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火星的大氣層稀薄,而且以目前人類的科技前往火星最少需要一年的時間,面對一個沒水沒氧氣的火星,移民真的具有可行性嗎?探索外太空,是否是人類最大的騙局?
11
回覆列表
  • 1 # 長安野望

    個人認為:火星移民計劃,至少在技術上幾乎已經完全準備好了。從理論上來講,可行性非常樂觀。

    但!是!

    規模問題:

    2023年荷蘭公司組織的“火星一號計劃” 中國候選人:李大鵬

    火星移民計劃,因為技術和費用的原因,首先不可能是大量人群參與的一個計劃,荷蘭公司2023年的移民計劃從100候選人中最終定下了24個人作為一個單程的火星移民計劃的先驅者。

    氧量問題: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在火星上或僅能存活68天。

    麻省理工學院一個5人小組利用荷蘭“火星一號”太空發射公司的資料,分析人類移民火星所需的氧氣、食物和技術的數學公式,完成一份35頁報告,火星長期生活是幾乎不可能的。

    報告說,從地球帶去的植物僅能生產“不安全”數量的氧氣,大約兩個月後氧含量將開始耗盡,“大約68天內,可能出現第一例死亡”。

    但與此同時:荷蘭火星計劃公司,也反駁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幾乎所有的技術。他們肯定難道不知道除了植物以外其他的製氧技術?

    安全問題:

    火星距離地球至少5500萬公里,人類到達那裡需耗時至少7個月。在這漫長的210天裡,可能會發生任何安全問題。這些未知的突發狀況,才是真正讓星際旅行組織者頭疼的大麻煩。

    即便順利到達,志願者們還要在火星上建立通訊站、棲息地,這些生活艙這些模組裝備,調查顯示,參與火星計劃的人類冒險者都將不會返回地球,因為回程的風險更大。

  • 2 # 火星一號

    在可預期的未來,登陸火星完全沒問題,而移民尤其是大規模的,但現在的各位恐怕無緣。

    目前各航天大國的載人登陸目標除了月球就是火星。主要就是近,而金星卻不在其列。載人登陸月球早已有之。載人登陸火星方面,美國、歐空局、俄羅斯與荷蘭的Mars One的時間表都是在2030年前後,我國當然會晚些。對於金星,作為一顆與地球距離最近,體積質量也與地球相差無幾的行星,700多K的表面溫度與90多倍於地球的大氣壓力始終是難以克服的。

    就對人類的適居性來說,如果我們把金星、火星、月球與地球的南極做個對比,大概包括距離、引力、溫度、磁場、液態水、輻射、大氣等基本指標,南極勝得兵不血刃,而加拿大德文島,則更是適居得不行,可事實上它仍是個無人島。

    移民火星相較於移民月球,優勢在於火星更大更重,而且有稀薄的大氣,表面日溫差也更小,劣勢幾乎就只是因為遠,而且遠不止百倍。但火星的質量還是太小了,在幾十億年前火星上可是有可觀數量的水的,但火星沒有足夠的引力長期保留大氣與水,進而也難以保持溫度和阻擋輻射。

    考慮移民火星的不可行性是科學乾的事,考慮短期可行性是航天干的事,考慮長期可行性則是科幻乾的事。

    移民火星除了距離因素,凡是宇航員在空間站中遇到的各種生理心理問題在火星同樣會遇到,而且會有更多問題。如果不對火星進行改造,那麼所有的動植物都必須生活在隔離的密閉空間,如果我們對火星進行地球化的改造,要建立大氣層,改變大氣成分,增溫,最好是大幅增加質量等,這難度很大。

  • 3 # 三體迷

    首先,我們先來弄清楚「火星移民」這個問題。「火星移民」可遠遠不止是登陸火星這麼簡單。所謂「火星移民」,就是要建立火星殖民地,要保證一定數量的人類能在火星上長期穩定的生活。

    那麼,在技術上就要面臨兩大難題——1.運輸:將地球上的人和物資源源不斷且安全可靠的運輸到火星;2.生存:透過技術手段解決火星上惡劣環境的問題,甚至慢慢地將火星地球化,保證人類能在火星上繁衍生息,這才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工程。

    目前,將人和物資運輸到火星在技術上來說問題不大。馬斯克的計劃是2025年實現人類登陸火星,而在NASA也曾表示要在2030年實現同樣的計劃,近日好像奧巴馬也跳出來湊上一角。雖然,登陸火星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比如去火星的途中如何避免宇航員遭受微重力、宇宙射線和太陽耀斑的傷害。不過這些終究都不會成為長久的障礙,人類真正要考慮的應該是如何把成本降下來。

    美國國會曾和NASA探討過火星旅行的票價問題——去火星的5人抱團價格高達500億美金,人均100億美金。馬斯克顯然看不下去了,在第67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介紹了SpaceX用於火星殖民的星際運輸系統(ITS),宣傳要將去火星的船票價格壓減到20萬美金。

    從100億美金降到20萬美金,足足縮減了50000倍!!!這是什麼概念?就好比要把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降到1元/平米,就是這麼瘋狂!

