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探索隊長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高超聲速武器的顯著特點就是速度快,目前看,最高的甚至超過20馬赫。

    一、研製背景:美軍的全球快速打擊計劃

    高超聲速武器計劃以美國的“先進高超聲速武器”AHW、“高超聲速技術飛行器-2”HTV-2、X-51A和HyFly等專案最為大家知道。

    美國之所以會同時啟動這麼多高超聲速專案,是因為他提出了構建全球常規快速打擊體系的構想,希望在1小時內能夠打擊全球任何地方。

    二、突出特點:遠、快、狠、準

    實用版的高超聲速打擊武器射程遠,數千公里都不算啥;速度快就不用說了,不快的就不能叫高超聲速打擊武器;準好理解,就是命中精度高;狠說的是它的突防能力強,這就是對防空系統的壓力了。

    它之所以會對防空系統形成強大的壓力,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它的軌跡特殊,它的飛行軌跡有很大的特殊性,事前難以計算或預測出來,大幅提升了攔截的難度;

    另一方面,它的大部分飛行時間裡,高度一般都處於25-40千米的臨近空間,防空反導系統在如此高的高空作戰,難度也是大幅提升,甚至有的防空反導系統根本夠不著!

    第三就是它給防空反導系統留下的反應時間太短,以極端情況來計算,當高超聲速武器從鄰近太空下降逼近目標的時候,如果面對的是20馬赫以上的武器,即便能夠在300公里外發現它,從發現到被命中,也就是40秒左右時間,這麼短的時間裡,要完成定位、指令下達、資料裝訂、武器發射等一系列動作,而這個過程中,導彈還在高速逼近……

    因此,高超聲速武器對防空系統的壓力是:逼迫系統必須儘可能遠的發現目標、儘可能快的定位、儘可能快的發射武器……所有的節奏都要求超快,防空反導系統的自動化、智慧化程度必須大幅提升。而且,很可能只有一次攔截機會,因此,必須一次成功!

    這個壓力太大了!呼叫超大功率鐳射炮!

  • 2 # 綠盎然

    個人認為,高超聲速武器對防空系統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威脅,個人認為,可能要看高超聲速武器的速度是每分鐘(或秒)多少千米及對它所到達的攻擊點的功擊力度有多大威力和需要多長時間。對防空系統來說,要看防空系統和人在離自己多遠的距離能發現目標及其反應速度是多少分鐘(或秒),加上反擊速度是每分鐘(或秒)多少千米,(反正以最可能快的速度反擊)。以判斷兩方武器可能在離各自多遠的地方發揮效力。對防空系統的威害就是怕來不及反擊就遭到攻擊,影響飛機戰鬥或空中指揮。根據情況,如果快的話可以防住(透過阻擊讓它提前(還沒接近安全點)就爆炸。個人認為,一開始,敵人的武器速度是不知道的,預防它超快,如果擔心自己速度相應較慢,也可多設幾個阻擊點,或每隔1000千米設個阻擊點,並且聯網,基本同時能發現攻擊目標。第一個來不及就第二個,第二個來不及就第三個。精準對準目標打擊。

  • 3 # 皇家橡樹1972

    以目前科技水平的標準,超過8倍馬赫數以上的飛行器都可以稱作 超聲速武器,其實它並不是想象的那樣科幻,甚至被認為是十幾、二十幾年以後的武器,而是現在就有了。比如圖片上這個洲際導彈彈頭再入大氣層狀態的想象圖,洲際導彈的彈頭再入大氣層的速度一般來說都在8-12馬赫,已經是高超音速武器的範疇了,目前新的概念超聲速的武器已經過幾次實驗據說效果不錯。圖片上這種扁平型彈頭是美軍想象當中的我軍新一代洲際導彈 東風41預想要裝備的新型彈頭,它的速度要比目前現役的彈頭快的多!

    還是中國功夫裡面的至理名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為什麼這樣說,就目前攔截洲際導彈研究最先進的國家美國來說,又是研製NMD TMD又是薩德的,已經達到科技水平吃力的程度,也就是說目前中段攔截這個環節,高外空迎擊飛行當中的洲際導彈經過多次實驗效果不是很理想,原因就是來襲的洲際導彈速度快、彈道高,這洲際導彈固有的特性!而發射攔截彈幾乎與發射一枚中程彈道導彈沒啥區別,也是要在發射井裡發射,幾乎發射中程導彈啥樣它也就是啥樣,程式幾乎一樣,發射中程導彈是非常繁雜的技術,要是有一點出現小小的差錯就攔截不了來襲的洲際導彈了。圖片上是美國中段攔截彈和直接碰撞來襲導彈的動能彈頭,攔截彈的發射程式幾乎和發射洲際導彈一個樣子這個海軍型攔截彈的直接碰撞動能攔截器,由海軍宙斯盾艦發射,載具是標準3型導彈

    等到了洲際導彈彈頭再入大氣層階段由於 目標的體積變小了並且彈頭還設有假目標模擬、彈頭外冷卻、彈頭機動變軌等等一系列的欺騙手段使得大氣層內攔截更是讓 導彈防禦系統研製人員頭疼不已!前面我們說的那個 扁平體的彈頭攔截更是難上加難!用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就是彈頭進入大氣層以後 像打水漂一樣使用非固定彈道向目標飛去,你根本計算不出來它最終要飛到那個城市,計算機測算它要飛到舊金山,結果它一個機動變軌飛到洛杉磯去了,況且它的扁平型彈頭設計提升了自身的升力,可以較長時間在大氣層內滑行,軌跡飄忽不定,這就比一般的錐形彈頭攔截難度倍數增加。

