母也能這樣教育孩子,孩子還會不改正自己的錯誤嗎?我們說是在教育孩子,實則在指責,孩子不想聽,就說他態度不好,孩子想表達,就說他叛逆。想讓孩子接受你的批評,家長就要學習如何智慧做父母。

  • 4 # 乖寶未來

    要想孩子心甘情願的接受批評,我們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在哪裡?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在關心他,幫助他,而不是在指責他。讓孩子在平等的環境下成長, 孩子的牴觸情緒和叛逆心理就會降低減少,孩子也會心甘情願的接受批評。

  • 5 # 袋鼠想學

    要點是區分批評和辱罵,正確的批評會讓孩子成長,但辱罵只會讓孩子怨恨父母。批評還需要學會正確的方法,並及時對孩子後續的正確做法作出反饋。懲罰則一定要讓孩子心服口服,要事先與孩子約定好實施條件與原則。

    在講如何批評之前,父母首先要搞懂什麼是批評,因為太多父母會把辱罵誤認為批評。孩子不是被批評了但不改正,而是父母用錯了批評的方式。辱罵是透過一件事去否定一個人。經常聽到父母罵孩子:“你還能做好什麼事情?!像你這種人,長大了肯定沒有出息!”父母在說這樣的話的時候,用語是很惡毒的,其實已經不是再就事論事,而是無限放大,結果只能是孩子恨父母,或者不理父母。

    父母用辱罵的方式對待孩子也很容易上癮,不斷重複,使孩子接收到很多負面的暗示。父母經常這樣羞辱孩子,卻又覺得孩子從來沒有變化,就陷入惡性迴圈中。辱罵只能帶來麻木不仁,真正的批評是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的。試想,你把一個人的自尊心碾碎,對方不透過“感受不到”的方式來保護自己,難道還要作出一副歡迎的樣子嗎?

    正確的批評是不僅指出孩子哪裡做錯了,而且告訴孩子怎麼做是正確的,對孩子後續的行為還要及時反饋。

    舉個例子:

    情境:孩子洗過的碗上還是有很多油。辱罵:洗個碗都洗不好,學習也不好,你還能幹什麼事!批評示範:你洗過的碗上還有油,油碗需要用熱水和洗潔精來洗,你是不是用冷水洗的啊?拿回去再洗洗吧。

    即使孩子有些不情願,之後也知道怎麼洗碗了。當他做對一件事情,父母和孩子都會開心。如果父母要懲罰孩子,就要提前預告,最好定個合約。讓孩子知道,如果他做不到某件事情,就要接受懲罰。這個合約是要共同商定,是彼此同意的,是有時效的,這樣孩子才能心服口服。

    平時父母懲罰孩子的一個誤區是突然想起某件事情覺得孩子做的不對,那就懲罰一下吧!這種隨心所欲的懲罰可能會招致仇恨,而不是改正錯誤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33歲的男人,還在考慮什麼樣的女人適合自己,對婚姻還沒有概念,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