    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克的星際運輸系統(ITS)並不是拍著腦袋想出來的。在那段介紹短片中,所有外形和資料都是根據計算機模擬模擬資料生成的,ITS的兩大關鍵技術也已有實物並在測試中。

    馬斯克希望透過太空加油和加大推力以增加運載人數、火箭複用等手段不斷降低前往火星的人均成本。

    馬斯克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人口上百萬的火星殖民地,他把完成該目標的時間線激進地劃在了2060年。哥,你先得找在地球上到這一百萬人吶!當然,只要不斷擴大這兩類人的數量,它們的交集就必定會超過一百萬人。因此要不斷地降低去火星的成本,同時提高登陸火星及在火星上生存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現在,老馬對解決火星的運輸問題算是有一套比較明確的方案了,至於保證人類在火星上長期生存則仍然充滿未知和不確定性。老馬定出2060年實現火星人口一百萬的目標或許略過激進,但這是夢想家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期待。用必勝的信念和發展的眼光看待現有的難題,並朝著目標一步一步前行,讓時間來證明一切。畢竟,如果一切都十拿九穩,那還要夢想做什麼?請記住,老馬之前吹過的牛逼,很多都一一實現了。

  • 4 # 獅子王73072585

    還是好好研究下特斯拉的傳送門,然後再談移民比較可行。現在談移民火星,跟一百年前乘螺旋槳飛機說要飛出地球差不多意思

  • 5 # 不再猶豫75634613

    我個人覺得可靠,畢竟先後有那麼多科學家去探索過,而且又有探測器,科學家都會根據火星的情況,模擬出最好的生存模式

  • 6 # 中醫師老索

    別聽專家胡說八道,去火星不是到隔壁老王家串門,想去就去想來就來;如果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把精力都用在地球環境的治理上,改善地球居住環境,開發尚未開發的無人地帶;比如,開發撒哈拉大沙漠,或者是南北極或者是喜馬拉雅山。讓沙漠變綠洲,把沙漠改造成人類適合居住的家園,要比開發火星強百倍,真的想不通各路專家為什麼會捨近求遠非要去火星搞開發,真是自取滅亡的節奏!就算火星上人類能夠居住,想把大量的人員和物資運輸到火星上談何容易,簡直就是無法想象,異想天開。各位吃瓜小夥伴,別聽專家教授瞎掰忽悠了,還是老老實實住在地球上吧!

  • 7 # 使用者5734060868

    人類移民火星不遠了,我們人民要在這個方面發展旅遊,不說到火星,要發展移民到另外一個地球,當然是能移民去火星,才有可能到另外一個地球,幾年前我就在發明飛行,這個飛行比電磁泡速度快,一天二十四小時飛行到火星,一佰二十個小時到另外一個地球,這樣我們國家的旅遊才發展出來。說起來有點誇張,比孫悟空還快,當然要發明就要有點褪色。到時人人都可以去火星旅遊。

  • 8 # 鎂客網

    感覺最終是能實現的,但馬斯克在今年的國際宇航大會上承諾的2024年送第一批定居者上火星,是否能實現,還尚未可知。

    在IAC的演講中,Musk表示,截止2022年,SpaceX將會向火星上運送兩次物資,並且同時探測出火星的水資源狀況和在其上居住的潛在危險。此外,一切順利的話,2022年開始,SpaceX將在火星上開墾採礦,建設電力和生存需要的基礎設施。到2024年,必備的基礎設施建造好後,SpaceX計劃發射兩架飛船將第一批定居者送到火星上,同時,他們所需的物資將透過貨運航班運送上去。

    而近日,在馬斯克回答大家的問題中,披露了很多關於此計劃的細節,包括在火星上佈設網際網路等。

    對於其中最為重要的火箭BFR,馬斯克給出了很多技術細節,他表示,與之前大家見過的所有火箭都不同,BFR是一個完全可重複使用,並且能夠在太空中加油的火箭。與Falcon Heavy的30噸載貨量相比,BFR的載貨量將是Falcon Heavy的5倍。