    目前攔截來襲彈道導彈的技術難度相當於用子彈去攔截幾百米以外射向自己的子彈,技術難度過高,目前比較可靠的也就是在發現目標上面比較成熟,而攔截則需要進一步的科技提升才能更好的解決。

    但是,目前發現這個階段也出現了新的挑戰!圖片上的這個航天器,叫做 上帝之杖,簡單的說就是在大型的航天器部署噸位很大的動能棒,攻擊的時候由航天器機動到敵國的外層空域的上面,然後向敵國領土目標上投擲一根數噸重的金屬棒,金屬棒由 鎢合金(密度大、耐高溫6000度,進入大氣層後摩擦損耗小)甚至用貧鈾合金製成,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直接撞擊地面目標,達到 類似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效果,這種新概念武器更加難以預警,因為它幾乎就是在頭頂上發射,根本沒有洲際導彈那樣的 上升段和大氣層外飛行段,而是發射很短的時間直接進入大氣層,這幾乎沒有防禦時間,況且它幾乎是 第一宇宙速度(有火箭助推,每秒鐘7.8公里)來襲,目前任何武器不能對它進行有效攔截(俄羅斯用導彈攔截過一次隕石)就算攔截成功了也不能完全毀壞它仍然有大型碎塊砸到目前,而且所釋放出來的能量非常大,幾乎類比千噸級別的戰術核武器,不論是地面目標或者深達地下近百米的地下堡壘或者彈道核潛艇的水下洞庫都難逃一劫!況且還不產生核汙染,它基本上是在研製的最先進、最惡毒的超高聲速武器。(這個專案目前處於停滯狀態)

    人類武器發展以來有矛就有盾,對於超高聲速武器的攔截目前已經有了略微進展,但目前仍然是進攻的矛強於防守的盾,原因是矛的速度過快,就是目前洲際導彈的攔截仍然是各大國竭力研究的課題,由於洲際導彈目前發射隱蔽,公路機動、鐵路機動還有大洋深處的戰略核潛艇,這些機動發射給從發現到最終的攔截彈頭的防禦形成國家資金、科技瓶頸巨大壓力,有測試 投資矛一塊錢,那麼就得投資盾3-5塊錢,巨大的資金投入給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都壓的喘不過氣(何況其他國家),美國以前所設想的星球大戰機會,到現在幾乎所有的子專案都下馬了,原因就是資金和技術問題…!很多出現的研製專案已經試用了比如圖片上的這個叫做 機載鐳射攔截彈道導彈系統,它是由波音747-400型改造的,機頭裝有一個大型鐳射攔截器,主要用途就是發射高能量鐳射來燒燬飛行狀態下的洲際導彈或者來襲的彈頭,相對於鐳射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任何飛行器都是靜止的,這個目前也被下馬,飛機被封存,還是資金和技術瓶頸問題。

    還是老生常談的話,軍備競賽對誰都不好,但願世界和平!!

  • 4 # 起床失敗

    藍星現有防空武器均無法有效對抗高超音速武器突防,鐳射武器也不行。萬事先有矛後有盾,等摸清其引數,會研製出有效的防空武器和方法。

  • 5 # 鄭和軍事

    目前防空系統一般都是針對亞音速及2~3倍音速的目標而設計,高超音速速度一般是指5倍音速以上,再加上目前快速發展的變軌技術、誘餌彈技術,現在世界上現役的大多數防空武器無法對高超音速目標進行有效攻擊,未來必將採取高能武器反導,如鐳射、微波等武器,鐳射武器美國在波音747改裝的飛機上進行過多次試驗,由於鐳射武器發射裝置體積巨大又苯重,受天氣影響大,如碰到大霧、雨雪等天氣效果不佳,美國鐳射反導進展緩慢,中國陸基鐳射武器已比較成熟,可對1000千米外的目標進行點穴式打擊,中國目前正在研製核動力飛機,一旦研製成動,鐳射武器上飛機就沒有技術障礙,中國微波反導武器也已研製成功,因此中國對高超音速導彈有多種反制手段,矛和盾總是在相互剋制又促進快速發展,對超高音速導彈、隱身導彈能否及時發現精準跟蹤,將極大地影響反導系統的效果,因此新雷達系統的研製必將得到世界大國的重視。

  • 6 # 兵器瞭望臺

    高超音速武器對於防空系統而言是個全新的挑戰,這是從來沒有出現的武器,飛行速度在10倍音速以上,像S-300、愛國者防空系統都無法對付這樣的導彈。目前遠端防空系統的攔截彈飛行速度在6倍音速,根本趕不上高超音速導彈。因此高超音速武器對防空系統的威脅是實質性的,而且需要全新研製攔截彈才能對付高超音速武器。

    目前研製高超音速武器的國家有中美俄,歐洲目前還沒有進行試射或者測試,但歐洲如果要發展,仍然有一定的技術。最近波音、羅羅已聯合BAE系統公司,開發英國的高超聲速發動機。正在設計和測試一種吸氣式組合迴圈火箭發動機,從大氣中提取氧氣,實現遠距離超音速巡航,甚至是進入近地軌道。波音公司的投資部門也緊隨美國高超聲速研究和發展計劃,正在測試一種5倍音速的飛行器,可作為未來的高速攻擊和偵察機動力系統。

    基於渦輪的組合迴圈發動機已經開始研發,波音公司找BAE系統公司一起發展也是降低風險。這種技術可以軍用,也可以民用,如果用於民用,那可以改變航空和太空旅行的方式,如果用於軍用就是發展高超音速導彈。高超音速導彈可能在未來10年至20年開始列裝,那麼防空系統將迎來一次變革式升級,可以就是說,能夠對抗這種武器的防空系統目前也開始設計研發。中美俄都處於第一梯隊中,其他國家都少有類似的技術,日本和印度均沒有相關進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願意花1000多遠更換下光技LED車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