    近日,馬斯克表明他不會在火星上建造城市,但是會首先搭建基礎設施。他解釋說:“我們的目標是把你送到那裡,確保你可以獲得基本的基礎設施來生產,並在那裡生存,或者可以大致把我們想做的事情比作修建洲際鐵路。如果想在火星上建設城市,這要由其他公司和數百萬人來完成。”

    航空航天領域的現有發展,加上人稱“鋼鐵俠”的馬斯克,大家還是可以對移民火星的計劃有所期待的,但是建設城市,還是需要時間的。

  • 9 # 諾輝健康

    在前往星際旅遊前,我們將和您科普太空的吃喝拉撒睡細節,一切將以宇航員為參照物,希望您聽了之後還想上天。

    首先,您不需要擔心餓肚子的問題。

    雖然有失重的存在,但人在倒立的情況下也能正常進食,因為食道不走回頭路,它整體上是被幾根肌肉纖維螺旋式包裹住的,能一鼓一鼓、波浪式地推動食物向前蠕動。

    跳街舞的把這個動作叫做傳電,醫學專業術語則稱之為推進性蠕動。為了避免食物在胃部倒流,食道的底部還有一圈環形括約肌把門(賁門)。

    但是,失重的狀態會使您很容易患航天運動病,這在宇航員中的發病率達40%。主要症狀包括沒胃口,老覺得胃堵著,想吐等。

    遺憾的是,科學家到現在也沒找出解決方法,好在這些情況只在進入太空的頭幾天發作,挺過去就行了。

    不過,考驗這時才剛剛開始,因為發射飛船的動力是有限的,必須減少食品的重量和體積,通常一名宇航員上天一年,只能帶5噸的氧氣、水和食品。

    中國旅客請注意!

    失重的太空艙目前不支援炒菜,因為哪怕是煎個荷包蛋都會導致熱油與蛋液齊飛,鐵鍋共調味料傷人。

    愛喝可樂的歪果旅客也請剋制,因為太空艙的氣壓僅有大氣壓的1/3,碳酸飲料容器內外壓力差很多,開蓋時飲料就會噴個精光,造成汙染。

    目前,宇航員們只能透過鋁管吃一點覆水食品(乾燥後注水復原),比如壓縮磚,牙膏管什麼的。

    特製食物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為了減少您的胃脹氣,減少您的放屁。因為屁在宇宙飛船艙裡易燃易爆炸。

    當然,為保障您的營養供應充足,地面營養學家會要求您天天報告四餐情況,以建議您及時調整飲食。

    但我們不建議您罵髒話,因為宇航員的麥克風會受到密切的關注,地面指揮中心的人和觀看直播的父老鄉親都看著呢。

    也不能哭,如果持續流淚的話,眼淚將會堆積,最後在眼睛中形成一個越來越大的水球,很多宇航員在結束任務後都出現了視力下降的情況。

    說完吃的問題,我們來聊聊拉的難題。

    專業的宇航員會被訓練成習慣性地每 2 個小時上次廁所,因為在失重狀態下,膀胱無法感知到液體的壓力,就算要尿出來了也不知道。

    請熟悉下面這個像漏斗一樣的東西,這個軟管介面卡將幫助您排尿,千萬別當成氧氣面罩使用。

    在國際空間站中,液體排洩物會重新利用,專業的宇航員們通常都是擁有博士碩士學位的科技精英,喝經過多次處理的尿,並不在意,為了生存,請您克服心理不適。

    另外,上太空梭的真空廁所比您以往壓水花更難,因為太空中的廁所直徑僅為4英寸(10釐米)的開口,相當於一個吸塵器。

    在這拉屎需要毫無偏差對準馬桶的正中央,請確保您此前在太空梭廁所的實物模型以及內建進行正規訓練,否則將被遣返。

    畢竟下面這個國際空間站中的俄製廁所,價值1900萬美元,如果再算上運費的話(火箭),達到2.5億美元左右。

    還呆在飛船上的旅客請放心,這些冰凍糞便不會被再生食用,而是會從飛船中彈出繼續繞地球軌道飛行,飛行久了屎就會墮入大氣層,化作“流星”而燒掉。

    這麼一比,帶你去看流星雨什麼的簡直弱爆了。

    不過,一些留在月球上的便便也是有科學價值的。舉個栗子,天體生物學家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對這些半個世紀的糞便進行化驗,看看太空環境下的屎有沒有基因突變。

    但是以上的排洩方案不太能解決您的太空漫步需求。

    NASA宇航員目前在空間行走和發射返回過程中,解決廢物的方法包括使用尿布等方法,這些方法僅能維持大約一天的時間。

    去年,NASA發起了太空便便挑戰賽,尋求在最長可達6天的時間內讓宇航員可以在宇航服內排尿排便排經的解決方案,並收到了超過5000個方案(20000個挑戰者)。

    獲得太空便便挑戰勝利並拿走1.5萬美元獎金是Thatcher Cardon,他的發明名為 “MACES Perineal Access & Toileting System”(M-PATS)。該系統的詳細資訊並沒有立即公佈出來。

    長得挺像造瘻袋的。

    不過,您估計也不會有興趣什麼自拍,因為在失重的情況下,流體是往高處運動的,會導致鼻子充血、面部膨脹。

    如果以上幾點您都能承受,恭喜您進入太空終極考驗:宇宙射線。

    它在貫通人體時會撞擊你身體裡的分子並給造成損傷,被地球大氣層削弱的射線,對人體的影響一般來說很弱,我們身體的程式設計師有修復這種創傷的能力。

    但對於處在宇宙空間沒有防備的人來說,也會發生極罕見的遺傳基因被損傷的情況,科學家們認為,正是基因突變的累積導致了癌症和其他異常病變的發生。

    為了保護宇航員們的安全,美國航空宇航局的物理學家提出,用雙層月球岩石夾水做成飛船或空間站的防護牆。

    如果水牆的厚度為10釐米的話,宇宙空間者患癌症的機會與地球上相比就只增加了2%%,但是這種遮蔽對事先沒有什麼預兆的太陽耀斑也沒辦法。

    不過,科學家們更擔心的是長期生活在零重力環境下對人體的影響:骨骼的慢性無機質脫落和肌肉萎縮。比如經過一年半的太空飛行終於抵達火星的旅客們,幾乎無力向前邁步。

    另外,因為空間站每90分鐘就會繞地球轉一圈,這意味著,您在軌道中每天要迎接16次日出,生物鐘也會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2015年2月21日,宇航員Terry Virts在空間站執行電纜佈線任務,當時太陽正開始從地球的地平線上升起。攝影 / NASA, SIPA, ASSOCIATED PRESS

    失重帶來的唯一好處可能是,能讓您的平均身高增長5釐米。相信隨著太空探索技術的進步,無論是宇宙射線還是失重對人體的影響,都能得到解決。

    最後,如果您一早醒來,一睜眼就看見一條手臂在飄,請不要驚慌,可能只是您忘記把手固定在睡袋內了。

    祝各位旅途愉快。

  • 10 # 時空通訊

    去年11月,來自全球184個國家的15364名科學家聯名簽署“警告人類”公開信,稱“必須做出改變,否則地球面臨滅絕”。這是二十五年來科學家對人類的第二次警告。而霍金等一些科學家和商業領袖也不斷地對目前人類的生存狀態充滿了焦慮。這些事態都指向一個問題,地球還有多久的時間適宜人類居住?

    為了挽救人類的未來,科學家們早就在尋找人類新的棲息地。幾十年來,主要以美蘇為代表的航天大國對太陽系所有行星派出了數百個無人探測裝置,確定了火星是太陽系最接近地球的一顆行星,將其列為人類異星殖民的首選之地。由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做出了兩個百年計劃,一個是“百年改造火星計劃”,一個是“百年星艦計劃”。“百年星艦計劃”是人類飛出太陽系的計劃,目前已經啟動,星艦設計方案正在篩選中,艦長已經確定,是是五十多歲的黑人航天員梅·傑米森,她將負責指揮新型星艦飛越太陽系,對外太空進行探索。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火星改造計劃主要的方案,則是在火星上建造遍佈火星的核電站和製造四氟化碳的化工廠,透過源源不斷的向火星大氣層放出四氟化碳,製造出火星大氣,然後催動大暴雨的形成,使火星形成海洋。然後在火星上撒播地球上運過去的各類植物種子,讓火星開始形成大氣迴圈的生態系統,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00年。

    人類開始登上火星實施改造計劃時,還需要先建造密閉的太空城,太空城裡形成內迴圈的生態系統。這樣的密閉生活會有很長的時間,有人估算,真正形成可供地球生物生存的生態環境,大概需要1000年以上。所以,火星改造計劃將是一個長期的任務,100年只能形成一個初步的大氣系統。科學家還設想了許多方案,比如在火星上空安裝一面120公里的大反射鏡,反射Sunny照射火星極地和地表,以釋放火星冰凍的大氣和水。還有捕捉冰凍氨氣構成的小行星,撞擊火星以融化釋放冰凍的水,形成溫室氣體,提升火星溫度,製造出大氣。

    目前我們的科技水平要做到這些還有較大難度,不過科學家們正在努力。除了NASA,還有很多機構和胸懷大志者在籌備這項行動,包括那位近些年首個民間參與太空計劃跑火的馬斯克。因此,火星移民不是可能不可能的問題了,而是什麼時候很夠實現的問題了,可以說這項計劃已經啟動,進入了前期的準備階段。NASA日前已經宣佈了,在2037年實現首次載人登陸火星,為火星改造計劃的前期探索邁開第一步。在此之前,2017年載人重返月球,並在月球軌道載人飛行一年,為登陸火星做全面的實戰演習。讓我們拭目以待。

  • 11 # 後浪後浪

    火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地球的近鄰,屬於類地行星。關於火星移民,地球人從未停止過幻想。很多國家或者公司都推出了探索火星的計劃,比如,中國計劃在2020年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2021年實現火星著陸探測,美國宇航局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向火星傳送太空探測器,最近還計劃將機器人蜜蜂送上火星,瘋狂的馬斯克也不甘寂寞,2019年,spaceX的載人火星宇宙飛船要進行短途飛行試驗,按照馬斯克的說法,如果要確保人類在地球的生存繁衍,迫切需要向火星移民。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在選舉之前,公佈了向火星發射一系列宇宙飛船和移民火星的計劃。

    看來,火星移民已經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那麼到底有沒有可行性呢?

    按照目前的研究,火星並不適合人類生存,需要建設需要符合人類要求的基礎設施,比如大型的玻璃罩提供氧氣,大型的發電站以及垃圾處理設施等,這些都是在人類抵達火星之後。不過,就目前來說,登陸火星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

    現在,不載人登陸火星並返回地球,不存在特別大的技術障礙,但是載人就麻煩了,地球到火星有5500萬公里,比金星稍微遠了一點。如果從地球發射最快的宇宙飛船,以5.8萬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離開地球,到達火星的時間需要平均3888小時,也就是162填,因為兩顆行星之間的距離因圍繞太陽轉動而時刻發生變化,如果按照最遠距離計算,真個時間可能要長達280天以上——也就是說,人類乘坐宇宙飛船去火星,要花費大半年時間,帶多少水?帶多少食物?這是個大問題!關鍵是,人類還要返回!這就難上加難了!

    所以說,移民火星的可行性,還需要繼續論證。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 12 # law白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簡單的分析一下

    背景:火星移民計劃

    這個計劃是2011年美國《宇宙學》雜誌稱,人類最快在20年後就可以展開私人贊助的火星單程之旅,沒想到該報道刊登後,至少400人爭相透過電子郵件和該雜誌社聯絡,表示願意報名充當首批有去無回的“火星移民”,雖然單程前往火星之旅形同流放和自殺,但他們都已做好了“壯士一去不復返”的心理準備,即使有去無回也不害怕。2013年荷蘭非營利組織“火星一號”在其網站上招募“火星移民”。

    對於上面這個東西看看就好,因為是2011年美國《宇宙學》雜誌稱,這就和什麼包治百病的神藥啊之類的性質差不多,畢竟都7年過去了還沒啥動靜,明顯就是為了坑錢

    但是這提供了一個思路,那就是以現在的科技去火星移民是很有可能回不來的!

    工具:火箭或宇宙飛船

    以目前30年內的科技想要造出能夠去往火星的移民工具……

    是不可能的!

    因為地球的重力直接限制了我們造不出有能容納好幾百人(既然要移民就假設有這麼多)的空間飛船

    但地球上造不出,我們就把材料運到太空造嘛,就像建造太空站一樣,先在地球建好零部件,再運到太空組裝

    然後假設把飛船造出來了,動力問題呢?我見識少,能想到的解決方案有兩種.一,採用火箭推進,這是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案

    但這種方案需要空間來儲存大量燃料,更加重了飛船的負擔

    另一種是太陽帆,利用太Sunny的光壓進行宇宙航行的一種航天器。由於這種推力很小,所以不能為航天器從地面起飛,但在沒有空氣阻力存在的太空,這種小小的推力仍然能為有足夠帆面面積的太陽帆提供 10e-5~ 10e-3g左右的加速度。如先用火箭把太陽帆送入低軌道,則憑藉太Sunny壓的加速,它可以從低軌道升到高軌道,甚至加速到第二、第三宇宙速度,飛離地球,飛離太陽系。如果帆面直徑為300米,可把0.5噸質量的航天器在200多天內送到火星;如果直徑大到2000米,可使5噸質量的航天器飛出太陽系

    對於這麼大的一個飛船來說,起碼要一個市那麼大的太陽帆來推進,這顯然很難辦到

    所以,需要未來一個更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我們的航行

    環境:火星基地

    既然要移民,就不可能是《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那樣的臨時基地,而應該是一個永久性的人造環境空間.

    拋開資金先不談,顯然這個基地要有人工生態系統而且能永久性作用,但就目前來說……

    還是不可能!

    我們已經有個例子了,那就是生物圈二號(地球就是生物圈一號)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但大量證據表明,火星土壤和月球表土經過一定的生物和化學技術處理後可以用作潛在的植物栽培基質,這樣就使得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在空間居住地的應用比需要地球資源的裝置要經濟得多

    所以,對於一個永久性的火星基地來說,要求太高了

    然後:我們來談一下錢的問題

    沒想到吧?我規避了這麼久錢的問題還是提了,宇宙飛船需要錢,移民物資需要錢,火星基地需要錢,哪裡都要錢,錢從哪來?火星上賺麼?

    可以很明確的說,這些錢不會低於蘋果公司的市值,即使放到一個國家來說也是超級大的負擔,所以要想移民就得自己出錢,而且移民的基數要非常大,這也更加加重了錢的壓力,起碼要一個發達國家的人都同意移民才有這個可能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火星移民本身

    火星移民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緩解人口增長的壓力,但是這並不會緩解壓力反而會加重負擔在火星表面生存不會讓某人變得更加富有,因為在火星生活需要大量的資金維持,否則生活將變得困難

    “上了岸的魚就不再是魚,進入太空的人也不再是人”移民外星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的多

  • 13 # 噴火的貓

    俄羅斯火星移民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移民火星?具體什麼情況呢? 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俄羅斯火星移民,公佈了向火星發射一系列宇宙飛船並最終移民火星的計劃。

    而數天後俄羅斯將進行總統選舉,此舉為選舉?還是為未來? 普京稱,這項太空計劃的第一步將是2019年發射一艘無人宇宙飛船,對火星進行探索。

    他表示,“作為月球和火星探索專案的一部分,我們計劃發射無人宇宙飛船,然後發射載人宇宙飛船。 我們計劃2019年向火星發射一艘宇宙飛船。”

    普京稱太空專案的第一步是明年向火星發射一艘無人宇宙飛船,然後是載人宇宙飛船。 普京補充說,月球探索計劃將考察月球極地地區,“我們的專家將在兩極附近著陸,因為有理由相信那裡存在水。

    我們需要對那裡進行研究,然後對其他行星和外太空進行研究。” 這是俄羅斯探索火星計劃的新聞首次浮出水面。

    之前,外界普遍預計俄羅斯向火星發射宇宙飛船的時間為2020年。俄羅斯太空總署在與歐洲空間局合作實施ExoMars任務。

    作為ExoMars專案的一部分,之前俄羅斯被認為2020年才會再次向火星發射宇宙飛船。

    該任務的主要目標是在火星上搜索微觀生命跡象,無論是活體生命還是化石。

  • 14 # 三豐

    火星荒涼為何能成為移民星球的候選星球

    我們對火星及其可居住的潛力一直持續迷戀中,科學家現在專注於可能將紅色星球改造成綠洲,用於發展微生物生命,其中液態水可能已被地下儲存並被火山加熱。

    布朗大學的地質學家研究了火星的可能性,重點放在了Arsia Mons,這是一個10公里(16公里)的高古代盾構火山,可能是在火星冰川期間爆發的,融化了冰川周圍的冰川,並在火山山坡的底部創造了冰川湖泊。

    透過對美國航空航天局火星偵察軌道儀的資料分析,研究人員能夠識別出當大約2.1億年前冰川的出現以及爆發的可能形成的特徵。火山噴發可能融化冰川的部分,在冰川繭中,能夠長時間地將液態水的“氣泡”儲存。邏輯上,在那裡有液態水(因此有熱量),生命可能會蓬勃發展。而Arsia Mons真正有趣的是,在相對較近的地質勘測,這種液態水可能存在於火星表面上,這可能使該地區成為未來火星生命存活的關鍵。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火星車流浪者機遇號目前正在探索數十億年前形成的地區,探索幾百萬年前形成的阿爾西亞·蒙斯(Arsia Mons)周圍的特徵。布朗大學研究生首席研究員Kat Scanlon表示:“如果在那些古老的遺址找到過去生活的跡象,那麼Arsia Mons將是我想去的下一個地方。“地質學家長期以來一直關注Arsia Mons的斜坡,他們認為在火山活動期間可能存在大量的冰塊。2003年,布朗大學的Jim Head(布朗大學)和David Marchant(波士頓大學)都確定了Arsia Mons周圍的地貌,其類似於南極乾旱谷冰島退化的特徵。隨著冰川在地球上退縮,一堆瓦礫堆積在冰面前方,留下一片岩石般的山脊,這是作為冰川過去位置的地質紀錄。

    火星過去的氣候新模式還支援了赤道地區可能存在的冰川的理論,並且似乎發現了2.1億年前的古代熔岩流並對此做進一步的研究。根據這項研究,所有這些因素都可以支援存在液態水的湖泊可能存在了數百到數千年,可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非常基本的生命方式的演變。

    地球上有很多這種湖泊,在這些湖泊中生活的微生物型別,儘管不如我們想要的那樣。此外,今天該地區還可能存在地下冰塊和液態水袋,這也在表明火星星成為人類下一個棲息地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一個星球能夠讓人類生存,需要的條件不僅僅是液態水的存在,在後期考量上,火星只能算是候選中的首位。

    想要移民必須讓火星地球化

    想要移民火星,就需要讓火星的環境地球化,火星是一個非常寒冷的星球,我們人類到達火星生存根本不能夠適應如此的寒冷環境,所以就必須要讓火星變得溫暖起來,如何才能夠讓火星溫暖起來,這成為很多科學家努力的方向,甚至有一些科學家提出過在火星上建立巨大的溫室效應。

    第一種方案是直接使用太空鏡,在火星的周圍安裝一面巨大的太空鏡子,這個太空就是能夠將太陽的光反射到火星的指定區域,從而能夠將火星表面的一些大氣和冰塊融化,不過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還無法造出這樣的太空鏡。

    另外還有一種方案就是製造溫室的氣體,這種方案很多科學家都表示贊同,在火星上面建立一些化工廠,然後製作這種四氟化碳,這樣能夠提高足夠的溫室氣體,從而產生溫室效應。

    種植植物,雖然火星上面有很多的火山灰,這些火山灰含有一定的營養成分能夠種植植物,但是畢竟面積非常的小,所以我們需要將火山表面所有的土壤都能進行改善,研究出來適合種植在火星上面的植物。

    科學家試圖在火星上面的土壤裡面加入適合的新增劑,像是一些營養的肥料氮磷鉀之類的,而且還試圖在火星上面能夠建立這種蔬菜大棚基地,如果這種大棚基地真的能夠種植,那麼我們人類在火星上居住的先決條件就有了。

    如果植物能夠大量的種植,那麼我們人類生活在火星上的氧氣也能夠充足,植物的生長,透過光合作用就能夠逐步地將二氧化碳轉變成為氧氣,不過我們人類現在想要居住到火星之上必須要先在上面種植植物,這樣才能夠製造出氧氣,然後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之後,火星上面有足夠的植物和氧氣人們才可以移居到那邊。

    人類對於火星的研究還只是鳳毛麟角,在今後的發展中,火星很有可能成為人類的下一個棲息地,現在地球的破壞雖然在減緩,但是沒有停止的前兆,對地球的傷害還是存在的。除了選擇其他星球成為下一個棲息地,人類是否應該更多的致力於重塑地球的潛力以及保護地球的風貌,畢竟這個星球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人類的發展起源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 15 # 眾星遊

    火星移民這個話題很早以前就被提出來了,但是對於火星移民,就目前我們的科技水平而言,是無法達到的,以目前我們自身的科技水平,將一個人運上地球的外太空都花費甚巨,迄今為止,到過外太空的人都少的可憐,人類目前所踏足的最遠距離為38萬千米,而且還只是僅有兩個人踏上過。登上月球都很困難,哪怕過去幾十年,想要登上火星,依舊是困難得很。

    人類目前送出去的,基本上都是探測器,降臨外星球的,也都是探測器,說到底,就是科技不夠發達。登陸火星,花費甚大,從地球到火星最近距離為5500多萬公里,最距離更是達到4億公里,與這距離比起來,月球就像是在家門口。這麼遠的距離,以現在最快的飛船也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到達,這麼久的時間消耗是個問題,飛船的運作也是個問題,載人的話,肯定不能載太多人,不然耗費太大,人少了的話這麼久的時間對宇航員的精神情緒影響很大,以及在飛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可控因素,這一些,都是對我們的考驗,都需要我們花費很長的時間去攻克。

    出去自身的因素,移民地火星的自然條件也限制了我們移民的步伐,根據目前人類所掌握的資料資料,目前的火星並不適合我們人類移民。首先,火星上氧氣含量太低,沒有達到我們呼吸的要求;其次,火星上的溫度有點多,不太適合我們人類長久生活;火星的大氣層稀薄,Sunny紫外線直接照入火星地表,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這是致命的;火星上一片荒涼,植物無法直接在火星地面生長,這就意味著我們的食物無法大面積種植,這就限制了我們人類的移民;火星上時常刮全球性的沙塵暴和狂風,這對人類來說是個很大的威脅。

    目前人類的科技能送一兩個宇航員上火星,但對於移民來說,現在的水平並不支援;而火星的自然環境惡劣,人類在上面很難生存,當前的火星環境不適合移民。想要移民火星,我們要有足夠的資源和資金,以及擁有足夠先進的技術支援,同時還要有能力改變火星目前的自然環境,在火星上改造出一個宜居地,不然移民火星只能是空想。不過以我們的科學發展速度,也許過個上百年就有希望移民火星了。

    以上回答為個人觀點!

  • 16 # 科普大世界

    火星是表面環境和地球最為相似的星體,也是將來人類最有希望進行移民的星球,甚至可以打包票地說,只要人類社會能夠穩健發展,未來的人類必然會移民火星,因為當人類可以遨遊太空的時候,不可能永遠待在地球上,但是就現有情況來看,人類移民火星又幾乎是在做夢,要想大規模移民的話,1萬年內也做不到。

    這是因為雖然火星的表面環境和地球很相似,但是差別仍然很大,火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7,質量是地球的1/9,表面大氣壓只有地球表面的0.8%,而且主要為二氧化碳,雖然人類探測器多次在火星上發現了水的痕跡,但是火星上的水相對於地球來說實在太少了,而且要麼是水冰,要麼是含鹽度非常高的鹽水,基本不能靠火星上的水在上面生存,這些條件都是極難克服的。所以人類想在火星上和地球表面這樣生存的話,目前來看沒有任何可能性,除非人類在火星上建立封閉式基地,在裡面創造類似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但是這樣的話,又只能供少數人在裡面生存,不可能對其大規模移民。

    那麼人類有辦法把火星變得和地球一樣,在上面創造出類似地球這樣的生態環境嗎?這個是可以的,不過這就是需要改造火星了。

    在未來如果人類去改造火星,那麼這將會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改造和建設工程。改造火星,最先需要改造其大氣層,而改造其大氣層,首先就要給它設定磁場,這很可能就需要給火星安排一顆大型衛星了,多數科學家認為地球之所以有磁場,和月球圍繞地球的執行有很大關係,因為這可以很好的調動其內部的熔岩活動。但是火星由於沒有大型衛星,其內部熔岩基本處於不活動狀態,所以導致火星沒有磁場,沒有磁場就無法抵禦太陽風對大氣層的衝擊,因此火星的大氣才會非常稀薄,而如果能給火星安排一顆大型衛星,那麼這一切都將得到改觀。

    以現有的條件,未來可以將穀神星移動到火星附近成為它的衛星,穀神星與火星的比例類似於月球與地球的比例,這樣的話有可能啟用火星的磁場,以它來保護火星大氣層,接著我們就可以對火星表面進行改造了。

    火星表面最需要的是水,將來可以調動一些彗星以較低的速度撞擊到火星上,當彗星的水融化之後,火星的地表就可以有水了,而且這樣還可以增加火星的質量,有利於火星生態的建設。

    當火星有了大氣層和水之後,可以在其水域中放置一些藍藻製造氧氣,不過這種方法比較慢,屆時人類也可以用化學方法在火星上消滅二氧化碳製造氧氣,氧氣有了一定的濃度之後,就可以在上面安排種植綠色植物,然後人類基本就可以攜帶動物進行火星移民了,這樣火星生態迴圈系統就得以建立,人們就可以在火星上生活了。

    火星上已有的種種跡象表明,遠古時期的火星實際上有著類似地球的生態環境,甚至有人認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就是來自火星,只是後來由於某種原因生態環境被破壞了,才成了如今荒漠式的星球,而將來人類如果用適宜的方法去改造火星,是可以恢復火星曾經有過的生態環境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禿頂怎麼回事?